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台灣為什麼有創意
台灣並沒有多少創意,如有一點點,那也是華人血液都擁有的_勤勞加上窮則變,變則通.
台灣沒有任何自然資源,只能靠全世界華人最寶貴的資源_勤勞的人力.
(大陸有人說台灣三資源-森林漁業水力,那是笑話.森林日據砍光,漁業被包圍,缺水與水災)
沒自然資源又地小人多怎辦?,ZF無能(經濟從不靠ZF),台灣人只好自己深挖人力潛能吧.
早期台灣是作貿易來讓經濟活躍,那是無數的個人帶著裝滿樣品的行李箱,滿世界跑訂單.
所以為何早期常說台灣就是代工代名詞.那是沒辦法,沒資金沒自有市場,只能靠個人~
但這樣滿世界跑,自然交流(民間)機會就多,多就會模仿,模仿久就會產生本土創意.
台灣早期根本沒有創意,是經濟有點發展才開始有,大陸真正很多人富起來也不過十來年,
沿海較開發城市,那創意不是漸漸多起來了,現在是幾何成長,再過幾年..不敢想像了.
(這指的創意是全方位多元化,並不是單指某領域.創意有應用那才叫創意,否則就是空談)
❷ 為什麼台灣比大陸富
民國60年 西元1970後 蔣經國展開對台灣的十大建設 包括 鐵路電氣化 核能發電設施
當時的教育部長 對於教育也進行了改革 引進國外的開放思想以及技術 還有政府的貿易政策造就所謂亞洲四小龍之首 在我們台灣的歷史課本上叫做 」台灣經濟奇跡「各類型產業蓬勃發展
1.教育是用日本式的教學模式 加上歐美的開放式觀念 形成我們台灣所謂「多元化教育」
2.台灣鼓勵年輕人創業 只要你是台灣籍 你就可以向銀行申請 無利息的創業基金貸款 鼓勵年輕族群開發新創意
3.民主資本社會下 人民因為擁有權力參與國家的事務 所以什麼都可以說 也造了更多人去關心 去了解 在各種領域下的問題
4.蔣經國時代 台灣開始建設 以及儲備外匯 總額當年達到亞洲第一
還有台灣並不是80%是福建人
原住民來自太平洋小島
日本戰敗後未歸日本的日本人
客家人來自廣東
閩南人事實上是河洛人 當年祖先是從 河南的洛陽一代遷徙過來的
還有像我這種外省人1949年隨民國政府轉進台灣的後代 這些人各省都有像我本身媽媽是浙江人 爸爸是滿人
福建人也有但占總人口絕不達到40%
❸ 台灣大學
日美教育改革目標與本國教育目標
教改會第三次委員會議參考資料
一、日本改革之教育目標
(一)日本臨教審認為廿一世紀之趨勢
1.國際化
(1)國際化的時代,應站在全人類的觀點來思考問題,並解決共同的問題。
(2)應加深認識國際社會,尊重各國文化、歷史、政治、經濟、教育等背景。
(3)為求與不同文化充分溝通,須加強語文能力、表現能力、國際禮儀、文化理解。
(4)對本國文化之歷史、傳統、特性要有深入而清楚的了解。
(5)國語教學、外語教學、歷史教學、藝術教學、道德教學之重視。
2.資訊化
(1)今後科學競爭,將往精緻化、高性能化的方向邁進。
(2)應將過去以硬體為主的科技,轉向智慧化、綜合化等軟體為主的方向。
(3)廿一世紀可能是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學的世紀。
3.成熟化:
(1)生產方面:提高資訊、知識、服務業等比例,趨向經濟的資訊化、軟體化及服務化。
(2)生活方面:自由時間增加,休閑活動的活潑化,文化及體育活動將趨於多元化、個性化、及活化。
(3)不利影響:身心能力退化,自我觀念成長遲誤,人人不負責,社會連帶意識或公德心鬆懈。
(二)日本廿一世紀的教育目標
1.廣闊的心胸、健壯的身體、充沛的創造力
(1)問題背景
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追趕現代化的實現、及其結果所獲致的物質豊富及教育普及,在負的影響方面,也對兒童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危機。因此今後的教育,應了解身心健康的重要,對於學生身心均衡發展,應盡最大的努力。
(2)改革做法:
(A)應在德育、智育、體育三者調和中,細心培養不斷追求真、善、美的「廣闊心胸」及「健壯身體」。
(B)在廿一世紀中,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都需要「充沛的創造力」。而此種創造力,須以「廣闊的心胸」及「強壯的身體」,即身心兩方面的健康為基礎,在堅強的生命中才能培育出來。
2.自由、自律,及公共精神
(1)問題背景:
