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帆船的發明是人類航海史上的一大什麼發明
1
、帆船的發明,來是人類航海源史上的一大創舉。
探究活動
材料:准備空瓶一個、筷子一根、兩塊長條形的硬紙板、幾張厚紙片、一根彩繩、膠帶及剪刀。
1
.首先,把空瓶的瓶口剪去。將瓶身豎著剪開,接著,將兩塊硬紙板粘貼在瓶身的內側。
2
.將厚紙片的一邊剪成斜邊,在筷子的頂端系好彩繩,將筷子的下端貼在硬紙板上。
3
.最後,把彩繩分別向瓶身的兩端拉緊,並粘貼好。
提示:在製作的過程中,每個部分都必須粘貼牢固。彩繩一定要拉緊粘牢才能使船體平衡,否則,帆
船很難立穩。
⑵ 帆船是誰發明的
當然是靠風力了,當有風的時候,將帆拉起來,風帆把風力匯集起來,再作用到桅桿上,帶動船在水上漂行。這是人類駕馭自然力量為自己工作的第一種方法。
是誰發明的,這個到是無可考究,早在1900多年前古羅馬詩人味吉爾的作品中有見記載,這也算了最早文字記載帆的出現了。
⑶ 帆船發明人是誰
起源於居住在海河區域的古代人的水上交通運輸工具。15世紀初期,中國明代鄭和率領龐大船隊7次出海,到達亞洲和非洲三十多個國家。現代帆船始於荷蘭。
⑷ 快速帆船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世紀初,西方和東方之間自由貿易進入全盛期,大量貨物需通過海版路從東方運往歐權洲。此時,速度成為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從中國運茶需時太久,艙里的茶葉就會變質。如果從東印度群島開出的貨船能搶先趕回歐洲,就能搶占市場獲得重利。因此人們需要一種船身長、桅桿高、速度快、能節省寶貴時間的船。美國人搶先造出了「揚基」號快速帆船,並很快發展出一種縱帆「弗吉尼亞型」帆船,到19世紀20年代,演變成著名的巴底摩爾快速帆船。
快速帆船的船體服從於速度,堅固只在其次,貨艙容積也有所減小。後十餘年中,美國先後有250餘艘揚基快船下水加入運茶與淘金的行列。
19世紀60年代以後,快速帆船開始走下坡路,南北戰爭後橫貫北美的大鐵路通車,美國快速帆船時代便宣告結束。英國快速帆船從19世紀40年代始大量運載中國茶葉和澳洲羊毛,到19世紀70年代中葉也遭到淘汰,被送往南美運鳥糞和硝石。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⑸ 帆船是人類什麼時候發明的
木船和筏航行時的動力一般是篙櫓或槳,但是用他們來行船並不令人滿意,既費力又沒效率。人們便尋找一種新的工具,這種工具就是帆。傳說有位巴比倫的英雄加麥西企圖飄洋過海時,遇到在死水處擺渡的艄公,艄公要他製作一根18英尺長的篙,可是可憐的加麥西發現,他就是把120根這么長的篙接起來也撐不到海底。怎麼辦?他發現海面上正颳起了風,於是他便脫掉了身上的衣服,舉起雙臂當作桅桿,扯起衣服作帆,站在船上隨風吹去。這個傳說說明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可以借風行船,帆船於是也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帆船的歷史大約有6000多年了。在埃及出土的一件公元前40闐年的陶器上便繪有最古的帆船的圖像:船的前端突出向上彎曲,船的前部有一個小方帆。不過這種船有個弊病就是只能利用順風,不能利用側旁吹過來的風。不過人畢竟是最聰明的,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們的祖先一步步地對帆船的結構和樣式作了改進,不斷提高帆船的性能。船造得越來越大,帆和桅桿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水面上逐漸成了帆船的一統天下。從15~19世紀中葉,是帆船發展的鼎盛時期,15世紀初中國航海家鄭和遠航東非組成的龐大船隊便都是由帆船組成的。1492年哥倫布率領西班牙船隊到西印度群島時乘座的「聖瑪麗亞」號,就是一艘長28米,排水量約200噸的三桅帆船。在帆船發展史上,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臘古羅馬人,西北歐最優秀的航海民族維京人,以及中國人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帆船發展的最後一個頂峰是19世紀中葉美國的飛剪式快速帆船,在此之後,蒸汽輪船興起,帆船便漸漸沒落了。
