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要在勞動創造中實現人生價值
1、勞動代表著光榮。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專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
2、勞屬動代表著創造。正是因為勞動創造,人們才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人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
3、勞動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人本身。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贊美勞動、反對不勞而獲。人的一生離不開勞動,不僅出於生存需要,還因為它能帶來充實和愉悅的心靈體驗。
4、勞動既是立身的根本,也是評判人生價值的重要標准。一個人為社會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越多,人生價值就越豐富。
5、事實上,勞動的過程,就是實現人生價值、創造社會價值的過程。勞動的美,亦體現在這個過程中,它不是光鮮靚麗的外表,而是千千萬萬勞動者踐之於行,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卓越的勞動創造、忘我的拼搏奉獻,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② 如何在勞動中實現人生價值
能力所及,盡力辦好!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在於自我的要求!看你如何看待什麼才是你價值的體現
③ 理解勞動創造人生價值
人高於動物的本質在於,人具有思考的能力和勞動的能力,思想指導行動,人的思想最終需要通過勞動表現出來,具體表現就是認識自身、認識世界,改造自身、改造世界,這種具體表現就是人的價值,即勞動創造人生價值。
④ 通過一個具體事例說說如何在勞動中實現人生價值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所以我們必須要立足實踐,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在現實生活當中勞動和貢獻,既表現為一些突出人物的貢獻,也表現為一些平凡人物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貢獻,所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體現。
⑤ 哲學 勞動者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1,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
實現人生價值要以一定的生產力為基礎.一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社會的物質財富,它既是人類創造物質成果,又是繼續進行價值創造的前提條件,制約著人生價值的實現.
人所特有的勞動創造力是人生價值的源泉.而人的創造力的形成和培養需要一定的社會經濟狀況,科學和文化發展水平;人們創造力的利用和發揮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如生存條件,工作條件以及社會各方面的支持.
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
良好而必要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保證.但是在客觀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有的人沒有能夠實現人生價值,無所作為,虛度人生;而有的人則實現了正確的人生價值,為人民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同,自身創造人生價值的能力不同.
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主觀能動性發揮得越充分,個人條件就越成熟,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大,人生價值就具有更大的價值.
⑴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上述素質相互聯系,是人的全面發展中缺一不可的有機組成部分.重點把握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
第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能使我們正確認清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把自己的人生選擇建立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不致迷失方向;才能使我們較好地處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全面地,辯證地對待人生.第二,提高個人道德素質,既是個人成才,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又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精神文明的需要.一個人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熱愛本職,積極工作,努力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展現自己的價值.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就是要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良好道德素質.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和集中表現.第三,為振興中華而學習,努力把自己鍛煉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是新世紀青年肩負的使命;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不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武裝自己,就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好的勞動者;而真才實學又是實現和提高人生價值的重要條件.第四,人只有在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下,才能適應外界的變化情況,充分發揮其身心潛在的能力,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和工作,從而實現人生價值.第五,健康的身體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⑵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實干,發揮聰明才智,人生的價值終究要通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展現出來.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有理想,有志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腳踏實地地做好工作.
⑶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要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敗.
⑥ 如何做到誠實勞動去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
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復徑:
1、在勞動和奉獻制中實現人生價值。要積極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的實踐。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具體結合材料即可
望採納!
⑦ 如何在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
平凡的工作崗位也能實現人生價值
-------------------------------------------------------------------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應該看他取得什麼。」我們高天鐵路公司的許多崗位如:調度員、司機、調車員、維修、電力、材料、後勤等等都是很平凡的工作。然而,就是在這些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卻涌現出了一個又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楷模:市勞動模範孟營、全省知識型職工標兵陳利、技改能手張國柱、優秀班組長魏仲華等等。我想,他們不正是用自己朴實的作風和勤勞的耕耘才凝結出了一顆又一顆令人感動的碩果嗎?但是怎樣才能使自己在普通的工作中更好的實現人生價值呢?通過反復體會那些優秀楷模的工作、生活經驗,我得出以下結論,在此同大家共同探討、學習。
