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學前創造教育課程論

學前創造教育課程論

發布時間:2021-07-05 02:01:36

Ⅰ 論述學前教育學的產生與演變

(一)孕育階段(十五世紀前)十五世紀前,學前教育學思想散見於各種著作之中. 1、中國古代 諺語中:「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爬,六坐」、《顏氏家訓》 2、西方古代 (1)柏拉圖《理想國》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的主張. (2)亞里斯多德: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要進行兒童年齡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主張「教育遵循自然」. (3)昆體良:認為人的教育要從搖籃開始. (二)萌芽階段(十五世紀——十八世紀中葉) 捷克大教育家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母育學校》 英國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話》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愛彌兒》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杜德》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 萌芽階段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徵 1、尊重兒童,強調發展兒童的個性 2、主張教育必須「適應兒童」 3、系統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體系 4、重視兒童主動參加活動 (三)初創階段(十八世紀後期——二十世紀中葉) 西方:學前教育學的創立以福祿倍爾為標志. 1、福祿倍爾的《人的教育》——「學前教育學之父」.1840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 福祿倍爾學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1)教育應當追隨兒童發展之自然 (2)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 (3)強調游戲的教育價值 2、羅伯特 • 歐文——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教育家. 「性格形成學說」——強調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 3、杜威 關於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從做中學的教學基本原則 當今美國開放式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論的產物. 4、蒙台梭利 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專家.1907年在羅馬貧民區創設「兒童之家」著作:《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 基本教育思想:發現兒童、蒙台梭利教育法、感官訓練 中國: 1、康有為《大同書》第一次提出在我國實施學前社會教育. 2、蔡元培 提出建立學前教育體系,主張讓兒童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 3、陳鶴琴 1923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 抗戰時期,又創立了我國第一所公立幼稚師范學校——江西實驗幼師. 4、陶行知 創辦了我國第一所鄉村幼稚園和勞工幼稚園.其辦園思想是「中國化」和「平民化」. (四)學前教育學發展的新階段 1、辨證唯物主義為學前教育學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鄰近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學前教育學提供了科學基礎. 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學的科學基礎. 心理學對學前教育學的貢獻 (1)強調早期經驗和教育的重要性 (2)強調幼兒教育應以培養健全人格為目的 (3)強調道德教育應以順應兒童的本性,避免教條灌輸 (4)主張給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強調「開放」 當前國外不同的學前教育學流派 蘇聯教育理論:全面發展的教育 西方開放的心理學理論:兒童是自己學習的主人 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強調外在刺激

Ⅱ 教師該如何評價學前教育課程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試題)》共包括三部分:基本理念、基本內容、實施建議,在「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下,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具體要求,包括三個維度、是四個領域,分別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做了詳細闡述。對《專業標准》進行歸納總結,可以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兒童觀:堅持以有而為主體,幼兒為本
在《專業保准》的第一部分機提出其基本理念之一為:幼兒為本,「尊重幼兒權益,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提供合適的教育,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將以幼兒為本的兒童觀作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保證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一筆。
所謂「兒童觀」即對兒童的觀點和看法,北京師范大學龐麗娟教授指出:
「兒童觀是指教師關於兒童的基本看法,包括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規律和心理發展動力等一系列問題的一般性認識及由此形成的對兒童的特定期望等」。該標准凸顯了幼兒教師應堅持以「學習為主體,幼兒為本」的兒童觀,主要表現為:

