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九年義務教育的利和弊
利:可以收費.
弊:總挨罵.
② 對中國教育的思考
應試教育體制下,抹殺學生的創造力,只培養出教條主義者,對國家發展非常不利,只有盡快進行教育體制改革,才可亡羊補牢!
③ 中國的學校教育有什麼不足
首先是性別教育的缺失.各位看看,從幼兒園到九年義務教育畢業,漫長的十三年,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階段,卻很少看到男教師的身影,女老師大多像男人一樣凶,以致教出來的女生鮮有淑女,而男生則靦腆害羞勝過女孩,女強人越來越多,男子漢越來越少見,悲哀啊!
其次創造力被集體抹殺.大班教育要求異口同聲,考試要求統一答案,上級要求統一思想,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只有老師和家長的所謂諄諄教誨,我眼看自己在失望,而教育領導和老師在慶祝所謂的成功.沒有各抒己見勇於創新怎麼高分也只能當的普通的士兵.
還有,道德教育的缺失.學校分重點,班級分實驗,座位按分數,錯了罰掃地,勞動可恥,歧視差生,鄙視貧窮,這都是所謂的學校教育.
再就是好榜樣的缺失,沒有大家大師,只有花里胡哨的星星一面燦爛無比一面齷齪不堪,再加上到處選秀,毀了學生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還有教育者和教育領導者的不法行徑對學生也是一種錯誤榜樣誤導.
唉,太讓人失望了,我也是一名教師同時我也是一位家長,我對中國教育現狀非常擔憂......
我會堅持自己平等,創新,大愛,生活的教育理念,給學生一片純凈的藍天.
④ 中國孩子的創新能力為何沒有美國的強
【美國人怎樣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一、<讓孩子直接感知和自己動手>
美國教師通常給學生一些木塊和量尺,由他們去量木塊的長、寬、高,然後拼造一些簡單的物體。這樣,他們在實際操作中認識了尺子的用途與用法,也理解了線段長短間的加減關系。
教師只是布置任務和解答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學生始終處在一種具體的操作之中,極大地鍛煉了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和親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按教師事先規定的方法去做,這就給了學生充分的機會發展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二、<在大自然與社會中學習>
美國學校很注意讓學生從社會和大自然中獲取知識。學生們經常出去旅行,學到什麼內容,就去實地參觀,工廠、農場哪兒都去。如有的學生因家庭困難沒錢出去,學校可以建議他用勤工儉學來解決經濟困難。如果家長出國或到外地去旅行要帶上孩子一起去,學校也會積極支持,並不認為會耽誤學習,反而認為這是最生動的學習,可以擴大眼界。
不論是普通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要想培養人才的創造力,就需在教育的過程中完成人們大腦從知識的寶庫到知識的噴泉的轉變。一個人吸收的知識再多,如果不能在實踐中應用,那是典型的書獃子。一個人的知識再學高八斗,如果沒有創造力,也只能算是個懂得些之乎者也已焉哉的窮酸秀才。
然而目前,我國的家庭教育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區——教孩子學「乖」。將「乖」當成了教育標桿,按師長和家長要求做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乖」在英語當中並沒有相應的詞語。
而在塑造這樣一批批「好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也剝奪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獨立空間,甚至無形中扼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這是一種片面強調孩子社會性的教育理念。
在所謂的「優秀生」里,為何永遠沒有調皮孩子的身影?這其實很好理解,比起男孩子的好動,女孩子更容易好好學習,不吵不鬧、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們這個社會認可的「乖」孩子標准。
這樣的三好學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認為,那些不聽話的調皮孩子也有可取之處。比如那些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學生,雖然常會被老師教訓,但每次挨批後,都能立刻抖擻精神繼續調皮。
所以說,他們的抗「擊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學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調節心態、能承受挫折也是一種能力,能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今後的人生,這對他們日後步入社會是大有益處的。
參考地址&推薦閱讀:
【鳳凰網】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3/04/22695464_0.shtml
【我要搜學網】http://news.51sxue.com/detail/id_36581.html
