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像MIT這種學校拿全獎的具體條件是什麼呢具體!!!
MIT比較特殊,所有的錄取全部給AD,而不是offer。
獎學金助學金都是拿到AD後再套磁的。
先爭取把AD拿到。
其餘的事情,多問問教務小秘吧。
Ⅱ 關於MIT的全額獎學金
國際學生不行,可以獎學金,因為其他國家與美國本土的收支比例不同所以僅限於美國本土.我也在申請MIT,只能是獎學金,到學校還可以勤工儉學.還有什麼問題可以追問。希望能幫到你
Ⅲ 麻省理工學院在諾貝爾獎這一方面的成就都有哪些
此校在1934年成功獲選為美國大學協會的一員。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也在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期間,致力研究旋風計算機、雷達及慣性導航系統,為美國國家的高科技發展貢獻良多。
Ⅳ 到目前為止,哈佛、牛津、MIT(麻省理工)各自共培養出多少諾貝爾獎獲得者
哈佛大學158位諾貝爾獎,牛津大學69位諾貝爾獎,麻省理工學院93位諾貝爾獎。
1、哈佛大學是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建立於1636年,最早由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初名「新市民學院」。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於1639年3月更名為「哈佛學院」,而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
2、牛津大學的具體建校時間已不可考,但有檔案明確記載的最早的授課時間為1096年,之後1167年得到了英國皇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發展。牛津大學為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
3、麻省理工學院,簡稱「麻省理工」(MIT),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主校區依查爾斯河而建,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早期側重應用科學及工程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倚靠美國國防科技的研發需要而迅速崛起。
Ⅳ MIT(麻省理工)具體條件要哪些如獲什麼獎有用,SAT多少......
從大陸考到MIT,本科考研還有戲,高中考過去,很少見.我高中時也考慮過MIT,理工之最,但是招生實在太少,全校總共才400個國際生.一般亞洲考過去的都是比較有能力的,至少在自己國家都是最拔尖的,都能拿到全獎.MIT錢多,學生少,不是看能不能拿全獎,是看能不能被錄取.他是不光看SAT,IBT成績的,因為報名的80%都是快滿分了.美國名校都是私立學校,招生沒有硬性指標,就是他看你有能力了,你有什麼特長他需要他就要你.你沒什麼亮點學校根本就不理你.
樓上說的全國競賽拿獎,我高中同學就拿過全國的獎項,原來美國名校還比較看重這個,現在看見就頭疼.
當然SAT盡量考的2000+,IBT也要103+,有一些社會活動,或者實習經驗,發明創造,論文發表這些都是砝碼.沒有這些,你光憑考試頂多進一個好的大學的一般專業或者一般大學. 就算考不上MIT也能進個不錯的學校.
Ⅵ MIT有多少物理諾貝爾獎得主 要完整的 不是部分
1940-1950年間,保羅·薩繆爾遜應用數學方法研究經濟問題,在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個方面都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並形成了現代經濟學的模式。為了表彰這一成就,薩繆爾遜1970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榮獲此項珠榮的第一個美國人;
1950年,佛朗哥·莫地利安尼提出了關系儲備的「生命圈」理論和法人財政理論,這兩項都是評判現代財政實踐的基礎。1985年,莫地利安尼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0年,塞爾維多·洛利亞繼1940年發現了傳染病毒的突變之後,在生命遺傳方面又作出了領先的工作,因此於1969年與人合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1961年,羅伯特·索勞提出了第一個經濟增長的模型。他估計了技術進步對增長所具有的絕對意義的貢獻,對國家制訂刺激新技術的政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而獲得了198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7年,史帝文·溫伯格提出了一種弱力和電磁力組合的基本理論,並因此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0年,戴維·巴爾的摩發現了反向轉錄酶,這是一種從核糖核酸制務脫氧核酸(DNA)起催化作用的酶。這一發現,對生物學家研究某些病毒與癌症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種技術。巴爾的摩因此於197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1974年,塞繆爾C.C.J.即丁肇中、烏里奇·貝克爾和陳明,發現了「J」質子,這指出了自然界誘變誇克的構建基元。為此,丁肇中榮獲了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79年,即獲獎之後,丁氏等又發現了「粘膠」誇克於基本粒子之上的一種「膠體」;
1984-1985年,蘇蘇穆·唐納格瓦描述了基因的結構和排列,1987年,他由於領先對人體免疫系統的研究成果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郝慰民 - 獲得了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1983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碩士學位
埃克里·馬斯金 - 獲得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
喬治·斯穆特 - 獲得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66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雙學士學位(數學和物理);1970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學位
安德魯·法厄 - 獲得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83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博士學位
理查德·施羅克 - 獲得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正教授
羅伯特·約翰·奧曼 - 獲得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5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純數學博士學位
弗朗克·韋爾切克 - 獲得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正教授
羅伯特·F·恩格爾 - 獲得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
羅伯·霍維茲 - 獲得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6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碩士學位;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系正教授
科菲·安南 - 獲得了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聯合國秘書長(1997-2006);197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院碩士學位
沃夫岡·凱特利 - 獲得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正教授
