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關於語文創造性復述的問題

關於語文創造性復述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7-04 23:30:04

1. 什麼叫做創造性的復述故事

復述課文,就是對所課文的內容進行完整而連貫的敘述,它是語文基礎知回識和口頭表達能力答的綜合訓練。復述一般有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三種形式。創造性復述要求較高。它不是對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重復,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聯想和想像,進一步充實內容,發展情節,更具體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形象。同學們經常練習創造性復述,有利於發展創新能力和提高讀寫水平。

那麼,怎樣練習創造性復述呢?

1.改變體裁。主要是將課文中的古詩改用散文的形式進行復述。在復述時,要著重描繪詩歌的意境。如復述古詩《游園不值》時,要想像出「春色滿園」的景象,進行具體的敘述:從地面上綠草如茵說到高處的桃花柳綠,從蝴蝶飛舞、蜜蜂采蜜說到枝頭上的小鳥歡鳴。復述《江上漁者》時,就要著重敘述江上打魚人「出沒風波里」,迎風斗浪的情景

2. 確定是創造性復述嗎

創造性復述是學生對語言材料吸收、存儲、內化、整理和表達的過程。創造性復述是學專生對語言材料吸屬收、存儲、內化、整理和表達的過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改組課文,用自己的言語表達課文。這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鞏固、積累,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及系統、連貫的。