http://www.hnjy.com.cn/node/47864
【大眾網新聞】http://www.dzwww.com/qiluwanbao/qletly/200304030474.htm
⑤ 你對中國創造的人類教育史上的發展奇跡有何感悟
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當屬應試教育模式。
應試教育是中國目前的主流教育模式,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法,在短時間內傳輸大量知識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的一種教育方法。應試教育的優點是,它能夠在短時間內傳輸大量知識,從而使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而缺點是,它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雖然中國的應試教育被很多西方國家所批判,被認為是「泯滅人性的教育」,但事實上,應試教育是中國目前最合理的教育方式。
據歷史記載,中國在解放前全國有接近一半的人是文盲,其中女性文盲率佔比最大;全國有小學學歷的人佔比32%。當時的中國人大字不識幾個,甚至連小人書都看不懂。
國家為了快速掃盲,因此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後,取得了飛躍性的進展,中國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里,將全國文盲率縮減至5%左右。但是由於中國人口眾多,一直到2011年末,中國的某些邊遠山區依然在進行掃盲識字的基礎教育。
國家開始意識到,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單憑義務教育依然很難保證公民的知識水平,因此中國全面推廣了應試教育模式,通過考試擇優錄取人才。應試教育取得了成功,它在短時間內為國家培養了一批人才,這些人為新中國早期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時至今日,應試教育依然被中國廣泛應用,應試教育對中國的深遠影響,可謂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
⑥ 你是如何看待中國教育的
中國教育有自身的特點,但是我們應該擺正一個思路,就是中國的基礎專教育其實並不比世界上任屬何一個國家的教育要差。
⑦ 在中國,開展九年義務教育對於青少年來說有什麼好處
普及義務教育能帶來什麼好處?
1、提高人均學歷
首先,普及義務教育帶來的好處之一是提高人均學歷。眾所周知,今天我國的人均學歷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的父輩和爺爺輩,大學生人數很少。
⑧ 中國人對創造力的態度
中國人對於創造力有著很重視的態度,他們覺得創造力可以改變生產力,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富強
⑨ 中國的創造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人是有創造力的,但是這種創造力的確是被很多因素壓制與埋沒的,所以國外的人看中國人普遍沒有創造力,這有很多原因,首先從教育體制上,由於是嚴進寬出,所有人都按照同一個標准以過獨木橋的方式進入大學等高校,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只是應付自己的未來,而不是以求科學真理為目標的去學習,這樣就導致學到的知識只是書本上的原話,然後就理所當然的去運用它,這種方法雖然很有效率的「學懂」知識,並且由於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能夠很好的運用到工作上,大家就普遍認同這種學習方式,其實知識的理解是需要多方面的思考,逐步的去精確的理解的,只有這個過程,才能充分的發揮思考與理解的能力,真正的理解知識才能真正的運用知識,才能使知識在被完全解析的情況下來創造知識還有就是大多數人不願意接受那些能夠自行開發超感知能力思維的人,這種人的存在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但是他們不懂去與這種人一同學習溝通能夠同樣的被引導出感知力和科學能力,所以有感知力創造力思維的不是被壓制在社會外就是被排擠不敢言語,所以我們也沒有引導這種思維的環境,總的來說這些人都是在孤獨的去思考,或者荒廢著,不過近年來國家好像開始改變這種情況,畢竟學校的體制正在趨於有利於這些人發展的方向改革著。
⑩ 中國是九年義務教育,你覺得有必要把高中教育加進去嗎
個人認為很有必要把高中教育,加到義務教育里,希望能普及高中。
這幾年,大家感覺大學生遍地,但放到整個人口裡看比例,這個比例還是很小的。高中教育的比例,城市和農村之間,也有很大差距。普及高中教育,可以提高整體人口的素質。
高考考不上大學,那是拼成績,實力不濟沒辦法了。
而現在小升初不看成績了,而是按片區劃分或者搖號,靠財力和運氣,這就從某種程度上,從拼孩子成績,變成了拼財力和運氣。讀什麼樣的初中,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讀高中還是讀職校。
如果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孩子從十四五歲起,就直接分流,把孩子分流去了職校,連高考的機會都沒有,這是很多家長不能接受的。
勞苦大眾期盼的是教育公平,而現在生生搞成了教育junbei競賽。所以,希望能普及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