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是什麼為轉入大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新四軍鄂豫皖湘贛軍區(第5師),於2月初確定「5師地區的任務以發展為主,同時照顧原有地區之鞏固工作。發展以南方(鄂南)為主」。為了向南發展,第5師張體學部2個團配合八路軍南下支隊進軍湘鄂贛邊,一起創建湘鄂贛邊根據地。八路軍南下支隊南下湘南、粵北後,張體學部繼續堅持鄂南、湘北斗爭。邊區黨委和第5師師部還任命隨八路軍南下支隊由延安南下的原紅2方面軍將領賀炳炎返回洪湖任第3軍分區司令員,廖漢生任政治委員,同時分配一批南下紅軍幹部到第3軍分區工作,指示第3軍分區以襄南洪湖為依託,首先以桃花山根據地為基點繼續向南發展,創立以洞庭湖為中心的湘北鄂西根據地,並逐步與湘鄂贛邊根據地相連接。4月中旬,日軍進攻南陽、老河口的國民黨軍,新四軍第5師調動近6個團的兵力,分別由大悟山和確山向隨縣、信陽地區開進,恢復了隨縣南部的白兆山根據地和信陽西南的四望山根據地。
綜上所述,八路軍、新四軍在1945年的春、夏季攻勢作戰中,共殲滅日偽軍16萬餘人,攻克與收復縣城61座,擴大解放區24萬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1000萬,把敵人進一步逼退到大中城市周圍和主要交通線及沿海重要地區,獲得了正規戰、運動戰、攻堅戰、城市戰的寶貴經驗,為轉入大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② 什麼為伊斯蘭教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對宗教歷史文化傳統的重視和保護,為伊斯蘭教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同年9月,日本軍事當局於雅加達召開"印尼伊斯蘭教領袖會議",企圖扶植一個親日的傀儡組織,代替戰前成立的印尼伊斯蘭教最高會議,結果大失所望。會議不得不決定保留原來的名稱,推舉新的領導機構,其中伊斯蘭教聯盟黨仍居多數,而日本軍事當局企圖加以扶植、利用的伊斯蘭教師聯合會和穆罕默德協會只取得少數席位。
這次會議以後,日本軍事當局轉向扶植、拉攏鄉村的地方宗教勢力。1942年10月,日本佔領軍的雅加達宗教事務處處長竄到爪哇農村各地活動,拜會當地的伊斯蘭教師。12月,日本駐雅加達最高軍事長官接見32名來自各地的伊斯蘭教師,鼓勵他們同日本人"合作"。
1943年7月,日本軍事當局召集60名各地伊斯蘭教師到雅加達作短期培訓,進行效忠日本天皇的奴化教育。此後,這類培訓連續不斷。到1945年,經過培訓的農村伊斯蘭教師達到1000餘人。這樣,日本軍事當局通過扶植親日派,實際上割斷了城市宗教領袖同各地的聯系。
同年10月,印尼伊斯蘭教最高會議被強行解散,代之以便於控制的、以伊斯蘭教師聯合會和穆罕默德協會為主的"馬斯友美"組織(印尼穆斯林協商會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隨著日軍在各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爪哇、蘇門答臘農村多次爆發大多是由當地的伊斯蘭教師領導的抗捐運動和小規模的武裝暴動。
1950年10月,進一步規定宗教教育為四、五年級學生的必修課。同年,政府決定恢復伊斯蘭教高等教育,並在首都安卡拉新建附屬大學的幾所伊斯蘭學院,受教育部直接領導。隨著宗教教育的恢復,宗教活動越來越活躍。到清真寺做禮拜的人數顯著增加,宗教書籍和報刊的發行量創歷史記錄。
革命時代受壓制的一些宗教學者和被取締的教權主義組織也公開恢復活動;重新出版、發行按照"正宗"觀點編寫的《土耳其文伊斯蘭大網路全書》以及為奧斯曼王室歌功頌德的教權主義刊物《大東方雜志》;同奧斯曼王室有聯系的提加尼教團再度活躍,要求伊斯蘭教在土耳其公共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為了向政府施加壓力,該教團還煽動群眾,於1949年在土耳其國民議會大廈前舉行遊行示威,用阿拉伯語高聲呼喊,以示對政府禁令的蔑視。他們還以反對偶像崇拜為名,搗毀凱末爾的雕像。為此,土耳其政府於1952年對騷亂的策劃者提起公訴和審判,並重申對蘇非教團的禁令。然而,50年代土耳其宗教傳統的復興有其歷史根源和社會根源。
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雖然對伊斯蘭教及與之相聯系的封建制度給予很大的沖擊,但革命的根本目的不是要消滅宗教,而是為了確立資產階級專政制度及與此相適應的宗教形式。伊斯蘭教早已深深植根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藝術各個領域,成為土耳其民族共性和歷史傳統的一部分,很難通過革命的手段摧毀其存在的基礎。
許多政府官員主張,適當地恢復宗教信仰和習俗有利於國家與社會的安定。因為廣大農民仍然一如既往地篤信宗教;城市中的手工業者和小業主仍然是宗教的狂熱信徒;商業資產階級中甚至有人主張以伊斯蘭教來防止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教權主義者和封建的遺老遺少則幻想藉助宗教力量,恢復昔日的特權。
尤其是後者,成為伊斯蘭教原旨教義的狂熱鼓吹者。這一切決定了隨後的政治斗爭中,伊斯蘭教必將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20世紀60年代,宗教再度捲入政治,成為土耳其政黨斗爭的工具。1961年,通過政變上台的土耳其軍人集團,宣布恢復政黨活動,同年組成共和人民黨和正義黨聯合政府,從此土耳其進入多黨聯合執政時期。
③ 為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的事件是
沒有五四運動就選新文化運動。
五四運動後,中國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還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新文化運動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的知識分子,認識到中國工人階級的歷史作用和偉大力量,他們到工人群眾中去進行組織工作和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始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和工人運動的繼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准備了思想條件和幹部條件。
④ 良機的創造有利條件
當然,地球生命起源並不是人為選擇的結果,也由此證明「良機」本身並不是人為創造的,但人們可以為「良機」的出現創造有利條件。
