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我愛發明車頂帳篷

我愛發明車頂帳篷

發布時間:2021-07-05 05:56:06

㈠ 我愛發明中車頂帳篷哪有賣

香八拉不錯網路一下

㈡ 求環保的資料,圖片,文章,要圖片和資料哦

最近,英國《自然》雜志刊登了劍橋大學和設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的文章。科學家們認為,全球每年應該拿出3000億美元用於保護野生動植物,這個價格其實很劃算。
科學家有說:"我們粗略估算了一下,3000億美元同各國政府'不恰當'的補貼相比,其實是個小數目。'不恰當'的補貼佔用於鼓勵各國農業生產、能源利用、道路運輸、淡水消費、商業捕魚等,這些補貼每年在9500―14500億美元之間。'不恰當'的補貼使資源的價格低於市場經濟水平,淡化了人們'資源有價'的意識,實際上是在鼓勵人們過度開發自然資源。"
現在,科學家、環境專家和一些國家政府越來越對自然資源估價感興趣。環境保護、社會安全、教育和國防等諸領域,經常在財政上爭飯吃,令政府首腦們頭痛。而自然資源估價正被看成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用於檢驗政府投資的正確性,以及確定最應優先保護的環境領域。
科學家們認為,地球生態系統為人們提供淡水資源,過濾和吸附污染物質,消納溫室氣體,提供漁業資源和旅遊資源,其價值應為33萬億美元。劍橋大學土地經濟系的亞歷山大?詹姆斯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每年為保護地球野生動植物僅投入60億美元,真是大少了。"
摘自《中國環境報》 記者:嚴 文 1999-10-20第四版
21世紀的綠色革命
李忠東

人類居住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大家共同擁有一個地球,而且只有這樣一個地球。時至今日,由於人類對資源掠奪性地開發,地球已不堪重負,正向我們敲起"警鍾",亮出"黃牌":南極上空的臭氧已減少40%;過量的紫外線損害人的免疫系統,危及人類健康;全球氣溫上升0.3℃~0.6℃;到本世紀末,地球上已滅絕的動植物可能有100萬種。照目前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美麗的大自然已不復存在,人類的生存將受到威脅。
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綠色已成為大自然的象徵。保護生態環境、回歸自然是人類共關心的課題。在未來的21世紀,綠色革命必將席捲全球。
嶄露頭角的綠色電腦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腦使用日趨普及。如何使用電腦節能,不污染環境,已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科學家展望說,綠色電腦將在下一世紀唱"主角"。
綠色電腦是對環境無不良影響的新型電腦,享有盛名的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率先開發出這種新產品。與現有廣泛使用的普通電腦相比,它有三方面的明顯優勢。
首先,綠色電腦能大幅度地節能。科學家經過多方研究,規定未來的桌上型電腦和監視器的耗電功率應該分別低於30W和15W。最新研製的綠色電腦需要能量少,實際耗電 量僅為現在個人電腦的四分之一。美國電腦專家出一種"能源之星計算機綠色保護盒",普通電腦裝上它之後能顯著地降低能耗,馬上變成節能的綠色電腦,這種新發明引人注目,被譽為"綠色之星"》
其次,綠色電腦在用舊變廢之後回收起來十分簡便可行,利用率高。由於它的機身採用的再生塑料,在電腦不能使用而被廢棄後仍然可以製作成其他物品。