一,在理念上,應堅持以兒童為本,尊重有而作為個性的獨立性、特殊性,主動性,對其進行適宜的教育。

二,在對幼兒的態度上,要關愛、尊重、信任幼兒,不可歧視,以正確的態度看度,撅起」小大人觀「等其他人不重視或不能正確認識兒童的觀點。

三,對幼兒的教育教學,幼兒教師應掌握有而不同發展階段的身心特點及規律,了解幼兒個體的一般特點及差異性,為幼兒創造條件,鼓勵其主動、積極的學習,對幼兒施以適當的教育。
(二)教育觀:體現人體注意教師觀
所謂教師觀,即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地位、權利的認識。傳統教師觀將教師比作為蠟燭、園丁,雖然蘊含教師默默付出的偉大,但是也將較之於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是知識的代言人、傳遞著。人本主義流派對傳統的教師觀提出挑戰,以馬斯洛、羅傑斯等為代表的人體注意者認為教師應與兒童平等,尊重兒童的主題性,發揮兒童的獨立性。以羅傑斯為代表,「在其學習者中心理論」基礎上,提出「教師及促進者」的觀點:為人教師在兒童學習過程中的地位應該是一個「待著」,教師的作用是為兒童創造一種適宜學習的氛圍,主張教師同學生之間建立具備「真實」、「理解」、「接受」三種品質的師生關系,作為促進者,幫助者,輔助者、合作者促進兒童的學習。
教師的教師觀直接決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評價模式以及師生的交往模式,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專業的標准及依據,《專業標准》借鑒人本主義教師觀的理念,對教師的教育行為提出明確要求,表現為:第
一,強調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包括硬體環境如玩教具,游戲場所,同時還包括從軟環境如良好的師幼關系,要求幼兒教師了解兒童的身心關系,用適當的語言與其交流,同時帶著愛心、耐心在尊重、新人幼兒的前提下與幼兒交往。
(三)學習觀:踐行「發展趨向性學習觀」
兒童學習觀是對兒童本質、目標、內容、過程與途徑等方面的基本看法與觀點。涉及到幾個基本的問題:兒童的學習是什麼?兒童為什麼要學習?兒童學習什麼以及兒童如何學習?如何評價兒童的學習?學習觀與教師觀、學生觀等一同作為教師的教育觀念觀念,對幼兒教師行為有重要的影響,尤其作為學前教育階段,其不同於中小學階段的獨特的學習特徵。

Ⅲ 結合實際論述如何評價學前兒童家庭創造教育

學前兒童科學來教育:源
廣義是指一切促進幼兒學習科學的教育活動。它包含了家庭、社會、幼兒園等各類施教者對於幼兒進行的科學啟蒙教育。狹義主要指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是幼兒園課程密不可分的一個部分,它和其他教育領域如語言、健康、社會、藝術等共同構成幼兒園的課程,促進幼兒在各個方面的發展。

Ⅳ 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一)孕育階段(十五世紀前)
十五世紀前,學前教育學思想散見於各種著作之中。
1、中國古代
諺語中:「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爬,六坐」
《顏氏家訓》
2、西方古代
(1)柏拉圖《理想國》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的主張。
(2)亞里斯多德: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要進行兒童年齡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主張「教育遵循自然」。
(3)昆體良:認為人的教育要從搖籃開始。

(二)萌芽階段(十五世紀——十八世紀中葉)
捷克大教育家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母育學校》
英國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話》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愛彌兒》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杜德》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
萌芽階段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徵
1、尊重兒童,強調發展兒童的個性
2、主張教育必須「適應兒童」
3、系統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體系
4、重視兒童主動參加活動
(三)初創階段(十八世紀後期——二十世紀中葉)
西方:
學前教育學的創立以福祿倍爾為標志。
1、福祿倍爾的《人的教育》——「學前教育學之父」。1840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
福祿倍爾學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1)教育應當追隨兒童發展之自然
(2)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
(3)強調游戲的教育價值
2、羅伯特 • 歐文——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教育家.
「性格形成學說」——強調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

3、杜威
關於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從做中學的教學基本原則
當今美國開放式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論的產物。
4、蒙台梭利
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專家。1907年在羅馬貧民區創設「兒童之家」著作:《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
基本教育思想:
發現兒童、蒙台梭利教育法、感官訓練
中國:
1、康有為《大同書》第一次提出在我國實施學前社會教育。
2、蔡元培 提出建立學前教育體系,主張讓兒童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
3、陳鶴琴 1923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
抗戰時期,又創立了我國第一所公立幼稚師范學校——江西實驗幼師。
4、陶行知 創辦了我國第一所鄉村幼稚園和勞工幼稚園。其辦園思想是「中國化」和「平民化」。
(四)學前教育學發展的新階段
1、辨證唯物主義為學前教育學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鄰近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學前教育學提供了科學基礎。
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學的科學基礎。
心理學對學前教育學的貢獻
(1)強調早期經驗和教育的重要性
(2)強調幼兒教育應以培養健全人格為目的
(3)強調道德教育應以順應兒童的本性,避免教條灌輸
(4)主張給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強調「開放」
當前國外不同的學前教育學流派
蘇聯教育理論:全面發展的教育
西方開放的心理學理論:兒童是自己學習的主人
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強調外在刺激。