⑹ 是誰靠什麼發明帆船
當然是靠風力了,當有風的時候,將帆拉起來,風帆把風力匯集起來回,再作用到桅桿答上,帶動船在水上漂行。這是人類駕馭自然力量為自己工作的第一種方法。
是誰發明的,這個到是無可考究,早在1900多年前古羅馬詩人味吉爾的作品中有見記載,這也算了最早文字記載帆的出現了。
⑺ 帆船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應該是義大利發明的。
義大利藝術大師兼發明家達·芬奇最早進行專了關於帆船的設計。最早見屬於文字記載的潛艇研究者是義大利人倫納德,他於公元1500年提出了「 帆船船體結構」的理論。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關帆船的著作--《發明》。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帆船 。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
德雷爾的帆船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帆船之父」,此後百年間帆船的發展進入了「慢車道」。直到1724年,俄國人葉菲姆·尼科諾夫製造出了又一艘帆船,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樹脂、鐵條、銅皮等材料製成。此後,帆船的發展又一次進入停滯期。
⑻ 帆船是哪個國家,那個人發明的說說過程
帆船的發展,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歷程。據史籍記載,約在公元200年左右,羅馬航運業十分發達。羅馬商業帆船體長達30米,寬9.1米,中部設置一根桅桿,上面懸掛一方形橫主帆,裝有一種新的「卷帆」系統,可以從底部翻起或縮短,主桅上方有一根長圓桿,向前斜伸出船首,上面裝有一小帆,稱為「前帆」。公元886年出現了可以逆風行駛的三角帆船,帆呈三角形,裝置在一根長桁上,長桁斜懸在一根短桅上面,它可轉動,直到與船身軸線形成一線,所以,這種船又稱「縱帆船。其優點是帆可適應風向的變化。13世紀左右,在北歐海面上出現了一種體形細長、雙頭、速度極快、以漿和帆為混合動力的帆船。14世紀,在阿拉伯海、紅海流域,阿拉伯人造出了一種船體用魚鱗板疊接、強度好的帆船。其載貨量大,人們把它稱為「酒船」。1410年左右,酒船駛進了地中海。西班牙人把龐大的酒船和快帆船合並,造出了第一艘具有代表性的三桅酒船。它的前桅和主桅各有一塊大型橫帆和一塊較小中帆。中帆在主桅上,三角帆在後桅。船前還有一塊頗大的撐桿帆。帆是主要推進設備。這種帆船為人類15、16世紀新型航船。可利用650角內風力行駛,為劃時代的發明。在海上「風行」了400年的時間。1492年哥倫布駕駛這種帆船,橫渡大西洋,只用了69天的時間。 19世紀初,東、西方自由貿易進入全盛時期,為適應「貨船搶先趕回」的需要,出現了快速快船,19世紀20年代,美國「佛吉尼亞型」縱帆船演變成「巴底摩爾快速帆船」。這種快速帆船,船體服從於船的速度。19世紀60年代後,快速船開始走下坡路。70年代,海上「日不落國」英帝國的快速帆船,被送往南美去運硝石和鳥糞。帆船的「風行時代」成為歷史。
⑼ 帆船 什麼時候發明帆船的資料