第三,在製造綠色電腦的各種元器件的過程中,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悄然興起的綠色冰箱
研究結果表明,地球的臭氧層每減少1%,會使人類患皮膚癌的危險增大2%。如果能夠防止一個氯氟烴(簡稱CFC)分子進入大氣,就可以使10萬個臭氧分子免遭破壞。CFC的商業用名稱叫作"氟利昂"。正因為如此,國際上正在採取保護大氣臭氧層的統一行動,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是要求1997年在世界范圍內停止生產CFC。科學家認為,在未來的較長一段時間內,氫碳氟化合物(簡稱HFC0是CFC最理想的代用品,將成為綠色冰箱的最佳致冷劑。
美國惠尼普公司研製出一種不用CFC的綠色冰箱,製冷劑用RB4d 代替,使用模糊邏輯計算機自動除霜,箱門具有特殊的隔熱功能,能耗降低30%。由於各項指標優良,它榮獲了美國冰箱設計大賽獎。
英國科技人員另闢蹊徑,發明了一種太陽能冰箱。箱體內安裝地9片面積為0.9×0.6m的光電板,通過太陽光的照射能發出12伏2安培的電流,為冰箱製冷提供能量。它設計獨特,不產生污染,很有發展前途。
符合環保的綠色汽車
過去,研究人員總是想方設法將汽車設計得時髦豪華。但現在這一觀念已經改變,取而代之的是把符合環保、小巧玲瓏、節省燃料和適合家作作為新的指導思想。這意味著世界汽車製造業將出現"綠化"行動,致力於綠色汽車的開發。專家們指出,綠色汽車必須具備兩個標志。
首先,要求汽車能夠重新回收利用。90年代以來,世界性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其中由於汽車製造業的迅猛發展,廢棄的陽汽車成為一大污染源。由於汽車使用了幾年或十幾年後終究要報廢,因此利用它們循環再生是下一世紀對汽車發展提出的戰略要求。
一些國家已經著手執行有遠見卓識的"回收計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就要求在研製汽車的零部件時,務必標明具體材料的代號。這樣日後廢舊汽車回收時,拆卸分類起來就便利得多,能夠做到物盡其用,為再生利用創造條件。日本日產汽車公司的科研人員研究出一種清除塑料零件表面油漆的新技術,可以讓外表塗了油漆的塑料零件得到重要利用,大大地提高了總回收率。
其次,作為綠色汽車還必須努力改進燃料。在當今世界上,汽車引起的尾氣污染(占污染總量的70%以上)和雜訊污染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生態環境。科技人員已經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研究開發節能以及無污染或低污染的新型汽車上,其中最理想的汽車能源是太陽能和氫能。
日本已發明了較為實用的太陽能汽車,它有6m長,內裝晶體太陽能電池1900個,重量僅為140kg。試驗結果令人滿意,其電能消耗與一般洗衣機不相上下,最快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20km,行駛時無廢氣排出,很難聽到機器發動的聲音。德國賓士公司的科技人員也加快了用氫作為汽車燃料的研究,氫能小型客一和貨車風馳電掣般地行駛在柏林和斯圖加特的大街上,試車結果令人滿意。
別具一格的綠色建築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厭倦大都市裡那喧鬧嘈雜的生活節奏,返樸歸真的意識日趨強烈,渴求在"綠色"中度過田園牧歌的美好時光,在樸素無華的大自然的環境里生活和工作。綠色建設以"聯想自然、表現自然"為基調,符合人們的心態要求,必將成為21世紀房屋建築的目標。
美國科學家獨具匠心,巧妙構思,設計出一種旋轉房屋。它裡面安裝了一種如同雷達的紅外線跟蹤器,屋內的馬達在天一亮時就會啟動。整座房子便像向日葵似地迎著太陽緩緩轉動,一直與太陽保持著最佳地角度,從而確保屋內能夠照射到更多的陽光。在太陽下山後,房屋又能慢慢地復回到原位。它一方面充分地利用太陽能驅動房屋運動,確保了房內的日常供熱和用電;另一方面能夠儲存寶貴的光能,以便陰雨天和晚間使用。
下一世紀的第一個奧運會將於2000年在澳大利亞的悉尼舉行。主辦者迎合現代人返樸歸真的心態,組織科技人員精心設計,推出第一個跨世紀的綠色體育館。它另闢蹊徑,別具特色,人們在這座與眾不同的體育館里處處都能感到環保的氣息:供電照明由設在館頂上的1000組太陽能電池解決,觀眾席上的座椅90%用廢料製作而成,入場卷和海報全部用再生紙印刷,建築的造型、牆壁的裝飾和廳道的雕塑全部以地球、陽光、年輪、藤蔓、葉脈、波浪、水草和珍奇動物為原型。
在德國的漢諾威市,建築工程人中幾生態學家聯手合作,共同規劃設計,建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的住宅區,叫作"萊爾草場"。69套院落式的兩層樓的樓房錯澆有致地排開,每一套樓房外表各有特色,內部結構不盡相同,布局也不一樣。房屋是木磚骨架,四壁所用的全部為木材,並保持著木材的本色,可稱得上是"植物生態建築"的樣板。
北京今天再遭沙塵襲擊