3.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扎實有效地進行復述

眾所周知,語文課堂是一個以鍛煉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為目標的教學過程。面對如今的現狀,課上,孩子們多數願聽、願讀,卻不願說,更不願寫。而如何激發孩子們解放自己的嘴巴,許是教學過程中更為繁瑣、更為復雜、更需智慧的難點。許多教師只是臨淵羨魚,或者淺嘗輒止。究其原因可能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文累述,負擔過重。在語文課本中,許多故事性的課文,在文後都會有復述課文的要求。而教者不作取捨,不管文章是長是短,都帶著學生從頭到尾地復述課文。這種面面俱到的形式,加重了孩子們的課堂負擔,把大把大把的時間留於此,孩子們身心俱疲,從而每每出現復述課文的要求,則「人神共懼」。
2.復述過程,急於求成。即使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不花大力氣也休想一氣呵成。有些教師不願嘗試創造性地復述課文,即是因為缺乏等待的耐性。孩子們在講述故事時,語句出現重復、回環、停頓都是正常的現象,如急於打斷,甚至指責,有時還忙著換個孩子來說說,這些都大大地打擊了孩子們的表達慾望。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們不願開口的局面。
3.流於形式,不作深入。面對困難,多數人會畏懼。但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之一的「復述課文」,有些教師也粗糙地過一過場。而更有甚者只是讓他出現在教學目標欄內露一露臉,作忽略不計。雖然課堂上仍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寧可移作他用。
面對如今的局面,作為執教三年級語文的一線工作者,筆者嘗試多渠道地打開孩子復述課文的本領,望能從另一個角度切開「復述」這一「頑石」。接下來,我就《日月潭的傳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與大家談談如何帶領孩子們在課堂上勤於把嘴動起來。
一、取捨之間,彰顯主次
《日月潭的傳說》是蘇教版第六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神話故事,課後練習明確提出要復述這個故事。作為三下和四上銜接的一個關鍵點,理清文章脈絡,了解內容的主次也是訓練的要求。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先寫起因:兩條惡龍吞吃了太陽和月亮,天地間漆黑一團。再寫經過: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降伏惡龍,為民造福。最後是結果:兩位英雄吃下龍肉後,化身青山,守衛日月潭。整個故事濃墨重彩地記敘了故事的經過。在選擇為本文作全文復述的時候,我分別採用了兩種復述的形式:
1.原文復述。原文復述是指在理解了所學內容、了解敘述順序的基礎上,對故事內容進行復述。一般適用於低年級或篇幅較短的文章。但在《日月潭的傳說》一文教學中,我將這種復述的形式放在了故事中。由於這兩段內容較為簡單,通過學生熟讀課文便能輕松掌握。且多使用文中現有的詞語,從另一個層面上也達到了積累詞彙的作用,培養了語感。
2.創造性復述。創造性復述是指課堂中、學生學習課文後,教者可要求學生根據故事內容,用不同的方式改組課文,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敘述,以表達中心思想。其形式多種多樣。而在本文教學中,復述故事的經過則採用了「改變結構」的創造性復述課文。特別是變概括性描寫為細節描寫,將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具體。這一方式,在下文中筆者將作詳細地敘述。
用這種詳略結合的方式來復述這個故事,即達到了教學目標所提出的要求,更彰顯了文章的主次。
二、生活情境,復述再現
選擇了以改變結構的形式來創造性地復述這個故事的經過,則抓住本文的第三和第四小節來訓練。在執教第三小節時,引導學生將這段內容讀成兩個詞――「一籌莫展」和「挺身而出」。這兩個詞即是兩組生活畫面,孩子們由於在生活中常常可見,對它們並不陌生。但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則有一定的困難。在引導他們想像當時人們「一籌莫展」的樣子時,強調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學生的敘述斷斷續續,但教師要及時捕捉精準的信息。如「皺著眉頭」「來回踱著步」「不停地搓著手」「不斷地唉聲嘆氣」「向前跨了一大步」「胸有成竹地說」「拍拍胸脯」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平時積累著的零星碎片,當我們幫助他們撿起這點點小珠子時,再提供一條引線,便可穿成精美的項鏈。這條引線可以是一個「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訓練。如此融會貫通,就將人們一籌莫展的樣子描述得活靈活現。
在復述這一小節時,學生利用了生活中已有的經驗,將原本概括性地描寫變成了細節性地刻畫,使故事更加生動、人物形象也更加飽滿了。
三、巧遷舊知,省時高效
語文教學工作者們,一直在追求一種省時高效的課堂,可怎樣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就成了關鍵。而在平常的課堂中,我們常常為了啟發學生去想像而廢話連篇,幾經周折,最終還是落得個吃了不討好的下場。但在《日月潭的傳說》一文教學第四小節的過程中,教者巧妙地將以往的舊知遷移進了新課堂,省時又省力。我們仍可將第四小節讀成兩個關鍵性的片語――「吃盡千辛萬苦」和「激戰三天三夜」。這是兩個概括性的片語,要想憑空想像畫面必須具備十成功力才行。但在備課過程中,我意識到二年級下半學期有篇課文《沉香救母》中的一小節是這樣寫的:「一路上,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餓了就采幾只野果充飢,渴了就捧幾口山泉喝喝。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這難道不是「千辛萬苦」的擴寫嗎?由此及彼,我又聯想到《哪吒鬧海》一文中小哪吒與龍王三太子打鬥的內容,這也正是「激戰」的畫面呀!這些可都是孩子們曾經滾瓜爛熟的片段啊!於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只略作提醒,孩子們便水到渠成地把這兩個畫面描述得細致又生動。這樣一來,不僅人物形象在孩子們心中更為深刻,故事內容也更為豐滿,還大大降低了學生表述的難度,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有效地培養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為習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難道不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輕巧地翻越了「創造性復述課文」這座大山的有效手段嗎?
復述課文,作為教學目標一欄中較難逾越的屏障,尤其是創造性地復述課文,要真正落到實處,還需教者站在更高的層面來樹立語文價值取向。而學習的最高境界,也應當立足於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這就是智慧――即是教者的智慧;更是學者的收獲。

4. 如何創造性復述

創造性復述是學生對語言材料吸收、存儲、內化、整理和表達的過程。創造性復述是學生對語言材料吸收、存儲、內化、整理和表達的過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改組課文,用自己的言語表達課文。這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鞏固、積累,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及系統、連貫的.

5. 如何進行創造性語文教學

1要重視個性的培養

大凡創造型人才,都具有一種鮮明的個性。個性雖不屬於智力和思維,但它與一個人思維品質的形成卻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平時沒有事業心、思想保守、唯唯諾諾、缺乏主見的人,能夠在事業上有什麼新的發明和創造。從創造心理學和人才學的研究看,創造型人才的個性培養主要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遠大的理想和強烈的事業心;

(2)個性的獨立性;

(3)意志的堅定性;