Ⅳ 著名的學前教育思想理念有哪些

1、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

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稱為"教育科學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學》則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是最早提出教學的教育性原理的教育家。

2、維果斯基

維果斯基,前蘇聯心理學家,"文化-歷史"理論的創始人。維果斯基的兒童發展觀點,假設社會互動和孩子參與真實的文化活動,均是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在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心智能力也因需要溝通而被喚起。

另外,維果斯基在說明教學與發展的關系時,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他認為教學必須要考慮兒童已達到的水平並要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為此,就要確定兒童的發展水平。

3、讓·皮亞傑

讓·皮亞傑(生於1896年8月9日,逝於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

(1)、感知運算階段(感覺-動作期,0-2歲)

(2)、前運算階段(前運算思維期,2-7歲)

(3)、具體運算階段(具體運算思維期,7-11歲)

(4)、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算思維期,從11歲開始一直發展)。

他認為智力的本質是適應,"智慧就是適應","是一種最高級形式的適應"。他用四個基本概念闡述他的適應理論和建構學說,即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

皮亞傑認為,心理既不是起源於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於後天的經驗,而是起源於動作。即動作是認識的源泉,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最早的動作是與生俱來的無條件反射。兒童一出生就以多種無條件反射反應外界的刺激,發出自己需求的信號,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

隨之而發展起來的各種活動與心理操作,都在兒童的心理發展中起著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他將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各種要素進行了分析,將之歸納為四個基本因素:成熟、實際經驗、社會環境的作用和平衡化。前三者是發展的三個經典性因素,而第四個條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4、瑪麗亞·蒙台梭利

瑪麗亞·蒙台梭利(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義大利幼兒教育學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對兒童的創造性潛力、兒童的學習動機及作為一個個人的權利的信念的基礎之上。

蒙台梭利認為干涉兒童自由行動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強制性的,懲罰成了教育的同義詞。她強調教育者必須信任兒童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兒童自由活動。她特製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傢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兒童進行感官練習。

重要教育理念:

(1)、兒童獨立性的尊重。只有獨立的人才能享有自由。兒童的好動性是他的特色,大人不要橫加干涉或禁止。

(2)、肅靜與活動。尊重兒童的獨立性,並非讓他為所欲為,且不可讓孩子以為安靜、順從、聽話、被動就是好事;而活動或工作就是壞事。

(3)、精神勝於方法。蒙氏希望她的學生不要「主動」的想去「教」孩子,應該做個「旁觀者」來注視孩子的一切行為。

(4)、個人自由先於社會紀律。自由第一,秩序只是其次。傳統教育強調「群性」,而蒙氏注重「個性」。

(5)、童年期的秩序感。蒙台梭利發現兒童的行為特徵之一,就是秩序感。兒童本有順乎自然的秩序感,只是大人以「權力」予以弄壞而已。

5、福祿貝爾

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1782年4月21日-1852年6月2日),德國教育家,被公認為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教育家之一 。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

他不僅創辦了第一所稱為「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機構,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導著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方向。

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對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福祿貝爾認為,游戲是兒童的內在本能,尤其是活動本能因而對兒童的教育,不應加以束縛、壓制,也不應拔苗助長,而是應當順應其本性,滿足其本能的需要。

根據上述觀點,福祿貝爾認為,游戲和手工作業應是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活動,而知識的傳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幼兒園上課只需要用口語,不需要學習文字。而教師最主要的責任,是妥善地加以指導、設計各種游戲活動。