近一段時間以來已經有所減弱的沙塵今天上午再一次襲擊了北京。整個城市上空彌漫著黃色的塵土,行人普遍感覺胸悶,呼吸不暢。據悉,這是北京今年入春以來遭遇的第8次沙塵天氣。
據北京市氣象局負責氣象預報的郭先生介紹,此次沙塵天氣同過去幾次略有不同,風力不大但浮塵現象嚴重,能見度很差。據他介紹,此次沙塵天氣嚴格來說應該稱為浮塵天氣,主要成因是上游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昨天下午發生的沙塵天氣今天移至北京。預計今天的浮塵天氣會持續整個被天白天,夜晚時分會有所減弱。

據介紹,沙塵暴、揚沙和浮塵大多出現在我國北方的春季。所不同的是揚沙天氣風較大,影響的能見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間;而沙塵暴風很大,能見度小於1公里。而浮塵是由於遠地或本地產生沙塵暴或揚沙後,塵沙等細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稱「落黃沙」,出現時遠方物體呈土黃色,太陽呈蒼白色或淡黃色,能見度小於10公里。
資料:近50年我國的強沙塵暴

20世紀下半葉我國呈急速上升趨勢:

50年代共發生過5次;

60年代共發生過8次;

70年代共發生過13次;

80年代共發生過14次;

90年代共發生過23次!

1979年,塔里木盆地在4至6月間先後颳了3場沙塵暴,其中的一次,僅尉犁縣3天之內平均每平方公里降塵2 5600噸;

1983年,新疆石河子墾區遭受沙塵暴的襲擊,25萬畝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00多萬元;

1986年5月,一場10級大風席捲和田,農作物受災20萬畝,直接經濟損失5000多萬元;

1993年5月,發生在西北地區的一場強沙塵暴,造成12萬頭(只)牲畜死亡丟失,505萬畝農作物受災,3 80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5.4億元;

1995年5月15日,甘肅省一場特大沙塵暴使降塵量高達1243.1萬噸,相當於省內最大水泥廠15年的產量;

1998年4月,西北12個地、州遭受沙塵暴襲擊,46.1萬畝農作物受災,11.09萬頭(只)牲畜死亡, 156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8億元……

我國沙塵暴頻起與荒漠化擴展的步伐是一致的:

50至6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擴展1560平方公里;

70至8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擴展2100平方公里;

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擴展2460平方公里。沙塵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報,而沙塵暴發生的頻率與強度的增大,則是敲響了生態危機的警鍾!

結論沙塵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報,而沙塵暴發生的頻率與強度的增大,則是敲響了生態危機的警鍾!

美麗的生靈啊,我為你血灑可可西里

--------天津一位研究生保護藏羚羊的經歷
<張海橋口述 楊雪屏整理>

從青藏高原回來已經有些時日了,走在天津繁華的街道上,手忙腳亂的穿梭於實驗室和宿舍之間,腦子里卻始終有一種恍惚飄盪的感覺,一種身與心分離的茫然無措,一種魂無所系的惶恐和不安。"張海橋,講講你和'野氂牛'隊的故事吧!"不斷的有人來找我。可可西里,我的心為你而痛! <進藏科考的我決定加入"野氂牛"隊>
我是南開大學能源系98級研究生,酷愛旅遊及生態環境的調查,曾經孤身走過雲南、青海、敦煌、新疆等地。對西藏,我嚮往已久,後來又看了影片《紅河谷》,更對那片純潔美麗、野性神秘的土地心馳神往。走進西藏,成了我年輕的心中最強烈的願望。我開始尋找進藏的機會。