百瑞·夏普雷斯 - 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正教授
崔琦 - 獲得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1968-1982年)
約翰·福布斯·納什 - 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
丁肇中 - 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正教授
理察·費曼 - 獲得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3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士學位
保羅 克魯格 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經濟學教授。
Ⅶ MIT所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資料
1940-1950年間,保羅·薩繆爾遜應用數學方法研究經濟問題,在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個方面都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並形成了現代經濟學的模式。為了表彰這一成就,薩繆爾遜1970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榮獲此項珠榮的第一個美國人;
1950年,佛朗哥·莫地利安尼提出了關系儲備的「生命圈」理論和法人財政理論,這兩項都是評判現代財政實踐的基礎。1985年,莫地利安尼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0年,塞爾維多·洛利亞繼1940年發現了傳染病毒的突變之後,在生命遺傳方面又作出了領先的工作,因此於1969年與人合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1961年,羅伯特·索勞提出了第一個經濟增長的模型。他估計了技術進步對增長所具有的絕對意義的貢獻,對國家制訂刺激新技術的政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而獲得了198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7年,史帝文·溫伯格提出了一種弱力和電磁力組合的基本理論,並因此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0年,戴維·巴爾的摩發現了反向轉錄酶,這是一種從核糖核酸制務脫氧核酸(DNA)起催化作用的酶。這一發現,對生物學家研究某些病毒與癌症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種技術。巴爾的摩因此於197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1974年,塞繆爾C.C.J.即丁肇中、烏里奇·貝克爾和陳明,發現了「J」質子,這指出了自然界誘變誇克的構建基元。為此,丁肇中榮獲了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79年,即獲獎之後,丁氏等又發現了「粘膠」誇克於基本粒子之上的一種「膠體」;
1984-1985年,蘇蘇穆·唐納格瓦描述了基因的結構和排列,1987年,他由於領先對人體免疫系統的研究成果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郝慰民 - 獲得了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1983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碩士學位
埃克里·馬斯金 - 獲得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
喬治·斯穆特 - 獲得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66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雙學士學位(數學和物理);1970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學位
安德魯·法厄 - 獲得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83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博士學位
理查德·施羅克 - 獲得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正教授
羅伯特·約翰·奧曼 - 獲得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5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純數學博士學位
弗朗克·韋爾切克 - 獲得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正教授
羅伯特·F·恩格爾 - 獲得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
羅伯·霍維茲 - 獲得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6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碩士學位;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系正教授
科菲·安南 - 獲得了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聯合國秘書長(1997-2006);197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院碩士學位
沃夫岡·凱特利 - 獲得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正教授
百瑞·夏普雷斯 - 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正教授
崔琦 - 獲得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1968-1982年)
約翰·福布斯·納什 - 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
丁肇中 - 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正教授
理察·費曼 - 獲得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3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士學位
保羅 克魯格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經濟學教授。
Ⅷ MIT全額獎學金
MIT只有400國際生,要想在亞洲考進mit就很難,獎學金更難,我考GRE時申請過,MIT招生成績不最重要,因為大家分數都不低,主要是看你有什麼能力能讓他感覺MIT需要你這樣的人.全獎學金是4.8萬美金,其實美國有很多獎學金,到了大學你也可以申請校內工作,比如圖書館之類的都可以賺錢.用經驗說就是考美國名校不是看成績,而是看他需不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你高中就是考sat,托福咯,總體來說不是很難,1.6萬單詞量加上比較純的口語,就可以.我們原來一起在新東方學的有9個人都報了MIT,但是都沒有錄取,但是其他學校也不錯,我們當中有一個就去了斯坦福.MIT是全球最難進的,你剛上高中先穩扎穩打,搞好你自己的功課,假期有時間了再去新東方這樣的地方學一個月.不要好高騖遠
希望能幫到你.
Ⅸ MIT有多少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急
http://ke..com/fenlei/%E8%AF%BA%E8%B4%9D%E5%B0%94%E7%89%A9%E7%90%86%E5%AD%A6%E5%A5%96%E8%8E%B7%E5%BE%97%E8%80%85
可以在這里一一查詢哦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還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