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學創造的原則

文學創造的原則

發布時間:2021-07-04 18:52:13

1. 革命年代文學創作的三出原則

"三出三進"創造百萬富翁方程式是FinnCiti的靈魂,可見其重要性,它是屬於四種游戲中的機器人游戲中的內容,現單獨把它列出作為一個章節進行重點講解一下。三出三進是由finnciti創始人花費四年時間精心設計的,簡單說:就是玩家在購買機器人後,每當機器人價格上升到你買入價的三分之一時(扣除10%交易費),你就賣出三分之一的機器人,70%的金額玩家可以提現或者繼續開發新土地,30%的金額返回交易土地立即現價購買機器人,(30%就是巴菲特利復利原理)
"三出三進"方程式是整個模式的精髓,有人稱之為"創造百萬富翁方程式",它是由SMI創始人花費四年研究的成果。簡單說就是在我們購買機器人後,每當機器人價格上升到我們買價的三分之一時(扣除交易手續費10%),我們就賣出三分之一的機器人。每一波賣出之後,70%提現金或者增加新土地,30%必須遵守游戲規則在30天內購回機器人。這樣即可實現利益最大化。

2. 作家在進行文學創作時要遵循哪些創作原則

原創不抄襲
自己的感受
邏輯嚴密
行文流暢
蘊含道理

3. 文學的創作方法與創作原則,創作技巧,手法都有什麼區別

方法和技巧有些交叉的地方,只是方法比較寬泛,技巧更具體。
原則就不同了,原則是創作中必須遵循的准則。

4. 文學創造的原則是什麼

網路搜索「文學創造的原則」
第一個就是doc的文件,下載一下就可以

5. 文學創造中的形式創造應遵循什麼原則

怎樣理解「真、善、美」及其統一是文學創造的審美價值追求?在文學創回造中「真、善、美」與答「藝術真實」、「情感評價」、「形式創造」是什麼關系?
答:文學作為認識活動,以內在尺度創造藝術真實,要點是求「真」,體現為「歷史理性」。作為審美活動,文學創作情感的評價對象,核心是尚「善」,體現為「人文關懷」。最終,文學創造還要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形式創造,為情感評價所把握的藝術真實「造形」,使之成為藝術文本,境界是呈「美」,體現為「文學升華」。質而言之,真、善、美及文學創造的價值追求。

6. 文學創作是否有其規律

創作構思原則是作家進行文學創作時所遵循和實踐的基本准則。
文學的創作構思原則,體現著作家對文學創作藝術規律的體認和掌握。文學創作活動作為一種藝術活動,是人類在現實社會人生的基礎上,依據審美理想而從事的審美創造。作家從事文學創作,要深入認識體驗社會生活,要實現主觀情感與生活材料的藝術融合,要展開藝術想像構思形象系統,要運用語言來塑造文學形象,為圓滿完成自身的使命,就必須自覺遵循藝術規律,自覺遵循符合藝術規律的創作原則。
作家進行文學創作時要遵循以下原則:真實性、概括性和想像性。這些是文學創作原則的核心內容。這些充分體現藝術規律的創作原則的確立,是作家創作優秀文學作品,取得傑出藝術成就的必要保證。
1、真實性
對於文學創作來說,真實性原則至關重要。
真實是文學的生命,是文學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存在的基石。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曾經說:文學所描繪出來的藝術世界,應該是「使每個人看了它們,都認為是真實的」,作家「獲得全世界聞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就在於真實。只有具備真實性的文學作品,才會生成巨大的藝術吸引力和審美征服力,才會使讀者受到強烈感染,獲得精神上心智上的享受與教益。相反,如果作家沒有真正貫徹真實的原則,使文學作品露出了虛假的尾巴,則必然會引發讀者的厭惡。

2、概括性
概括性原則是文學創作的普遍原則。文學創作作為一種精神活動,是作家從審美的角度對社會生活所作的能動反映。社會生活包羅萬象,紛繁蕪雜,變化無窮。作家面對社會生活,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將全部生活現象事無巨細地統統納入自己的作品。在這里,藝術的概括綜合是必不可少的。文學創作的規律顯示出,創作的過程就是藝術概括的過程。在文學創作實踐中,作家根據自己的人生體認和審美理想,對廣泛而零散的生活材料進行選擇、集中、提煉、加工、化合,從而創造出既具有鮮明生動的個性特徵又蘊含普遍性意義與價值的藝術形象,這就是藝術概括。藝術概括的要義是,將眾多化為個別,將普遍化為特殊,實現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各門類藝術的創作,都離不開概括性原則,而文學創作,更有其特殊性。與其他藝術不同,文學所使用的造型材料是語言符號。這是一種更少具物質性而更接近精神層面的造型材料。語言直接與人的精神活動相聯系,作為思維的工具,它是人類社會為交流溝通而創造出的一種符號系統。
3、想像性
想像在人類全部創造性的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科學領域到藝術領域,種種奇跡的產生或許都與想像有著關聯。馬克思認為,想像力是「十分強烈地促進人類發展的偉大天賦」。文學創作作為一種藝術創造,更離不開想像。
藝術想像作為一種極富創造精神的心理活動,具有高度的自由性。藝術想像的自由性,突出體現在對客觀時空局限的超越。在文學創作實踐中,作家的想像力完全不受客觀物質形態的限制,可以靈活地消解空間阻隔,自由地跨越時間距離,奔突馳騁,無拘無束。

