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作兩首古詩用英文怎麼寫
write. two Poes
B. 兩首古詩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宋代: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C. 現代詩,兩首,自創的
窗前明月光,我上禮拜一打開拓者看見埃斯波你夏季,要哭啊!
D. 絕句古詩二首創造故事
自有記憶開始,就聽祖父經常給我講故事,什麼桃園三結義啊,什麼薛仁貴征東啊,什麼杜甫草屋啊等等。印象中特別深刻的還是「兩個雞蛋整三樣菜」的那一則故事。四十多年過去了,記憶里還經常浮現。
後來進了學堂,記得當時是一個民房小屋,破爛不堪,特別冬天,冷凍得發抖,恰是草堂的樣子。一天老師教我們《絕句》那首詩,老師念過一遍,我就能背誦。
老師問:「同學們,什麼叫絕句啊?」我倏地站起來,老師:「兩個雞蛋整三碗菜叫絕句。」同學們以為我亂回答,哈哈大笑起來。老師沒有笑,倒有幾分好奇,盯住我問:「你怎麼知道的呀?」「我爺爺講給我聽的」我很爽快的回答。「哦,那你也講給大家聽聽。」老師安排我講,並把我帶到前排,面向大家。我當時感覺到心子都快跳出來啦,臉也火辣辣的,真後悔,不該逞能。猶豫了好一陣,老師反復鼓勵我「講,大膽講呀!」我終於鼓起了勇氣,吞吞吐吐講起了我爺爺曾講給我聽的一則故事。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大詩人叫杜甫,安史之亂的時候,杜甫棄官為民,攜家隱居在四川成都的一個小山頭上,成天吟詩作畫。之前杜甫曾為官,但為官清廉,隱居後,家境窘迫,一家人居住在一間茅屋裡。文人生活圖的是清閑快活,自由自在的吟詩作畫,倒是神仙般的自在。
有一天,家裡突然來了四位朋友,可急壞了杜夫人,即杜甫的妻子。客人來了總得要吃飯喝酒,可家裡什麼都沒有呀。杜甫倒是顯得很鎮定,安坐好客人後,把夫人叫到一旁,吩咐她去買菜。夫人很為難道:「家裡只剩下六個銅板錢,買斤散酒都買不到,咋辦哦?」杜甫安慰妻子:「有辦法,照我的意思去買……」
杜夫人上了街,到了蔬菜市場,滿街的蔬菜,確實令人喜歡。可是蔸里的錢少得可憐。一路走過,攤販問:「夫人你看我的菜新鮮得很呢,買點吧?」她只是微笑、搖頭。走到一個賣蔥的攤點,夫人蹲下身小心翼翼的掏出一個銅板錢買了一指蔥。又到一個蛋鋪店掏出兩個銅板錢買了兩個雞蛋。轉轉豆腐坊,請老闆照顧點生意,花去一個銅板錢買了一碗渣。身上只剩下兩個銅板錢了,還有酒沒買呢?去逛逛釀酒作坊,作坊里擺滿了各種式樣的壇子酒,香氣撲鼻,有大壇子的,有小壇子的,紅紙條上明碼標價,大壇子一百二十銅錢,小壇子十二銅錢(小壇子裡面裝約一公斤散白酒)。兩個銅錢還買不到四兩呢,咋整啊?夫人很犯愁,終於開口:「老闆你這里有黃酒賣嗎?」 (黃酒其實不是酒,是烤酒蒸桶下面的腳料水,但有一點酒味。)「有!夫人你買黃酒作什麼用啊?」老闆反問。「你別管,我家裡急用,你快講多少錢一斤?」夫人催促老闆。「三個銅板!」老闆報了價。「我的媽呀,黃酒一斤都要三個銅板。老闆你看,少一點行不,就兩個銅板一斤。」老闆也做個人情,爽快道:「兩個銅板!就兩個銅板!」