一、端正工作態度,立足本職工作
在普通的工作中想成就一番事業,首先應該端正工作態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思想認識,淡化功名利祿,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任何崗位,任何時候,都要以國家,企業的集體利益為重。魯迅先生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份勞動就有一份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所以,我們只有認真履行職責,充分認識本職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業務技能水平,戒驕戒躁,腳踏實地的工作,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來。
二、換位思考,在平凡中尋找閃光點
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別人的榮譽是怎樣得來的,你就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是金子放在哪裡都會發光。他們不正是從普通的工作中奮力拚搏,刻苦鑽研,以超人的付出得來的嗎?我們要正確對待學習,提高認識,學習別人的長處補己之短,崗位越平凡越能磨練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環境越艱苦,越能體現人的奉獻精神。工作是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人生短暫,青春更是有限,只有奮發努力才能完善自我,挑戰自我。我們有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一匹良駒,只是沒有遇見伯樂。其實,如果你沒有在工作中具備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立足做好本職工作的精神,即使伯樂在你身邊,我想也是枉然。
三、以企業為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在平凡的崗位上要實現人生的價值,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社會在不斷進步,企業在不斷發展,人的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那麼,學習光掛在嘴上是不行的,要付諸行動,腳踏實地地去學習、去思考、去創新,才能有效地提高業務技能,奉獻社會,服務群眾。要牢固樹立以企業為家的思想,在個人提高的同時,也要幫助同事提高。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正確了,在許多問題上就會有正確的態度,正確的方法,從小事做起,用心踐行自己的實際行動,才能真正在平凡崗位上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人生價值。
總之,人生是短暫的,工作是愉快的,雖然偶起波瀾,但生活的道路始終是寬廣的,我們都應當留一份好心情給自己,以微笑去充實自己的人生,愛崗敬業,以企業為家,以崗位成才,用我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地方鐵路事業的發展,用勞動、用智慧、用奉獻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⑧ 為什麼說人生價值的實現在勞動奉獻中實現
人是社會中的一分子,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血緣,不同的回種族,不同的地答域,不同的風俗……人與人之間組成復雜的網路關系編織成了整個人類社會,應該說,在當今信息社會時代,對於人—這個特殊的物種在地球上是不分民族和國界的;
勞動是人的基本技能,也正是勞動創造了人類本身,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人類以其持續不斷地辛勤勞動,並從勞動中獲得的智慧共同開創了當今高科技時代;
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獨的,勞動貫穿於每一個人的一生,人必須有其共享的社會資源才能賴以生存,當今社會的資源共享應該包括物質資源共享和信息(精神)資源共享,人生價值的實現正是通過勞動奉獻來創造共享資源以便和其它社會成員來交換共享資源(當然,一些無能力創造共享資源的人不在此討論范疇),平凡而偉大人生價值的實現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奉獻而使身邊的人體驗幸福,更崇高人生價值的實現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奉獻來為追求人類的美好未來而不遺餘力!無怨無悔!
⑨ 在將來的工作中,你如何通過勞動實現你的人生價值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哲學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⑴它是表徵主客體之間意義的關系范疇,它表示的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關系。馬克思說:「『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這就是說,如果主體具有某種需要,客體具有滿足主體需要的某種屬性,主體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追求」客體,那麼客體對於主體就具有價值,就是主體的價值對象。
⑵它涵蓋了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人的價值
⑴含義:人的價值,就是指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人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存在物。其它存在物在價值關系中只能作為客體,而不能作為主體。人則不然,人在價值關系中既可以是主體,也可以是客體。人作為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或社會;個人既認識他人又以自我為認知對象,既滿足自我又滿足他人。人的這種二重性規定了人的價值的二重性。
⑵人的價值的二重性:
①人的二重性規定了人的價值的二重性,於是也就有了兩種意義上的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兩種意義上的價值主體是指:個人作為價值主體,一方面表現在他是自我的主體,具有要求自我滿足自我需要的特性;另一方面他又是社會的主體,他具有要求他人或社會滿足自我需要的特性。兩種意義上的價值客體是指:個人作為價值客體,一方面他要用自我的實踐活動去滿足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他也要通過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去滿足他人或社會需要。
②人的價值的二重性,具體地表現為個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當個人是主體,他人、群體、社會作為客體時,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就是人的自我價值;當他人、群體、社會作為主體,而個人作為客體時,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就是人的社會價值。
⑶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第一,二者相互區別。就人的社會價值而言,其核心是個人對社會、他人的責任和奉獻。這時個人是價值的客體,作為物質生產者具有社會物質價值,作為精神生產者具有社會精神價值,作為社會關系中的一員具有綜合價值。就個人自我價值而言,其核心是社會、他人對個人需要的尊重和滿足。這時個人是價值的主體,個人通過自己的勞動,要求社會和他人滿足自己生存發展的物質需要、精神需要及其綜合需要。
第二,二者相互制約。由於個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因此,個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前提;社會價值是自我價值的外在表現。一方面,沒有個人便無社會,所以個人的社會價值並不排斥個人的自我價值,並不排斥個人的獲取、享受和消費;另一方面,沒有社會也無個人,所以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及其滿足又是社會性的,個人的自我評價,歸根到底要以個人的社會價值為根據。
2、人生價值觀