帆船(英文表述:NauticExpo,sailer,sailing boat)起源於居住在海河區域的古代人的水上交通運輸工具。15世紀初期,中國明代鄭和率領龐大船隊7次出海,到達亞洲和非洲三十多個國家,所使用都為風力驅動的帆船。現代帆船始於荷蘭。1660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長將一條名為"瑪麗"的帆船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1662年查理二世舉辦了英國與荷蘭之間的帆船比賽。1720年愛爾蘭成立皇家科克帆船俱樂部。1851年英國舉行環懷特島國際帆船賽。1870年美國和英國首次舉行橫渡大西洋的美洲杯帆船賽。帆船分穩向板帆艇和龍骨帆艇兩類。穩向板帆艇輕快靈活,可在淺水中行駛。奧運會項目中的飛行荷蘭人型、荷蘭人型、470型、星型、托納多型等均屬此類,是世界最普及的帆船。龍骨帆艇也稱穩向舵艇,體大不靈活,穩定性好,帆力強,只能在深水中行駛。奧運會項目中的暴風雨型、索林型等均屬此類。比賽在海面進行,場地由3個浮標構成等邊三角形,每段航道長度為2~2.5海里。比賽為繞標航行,共進行7場,取其中成績最好的6場之和評定總分,總分少者名次列前。每場計分方法為第一名0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5.7分,第四名8分,第五名10分,第六名11.7分,第七名13分,後續每個名次加1分。1896年被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項目,因天氣不好未舉行。1900年再次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原為男女混合項目,從1988年奧運會起男女分設。第29屆奧運會帆船比賽於2008年8月9日~21日在青島國際帆船中心及周邊水域舉行。
⑽ 帆船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公元前6世紀中期,我國正值春秋時期。為了適應水網地區作戰的需要,南方的吳國、越國、楚國和北方面臨東海的齊國,都先後建造和改裝戰船,並抽調官兵進行水上訓練。至此,中國古代海軍便應運而生了。當時吳國舟師中的戰船有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等,還出現了專用的水戰器具「鉤拒」。公元前206~25年的西漢時期,中國戰船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其性能已逐步趕上和超過了當時的地中海國家,並一直保持到15世紀中期。中國戰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好的船舶。公元220~265年我國的三國時期,吳國水軍曾擁有5000艘戰船,其中大型樓船設樓五層,可運載士兵多達3000名。公元3世紀20年代的西晉初期,王濬為准備伐吳而建造的連舫戰艦,長120步,上面有樓櫓,開四門,能馳馬行車。公元588~589年隋滅陳時,楊素所率最大的戰艦「五牙」艦,設樓五層,可容士卒800人,前後左右設有六具「拍竿」。「拍竿」是利用杠桿原理高懸巨石,在接舷戰中用來拍擊敵船,是一種威力很大的冷兵器。公元618~907年的唐代,造船技術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所建「海鶻」號能在較大風浪條件下航行戰斗。李皋發明的車船(亦稱車輪船、輪槳船),行動便捷,可視作後來機械明輪船的先驅。公元960~1279年的宋代,中國戰船已普遍採用了水密艙壁技術,提高了不沉性。公元1000年,神衛水師隊長唐福曾向朝廷獻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燃燒性武器。1130年,楊么起義軍大量使用的車船中,最大的長約110米,裝有24個車輪和六具「拍竿」,載士兵1000餘人。1203年,秦世輔造的載重約60噸的「鐵壁鏵嘴平面海鶻」戰船,艙壁裝有鐵板,是裝甲船的祖先。船艏裝有形似鏵嘴的犀利鐵尖,用以在水戰中沖擊並犁沉敵船,較沖角破壞力更大。 古代戰船的發展經歷了槳帆戰船和風帆戰船兩個時期。槳帆戰艦船體結構為木質,船型較瘦長,吃水較淺,干舷較低,主要靠人力劃槳搖櫓推進,順風時輔以風帆。槳帆船裝備冷兵器,作戰時多採用撞擊戰和接舷戰,主要局限於內河、湖泊和近海航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