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三國的指南車誰發明的

三國的指南車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0-12-16 07:04:09

❶ 四大發明都是什麼朝代發明的,都是誰發明的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四大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

畢升在北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指南車是我國古代的文化瑰寶之一,是中國古代科技成果的傑出代表。但是,從宋代以後,指南車就失傳了。而指南針迅速推廣,造成明清兩代人們普遍將指南車與指南針混為一談,形成了一場為時達數百年之久的誤傳。實際上,指南針是利用磁鐵的指極性,而指南車是利用機械裝置實現定向性的,兩者的原理和構造完全不同。

古籍上關於指南車的記載相當多,但分歧較大,直到現在,許多學者對它的看法也不一致。首先,指南車的用途是什麼?是指南(方向)用的嗎?一些學者就指出:指南車是中國古代皇帝大駕出行時儀仗車的一種,既不用於實測方向,更不用於指導實踐。那麼,指南車是誰最早發明的?相傳為黃帝所作,也有的說是周公所作。實際上,大約是西漢問世。《西京雜記》一書中說:「司南車,駕四,中道」。以後,東漢張衡、三國馬鈞都曾造過指南車。據說,馬鈞的指南車,是上裝一木人,下連磁石,不管車子向什麼方向行駛,木人的手始終向南指著。然而,這種說法是不大可靠的。指南車到底是什麼樣子?《晉書·輿服志》上才較為明確:「司南車,一名指南車,駕四馬,其下制如樓,三級;四角金龍銜羽葆;刻木為仙人,衣羽衣,立車上,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稍後的南朝時期的宋、齊也有指南車。《宋書·禮志》說:「其制如鼓車,設木人於車上,舉手指南。車雖回轉,所指不移。」《南齊書·祖沖之傳》也說:「沖之改造(指南車之)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

其他史籍對指南車的記載也還有不少,但是一般都只限於外形、性能、製造過程、使用情況等,還夾雜一些傳說故事。一直到宋代,對指南車才有較詳細的記述。《宋史》、《愧郯錄》對燕肅和吳德仁製造的兩種指南車的內部傳動系統,以及大小、規格、型制等,均有較為具體的記載。我們從中了解到指南車的結構和原理,大體是這樣的:車身為一轅雙輪車,車箱為重構結構,上立一木人,引臂南指。車箱內部設置有一套可自動離合的齒輪傳動機構。當車子行進中偏離正南方向,向東(左)轉彎時,東轅前端向左移動,而後端向右(向西)移動,即將右側傳動齒輪放落,使車輪的轉動能帶動木人下方的大齒輪向右轉動,恰好抵消車輛向左轉彎的影響,使木人手臂仍指南方。當車子向西(右)轉彎時,則左側的傳動齒輪放落,使大齒輪向左轉動,以抵消車子右轉的影響。而車子向正前方行進時,車輪與齒輪系是分離的,因此木人手臂所指的方向不受車輪轉動的影響。如此,不管車子的運動方向是東西南北,或不斷變化,車上木人的手臂總是指向南方,起著指引方向的作用

若指南車真在黃帝時被發明,那就是黃帝時期最早了.

❷ 指南車的發明者是

關於指南車的出現時間,有四種說法:一、西晉崔豹所著《古今注》及《志林》等
古籍說黃帝與蚩尤作戰時,蚩尤作大霧,黃帝造指南車為士兵領路。二、《古今注》及《鬼穀子》等古籍說周公(即周武王弟)作指南車,是因「越裳氏」來進貢,迷失了歸路,周公造「五乘」指南車,為他們引路。三、劉仙洲在所著《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第一編)》中說指南車的發明應以古籍《西京雜記》記載為據,定為西漢。四、王振鐸在所著《科技考古論壇》中說「創造指南車者,當以三國時馬鈞為可信」,並引《魏略》所記來加以證明。如何看待以上四種說法呢?
從現有資料判斷,知指南車的內部結構有兩種可能性:利用機械繫統之定向性或磁鐵的指極性。若以考古資料為據可知,中國齒輪出現的時間,在戰國到西漢之間。《宋史》記載了宋代兩種指南車的具體結構,可知宋代的指南車肯定是齒輪傳動系統,依靠機械傳動系統的定向性。則此種指南車出現時間不可能早在齒輪之前,上述所謂黃帝或周公造指南車之說都不能成立,尤其黃帝發明之說更早於車的發明時間。以劉仙洲所說西漢已有指南車較為妥當。至於王振鐸主張三國有指南車說,則就更穩妥了,但將這說成指南車出現的時間就保守了些。指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具有能自動離合齒輪系裝置的車輛。關於指南車的發明有許多傳說和記載。據史書記載,東漢張衡(公元78-139年)、三國時代魏國的馬鈞、南齊的祖沖之都曾製造過指南車。《宋史·輿服志》中對指南車的結構和各齒輪大小和齒數都有詳細記載。
現今雖可知宋代兩種指南車的內部結構確是機械繫統,與指南針無關,但對其他朝代指南車的內部結構,未見任何古籍及參考資料,也就無法證明其他朝代指南車內部是利用了什麼原理。但如指南車利用了磁鐵的指極性,而指南車出現的時間不可能早過磁鐵的發現,現今認為中國磁鐵的發現時間為公元前三世紀,與黃帝與周公發明指南車矛盾