⑴含義:人們對人生價值的有無、大小、意義和目的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生價值觀是一個社會歷史范疇,是指生活於一定社會環境中的人,依據某種世界觀和個人生活體驗所形成的對人生的意義、理想、目的、態度等的根本看法和信念,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能動反映。它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階級、不同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價值觀,即使同一社會、同一階級的人,由於個人生活目的、條件、實踐的不同,其人生價值觀也會不同。
⑵分類:在當今世界,有兩種主要的又相對立的人生價值觀,這就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資產階級價值觀和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無產階級價值觀。資產階級價值觀的核心是極端的個人利己主義。這種價值觀以自私為最高原則,以滿足個人需要為最高價值,把不擇手段地攫取金錢和恣意享樂作為人生高於一切的目的,把他人和社會都看作實現自我的手段。無產階級價值觀的核心是集體主義。無產階級價值觀以推翻資產階級統治、消滅一切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實現共產主義為人生的最高目的和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本質特徵。無產階級價值觀是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和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科學認識的基礎上的,是當代人類最進步的價值觀。
⑶堅持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①人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②在當代,人的貢獻主要是對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貢獻。
[提示]
⑴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認為:第一,對人的價值的評價不應是個體的、主觀的、多元的,而應是社會的、客觀的、一元的。應超越個人和階級等主觀界限,以社會對個人的滿足程度和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的統一作為評價的標准。第二,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的價值的實質和核心,也是評價人的價值的主要尺度。運用這一尺度評價人的價值,就是看人的活動及其結果是否滿足了社會的需要,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滿足了社會的需要。人是通過對於社會的奉獻去顯示自己人生的意義的,是通過實現自己的工具性價值而實現自己的主體性價值的。為社會奉獻,為人類造福,不僅不是同自我的完善互不相容的,而且恰恰是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徑。第三,社會的尺度同時也是歷史的尺度,評價人的價值必須採取歷史主義的態度,將其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評價。人的價值實現是一個歷史過程,人的價值評價也是一個歷史過程。只有與人類社會生活及其發展相一致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才能最客觀、最公正地檢驗個人的價值,只有站在尊重歷史發展規律和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立場上,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人的歷史價值。
⑵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是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它是權利與義務,享受與奉獻,索取與創造的統一。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的價值既包含社會對個人的尊重與滿足,又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者是對立的統一。首先,二者密切聯系。社會關心個人,個人積極貢獻於社會,個人與社會水乳交融。社會應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使個人的自我價值得到保證,為滿足個人發展自己的個性和才能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質、精神條件;個人也必須努力對社會盡責,盡可能地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人類造福。一個人如果完全脫離社會不為社會做任何奉獻,一味強調社會、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強調個人需要的滿足,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實現的。只講權利不講義務,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只講享受不講創造或者相反,都是對人的價值的片面理解。其次,二者也有不一致、相矛盾的方面。當個人與社會發生矛盾,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不能兼得的時候,集體主義價值觀主張犧牲個人利益保全社會利益。這種犧牲既是道德要求又是人本質的必然要求,從總體來看這種犧牲又帶有局部性、個體性和暫時性。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有時犧牲個人暫時利益,往往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個人的長遠利益。可見,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片面地誇大自我價值否定社會價值,就會導致私慾膨脹和極端的個人利己主義;片面誇大社會價值否定自我價值,不僅會嚴重挫傷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最終也會危害整個社會利益。
3、人生價值的實現
不論是人的社會價值還是自我價值,都存在一個由潛在變為現實的問題。一個人的價值由潛在變為現實,是有條件的,是受各種條件的制約的。
首先,從客觀條件來看,個人價值的實現取決於社會的發展。先進的社會制度,可以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可以為個人價值的實現提供多樣化的實踐形式;社會飛快的發展速度,可以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創造更多的機遇。
其次,從主觀條件來看,個人價值的實現與主觀素質有密切關系。如,為國家、民族、社會利益、人民利益獻身的人生抱負;不怕挫折、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忠於職守、公而忘私的正直為人;博學多才、一專多能的工作技能;穩定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廣泛的人際交往能力等,都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奠定了基礎,准備了條件。
最後,實現個人價值的惟一的途徑是勇於參加社會實踐。只有勇於參加社會實踐,才能表現出為社會所作的奉獻及其大小,才能使人的自我價值得到實在的表現而被社會所承認。社會的實踐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需要的變化,新的實踐形式層出不窮。生活於現實社會中的人究竟以什麼樣的實踐形式去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是比較復雜的,應當因人而異。例如,具有高知識、高技術的個人,可以通過選擇知識技術密集型的實踐形式來實現自己的價值。文化技術水平低的個人,既可以通過選擇勞動密集型的實踐形式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也可以通過再學習、再提高、更換社會角色的形式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總之,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在當前,就是要投身於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在實踐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使自身的價值得到充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