夫人總算把菜買回了家,經過一番精心的製作,一桌席敲定。杜甫熱情招呼客人入席,雖不成席面,但禮數得講究。客人圍坐一看,四個菜:兩個雞蛋黃加點蔥一道菜;兩個雞蛋的蛋清拌碗水一道菜;兩個雞蛋的蛋殼添碗水又一道菜;一碗雪白的豆腐渣更是特色的一道菜。客人們相互交換眼色,心想杜甫你搞什麼名堂,這是啥子席?杜甫先給朋友們盛滿黃酒,然後站起身來敬酒:「各位朋友,大家光顧茅屋,專程來看望,是我及我家人的榮幸,家裡沒有好茶飯招待大家,請原諒。」杜甫說完客套話,將自己杯中酒一咕嚕喝下肚。朋友跟著喝,這那裡是酒,分明是水。大家幾乎把目光盯著杜甫,看他演的那出戲。杜甫用筷子指向兩個蛋黃加蔥的那道菜,同時吟出一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形象的比喻,蔥似柳,蛋黃如黃鸝。友人分別稱贊:「妙!」杜甫接著夾第二道菜,語出:「一行白鷺上青天」,朋友們幾乎同時站起來:「妙!」杜甫將筷子伸向那碗雪白的豆腐渣,用很沉的聲音吟到:「窗含西嶺千秋雪」,大家又是一陣贊許,幾乎同時將杯碰響。最後一道菜,杜甫用筷子攪動碗里的蛋殼,蛋殼在水上轉動,看上去像是船。杜甫提高嗓門吟出:「門泊東吳萬里船」。友人們同時把杯子高高舉起:「老杜,好詩,乾杯!」就這樣一桌尷尬的席,被杜甫的詩演繹成一次最佳的宴。可能是杜甫的朋友把詩記了下來,因為詩寫得太好了,後人給詩冠了名,為天下絕句罷了。我講完故事,老師和同學給我鼓了好一陣掌聲。
長大了,工作了。一次機會,我去了成都,不太費勁找到了杜甫草堂,還閑游草塘路。今天的杜甫草堂依舊保存著兩間草屋,杜甫的雕塑,一副飽經風霜的樣子。草塘路鑲嵌著杜甫的幾十首詩。絕句也在其中,我俯下身去,用嘴輕輕吹去敷在詩上的塵灰,然後站起來晃了晃腦袋,大聲吟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從詩句溝壑里我彷彿看到了杜甫生活時光的流淌,也彷彿看到了杜甫跟他的朋友圍坐在一桌豐盛的宴席上飲酒吟詩的場景。
E. 寫出兩首古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 闕 輔 三 秦 , 風 煙 望 五 津 。
與 君 離 別 意 , 同 是 宦 游 人 。
海 內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鄰 。
無 為 在 歧 路 , 兒 女 共 沾 巾 。
原文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贈汪倫
李 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辭 黃 鶴 樓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煙 花 三 月 下 揚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遠 影 碧 空 盡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見 長 江 天 際 流 。(後兩句為全文的精彩句子)
別董大(其一)
(唐)高適
千 里 黃 雲 白 日 曛,
北 風 吹 雁 雪 紛 紛。
莫 愁 前 路 無 知 己,
天 下 誰 人 不 識 君!
別董大(其二)
(唐)高適
六 翮 飄 颻 私 自 憐,
一離 京 洛 十 余 年。
丈 夫 貧 賤 應 未 足,
今 日 相 逢 無 酒 錢。
F. 自創兩首詩歌
《追夢,軌跡》
溪水東流
時光消逝
我靜靜站在熟悉的橋頭
依然是桃花
靜放
依然是溪水
匆匆
我沿著追夢的軌跡
靜靜地,靜靜地
踏上了漫長的旅途
《思念,秋天》
秋天
我趴在窗前
雙手
舞動那筆尖
秋天的窗外
落葉厚厚一疊
陣陣思念
盤旋腦海
聆聽心情
無比透明
秋天,季末
更寂寞
轉送思念
在寂寞的秋天
額、、自創 希望能幫到你,今天我詩興大發,獨一無二哦!望採納
G. 求兩首古詩的意思
《七步詩》的詩意:
煮豆子正燃著豆秸,因煮熟豆子來做豆豉而使豆子滲出汁水。豆秸在鍋下燃燒著,豆子正在鍋里哭泣。本來我們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你為什麼要這樣緊緊逼迫呢?