(4)一絲不苟的態度。

針對學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想著重談談個性獨立的培養問題。由於受封建倫理道德和舊的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師生關繫上、教學方法上以及各項規章制度上,目前在一些學校和教師身上仍舊存在著許多不利於或壓抑學生個性發展的問題。以課堂教學為例,有的教師仍習慣於一言堂和滿堂灌,滿足於教師講和學生聽,整個廛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沒有學生積極參與和論辯的機會,怎麼能談得上個性獨立性的發展呢?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優秀教師的一個共同經驗,就是都把學生真正看成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他們發問和爭辯,這才有利於學生個性獨立性的發展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我認為在學生個性獨立性的培養上,教師首先應該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正確處理好其中一些辯證關系。例如在對學生順從性和不順從性關系問題的認識上,不少教師只喜歡順從性的一面,似乎學生越順從、越聽話就越好。實際上,順從性和不順從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二者共同構成了個性獨立性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一個有創造性的人,相對地說,他在創造性活動的領域里即常常具有一種不順從性和不隨俗性,但在平時的生活中叉常常是順從的和隨俗的。所以,我們既不應該不加分析地扼制學生的不順從性而選賞其順從性,也不應該無條件地慫恿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貶抑其順從性,而應該從二者的辯證統一上去認識問題,培養學生個性的獨立性。

2為學生創設有利於創造的環境

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總是與創造性活動相聯系,因而為學生創設有利於創造的客觀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從課堂環境來說,應該結合聽說讀寫活動盡量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機會,例如創造性復述、質疑發問和互相答疑、小組討論、課堂辯論、即席演講、口頭作文、作文互改和集體評改等,都是有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式。從課外環境來說,像組織文學社、辦班級日報和文學刊物、開展小記者活動、舉辦校園文學廣播、開展語文智力競賽等,也都是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好形式。從課堂到課外,如果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創造環境,就會時時處處激起學生創造的興趣,在豐富多樣的創造活動中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

3重點抓好發散——輻合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培養

由於發散——輻合思維和非邏輯思維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因而這兩類思維我們應該作為重點加以培養。

發散思維之所以能夠具有很大的創造性,就是因為它可以使人在遇到問題時使思維迅速而靈活地朝著多個角度、多個層次發散開來,從給定的信息中獲得多個新穎性的答案。但是,發散思維的創造性又離不開輻合思維,只有通過思維的輻合才能從對各種答案的分析、比較中選擇出其中一種最佳的答案。所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兩種思維都應該重視。只是由於學生受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和束縛,在遇到問題時往往思路狹窄,拓展不開,成為影響創造性思維的首要障礙,因而在實際訓練中對發散思維的訓練又應該給以特別的注意。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引導學生吃透問題,把握問題實質的前提下,關鍵是要學生能夠打破思維的定勢,改變單一的思維方式,運用聯想、想像、猜想、推想等盡量地拓展思路,從問題的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各個層次進行或順向、或逆向、或縱向、或橫向的靈活而敏捷的思考,從而獲得眾多的方案或假設。例如學生作文,從審題、立意到選材、結構、從一個詞的選用到一個句的修飾,幾乎無不需要發散思維。思維發散得好,可供選擇的東西就多,所選取的結果就新穎而富有創造性,所寫的文章也就會在各個方面給人以新意。

培養學生的輻合思維,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發散思維所提供的眾多答案或假設的分析,比較、綜合、選擇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在前面已經講過,這里從略。學生有了這些能力,就會通過思維的輻合,從中選擇出一個最佳的答案,獲得創造性的結果。這里還應該提及的是,在輻合思維的培養上還應該加強對直覺思維的訓練,它對於加快輻合的速度、提高思維的效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非邏輯思維中,直覺、靈感和想像是最重要的三種因素,因為想像能力的培養前面已作過闡述,這里僅談談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的培養。