1998年夏天,我在新疆搞生態環境調查時結識了幾位旅遊的藏族朋友,他們告訴我,如果我單身進藏,最好先去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好心熱情的藏族朋友還幫我弄到了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的電話號碼。我不禁欣喜若狂。我打定了主意,決定利用1999年暑假去一趟魂牽夢縈的西藏。

1999年7月中旬,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從天津於遠在數千公里之外、海拔4000米以上的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取得了電話聯系,說明了我的身份和意向。當保護站的同志聽說我是能源系的研究生時,不禁喜出望外的說:"嘿!你來了就太好了,我們的供電設施出了問題,你正好幫我們修修。"興奮不已的我當即與保護站的同志約定,一放假便去西藏。

1999年7月26日,我出發了。我先坐火車到成都,再從成都搭汽車走青藏公路。純凈的藍天,親切的陽光,無盡的公路,你知道我有多興奮嗎?我真的行駛在青藏公路上了,我真的獨立在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上了,面對幽深、寧靜、如藍緞般的湖水,眺望此起彼伏的皚皚雪山,黑色的氂牛和白色的羊群在不遠處緩緩移動,牧羊女紅色的藏袍如燃燒的草原之魂----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心顫抖、我情奔涌、我淚悄然!

7月30日傍晚時分,我到達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站長旦正扎西熱情的迎接了我。第二天,我在輕度的高原反應下修好了照明設施,保護站晚上終於有了電。此後兩天,我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和最簡陋的工具,終於修好了全套風光互補逆向控制設備,恢復了通訊、瞭望、取暖用電。我的工作贏得了藏民和探險家們的信任和尊敬。平生第一次有人把哈達掛在我的脖子上,那一天我們狂歡到了深夜。 我沒想到,保護站雖然很簡陋,卻有一個小小的展覽室,裡面陳列著為保護藏羚羊而作出貢獻的人們的事跡和圖片,那血淋淋的被屠殺的藏羚羊觸目驚心,為保護可可西里而獻身的勇士們的事跡,字字句句讀來令人熱淚盈眶。在這里,我見到了早已為人們所熟悉的反偷獵英雄傑桑.索南達傑的名字。他是索加治多縣的縣委書記,在1994年1月18日追捕偷獵分子的戰斗中,不幸英勇犧牲。 索南達傑的死使他的好友、"長江第一漂"的主力隊員楊欣受到巨大震動,他多方游說集資,把自己著作《長江魂》的所有收入加在一起,於1997年在可可西里的必經之路建立了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 索南達傑壯烈犧牲後,他的妹夫扎巴多傑毅然要求調離青海省公安廳的要職,組建了後來令偷獵分字聞風喪膽的"野氂牛"反偷獵隊,但他也於己於1997年不幸離世。

英雄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我為生命的價值而震撼!我忽然有了強烈的渴望,目的再也不是旅遊和考察那麼簡單了。我決定改變行程,和下一批進山巡邏的"野氂牛"隊員去進行反偷獵行動。我沒想到,這一去,我竟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永生難忘的生死戰斗! 8月初,我如願以償的加入了"野氂牛"隊。 <我想為這悲哀的勝利仰天長嘯> 8月4日,我們從格爾木出發。一路上,我不停的向"野氂牛"隊的弟兄們詢問神秘的可可西里,我從他們的敘述中得知:可可西里位於從青藏高原腹地,與青海、新疆、西藏相接,平均海拔5000多米,面積約80000平方公里。這里有20多種國家珍稀動物種的集中棲息地。 藏羚羊是我國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大多生活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半荒漠草甸地帶,具有極強的耐寒能力,被稱為"可可西里的驕傲",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之一,其絨毛可以抵禦零下50攝氏度的嚴寒。盜獵分子多取藏羚羊皮上的絨,以每公斤3000--5000美元的價格賣給境外走私販子,這些走私販子將生絨加工後,再以更高的價格轉賣給國際非法貿易團伙。 在巨額暴利的驅使下,自1984年以來,瘋狂的盜獵分子涌進可可西里、阿爾金山、羌塘地區,大肆獵殺藏羚羊。過去這些地區的藏羚羊數量至少在50萬只以上,現在,已不10萬只。在短短的15年時間里,僅在可可西里地區,至少有20多萬只野生動物被捕殺。尤其是藏羚羊,每年有20000多隻慘遭獵殺,已成為瀕危物種。