鳥鳴澗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本詩亦然.而"人閑"二字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更突出了人與自然的融合!
〔賞析〕
這首五言小詩主要描繪深山幽谷夜晚寂靜的情景,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
詩在藝術上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動襯靜,寓靜於動。「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二句寫出了一種靜謐恬美的意境:寂靜的山谷中,人跡罕至,只有春桂在無聲地飄落;夜半更深,萬籟俱寂,似空無一物。接下詩人又寫出了更有詩意的一幕:「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由於山中太幽靜了,因此,當一輪明月突然升起,皎潔銀輝灑向這夜幕籠罩的空谷時,竟然驚動了山中的鳥兒,於是在幽谷溪邊鳴叫起來。這叫聲似乎一時打破了山中的寧靜,但它又讓人感到空曠的山中更加幽靜沉寂。王籍曾寫過這樣的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維這首小詩與此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細品味,王籍詩句不免給人以說理的感覺,哲理意蘊十足,但缺乏形象生動的描繪,而這首詩卻寫得形象逼真,生動自然,情趣無限。詩中雖然寫的花落、月出、鳥鳴,但是「這些動的景物,即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唐詩鑒賞辭典》),可見還是後來居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賞析
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種主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離,再會難期,就連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或留別的詩里,難免染上凄涼、傷感的色彩。江淹《別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古代確乎是這樣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古人寫的別詩,也有明朗樂觀之作。初唐詩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14歲時應舉及第,當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於是王勃便漫遊蜀中,一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開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城闕」,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三秦」,泛指長安附近。項羽破秦後,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城闕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從灌縣到犍為這一段有白華津、萬里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少府離開這里,自然是戀戀不舍。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遊宦在外,也不怎麼得意。當他們走出都城,遠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遠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啊!這兩句表現的感情很真摯,態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注的語氣,從字里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一轉,轉而去寬慰那即將遠行的友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說:我們分手之後,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最後兩句就此再推進一層說:「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別淚沾巾。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又說:「憂思成疾 ,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一直占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絕句》里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說那些嗤笑「四傑」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傑」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杜甫對「四傑」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並不堆砌辭藻和典故,只是用質朴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余、索然寡味。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於感傷。但並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境的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並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於悲傷。這樣寫來多麼委婉!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開了。
H. 兩首古詩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第一個提問應該是「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己一個也難求」
I. 自創詩詞各兩首
松
漫天百合逸風中
蒼雪何堪翠青松
若無欺寒戰雪勇
何來傲氣骨錚錚
也有小梅依來早
不笑昏鴉笑雪嬌
丹霞盼
來日攜美游丹霞,
陰元陽元奇不誇。
祖石山下笑求子,
涉水探幽望生門。
豉來嚇得遊人走,
不快朵頤不知鮮。
古來也為和合醉,
千年也是有情天。
葉公未見真龍現,
想也大嘆鎖龍庵。
山下見得靈芝美,
莫把靈葯空赴水。
只盼姻緣初美滿,
不是丹霞正白頭。
小陌
遊人小陌行
風微雨絲輕
昔日裘上醉
如今做窮丁
欲醉解愁苦
陌窮現梅青
卯正滿目翠
辰觀一支新
今天沒時間了 還有一首五言律明天補上 哦 對了 這些絕對都是火柴原創 放心
補一個
《贈居士祖母》
身在菩提下
心向聖龕前
超脫輪迴路
我佛渡有緣
不畏修行苦
早拜靈鷲山
J. 創作兩首詩
陌古靈情意,
瀚海隨歸雁。
影落西山隨,
似伴常青村。
洛陽歸宿若芳丹,
熏花粉砌題墨楊。
子規鳴啾嘗尤在,
撥取情殤淡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