(A)物質的繁榮或生活的便利,反而造成兒童基本生活習慣不足、缺乏自主精神的行動;而富裕的社會,反而使兒童自我觀念不易成長,自製自立的精神衰弱,責任感或道德意識相對降低。
(B)過去日本的教育傾向於畫一的形式主義,未培養個人尊嚴、個性尊重和自主精神,以致於學生個性不能獨立,自由精神不受重視。
(2)改革做法:
(A)自由、自律的精神,在培養學生自我思考、判斷、決定、負責的自主能力、意識、態度等表現。
(B)公共精神,在培養學生為公效力之心、同情他人的心、社會服務之精神、愛鄉土、愛地方、愛國家的行為、遵守社會道德及法律秩序之精神等表現。
3.成為世界有用之公民
(1)問題背景
(A)未來是國際間相互依存的時代,因此應從全人類的、全地球的觀點,在藝術、學問、文化、體育、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等方面,培養對國際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B)日本自明治以來,其追趕式的現代化運動,已達成預期目標。因此日本的國際地位及責任,隨之提高。所以對於國際間的經濟、文化、科技交流或對各國共同問題的解決,應以全球的視野共同努力。
(2)改革做法:
(A)首先要使其國民在國際視野中,能夠介紹日本社會及文化特性,並能了解外國各種不同文化之優異個性。
(B)其次要使國民具有愛國心,同時不能以狹窄的本國標准來判斷事物,應從廣大的國際觀點培養有作為的人才。
(C)此外,為了解世界不同的文化,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國際溝通能力。其基本條件應具有:
(a)從國際觀點來思考問題的知識及能力。
(b)對於不同的文化,要有溝通的語文能力、國際禮儀、知識及教養。
(c)深入了解日本情況,在國際社會中能堂堂說出本國之歷史、傳統、文化及社會特色。
(三)日本教育改革基本觀點
1.重視個性化原則:強調個人尊嚴、個性尊重、自由、自律、負責的精神。
2.邁向終生教育體系的轉移,家庭、學校、社區三者應是三足鼎立,成為終生學習場所。
3.面對未來變化的因應,又分為對國際社會的貢獻及對資訊社會的因應。
二、美國改革之教育目標
(一)美國2000教育目標
1.目標一 入學准備
在公元2000年以前,碓使每個剛入學的孩子做好學習的准備。
標的:
(1)所有殘障及知能不足兒童均能進入高品質、適當發展的學前教育計畫,以幫助其做好入學准備。
(2)每一個美國的父母都能成為孩子第一個教師,並且每天都能獻出時間,幫助入學前的孩子學習;父母將有機會得到他們需要的訓練及支持。
(3)為使兒童有健全的身心可以上學,兒童將接受必要的營養及健康照顧,而重量不足嬰兒的數目,亦將因增強父母保健系統而顯著減少。
2.目標二 完成高中
在公元2000年以前.高中生異業率將增加到至少百之九十。
標的:
(1)美國必須急逐降低其輟學率。百分之七十五的已輟學學生,將成功的完成高中學業或同等學歷。
(2)具有少數族裔背景和非此類背景的美國高中畢業率,其差距將予消除。
3.目標三 學生成就和公民資質
在公元2000年以前,四、八、十二年級的美國學生,都能證明有能力面對英語、數學、科學、歷史及地理等方面問題的考驗;而且在美國每一學校,都將確使全體學生,學習充分運用其心智,准備好做一負責的公民,能繼續學習,並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成為一個有生產力的從業人員。
標的:
(1)中小學學生的學業表現在每個四分點都在顯著進步,而且每一層的少數民族學生的分布,都將更攘近的反映其整體人口。
(2)證明有能力推理、解決問題、應用知識、並能有效寫作及溝通的學生百分比,將顯著增加。
(3)所有的學生,都將對美能促進並表現良好的公民行為、社區服務及個人責任的服務。
(4)學會一種以上語言的學生,其百分比將顯著增加。
(5)所有的學生,都將對美國及世界社會的多元文化傳統,有相當的認識。
4.目標四 科學和數學
在公元2000年以前,美國學生的數學和科學成就,將領先全世界。
標的:
(1)整體教育系統,特別是低年級,都將增強數學和科學教育。
(2)具有堅實數學及科學背景的教師數量,將增加百分之五十。
(3)在數學、科學及工程方面完成大學及研究所學位的學生(特別是女性及少數民族),將顯著增加。
5.目標五 成人讀寫和終身學習
在公元2000年以前,每一美國成人都將能夠讀寫,並具有在全球經濟中競爭,及成為善盡權利及義務的公民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標的:
