1. 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文字方面做出了哪些貢獻
蒙古族原來沒有文字,只靠結草刻木記事。後來,成吉思汗找到一個名叫塔塔統阿的畏兀兒人。塔塔統阿本來是乃蠻部太陽汗的掌印官,太陽汗尊他為國傅,讓他掌握金印和錢谷。但鐵木真讓塔塔統阿留在自己左右,只要有頒布法令和使用金印的時候,都會讓塔塔統阿掌管。不久,成吉思汗又讓塔塔統阿用畏兀兒文字母拼寫蒙古語,教太子諸王學習,也就是後來的「畏兀字書」。塔塔統阿在成吉思汗的要求下創制了蒙古文字,正是由於有了這種文字,成吉思汗才能把自己的命令頒布為成文法和青冊。創制了蒙古文字後,成吉思汗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這是當時全天下第一套應用范圍最廣泛的成文的法典。
2. 蒙古族文字的發明者是誰
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人之時,乃蠻人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
蒙古人至此時便采畏兀字母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蒙古族開始採用回鶻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這種書寫系統是現行蒙古文的前身。
(2)成吉思汗發明蒙古文字擴展閱讀
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雲南的蒙古族會彝語和漢語,其蒙古語與北方的蒙古語大致可相通。1368年,元朝覆滅後,八思巴字也一並退出通用體系 。
20世紀40年代,蒙古國在蘇聯影響下,成立了以達木丁蘇倫等作家參加的「文字改革委員會」,不久後正式廢棄回鶻體蒙古文,開始使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創制的西里爾蒙古文。
80年代後,蒙古國曾有部分初中和高中開設回鶻體蒙古文課程,但推廣效果並不理想。蒙古國仍然只有部分學校開設回鶻體蒙古文課程,但無論家長還是學生都不重視這一課程的學習。
1979年中國正式確定了蒙古語基礎方言和標准音。1980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轉發了「八省區蒙古語文工作協作小組」《關於確立蒙古語基礎方言、標准音和試行蒙古語音標的請示報告》,決定以察哈爾土語為標准音。
1977年八省區第二次蒙古語文專業會議上通過了「關於蒙古語文標點符號的規定」。1991年自治區民語委下發了「關於試行蒙古語文縮寫和略寫法的通知」。
1996年規范了「蒙古文字母順序」。1997年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文正字法委員會」,並召開第一次會議,將3000多條不規范的基本詞條規范為1500餘條,並統一了其派生詞的書寫形式。
2010年,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下達關於恢復擴大回鶻體蒙古文使用的命令。命令規定,蒙古國總統、國家大呼拉爾(議會)主席、總理以及政府官員等在與外國同級別官員進行交流時。
公文和信函必須使用回鶻體蒙古文;蒙古國公民的出生及結婚證明、各級教育機構頒發的相關證件、畢業證書等必須同時使用回鶻體蒙古文和西里爾蒙古文。
3. 成吉思汗認命誰創造了蒙古文字
是西藏喇嘛巴思巴 被稱為帝師 巴思巴借用西藏字母創制了41個新蒙古語字母,1269年官方正式公布使用
4.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主要內容
第一,族屬關系的統一。
成吉思汗以前的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沖突不斷,文化發展、經濟發展都不均衡。成吉思汗統一後,不再隸屬各自原來的部落,而是統一歸屬各萬戶、千戶等管理層,打破原來的部落界限,形成了獨立的蒙古人。
第二,語言和文化的統一。
以前的蒙古諸部落,由於部落林立,經濟文化發展不均衡,有的使用突厥系統的語言,有的使用通古斯系統的東北民族的語言,成吉思汗統一各部後,統一了蒙古的語言,使彼此交流更加方便。同時他藉助維吾爾文字書寫蒙古語言,方便了交流和組織管理,也使蒙古高原自古以來的口傳歷史傳說形成文字記錄。
第三,政令的統一。
成吉思汗藉助維吾爾文字建立了文字政令和檔案記錄系統,使蒙古文化產生飛躍。同時加強了軍隊的戰鬥力。