在進入可可西里的途中,我們見到沿途散落著許多藏羚羊屍骸。過去在湖畔、河邊、灘塗成千上萬只野生動物結群嬉戲的壯觀場面如今看到了,甚至很少見到成群的藏羚羊、野氂牛。很遠處發現幾十隻,但它們一見塵起草動,瞬間就跑得無影無蹤。 一天夜裡,我們心痛的看到一處被偷獵者洗劫過的場面,成百隻被剝了皮的藏羚羊的屍體赤裸裸的躺在草地上。當我們的車燈晃過,突然,有一隻藏羚羊從死羊堆里騰空而起,沖著我們的車就飛奔過來。它渾身上下已經沒了皮,偷獵分子的槍聲只是震暈了它。也就是說它是被活活剝皮的。我看到了它的眼神,驚恐、絕望。但是它已經沒有眼皮了,想閉一下都是不可能的。我當時坐在駕駛室里都有些發抖了。我眼看著它從車邊奔過去,沒有500米,就又倒在地上,抽慉著,我們實在不忍目睹這樣慘烈的場面,趕快開走了。然而這幕慘景已經如烙印般刻進我心裡,讓我時時顫抖。 我們經過的路上,是藏羚羊的鮮血染紅的土地,如鮮紅的落英,在地上零亂的鋪開,凝固成一首無聲悲壯的詩。駐足凝視,我怕踏碎那些墜落的小花。在它們剛剛長成的時候,就默默離開了大地,卻又在大地上不忍離去,只能用死來書寫著對世界的眷戀......