(1)每一美國主要企業都將參與,以增強教育和工作之間的關系。
(2)每一個工作者都有機會透過公私立教育的、職業的、技術的、工作單位的及其他各種方案,學到為適應不斷出現的最新技術、工作方法、及市場所需的(從基本到高度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3)為滿足日益增加的部分時間及中年在職進修學生的需求,而設計的高品質方案(包括圖書館所辦理者),其數量將顯著提高。
(4)有資格接受高等教育者(特別是少數民族)、至少修畢二年者、以及完成學位者的比率,將顯著增加。
(5)大學畢業而能進一步作批判思考、有效溝通並解決問題者之比率,將顯著增加。
6.目標六 安全、有紀律及免於毒害之學校
在公元2000年以前,每一所美國學校都將免於毒害和暴力,並能提供有助於學習有紀律的環境。
標的:
(1)每一學校都將在毒品及煙酒的使用、持有及散布方面,執行一種堅定而公正的決策。
(2)家長會、企業團體及社區團體將共同努力,以確使學校成為全部學生的安全天堂。
(3)每一學區都將發展幼稚園至十二年級預防毒品及煙酒的綜合教育計畫,毒品及煙酒教育課程,將融合在健康教育中教學。此外,應組織以社區為基礎的隊伍,對學生及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美國2000教育策略
1.為今日學生開辦更好而有績效的學校。
2.為明日學生創立「新一代美國學校」。
3.為昨日的學生及今日的工作主力建立「學生之國」。
4.將社區變成適於學習的場所。
三、我國各級學校教育目標
(一)現行教育宗旨
中華民國之教育,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展,以促進世界大同。
(二)憲法一五八條之規定
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之知能。
(三)國民小學教育目標1.八十二年「國民小學課程標准」
國民小學教育,以生活教育及品德教育為中心,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活潑兒童與健全國民為目的。
為實現本階段教育目的,須輔導兒童達成下列目標:
(1)培養勤勞務實、負責守法的品德及愛家、愛鄉、愛國、愛世界的情操。
(2)增進了解自我、認識環境及適應社會變遷的基本知能。
(3)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鍛鍊強健體魄,善用休閑時間,促進身心健康。
(4)養成互助合作精神,增進群己和諧關系,發揮服務社會熱忱。
(5)培養審美與創作能力,陶冶生活情趣。
(6)啟迪主動學習、思考、創造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7)養成價值判斷的能力,發展樂觀進取的精神。
2.六十四年「國民小學課程標准」
國民小學教育,以培育活活潑潑的兒童、堂堂正正的國民為目的,應注重國民道德之培養身心健康的鍛鍊,並增進生活必需之基本知能。
為實現上述的目的,須輔導兒童達到下列目標:
(1)養成慎思明辨、負責守法、修己善群的基本品德。
(2)發展愛國愛家、互助合作、服務社會的精神。
(3)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鍛鍊強健體魄,增進身心健康。
(4)運用語言、文字,及數、量、形的基本知能。
(5)增進了解自己、認識環境及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
(6)發展思考、創造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7)養成愛好勞動及善用休閑時間的觀念與習性。
(8)養成欣賞能力,陶冶生活情趣,發展樂觀進取的精神。
3.五十七年「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准」
國民小學教育目標,應注重國民道德之培養,身心健康的訓練,並授以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識技能,而以發展健全人格,培育健全國民為實施中心。
上述目標分成下列各項:
(1)培養主身處世待人接物的基本品德。
(2)發展忠愛國家服務人群的精神。
(3)鍛鍊強健耐勞的體魄。