直覺思維是對於突然出現在前面的新事物或新問題及其關系的一種迅速識別和直接的判斷,認識問題的直接性、快速性是它的最大特點。靈感思維則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使原先想要解決的問題突然得到領悟,靈感出現的突發性和偶然性是它的最大特點。正因為直覺和靈感不需要經過分析、推理而使問題迅速得到領悟和解決,所以它在創造、發明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的培養,一是要重視學生平時知識經驗的積累。從現象上看,直覺和靈感是快速的、突然的,似乎靠的是偶然降臨的一種靈機,實際上直覺和靈感的產生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對於邏輯推理一無所知的人能夠對一篇文章的推理錯誤作出直覺的判斷,也很難想像一個對詩詞常識一無所知的人能夠出現詩詞創作的靈感。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具有豐厚的知識基礎,為他們日後直覺和靈感的創造構建廣闊的知識背景。二是要教學生平時要多思善想。直覺和靈感,乍看起來是發生在瞬息之間的事,實際上它來自於平時對問題的勤奮思索。比如靈感,它總是要在人們對某一問題經過一段苦思冥想之後,思維接近於臨界點,才有可能在某種因素的作用下被誘發出來,使問題頓然領悟而得到解決。所以,多思甚至沉思是靈感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要讓學生養成勤於思考的好習慣。同時還要教學生善於思考,注意思維的技巧和靈活性。如果學生的思維流暢、靈活而快速,遇到問題便會迅速地作出反應和判斷。三是要盡量給學生創造產生直覺和靈感的條件。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多為學生創設某種特定的問題情境,要學生能夠對問題作出直接的理解和領悟。像設置懸念要學生作出各種猜想和推想,提出問題要學生即時作答或搶答,組織即席演講要學生能夠在限定的時間內對所規定的題目急速思考並言之有理,等等,都是訓練學生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的好方法。

6. 語文老師怎樣指導小學生進行復述

課文復述是指學生在認真閱讀和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閱讀內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語言,有重點、有條理、有感情的敘述出來。復述不是簡單、機械、不加思考的背誦,它熔理解、記憶、表達於一爐,是構成小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大綱》明確指出:中年級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要重視復述,復述要講究方法,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敘述順序的基礎上進行。 緊湊的課堂教學常常忽視對學生復述能力的培養,殊不知,課文復述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種創造性的綜合思維訓練,它能有效地將理解、分析、表達統一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記憶、總結、表達、理解和創新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於學生復述課文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筆者認為在指導學生復述課文時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掌握一定的方法,事半功倍地起到對學生復述能力的培養。 一、指導學生復述課文時要遵循一定得原則,因為遵循原則才能保證正確的方向。 1.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復述課文要求學生對文章能深入理解和整合,所以在初始階段,教師要指導理解課文的方法,教給學生如何理清文章脈絡,如何抓要點、找主題句、概括大意;學生能夠在掌握這些方法的基礎上提取有效信息。 2.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鼓勵與贊賞相結合的原則。課堂上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復述,因此,可以採用先自己單獨復述、再小組內復述,後班內復述的方法,擴大學生復述的面。還要讓學生願意說、敢於說,允許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犯錯誤;有時還給予提示;特別是一些口頭表達能力不好的孩子,教師更應給予鼓勵與支持。 3.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復述。復述分為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創造性復述是改變形式的復述。這種復述拘泥於課文敘述順序,最能鍛煉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尤其是中高年級學生,應該鼓勵他們大膽想像,進行練習。 二、根據不同的復述形式,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方法,因為正確的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詳細復述 詳細復述就是接近原文的復述。這要求我們能詳細、系統、正確地掌握文章的內容。文章中的每個情節和畫面都要清晰地保留在頭腦中,我們本身也要受到文章的熏陶感染。所以認真閱讀是進行復述的基礎。詳細復述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搞清楚。比如《九色鹿》,這篇文章雖然較長,但敘述很清晰,全文主要圍繞九色鹿救調達,調達出賣九色鹿這兩個部分來展開,當我們把最主要的內容和情節抓到以後,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之上,就能夠力爭 80 %都用文中的語言表達出來了,這樣就比較好地完成一次復述了。詳細復述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表現主要意思的句子和詞語運用起來。一般來說,詳細復述的時候應該和原文相差不是太大。 2. 簡要復述 簡要復述就是根據情節的發展來復述文章中最重要的內容。它不僅要求我們按照課文的順序復述,而且要求我們抓住整篇課文中最重要的內容。表達文章主要意思的時候,可以先看一看文章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如果有幾個自然段的意思是一樣的,還可以進行合並。這樣,把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合並在一起就成了簡要復述的內容了。 3. 創造性復述創造性復述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在復述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它能夠鍛煉我們的思維,加深我們對課文的理解。 創造性復述具體有下列方法: ①變換人稱復述一般文章描寫的時候用的都是第三人稱。在復述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改第一人稱「我」來敘述。這樣同學們就可能把作者或文中人物的經歷和感受轉化為自己的,同時也可能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融入復述中。 ②續編故事 續編文章就是給文章增添內容——可以在文章中間加,也可以在文章的結尾加。因為有些文章留有一定的空白讓我們展開想像,擴充理解。例如《普羅米修斯盜火》這篇課文,復述時可以加上想像人們獲得火種後歡欣鼓舞的場面,這在課文中並沒有提及,但是可以結合文中描述的人類沒有火種前的困苦生活加以對比聯想,人們在獲取火種後生活上得到的便利。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還有其他很好的方法可以去探索,無論採取哪種方法復述課文,目的都是要學生學會自己的語言去組織,為學生提供訓練語言的實踐V?機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7. 五年級下冊的語文書,田忌賽馬的。創造性復述課文的小練筆的格式。怎麼寫啊