福祿貝爾相當重視手工材料和教具的准備,其中包括著名的恩物。他也重視環境的設置,主張幼兒園必須設置花壇、菜園、果園。1837年,福祿貝爾在勃蘭根堡創辦了一所兒童機構,1840年更名為幼兒園。

Ⅵ 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各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一)孕育階段(十五世紀前)
十五世紀前,學前教育學思想散見於各種著作之中。
1、中國古代
諺語中:「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爬,六坐」
《顏氏家訓》
2、西方古代
(1)柏拉圖《理想國》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的主張。
(2)亞里斯多德: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要進行兒童年齡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主張「教育遵循自然」。
(3)昆體良:認為人的教育要從搖籃開始。

(二)萌芽階段(十五世紀——十八世紀中葉)
捷克大教育家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母育學校》
英國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話》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愛彌兒》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杜德》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
萌芽階段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徵
1、尊重兒童,強調發展兒童的個性
2、主張教育必須「適應兒童」
3、系統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體系
4、重視兒童主動參加活動
(三)初創階段(十八世紀後期——二十世紀中葉)
西方:
學前教育學的創立以福祿倍爾為標志。
1、福祿倍爾的《人的教育》——「學前教育學之父」。1840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
福祿倍爾學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1)教育應當追隨兒童發展之自然
(2)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
(3)強調游戲的教育價值
2、羅伯特 • 歐文——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教育家.
「性格形成學說」——強調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
3、杜威
關於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從做中學的教學基本原則
當今美國開放式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論的產物。
4、蒙台梭利
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專家。1907年在羅馬貧民區創設「兒童之家」著作:《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
基本教育思想:
發現兒童、蒙台梭利教育法、感官訓練
中國:
1、康有為《大同書》第一次提出在我國實施學前社會教育。
2、蔡元培 提出建立學前教育體系,主張讓兒童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
3、陳鶴琴 1923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
抗戰時期,又創立了我國第一所公立幼稚師范學校——江西實驗幼師。
4、陶行知 創辦了我國第一所鄉村幼稚園和勞工幼稚園。其辦園思想是「中國化」和「平民化」。
(四)學前教育學發展的新階段
1、辨證唯物主義為學前教育學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鄰近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學前教育學提供了科學基礎。
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學的科學基礎。
心理學對學前教育學的貢獻
(1)強調早期經驗和教育的重要性
(2)強調幼兒教育應以培養健全人格為目的
(3)強調道德教育應以順應兒童的本性,避免教條灌輸
(4)主張給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強調「開放」
當前國外不同的學前教育學流派
蘇聯教育理論:全面發展的教育
西方開放的心理學理論:兒童是自己學習的主人
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強調外在刺激。

Ⅶ 學前教育課程論 幼兒園課程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園課程目標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它包括幼兒身體的、認知的、語言的、情感的、以及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進了幼兒園,孩子要學把玩好的玩具放回原處,離開教室的時候,聽著老師的口令排隊,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裡,什麼時候午餐,什麼時候午睡,什麼時候吃點心。學會了自控,知道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不能隨便在教室里走來走去,不能隨意打斷老師。
再比如,學習怎樣交朋友,幼兒園又為孩子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教他們怎樣保持友誼,教他們在沒有老師和媽媽幫忙的情況下自己怎樣獨立解決小夥伴之間的沖突。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干什麼呀?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默默地看別人玩,或者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樣的社交對於孩子長大之後融入集體大有幫助呢。
還有,學習怎樣獨立做事,學會怎樣說故事,學會請求幫助,學會剪剪貼貼,學會搭積木,學會辨識標記、概念、節奏,學會跳遠、跳高等運動技能,等等。

Ⅷ 如何設計學前教育課程

如果是單獨的一節課設計,可以參考別人的教案
將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准備、教學流程寫清楚就可以了
如果是對一套課程的設計
需要對目前市場進行調研,了解需求
對同業進行版比
構建自己的課程體系框架
填充內容

閱讀全文

與學前創造教育課程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