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除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的標簽,孫家棟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927年4月8日,在遼寧的復縣出生了一個男孩兒,他就是孫家棟先生。孫家棟在航空航天事業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擔任高級技術顧問一職,從這可以看出,孫家棟先生在我國航空航天事業上提供了技術支持。
1970年4月24日晚上9點35分,我國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這是中國發射的首顆人造衛星,我們能想像出建造這個衛星時我們曾在技術等方面受到的磨難和艱辛,孫家棟先生就是這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負責人。
B. 孫家棟發明了什麼
孫家棟: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的火箭第一次走入國際通訊市場,發射了美國休斯公司第一顆衛星。當時有一位華僑老人,他對我說,中國的火箭能飛多高,華人在世界上頭就能抬多高。我們用幾十年為祖國航天事業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目前我國航天材料,電子元器件,衛星基本設計基礎方面和國際都還有差距,這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他用50年工作生涯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我國1/3衛星研製有他參與。他被人笑稱,一輩子最大的愛好是放衛星。
他就是「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
昨天,國家主席胡錦濤頒發國家科技最高獎給孫家棟。在拿到獎項時,他把功勞都給了幫助他的人。
C. 「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是誰
孫家棟,1929年4月出生,遼寧復縣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北斗二號衛星工程和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高級顧問,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中科院院士。
他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拓者之一,從事航天工作60年來,主持研製了45顆衛星。擔任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總設計師,實現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組網和應用。作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樹立了我國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1996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10年1月11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孫家棟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3)孫家棟創造的衛星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孫家棟是中國月球探測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分三個階段的實施方案,明確了中國月球探測的發展方向、目標和路線圖。他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確定了工程目標和工程總體方案,對工程各大系統的技術途徑作出重要決策。
孫家棟是北斗衛星導航工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繼續活躍在中國航天技術的前沿領域。
2009年4月15日0時16分,孫家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加指揮的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發射任務又一次獲得圓滿成功。
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發射的第100個航天飛行器,這之中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總師或工程總師的就有34顆,在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衛星奇跡般地佔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的全部過程。
D.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是什麼時候又是誰發明的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
該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衛星設計的工作壽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系。由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較高,因此東方紅一號衛星至今仍在軌道上。
人造地球衛星可分為觀測站、中繼站、基準站和軌道武器四類。
1、觀測站
衛星處在軌道上,對地球來說,它站得高,看得遠(視場大),用它來觀察地球是非常有利的。此外,由於衛星在地球大氣層以外不受大氣的各種干擾和影響,所以用它來進行天文觀測也比地面天文觀測站更加有利。屬於這種功能的衛星有下列幾種典型的用途。
2、中繼站
在軌道上對信息進行放大和轉發。具體分為兩類:一類用於傳輸地面上相隔很遠的地點之間的電話、電報、電視和數據;另一類用於傳輸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電視和數據。
3、基準站
這種衛星是軌道上的測量基準點,所以要求對它測軌非常准確。
4、軌道武器
這是一種積極進攻的航天器,具有空間防禦和空間攻擊的職能。
E. 孫家棟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致力於航天技術的研發,被譽為中國人造衛星和深空探測技術的
答案D
材料的主旨突出了創新的重要性,故應選D。ABC不符合題意。
F. 孫家棟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輝煌的成就的個人因素是什麼
孫家棟是中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為中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
G. 中國第一個衛星是誰造的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東方紅1號衛星重173 千克,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送入近地點441千米、遠地點2368千米、傾角68.44度的橢圓軌道。它測量了衛星工程參數和空間環境,並進行了軌道測控和《東方紅》樂曲的播送。
「東方紅一號」 (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1)衛星是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當時共做了五顆樣星,結果第一顆衛星就發射成功。該院制定了「三星規劃」:即東方紅一號、返回式衛星和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而孫家棟則是當時「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技術負責人。1967年,黨鴻辛等人選擇了一種以銅為基礎的天線干膜,成功解決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線信號傳遞困難問題。「東方紅一號」衛星因工程師在其上安裝一台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並讓地球上從電波中接收到這段音樂而命名。
摘自:http://..com/question/57721366.html
H. 中國衛星之父孫家棟是哪裡人
孫家棟(1929年4月-),中科院院士,遼寧瓦房店,孫家棟是中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為中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為創建和發展中國人造衛星總體技術、衛星航天工程管理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作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