我覺得這種格式的話,可以抓住內容的梗概來寫出田忌賽馬的主要過程就行。

8. 【原創】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課文復述是指學生在認真閱讀和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閱讀內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語言,有重點、有條理、有感情的敘述出來。復述不是簡單、機械、不加思考的背誦,它熔理解、記憶、表達於一爐,是構成小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大綱》明確指出:中年級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要重視復述,復述要講究方法,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敘述順序的基礎上進行。 緊湊的課堂教學常常忽視對學生復述能力的培養,殊不知,課文復述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種創造性的綜合思維訓練,它能有效地將理解、分析、表達統一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記憶、總結、表達、理解和創新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於學生復述課文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筆者認為在指導學生復述課文時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掌握一定的方法,事半功倍地起到對學生復述能力的培養。 一、指導學生復述課文時要遵循一定得原則,因為遵循原則才能保證正確的方向。 1.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復述課文要求學生對文章能深入理解和整合,所以在初始階段,教師要指導理解課文的方法,教給學生如何理清文章脈絡,如何抓要點、找主題句、概括大意;學生能夠在掌握這些方法的基礎上提取有效信息。 2.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鼓勵與贊賞相結合的原則。課堂上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復述,因此,可以採用先自己單獨復述、再小組內復述,後班內復述的方法,擴大學生復述的面。還要讓學生願意說、敢於說,允許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犯錯誤;有時還給予提示;特別是一些口頭表達能力不好的孩子,教師更應給予鼓勵與支持。 3.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復述。復述分為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創造性復述是改變形式的復述。這種復述拘泥於課文敘述順序,最能鍛煉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尤其是中高年級學生,應該鼓勵他們大膽想像,進行練習。 二、根據不同的復述形式,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方法,因為正確的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詳細復述 詳細復述就是接近原文的復述。這要求我們能詳細、系統、正確地掌握文章的內容。文章中的每個情節和畫面都要清晰地保留在頭腦中,我們本身也要受到文章的熏陶感染。所以認真閱讀是進行復述的基礎。詳細復述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搞清楚。比如《九色鹿》,這篇文章雖然較長,但敘述很清晰,全文主要圍繞九色鹿救調達,調達出賣九色鹿這兩個部分來展開,當我們把最主要的內容和情節抓到以後,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之上,就能夠力爭 80 %都用文中的語言表達出來了,這樣就比較好地完成一次復述了。詳細復述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表現主要意思的句子和詞語運用起來。一般來說,詳細復述的時候應該和原文相差不是太大。 2. 簡要復述 簡要復述就是根據情節的發展來復述文章中最重要的內容。它不僅要求我們按照課文的順序復述,而且要求我們抓住整篇課文中最重要的內容。表達文章主要意思的時候,可以先看一看文章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如果有幾個自然段的意思是一樣的,還可以進行合並。這樣,把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合並在一起就成了簡要復述的內容了。 3. 創造性復述創造性復述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在復述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它能夠鍛煉我們的思維,加深我們對課文的理解。 創造性復述具體有下列方法: ①變換人稱復述一般文章描寫的時候用的都是第三人稱。在復述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改第一人稱「我」來敘述。這樣同學們就可能把作者或文中人物的經歷和感受轉化為自己的,同時也可能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融入復述中。 ②續編故事 續編文章就是給文章增添內容——可以在文章中間加,也可以在文章的結尾加。因為有些文章留有一定的空白讓我們展開想像,擴充理解。例如《普羅米修斯盜火》這篇課文,復述時可以加上想像人們獲得火種後歡欣鼓舞的場面,這在課文中並沒有提及,但是可以結合文中描述的人類沒有火種前的困苦生活加以對比聯想,人們在獲取火種後生活上得到的便利。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還有其他很好的方法可以去探索,無論採取哪種方法復述課文,目的都是要學生學會自己的語言去組織,為學生提供訓練語言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9.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復述