還是回到生命起源的那一刻,假如當時地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沒有陽光,沒有一切適合生命存在的有利條件,那麼我們的地球可能到今天也等不到生命誕生的良機。由於當初我們不能人為地為地球創造這些條件,所以地球等待了幾十億年才遇上了適合生命存在的所有條件成熟的良機。
如今,人類作為地球主宰的高等生物,具有為一切可能出現的「良機」創造有利條件的能力,於是,人類的文明發展才得以一日千里。
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千年前就對矛盾的演變規律有了深刻的認識,《易經》中所記載的正是這種矛盾演變的規律,以《易經》六十四卦中第一卦《乾卦》為例:
「初九潛龍勿用」代表事物初生狀態,需要等待時機。
「九二見龍在田」代表事物積累過程,可視為「良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代表事物脆弱狀態,需要小心謹慎。
「九四或躍在淵」代表事物趨於成熟,可視為「優機」。
「九五飛龍在天」代表事物發展到最佳狀態,可視為「完美機」。
「上九亢龍有悔」代表事物衰退階段,矛盾從統一向對立演變。
事物整個發展過程中,「優機」到「完美機」是很短暫的,而「良機」是最容易把握的,若果錯失良機,待到「完美機」出現後,情況又開始急轉直下,所以我們要把握到「完美機」就必須從「良機」開始。
嚴格來說,「良機」並不是最好的機會,但卻是我們必須把握的機會,正是我們的祖先對宇宙規律了解得深刻透徹才給我們留下了「良機」這個詞語,同時也不會出現「優機」和「完美機」這種詞語,就是為了忠告我們絕不可「錯失良機」!
⑤ ___為我們的成長創造了有利條件,只要在主觀上做到勤奮、堅強,我們就能健康成長。
順境指有利於個人成長的境遇和條件.在順境下,還要勤奮刻苦、堅強不屈才能實現目標,健康成長.
故答案為:順境
⑥ 根據聯系的條件性談談如何創造有利條件促進自身發展進步作文
創造有利條件,促進自身發展進步,這個創造有利條件就是子啊,使自己有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機會,並且願意主動的去學習提升自己。
⑦ 修改病句:這就給予我們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就給我們創造了有利條件
⑧ 辛亥革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創造了那些有利條件
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實力,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民族資本主義有了發展的春天。辛亥革命在亞洲的歷史上也是一次偉大的轉折。
近代前期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三部曲(階段特徵) ①第一階段:自雅片戰爭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20多年 這一時期中國思想界探索西學的熱點在「師夷長技」的「技」上,即學習西方製造堅船利炮的工藝技術。 ②第二階段:從19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 探索西學的熱點轉移到「格致之學」上,即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70年代以前主要是圍繞軍事技術,70年代以後開始超出軍事技術的范圍。其主要原因是洋務派為了制器不得不翻譯西學,近代著名的科學家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的科學事業都與譯書有不解之緣。 ③第三階段:從19世紀90年代以後 向西方學習開始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層次。先是維新派思想家日益認識到西學體系不僅包括自然科學,還包括社會科學和政治制度,主張既要學習「西藝」也要學習「西政」,此後革命派也主張如此,激進民主主義者則更進一步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層次。 2、中國人民學習西方的時代特點 ①鴉片戰爭期間:林則徐、魏源提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成為中國人看世界的開端。 ②太平天國運動後期:洪仁玕發表《資政新篇》,第一個在中國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③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提出中學為本,西學為用,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學習西方科學技術。 ③早期維新派:主張不僅要學習西方的科技,更應該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④資產階級維新派: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儒家傳統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主張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 ⑤資產階級革命派:把從西方學到的國家學說發展為三民主義,主張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實現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改變封建土地制度,並以此為指導發起了辛亥革命運動。 ⑥資產階級激進派:以民權、平等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為指導思想,徹底批判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封建正統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學,發起了新文化運動。 ⑦俄國十月革命後,一些先進知識分子在中國宣傳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思想;
⑨ 如何創造有利條件促進自身發展進步
創造有利的條件,促進自身的發展,就是在現實生活當中要提高自己的肚子修養,為社會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⑩ 為台兒庄大捷創造有利條件的是什麼
滕縣雖然失守了,但是,王銘章師長面對10倍於己的日軍的瘋狂進攻,率領部隊堅守滕縣陣地4個半晝夜,中國軍隊傷亡近萬人,殲滅日軍達2000多人,為台兒庄大捷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