7. 文學創作的原則包括

符合當前價值觀的思想,並且還要了解當前讀者的主流信息,讀者的需求等。

8. 現代詩歌創作有那些原則

詩人的創作原則,遵守的是第三條道路詩學理念的總體原則。具體地說,詩人的寫作,在堅守或完成詩人的個人使命與社會使命的同時,在其真實而獨立的基礎上以一種智覺的方式,通過語言的喻象來感知與表達其所認知與體驗的總體世界,具有高度的原則性和原創性。這就決定了詩歌寫作,必須以追求與達成真善美為總體原則。
(1)確認包括自然與社會乃至人類與自我在內的一切認知對象的系統性、沖突性、模糊性和開放性的存在特點。
(2)以直覺頓悟的方式載體而原道,最終達成對自我的感悟與升華。
宋代詩論家嚴羽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所謂妙悟即是規避或逃離理性邏輯的推理,通過直覺玄覽而捕捉意象,從而在瞬間完成對認知對象之所以存在的透視與領悟。
頓悟,是指詩人以其藝術直覺,面對來自內部或外部刺激,省略了邏輯推理或科學論證的判斷過程,通過感覺器官而對刺激物進行情感、經驗及智性而直接反映的認知結果。
柏格森說,所謂直覺,就是一種理智的交融,這種交融使人們自己置身於對象之內,以便與其中獨特的、從而是無法表達的東西相符合。
詩的直覺思維的過程是意象的選擇與詩歌圖式的構成過程。詩歌的最高境界就是為了再現直覺感悟而運用一系列表現技巧,追求直覺世界與自在原相的絕對吻合的純粹藝術。僅僅把眼光凝聚與本體的具象之上而沒有對道的認知與感悟,那麼,詩歌便及易成為簡單而膚淺的詞象羅列。
一般說來,直覺分為感性直覺、理性直覺、經驗直覺 、智性直覺。
感性直覺,是指認知者通過感覺器官對認知對象的外部表象直觀感知能力。
理性直覺,是指認知者通過感覺器官對認知對象進行多次分析、歸納、推理、判斷的理性認識後所形成的一種直觀感知能力。
經驗直覺,是指認知者經過無數次事實經驗而驗證了自己對事物的判斷所產生的直觀感知能力。一個人的意識通過無數次地事實驗證或經過特殊形式的訓練,就會產生一種超驗的直覺。如,日本著名武士柳生但馬守有一天在花園里賞花,突然感到從後面涌過來一股濃濃的殺氣,而他環顧四周,除了給他拿劍的小侍童外,沒有一個人,此事讓他大惑不解。原來,那個小侍童見主人專心至志地賞花,心想:「主人的劍術盡管好,但如果我此時拿劍在後面襲擊他,他恐怕也不能夠防範吧?」就是這樣一閃而過的想法,竟然被其主人而察覺了。#鈴木大佐、弗洛姆合著《禪與心理分析》第49頁。
智性直覺也即禪意直覺,是指認知者進入智慧境界而對萬事萬物直觀透視一目瞭然的認知能力。
詩人處於不同層次的直覺,就具有不同層次的直覺感悟力和表現力。也就是說,詩人的直覺層次越高,其感悟力就越深越廣,其表現力就越新越大。
潛藏與經驗、體驗和觀念背後的理性直覺與情感沖動,以一種智性結構而擁有大量的具象排列密碼公式,顯現意象的普遍化的理性與情感的雙重特徵,構成藝術靈感深層的心理及模式及表現框架。詩人必須通過直覺的頓悟而激發自己創作的靈感,從而將詞語意象變為詩歌的生命器官,通過想像與聯想,喚醒內在精神與外部世界的一種有機關聯,通過詩歌的詞語意象,我們由詩人的內心世界一躍而進入自我的外部世界。
直覺孵化靈感,靈感催生直覺。直覺是在知覺和概念之前的心理感知活動,它持續的時間極為短暫,常常只是一個單純意象的凸起,或者一個簡單的生活場景的浮現;而靈感是直覺之後的心理體驗,它帶著情緒的亢奮性和緊張感,比直覺中的意緒復雜而強烈。詩人的各種感官被調動起來,思維和記憶更加活躍起來後,許多意象紛至沓來,詩句便從心間泉水一樣湧出。
詩人以直觀的視覺理解或感悟世界,拋開抽象的概念而喻象地再現詩人內在與外在的多重世界。詩歌的最高境界就是全部再現道於體的自在真相。
詩人將其敏銳的直覺,激昂的熱情、綿延的思想,玄冥的精神自覺地進入對「自我內
在」與外部的探險與挖掘中,通過直觀而進入喻象語言,把生命存在的智慧靈光達成與宇宙萬物的感應與共鳴,在生命的敞顯與澄明中祼露或呈現靈魂歌唱與吶喊的極致,把對道體的感悟轉化為生命的本能再通過詩歌的喻象語言表達出來。