---來著《網路》

❸ 三國時候的魏國馬均有哪些發明

三國時候的魏國馬均的主要發明是再現指南車、製造翻水車、改進織綾機、新式輪轉式發石車、製作「水轉百戲圖」。

1、改進織綾機:馬均對舊式織綾機認真研究,重新設計一種新式織綾機。經過改進的新織綾機不僅更精緻,更簡單適用,而且生產效率也比原來的提高了四、五倍,織出的提花綾錦,花紋圖案奇特,花型變化多端。新織綾機的誕生,是馬鈞一生中最早的貢獻。

2、再現指南車:馬均運用差動齒輪的構造原理,製成了指南車。事馬鈞製成的指南車,在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不管戰車如何的翻動,車上木人的手指始終指南。

3、製造翻水車:馬鈞創造的這種翻車,用時極其輕便,連小孩也能轉動。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候向外排水。馬鈞重新發明創造了一種新式翻車,才使得翻車廣泛推廣應用,從而形成了從東漢到三國翻車的正式產生。

4、馬鈞熟練掌握和巧妙利用水利和機械方面傳動的原理,研製成功"水轉百戲",在中國古代木偶藝術中,是非常卓越的創造。

5、馬鈞設計的新式輪轉式發石車,克服了舊式發石車發射一次花費過多時間,而且效果不大的缺點。利用一個木輪子,把石頭掛在木輪上,裝上機械帶動輪子飛快地轉動,就可以把大石頭接連不斷地發射出去,使敵方來不及防禦。

❹ 傳說中的「指南車」是如何發明出來的

有一次,黃帝和蚩尤雙方軍隊在原野上戰斗正酣的時候,蚩尤不知弄了一種什麼魔法,竟造起漫天遍野的大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圍在核心,也辨不出東西南北方向。在這一片白茫茫的大霧中,一個個銅頭鐵臂、額上生角的勇士們顯得更加可怕。他們在霧中或隱或現,時出時沒,逢人就砍,見人便殺,只殺得黃帝的軍隊馬嘶人叫,虎竄狼奔。

「沖出去呀!沖出去呀!」黃帝手揮寶劍,站在戰車上大聲叫著。

「沖出去啊!沖出去啊!」四方的鬼神也應和著黃帝的喊聲,齊聲吶喊。

老虎在吼,熊在咆哮,面對這片威脅生命的大霧,誰都希望早點兒沖出它的包圍。可是沖殺了老半天,轉來轉去,還是在這一片白茫茫的大霧中。四方鬼神沒了辦法,黃帝也束手無策。這霧,彷彿並不是霧,倒像一幅巨大的白布幔子,將天與地整個兒都包羅在它的手中。

正當黃帝愁眉不展的時候,他的一個名叫「風後」的臣子,一個非常聰明的小老頭兒,卻倚在戰車上微微合著雙眼,彷彿在打瞌睡。

黃帝見了發怒說:「你不替大夥兒想想辦法,還有閑心打瞌睡啊?」

「我打什麼瞌睡,我正在想辦法呢!」風後霍地睜開眼睛,分辯道。

事實上這個小老頭兒也的確是在想辦法,他想:那北斗星的斗柄為什麼能依著時序的不同而變換它所指的方向呢?假如能發明出一種東西,不管你怎麼轉,它總能指著一定的方向,一方能定出來,其餘三方不也就能定出,那問題豈不就解決了嗎?