我想,人的一生經歷得實在太多,轟轟烈烈、凄凄慘慘、五彩繽紛,而這些猶如高原上的風,瞬息而來瞬息而去。可偏偏這個鏡頭永遠的留在我的生命里。只要眼前浮現出這個場景,我的淚就會無聲落下...... 藏羚羊本來很平靜的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可隨著它們數量的減少,旱獺、兔子、田鼠就增多了,這些動物在淺表地層挖洞,把草的根基吃掉,草皮被風吹走,就變成了沙漠。當沙漠一步步把草甸佔領後,雪山的融水再也流不到長江,看著一片片的沙漠,我的心裡一陣陣悲涼。 起程之前,我還以為抓偷獵者是件很威風的事情,你只要拿槍對著他,說"不許動"就完了,可實際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7日,我們碰到了一輛偷獵者的車,還沒等到我們上前,他們射來的子彈就把我們的車窗震碎了,再抬頭找他們時,已經逃出了射程。沒有辦法,他們的"沙漠王子"的速度是我們這輛北京吉普的好幾倍。我就想,要是我們也有"沙漠王子"就好了。 9日,沒有費勁,我們抓了幾個零星的偷獵者,而且還繳獲了他們的備用褲子,這樣可以把我們自己弄得舒服暖和一些。 10日,我們越過布喀達坂峰側的巍雪山口,來到沙流河邊。此河寬500米,中間有一灘塗距兩岸各約200米,而灘上竟赫然停著3輛偷獵車。這些偷獵車都是越野東,偷獵者為方便偷獵,還對這些車進行了特殊改裝:前蓋綁於車頂以利發動機散熱,有的車窗上還開了射擊孔......河太深,無論我們還是偷獵者的車都過不去,只有有履帶的車可通過,但戰機不可延誤,必須馬上派人淌水去灘塗上抓捕偷獵者。我向同行的西部工委現任書記梁銀權請纓,說我是二級散打隊員,我父親是飛行員,我的身體絕對沒問題。看梁書記沒有說什麼,我就和幾名隊員脫下褲子,只穿著短褲,走進齊腰深的河流。此時天上下著綠豆大的冰碴,冰冷的河水一沾身便令人呼吸急促,拳頭大的石頭被湍急的河水捲起打在人的腿上,生疼生疼。我們的一個隊員被水捲走了,他不會游泳,後面有兩個人去救他,等我們到達對岸,只剩下5個人,且只有3枝槍和一把大藏刀。而我們完全暴露在偷獵者的射程內,只靠岸上的幾支大射程槍威懾對方。 借著昏暗的光線的掩護,我們順利的登上灘塗。一聲口令,我們殺聲忽起,11個偷獵者頓時驚慌失措。對岸響起槍聲助威,我們5個人像瘋子般撲向偷獵者。由於人少,只能制服一個算一個。等我開槍時才發現,手槍的彈簧已經被水浸濕了,只能肉搏。我打倒一個偷獵者,綁住;另一個欲淌水逃向對岸,我又一個虎撲將其撲倒。兩人在淺水裡滾打,我的散打功底發揮了作用,眼看佔了上風,忽然刀的白光一閃,我的右肘一涼,血染紅了半條衣袖。我趁他回刀不及全力打出一記左拳,終於將其擊暈,把他綁好扔到岸上。這時局面已被我方控制,我才感覺心跳200多次,幾乎要沖破喉嚨。我只好坐下來,想給自己根煙,卻怎麼也按不住打火機,原來最後一擊讓我折斷了一根掌骨。幸虧隊里有個正骨的隊員,用一些簡單的材料給我做了個夾板。這次戰斗我雖然受傷了,心裡卻有說不出的暢快,因為,這畢竟是我平生參加的第一場正義之戰啊! 第二天,我們根據偷獵者提供的線索順藤摸瓜又抓了14人,繳獲了8支槍,10000多發子彈,1061張藏羚羊皮。這是一場悲哀的勝利。我望著那張張血跡未乾的皮毛,再也止不住淚。這時一杯青稞酒遞在了我面前,隊員東珠才仁吃力的說了一句漢語:"男子漢把這杯酒喝下去。"我一飲而盡,然後想仰天長嘯...... 回來的路上,我們遇到了大沙暴。車在前面玩命的開,後面的一大片烏雲緊追不舍,這是以前在電影里才能看到的鏡頭......等沙暴停了,我們的一輛車卻不見了,只能判斷出它的大概位置。我們開始挖車,可挖了很久也沒有結果,吃了6天方便麵的我挖著挖著眼前一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再醒過來已經是深夜,車里的另外兩人也休克了。我覺得我真有些挺不住了......