5. 成吉思汗時期創造的文字叫什麼名字
那個不是成吉思汗時代的產物 那是元朝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孫子) 記住元朝和成吉思汗不是一個意思 聖旨金牌上的文字是八思巴文 元朝只有貴族才能學習八思巴文的音和意 所以傳旨的時候欽差說的八思巴文 他能讀但不知道寫的是什麼。成吉思汗時代的蒙文是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蠻部以後,蒙古族開始採用回鶻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這種書寫系統是現行蒙古文的前身,現在稱作回鶻式蒙古文。其字母讀音、拼寫規則、行款都跟回鶻文相似。
下面是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406194.htm?fr=ala0_1_1
http://ke..com/view/406194.htm 聖旨金牌
6. 成吉思汗怎樣發明了蒙古語
成吉思來汗沒有發明蒙古源語。蒙古語是古阿爾泰祖語(阿爾泰共同語)或者古蒙古語一步步自己發展來的。
成吉思汗只是讓一個叫塔塔統阿的回鶻人為蒙古語制定回鶻式蒙古文並自己為之推廣而使用到今天(外蒙古已經改用西里爾蒙古文)。
7. 蒙古文挺好看的,它是誰發明的呢
蒙古文是漢人發明的,全國解放後,領袖為了上比秦皇漢武,統一全國統一文字的功績,遂廢棄繁體字發明簡體字,然後命令語言學家幫助所有少數名族創立語言和文字。
8. 蒙古文字是誰創造的
蒙古部原來沒有文字,成吉思汗在戰勝乃蠻部後,命乃蠻部的塔塔統阿用畏兀兒文字母拼專寫蒙古語,創造屬蒙古文字。這對推行國家法令和發展蒙古族的文化大有好處。成吉思汗本人始終信仰薩滿教宣揚的「長生天」——永恆的天神,因此他還任命了專門掌管薩滿教事務的別乞(教長),利用宗教的力量來幫助自己統治和安定人心。
9. 成吉思汗在建立大蒙古國之前,蒙古人有沒有自己的文字
蒙古部發跡於斡難之時,本來是沒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之時,乃蠻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蒙古人至此時便采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
自元世祖委託國師八思巴另制八思巴字,每以「畏兀字」呼之,以示區別。但雖然禁令屢下,當時的蒙古人仍然喜歡使用蒙古文字,八思巴字遂轉以轉寫他族語音。直到明朝建立,元順帝北返,新字遍罕見有人使用。嶺北等處諸蒙人仍以畏兀兒字體為正宗。
十六世紀蒙古信奉佛教,廣譯遍傳佛經, 蒙古文字因而普及、定型。因此十六、十七世紀之交,為蒙古之文藝復興。在這之前書寫蒙古語的之部分缺失,皆改進之。此時引入許多藏語、梵語之內典用語,取代以往蒙古人使用的詞彙。並且為了便於轉譯藏、梵語音,另造變體字母。字母之改良以阿里嘎里為大宗。1587年,喀喇沁翻譯者阿尤希固什修改舊有的字體,自創了阿里嘎里字體,這個字體可以表達所有的藏、梵語語音,且可以表達諸蒙古語所無之輔音群。此時部分古語遂棄而不用。學界謂此時之書面蒙文為古典蒙文。
清朝時,亦取鑒蒙古字體,創滿文以書滿語。二者字型相似,故能觸類旁通。此後自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古典蒙文得以充分發展。北京、內蒙古之木版印刷業俱盛,諳蒙語之帝王或者是藏族法師都參與編纂辭典、語法書等。
又1648年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僧侶札雅班第達亦改良傳統,分析蒙古文字的標音,造新體字「托忒文字」(todo mongγol),但此新字體只通行於天山南北路、伏爾迦河口諸處,東蒙古未有採用。
1686年,喀爾喀僧侶扎那巴扎爾仿造藏文梵字,創造索永布字體,共有字母九十個,左起橫書,一樣能精確表達藏、梵語,以及蒙古語的語音。索永布字體非常的漂亮,寺院經常以此加以裝飾,只可惜此字體寫起來比八思巴字還不方便,因此罕用於社會上。同年扎那巴扎爾另造橫書方塊字,通行於喀爾喀各處之佛寺間。
二十世紀初,曾有蒙古字拉丁化之議,當時卻未付諸實行。1946年以降,蒙古國改以西里爾字母拼寫喀爾喀口語。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內蒙古自治區則仍采傳統蒙古字。
10. 成吉思汗接觸過哪些語言文字,蒙古文字的創制過程和他有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