(3)提升自己的智慧,力求感悟真實而深刻,調動一切表現方法,力求其藝術表現生動而新穎。詩歌的深度與力度,體現了詩人心靈積淀的智慧厚度與重量。詩人的智慧層次決定詩人感悟的深度及其詩歌表現的藝術魅力與境界。也就是說,詩人吸納了多少智慧和達成了哪一層的智慧,就會創作出多少詩歌和達成了哪一層面的詩歌。
一個詩人要想獲得智慧,就必須深深潛入自我的靈魂之核而反觀自我的龐雜之性,通過「天人合一」的求證中直逼宇宙的真相,在萬事萬物的動靜交替與變化中尋找無數個沖突與和諧的自己,最終達成物我歸一的圓融境界。智慧是道的顯現。一個人求得了多大的「道」,也就獲得了多大的智慧。真正的詩人只有保持體驗「現場」的敏銳感,才能越過感情的層面而打開潛意識的深邃通道,在詩歌的載體原道的過程中達成透視萬物的智慧境界。
不同詩人的智性結構,雖然共同追求著理性與情感的交融與契合,但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透視自我與外部世界本質屬性而形成的某種抽象圖式,各種經驗、體驗和頓悟所形成的各種觀念積淀於心理,形成對認知刺激的條件反射,構成認知過程的智性圖式。也就是說,詩歌語言的意象與靈性,不僅需要詩人情感與理性雙重的直覺來捕捉,而且還必須經過其審美智性的圖式加以確認與彰顯。
有了這種審美直覺所形成的智性圖式,詩人就可以把許多毫不相關的獨立具象,通過聲、形、神、態的通感鏈接起來而賦予其意象,隨著詩人意識的不斷流動與跳躍,其意念所賦予的喻象便自然而貼切地深入變化,極力展現詩人豐富的想像力和駕御語言的魔力。
真實而准確地再現其深刻的感悟,必須依靠一定的藝術表現方式來表達喻象語言的新穎比喻。也就是說我們必須依照譙達摩所說的後現代浪漫主義、後現代現實主義和後現代先鋒主義的創作方法來表達自己深刻的感悟與新穎的比喻。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說:「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這就是說,新穎的比喻是天才的標志。而任何一個奇特的想像與新穎的比喻或是詞句的變異,都必然以詩人提升自己的智慧為前提。因此,詩人只有智慧地把握和創造詩歌,才能堅守其「感悟深與表現真而新」的創作原則。
(4)順從靈感寫作而不做作。詩是本性之韻靈魂之音自然之血意象之流的渾然流瀉與噴發,是靈感噴涌的詞語表達。所謂的靈感是冥思苦想後的豁然開朗,深思熟濾後的奇思妙想,是生活經驗而凝聚的智慧結晶。在靈感沒有襲來之前,詩人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會寫出什麼來。因此,真正的詩從來都不是刻意要表現什麼主題與思想,更不能事先按找一定的理念設定畫面而表現。真正的詩,只是隨著靈感的噴發而冒出來的一連串莫名其妙的句子罷了。詩只有將澎湃的激情通過心靈的感悟和過濾,才能達成理性的高度。
一個真正的詩人可以犯任何一種錯誤,但他唯一不能犯也不該犯的錯誤就是虛偽和矯情。為了寫詩而寫詩,是對詩歌最大的褻瀆與犯罪。
(5)以尊重自我人格與個性為基點,延伸為尊重每一位詩歌寫作者的人格與個性,堅守「在詩歌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張揚自我獨立而自由的創作個性。
A、每一個詩人都不可避免地將自我的個性體驗、知識結構、情感經歷以及欣賞和表達習慣帶入詩歌的創作中,因此在詩歌創作中必須堅守「平等互利與包容」的共享原則。
B、一個真正的詩人,他的每一首詩都是他生命整體的動態反映,他每一瞬間的情感與感悟,都是不可重復的生命體驗。因此,一個真正的詩人在創作詩歌的時候,必須保持創作瞬間的個性感受,並還原與修復自己內在精神的失記與誤憶。
C、在世俗的紛爭與日常生活的情感事件中,融進了一個時代的細微情節。鑄造一種偉大人格,支撐自己為真理而寫作,通過靈性的語言,將其所感悟的一切轉變為詩。

9. 文學作品中形式創造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321654

閱讀全文

與文學創造的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