(4)培養樂觀進取的習慣。
(5)增進應用書數與適應現代生活的基本知能。
(6)培養勞動生產與有關職業的基本知能與興趣。
4.五十一年「國民學校課程標准」
遵照國民教育法第一條:「注重國民道德之培養,及身心健康之訓練,並授以生活必需之基本知識授能」的規定,以發展健全人格,培育健全國民為實施中心。
(四)國民中學教育目標
1.七十四年「國民中學課程標准」
國民中學教育,繼續國民小學教育,以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健全國民為目的。為實現上述目的,須輔導學生達成下列目標:
(1)陶冶民族意識、愛國情操,以及互助合作、服務社會的精神。
(2)養成修己善群、守法負責、明禮尚義的優良品德。
(3)鍛鍊強健體魄、增進身心健康。
(4)增進運用語文、數學的能力,充實生活所需的知能。
(5)培養善用公民權利、克盡公民義務的觀念與能力。
(6)增進認識自我,了解自然環境與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7)發展思考、創造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8)養成勤勞習慣,陶冶職業興趣。
(9)培養審美能力、陶冶生活情趣、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2.六十一年「國民中學課程標准」
國民中學教育目標,在於繼續國民小學之基本教育,發展青年身心,陶融公民道德,灌輸民族文化,培養科學精神,實施職業陶冶,充實生活知能,以養成忠勇愛國、德智體群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並奠定其就業或升學之基礎。
3.五十一年「中學課程標准」
初級中學教育目標,在於繼續國民學校之基本教育,發展青年身心,陶融公民道德,發揚民族文化,充實生活知能,以培養有為有守之健全國民。
(五)高級中學教育目標
1.七十二年「高級中學課程標准」
為實現高級中學法第一條「以發展青年身心並為研究高深學術及學習專門知能之預備為宗旨」之挸定,高級中學課程之實施須達成下列目標:
(1)陶冶國家觀念、民族意識、養成修己善群、勞動服務的習性。
(2)加強語文閱讀、寫作、欣賞的興趣與能力。
(3)增進基本的數學及科學知識,訓練思考的能力,培養其進一步研究學術的興趣與能力。
(4)鍛鍊健全身心,充實軍事知能,培養文武典修的人才。
(5)培養審美能力,陶融高尚情操,發揚固有文化。
2.六十年「高級中學課程標准」
高級中學教育目標,在國民中學教育基礎之上,施以一般文化陶冶,科學教育及軍事訓練,以奠定其研究高深學術及學習專門知能之基礎,並養成文武俱備、德智兼修、效忠國家、服務社會之優秀人才。
3.五十一年「中學課程標准」
高級中學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優秀青年,陶融公民道德,施以一般文化陶冶,科學教育及軍事訓練,以奠定其研究高深學術及學習專業技能之基礎,並養成文武兼備、效忠國家、服務社會之中堅人才。
(六)高級職業學校教育目標
1. 七十五年
職業學校,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教授表年職業智能,培養職業道德,養成健全之基層技術人員為宗旨。
2.六十二年、五十三年
職業學校之目標,在培養並增進青年實用之職業知識、技能及服務道德,以配合國家發展經濟建設,人力資源之需求。
(七)專科學校教育目標
1.七十五年、六十五年、三十七年「專科學校法」
專科學校,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教授應用科學與技術,養成實用專業人才為宗旨。
(八)大學教育目標
1.八十二年「大學法」
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
2.七十一、六十一、三十七年「大學法」
大學,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研究高深學術養成專門人才為宗旨。
(教改會秘書處陳正昌博士整理)
❹ 台灣人說,台灣是創意的領頭羊。
井底之蛙,夜朗自大,葉公好龍,讀懂就了解了~
❺ 為什麼香港很少創作型歌手而台灣似乎多一些,有哪些歷史原因