清晨起來,我走出車,才發現天上下起了雪。偷獵者的帳篷外直挺挺的躺著個同伴,我以為他死了,走過去一看,他睡得正香。這種看守偷獵者的方法很古老,這是種只有一個出口的三角形帳篷,我們的隊員將出口捲起來當作枕頭,槍握在手裡,偷獵者要逃跑,一動帳篷就會被發現。 18日,我們終於回到了格爾木。那時我覺得自己都快崩潰了,好像生命已到了極限...... 生與死的豪邁,血與淚的悲壯,在狂風怒吼的青藏高原,在流逝的時光中閃爍。 <誰幫我送他們一輛"沙漠王子"> 從可可西里歸來,我以保護站為根據地進行了風餐露宿的黃河源考察,由於長江源已在夏天變成沼海澤國,未能到達格拉丹東。以前大群上千隻的野生動物不再有了,代之的是瘋狂繁殖的鼠兔,他們在底下打洞,專吃草皮的根莖,死掉的草被風吹走形成了黑霉土地,不久即是沙漠。還有非法淘金者,他們挖起的沙字蓋死了植被,用來析金的氰化物,又使大片的草場和水源被污染而形成無生命地帶,上面只有中毒動物的屍骨。而且淘金者的肉食也來源於打獵,且什麼都打,連幼崽、野氂牛都不放過。夕陽西下,我在唐古拉山看到一處風景,腳下踏著草甸,眼前立著雪峰,草甸旁是起伏的沙漠,雪白、金黃、碧綠,光影交錯,很美。但那沙漠的皺褶里蘊涵著兇殘的慾望,也許不到一年,腳下的土地就將被吞噬。想到此景,我新一陣絞痛,黃河已斷流了,假如哪一天長江也幹了,中華民族將何處安身呢?古樓蘭水盡國亡的影子總在我眼前晃動。 在離開青藏高原之前,我站在布達拉宮,感覺一鼓漢唐雄風從歲月的縱深處吹來,化而為歌,在草原上回盪,望著在我眼前展現的一切,我猛然明白,這一切便是活的歷史。在經歷了一番洗禮之後,古老的原野恢復了古老的秩序,如同千百年來一如既往的平靜。風,又開始復活;寒冷,又開始升騰...... 1999年9月,我又重新坐在了南開大學的新開湖畔,一對對年輕人從我身邊走過,他們的歡樂並沒有感染我,我的心像活了兩千年一樣沉重。在西藏的旅行中,我修過電站,用我的知識修好了衛星電話,用汽車電池給攝像機設計了充電電路......我嘗到了腦力勞動的快樂。我救過藏羚羊,與偷獵分子浴血拚搏,能活著回到都市,回到校園,活著的快樂讓我感動!這是坐在大學課堂里的莘莘學子永遠無法體會的快樂。

回校5個多月來,"野氂牛"隊隊員的面孔總是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現:他們的血液是鮮紅的,他們的笑容是燦爛的,他們的聲音是雄渾的,他們的心靈是透明的,他們的頭發是沖冠的......然而,他們的生存又是如此艱難。"野氂牛"隊只有6個正式編制,每人每月600元左右的工資,其餘十幾人都是招聘的,每月只有210元的收入,窘迫的經濟條件使"野氂牛"隊的生存舉步維艱。現任書記梁銀權上任的時候,所有的隊員都給他跪下,淚流滿面的對他說:"梁書記,不能拆夥呀!咱們得繼續幹下去,得對得起索南達傑書記他們呀!"然而有誰知道,梁書記也是重病在身...... 等我從西藏回來,媽媽才知道這件事,她每天都在替我擔心,擔心那些偷獵分子找到我.可我所做的這些比起那些"野氂牛"隊的兄弟們又算得了什麼呢?經過許多生死磨難的人,往往會具有廣博的同情心和廣博的善良.我面對可可西里的方向,衷心的為我的野氂牛"隊的兄弟們祈禱! 從可可西里回來以後,我在寫畢業論文的同時,在校園里發起了向"野氂牛"反偷獵隊捐款的倡議,我要為他們捐獻一輛"沙漠王子",每人發10000元的獎金。我知道這個目標很難實現,但我必須這么做,宿舍里的舍友們正在叮叮咚咚的彈著吉他,准備開春在南開大學為我舉辦一場義演,呼籲更多的人來捐款。令我倍感欣慰的是,在天津的新聞媒體為"野氂牛"隊舉辦的捐獻儀式上,一位中國旅行社的女孩送了1000元錢,另一位小男孩對我說:"張海橋大哥哥,我長大了,也要像你一樣,去保護可可西里,去保護藏羚羊。"這就是希望!我相信每個中國人都不會無動於衷,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已決心盡我所能,哪怕杯水車薪!我的血曾滴灑在可可西里的雪地上,我已融入那片純凈的高原......

㈢ 我愛發明車頂帳篷多少錢

愛發明車頂帳篷6000多元錢

閱讀全文

與我愛發明車頂帳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