他說干就干,馬上動手,在戰場上運用鬼斧神工的本領,很快替黃帝做了一輛「指南車」。這個指南車的前面,有一個鐵制的小仙人,伸出手臂正指著南方。就靠著這輛車子的引導,黃帝統領著他的軍隊,沖出了大霧的重圍。

❺ 中華五千多年,黃帝戰雖尤,發明指南車。明祖滅元,建立大明朝,統一中華。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夏商周之後,開抄啟了秦國,秦國一統六國,但二世而亡,接著是漢朝。漢朝極為強盛,留下了:犯我強漢,雖遠必誅。
接著是三國和西晉,西晉之後,是南北朝的對峙,最後由隋朝完成了大一統。隋朝也是兩世而亡,接著,是強盛的唐朝。唐朝末期,開啟了五代十國,最終,有北宋完成了整合,開始北宋和遼國對峙。
接著,是南宋和金國對峙。
明代再次一統江山,明末是清廷入關,然後是辛亥革命。
應該說,處於世界最好的農耕區域,中國歷史王朝,的確都極為強盛。而現在,成功轉型工業化,中國也開始再次復興。

❻ 指南車是三國誰創造的

三國時馬鈞是第一個成功地製造指南車的人。
指南車又稱司南車,是中內國古代容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裝置。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來指明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車輛行走(《宋史》則說原有"駕士"十八人),由車輪的轉動來帶動齒輪的轉動,再由齒輪的轉動來帶動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宋史對科學有一定扭曲,此史料有待考證。

❼ 據考證,指南車為三國何人所造

指南車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控制論機械之一。用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的話說,中國古代的指南車「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邁向控制論機器的第一步」,是人類「第一架體內穩定機」。
指南車與司南、指南針等相比在指南的原理上截然不同。它是一種雙輪獨轅車。車上立有一個木人,一手伸臂直指,只要在車開始移動前,根據天象將木人的手指向南方,以後不管車向東還是向西轉,由於車內有一種能夠自動離合的齒輪系定向裝置,木人的手臂始終指向南方。
根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皇帝的輿架中就列有指南車。可見,指南車最遲在西漢時代就出現了,東漢的張衡曾重新製造過,但由於戰亂也流失了。到了三國時期,著名的機械製造家馬鈞又重新設計、製造指南車,被人譽為「天下之巧」。後人中,南北朝的祖沖之、姚興,唐朝的金公立等都曾經製造過指南車,但都沒有留下有關指南車內部構造的記載。直到宋代吳德仁在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燕肅在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又先後製造了指南車。他們的指南車的製造方法和內部結構、部件尺寸在《宋史.輿服志》中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解放後,中國歷史博物館根據歷史文獻復制出了指南車的模型。
指南車設計的關鍵在於對自動離合的齒輪系統的應用,這種輪系結構相當於現代機械結構中的差動齒輪系統。中國古人遠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掌握了如此巧妙的機構設計方法,實在令人感到驚嘆。指南車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機械製造的高超水平,是中國古代力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卓越成就。

❽ 指南車為誰所發明的

有四種說法:一、黃帝造 二、周公(即周武王弟)造 三、西漢的時候造 四、三國時馬鈞造
一般認為是黃帝所造。

❾ 據考證,指南車為三國何人所造

馬鈞,在洛抄陽時,又發明了排灌水襲車,名叫「翻車」。它利用流水作動力,可連續自動提水,操作方便,效率大增。他還研究製造出指南車,改進了諸葛亮的連弩,改進了攻城用的發石車。他製造的「水轉百戲」以水為動力,以機械木輪為傳動裝置,使木偶可以自動表演,構思十分巧妙。由於他在機械製造方面造詣頗深,在當時被譽為「天下名巧」。

指南車至晚在西漢時已出現,東漢時張衡再次製造,三國時已失傳。馬鈞擔
任給事中時,一天在朝房裡,與散騎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辯論,談到了指
南車。高、秦認為,古書上關於指南車的記載是虛構的。馬鈞則堅信古代有指南
車,只要肯鑽研,是可以造出來的。但他遭到了高、秦的譏笑和挖苦。馬鈞反駁
說,空口爭論,不如試制一下容易分清是非。於是,高、秦奏准魏明帝,下詔命
馬鈞造指南車。經過鑽研,他果然製造成功,以實際成果結束了這場爭論。從此,
全國都信服他的智巧。

❿ 三國時期的馬鈞是怎麼發明指南車的

在單轅雙輪車的基礎上,三國時期的馬鈞還發明了指示方向的指南車。內

馬鈞是一位卓越的容機械發明家,他製造的指南車,是我國古代的一項重大發明。

在發明指南車之前,馬鈞聽到有人議論指南車只是遠古神話里黃帝和蚩尤大戰時出現的東西,是虛構的,根本就不存在。但他聽後很不以為然。

他認為古時曾有過指南車,只是現在失傳了,只要肯下功夫研究,把指南車重新造出來並不難。於是他不怕譏笑,排除困難,經過長期摸索,終於研製成新的指南車。

閱讀全文

與三國的指南車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