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二次工業革命三大交通工具怎樣發明有何特點
內燃汽車的發明
《萊特兄弟製成的飛機》
同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但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點。從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程度、產業結構側重以及廣度及深度等角度對兩次工業革命進行對比,由此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這些工匠並不具備科學理論知識,因此,這一時期的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比如,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哈格里夫斯是個織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者阿克萊特是個鍾表匠。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的新發展,並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業革命揭開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序幕,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將工業化推進到一個新階段。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的重點是發展輕工業,主要任務是在以紡織工業為代表的輕工業部門中,用機器代替手工生產,實現了手工工場制度向工廠制的過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已經發展到以重工業為重點的新階段,其主要任務是改造、擴大和創新重工業的各個部門。第三,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在英國的帶動下,其他國家也開始了工業革命,但發展進程相對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一時期,英國雖然仍有一些重要發明,但是,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范圍,其中有不少出現於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❷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了什麼新的交通工具
好多...... 第一次工業革命 有 蒸汽輪船 蒸汽 火車 第二次工業革命 有飛機 汽車 等等 前者以煤為動力 後者以電
❸ 列舉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兩項交通工具。
【答案】汽車飛機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明的相關內容,聯系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以內燃機為動力出現了汽車和飛機兩種新型交通工具。
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❹ 第二次工業革命特點以及新式交通工具的發明影響
比第一次工業革命跟持久,范圍更廣泛,影響更深入生活
交通工具:產生更加利於生產的代步工具,從而反作用於工業革命
這么答就沒錯
❺ 第2次工業革命中問世得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使用的是什麼動力機器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1、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自然科學的新發展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並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
2、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工業革命一開始就超出一國的范圍,從而具有更廣泛的規模,發展的進程也更為迅速。
3、第二次工業革命首先開始於基礎工業、重工業和能源工業,這使得這些國家有能力改造和武裝輕工業部門,使農業機械化,進而使整個國家實現工業化。
4、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德、日等國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它們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既可吸收第一次的成果,又可直接利用第二次的新技術,使這些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較快。
新式交通工具的發明影響:
縮短了世界的距離,加強了各地的聯系,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加速了信息傳遞的速度,提高了生產和運輸的效率,有利於各地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同時也加快了人們生活的節奏
❻ 列舉第一.二兩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交通工具
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機器代替手工,以蒸汽動力代替自然力(包括人力、畜力、水力、風力等)為核心的革命,它在生產力、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代機器有別於古代中國、希臘、羅馬的機器。後者使用自然力,而近代機器則具有金屬機體、蒸汽動力和自動裝置三個基本特點。區分兩次工業革命的根本標志不是機器的種類而是其動力源的性質。 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影響包括: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社會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使成千上萬的人流入城市,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工業革命使人們的價值觀發生巨大轉變,投身技術發明、投資辦廠、追求財富成為社會取向,科學、參與、創造、成就成為新的追求,而等級觀念、安土重遷等農業文明的觀念不斷弱化;工業革命帶來生產力大發展,推動了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的進程,這個進程正是實現現代化的核心。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經濟超過了農業經濟,在工業經濟中重工業超過了輕工業,由輕工業為主導轉變為以重工業為主導,由以農業為主導轉變為以工業為主導,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現了工業化,完成了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這是人類歷史上社會轉型的巨變,它促使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最終形成。 三次科技革命簡況 項目 時間 科學基礎 技術標志 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牛頓力學 紡織機、蒸汽機 1.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 2.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 3.開始了城市化過程; 4.使東方從屬於西方。 第二次工業革命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電磁學 電力、內燃機、電訊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並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紀40、50年代開始 量子力學、基因論、相對論 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 1.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2.第三產業比重上升; 3.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 4.擴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 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 蒸汽機通過鍋爐產生蒸汽,進入汽缸,採用的是外燃的燃燒方式,熱效率較低。在蒸汽機發展的同時,有人開始研究把鍋爐和汽缸合並在一起的內燃機。但是,煤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燃燒,直到石油工業發展起來後,才為內燃機的創制提供了適用的燃料。 1876年,德國人奧托設計並製造出第一台以煤氣為燃料的火花點火式四沖程內燃機,在1878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受到極高的評價。這種發動機體積小,重量輕,消耗的煤氣少,每分鍾可達200轉。這以後,越來越多的工廠都採用內燃機代替蒸汽機。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製成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每分鍾可達900轉。內燃機的發明是第二次科技革命應用技術的一項重大成果,它的應用引起了交通運輸的一場革命。1885年,德國機械工程師卡爾·本茨製成第一台用內燃機驅動的新型交通工具汽車,本茨被稱為「汽車之父」。1897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製成柴油機,柴油機的輸出功率大,可以用在船舶、火車機車和載重汽車上。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用自己製造的「萊特飛行者」雙翼飛機,進行了世界上首次帶動力的飛行,預示著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 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理論 1842年,德國物理學家邁爾證明了從熱到機械力和從機械力到熱的轉化。當時,英國物理學家焦耳也發現物體的機械能會轉化為熱能,但能的總量仍然是恆定的。在邁爾、焦耳等人的努力下,確立了能量守恆定律,這一定律同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一起被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 近現代交通工具速度比較 交通工具 速度(千米/小時) 蒸汽機車 160 摩托車 260 跑車 300 高速電車 300 磁懸浮列車 480 普通噴氣客機 850 超音速協和式噴氣客機 2494 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的飛速發展 由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推動,1770~1840年,英國每個工人的日生產率平均提高了20倍;1785~1850年,英國的棉紡織品產量增加了49倍;1801~1841年,英國工業在國民產值中的比重從23%上升到34%。 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1859~1899年,美國的工業產值增加近5倍;1860~1900年,美國的石油開采量從50萬桶增加到6 362萬桶;1900~1914年,美國的汽車產量從4 000輛增到56萬輛以上;1891~1913年,德國的電器工業總產量增加了28倍;1870~1913 年,世界鋼鐵產量增加了146倍。
❼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在交通方面有哪些重大發明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對交通工具的變革起了巨大了作用,產生了蒸汽火車、輪專船等,人們迎來了「鐵路屬時代」,便利人們的交通,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加強了聯系.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的廣泛應用是標志性成就,汽車、飛機等新型交通問世,推動了社會進步,加強了聯系.
❽ 請列舉出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交通工具各一例。並列出發明人
第一次工業革命 火車(斯蒂芬森) 汽船(富爾頓)
第二次工業革命 汽車(卡爾·本茨) 飛機(萊特兄弟)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另外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祝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