新課標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語文教材中的選文文質兼美,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作品形象、意蘊等,都值得學生去品味欣賞。指導學生積累名篇佳作,是豐富學生語言倉庫、提升思想文化修養的有效方式。根據選文的特點,指導學生進行復述也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語言積累方式。
復述課文,就是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課文內容進行綜合、概括,然後在自己創新的基礎上作適當取捨,再通過自己的講述把課文的精神實質、作者的愛憎褒貶等生動地表達出來。這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鞏固、積累,還能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及系統、連貫的說話能力。
復述課文一般分為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造性復述三種。它們有著各自的特點和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特點和訓練計劃,選擇相應的復述方式。創造性復述要求學生在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像,充實內容。這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想像能力。
那麼,教師該如何指導學生創造性復述呢?
一、 改變結構,變化復述
小學語文課本里涉及的敘事性文章,大多採用了順敘的結構,也有一些採用了倒敘的結構。我們在指導學生復述時,可刻意要求學生更改文章原來的結構,將課文中的順敘改為倒敘,或者將倒敘改為順敘進行復述。這樣的變化使得學生創造的本能得以驅動,復述的興趣大大提升,也培養了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一篇文章的能力。
例如《錢學森》一文採用的是倒敘寫法,復述課文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復述,變倒敘為順敘,即先復述錢學森的求學經歷,再復述他決定回國報效祖國以及回國時受到的阻撓,最後簡要復述他回國後取得的偉大成就。又如《窮人》一文,可以嘗試讓學生先復述漁夫回家看到西蒙家的孩子睡在自己家裡,然後通過桑娜的回答把為什麼收養孤兒的前因後果交代清楚。
二、 變化體裁,創造復述
這種改變文體的復述最適合古詩教學。《春夜喜雨》一詩中,詩人敏銳地抓住了這場雨的特徵,從各個方面進行描摹。復述時,我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從雨的樣子,大地的變化以及喜悅的心情等幾個方面用優美生動的語言進行敘述性的復述。又如,《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說明文,學習課文後,我讓學生用敘述的方式(表述得不清楚)復述課文《大自然的自述》,類似的多次嘗試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此外,常見的改變體裁進行復述的還有:詩歌體改為記敘體,說明體改為童話體等。
三、 課本演繹,表演復述
表演可以增加孩子復述課文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創造性復述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想像力,使學生靈活地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達到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目的。
《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節選自《水滸傳》,故事性很強。為了調動學生復述的興趣,我讓學生當一回「說書人」,用說書表演的形式來復述,孩子們興趣盎然。學生上台
,一拍驚堂木:「話說,林沖發配滄州,來到柴大官人家中……」孩子們在練習欣賞喜聞樂見的說書表演中鍛煉了自己的復述能力。
所舉的課例除了要講清自己怎麼做的以外,還需要描述這樣做所達到的效果。不能沒有沒有描述,而且描述也不能太籠統。
創造性復述課文就是在復述中尋找創新,它要求學生更多的創新思維、想像思維的參與。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細讀文本,鑽研教材,調動學生積極性,合理展開復述,最終實現語言文字的有效積累。

10. 創造性復述是不是要把全文都給復述

創造性復述是以原文為依據,展開想像發揮創造性的復述方式。要求復述者對原版文有較深的理解,要具權有創造性,可以展開想像,進行構思,但又不能脫離原文,胡亂發揮。
創造性復述應做好以下准備:
1.熟讀全文,掌握原文的結構、內容、中心思想。
2.找出擴展點,即可以加以想像、擴展內容的地方。
3.想好想像、擴展的具體內容,想好增加的情節和細節。
如果覺得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關於語文創造性復述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