因為香港有林夕(創作數量4000+)黃沾(2000+)鄭國江(2000+)顧嘉輝(2000+)還有盧國沾黃偉民向雪懷林振強這種1000+的大神,台灣有嗎?羅大佑?(200+),周傑倫(330),李宗盛?(271),我不知道台灣所有創作加起來有沒有香港林夕+黃沾+鄭國江多,香港是市場小,競爭力大,吳敬國,黃凱芹,陳百強,張國榮,劉德華,張學友,許冠傑等都是創作型歌手,唯一的區別就是台灣原創性歌手自己的歌中,自己創作的比例高,但是數量少,香港的是原創比例低,因為香港非歌手創作家太強了,動不動就上千首,周傑倫創作了330首歌,全部給張學友,恐怕打造不了天王張學友吧,天王都是10年就幾百首了,全才陳勛奇,音樂家,演員、導演、制劇、動作指導等一身的人才,巔峰的12年裡,包辦了香港台灣75%的電影配樂,其配樂電影達361部,台灣有這樣的人嗎?還有胡偉立等對於曲和樂器非常精通的人才,台灣有嗎?什麼環境造什麼人,對於香港這巴掌大的市場,他不缺音樂創作人,沒有創新的原創歌手都暗淡退出了。創作型歌手哪裡都不少,也可以說不多,只不過某些人要黑人,就故意造的假象而已,黃家駒粉絲就是了,黃家駒創作了150+,他的粉絲說香港沒有原創,只有黃家駒。很多歌手都是有創作的,有種現象就是台灣歌手的歌曲數量比香港低,因為台灣公司消化能力低,所以出品的作品少,而香港就是數量大,很多香港歌手每年都有專輯,主流的兩三張,最多的有6張,香港的音樂榜都是周榜了,單曲專輯都出的快,加上翻唱,香港是精製,台灣是爛造,台灣幾乎都能看到日本的影子,從歌手樂隊、音樂人製作完全都是模仿日本的,華語處於起步時都是翻唱,都是沒有靈魂的那種,只有香港影視歌曲才是最中國風的歌曲(中國風80年代被定義了,規定了那些樂器什麼的,),新世紀華語幾乎沒什麼唱片出了,前幾年的作品還是林夕的最有質量,新世紀網路時代台灣樂壇出了幾個原創歌手,加上語言的問題,加上年輕的粉絲吹,造成了華語沒有創作,都是翻唱,連學友的吻別都說是翻唱的,音樂論壇幾乎被聲壇粉絲和激進粉絲包圍了,各種結論,神吹關鍵羅大佑,神吹亞軍黃家駒,神吹季軍周傑倫,神吹殿軍王傑,各種結論各種黑,事實上香港的創作力非常強,香港的歌手歌曲非常多,從事時間特別長,發行專輯特別多,流水線生產模式,原創歌手很多,不是歌曲數量比例比台灣低,台灣原創歌手只是第二流,第一流和香港一樣,都是大眾化歌手,哪個年代沒有網路而已,老一輩不上網,這些人老是拿原創黑那些大眾化歌手,這些高原創的歌手大多數唱歌都一樣的,都是抓住一個特點,很容易讓大眾聽覺疲勞,但是他能抓住極少部分粉絲的心,能讓他們到處吹,事實上華語沒有多火過,就香港一個小地方流行過,其他都馬馬虎虎,原創歌手本來是個完美的東西,就是華語沒出現過
❻ 中國台灣著名創意產品設計網站有哪些
台灣美可特品牌設計victad.com.tw
台灣ACT設計公司actdesign.com.tw
台灣可橘平面創意komage.com
台灣原設計工作室emdesign.com.tw
台灣藝術家協會designer.org.tw
……還有很多找設計導航網站都可以看到的。
國外優秀包裝設計網站
lovelypackage.com
thedieline.com
kokokumaru.com
國內包裝設計垂直媒體
八百標兵設計網
國內包裝設計平台
包聯天下、世包雲設計
設計綜合平台
站酷、花瓣、嗨品牌、致設計、紅動中國、亞洲CI、ART365、視覺同盟、設計·中國、設計之家、古天路九號、三視覺平面設計在線……
❼ 羅志祥公司創造力娛樂是在哪個城市
創造力娛樂在台灣
❽ 台灣有哪些發明
台灣的發明在世界上是赫赫有名的!1L孤陋寡聞了。
設計發明界奧斯卡之稱的IF大獎,台灣領先韓、德、大陸,前100名佔31,世界之冠。總的來說,台灣人創造力很強。
BUT,YOU KNOW,現代幾乎沒什麼重大的發明…… (重大發明是指可以改變歷史的發明),很抱歉,沒辦法列舉
自動感應沖水馬桶http://e.163.com/e2004/editor_2004/language/050721/050721_207504.html
方便麵(泡麵)這個是台灣人在日本發明的,很多人誤傳是日本
珍珠奶茶,算不?我的最愛……
最近2011日內瓦發明展台灣第一哦,但網上貌似搜不太到(造成1L杯具)
前幾年的資料,裡面有談到一些發明http://tieba..com/f?kz=755899033
❾ 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為什麼如此發達
因為沒有貴國廣電總局的審查和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