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通信技術發明

通信技術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04 09:09:43

① 通訊技術的發展(理論基礎,發明時間,傳入中國的時間時間)

樓主:
從網路層來看,計算機網、電信網、電視網等加快融合為一體,寬頻IP技術成為三網融合的支撐和結合點;VoIP逐漸成熟,並將推動移動話音和數據業務的融合,可以更加廣泛地支持移動多媒體業務。
20世紀90年代以來,數字化革命帶來的深遠影響可以概括為3點:一是1994年網際網路商業化以後的急劇增長;二是數字化導致的「三網」融合;三是通信體制從電路交換向分組交換轉化的體製革命。網際網路的一個最重要特點是基礎設施和應用是分離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網上設立一個網頁,全世界都可以看到。盡管早期網際網路是窄帶的、非實時的數據網,由於網際網路有這么突出的特點,人們還是開始嘗試在網際網路上提供話音和各種數據通信以及視頻業務。關鍵問題是如何在IP這種無連接的網上提供端到端的連接,並且能夠保證服務質量(QoS)。目前這方面的主要問題已經得到解決,開始出現Everything over IP 即任何一種業務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實現的局面。網際網路不僅可以提供基於Web的新的網際網路業務,也可以提供各種傳統電信業務,甚至視頻傳輸和廣播業務。實際上,從發展趨勢看,過去的B-ISDN的概念在逐步消亡,未來的綜合業務網將是基於寬頻的網際網路,這一點目前已經被絕大多數運營商和設備製造商所接受。最近兩年產生的一系列全球性的產業重組,無一不是圍繞著爭奪未來IP市場的競爭。

② 通信技術發展歷程

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快速發展歷程和趨向(張煦)
[摘要] 本文內容分三部分:首先說明無線移動通信與有線固定通信一同快速發展的趨勢;然後
著重講述無線動通信蜂窩網從模擬至數字和即將進入第三代系統的快速發展歷程和今後趨向;
最後簡單說明無線衛星通信微波通信也要加快步伐繼續向前發展,以發揮重要作用。
[ 關鍵詞]無線通信;移動通信;蜂窩網;衛星通信
1無線移動通信與有線固定通信一同發展
人們常把有線固定通信和無線移動通信作為信息基礎結構(NII/GII)的兩大組成部分。近
年來它們都以明顯的快速步伐向前推進,而且進入新世紀後將更加快速發展,為興旺的信息時代
作出貢獻。傳統的有線固定通信網是「公用交換電話網」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長期來一直保持平穩擴大建設,促使人們普遍裝用固定終端的電話機。但是,自90
年代中期起,國際互聯網Internet興起,使全世界的傳統通信網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廣大
的通信用戶開始普遍裝用計算機,數據通信的業務量每年急劇上漲,其增長率遠遠超過傳統電話
的每年增長率。按照這樣的勢頭,進入新世紀後的五年左右,全世界的數據信息業務量總數將追
上電話信息業務量總數,而且以後超過的越來越多。因此未來的通信傳送網將是以數據信息為重
點的分組交換網(Packet Switching),並且承擔電話通信的傳送,不再利用原有的電路交換
( Circuit Switching),但仍保證電話特有的業務質量(QoS)指標。隨著計算機技術改進和
功能加多,數據通信將延伸至包含音頻、視頻信息配合的多媒體通信。這樣,未來的有線固定通
信網,將能承擔所有信息業務傳送的統一通信網,必將是大容量通信網。
無線移動通信網主要是各地城市的蜂窩網(Cellul Network),每一城市分成若干個蜂窩
區,
每區中心設置無線電基台(Base Station),區內所有移動終端和個人無線手機各與基台直接經
由無線線路連通,稱為無線接入(Wireless Access)。移動通信原來是只通行動電話,近來也
和有線網一樣,容許移動用戶於需要時接上Internet,傳送數據信息,並且隨著計算機的改進,
將來也要傳送包含音頻、視頻信息配合的多媒體通信。移動終端經過無線接入基台又經由基台連
往移動通信交換中心MSC(Mobile-communication Switching Center),除了由無線線路連往

一蜂窩網的其它無線電基台外,還連往有線固定通信網的城市交換局。這意味著,無線移動通信
網要與有城固定通信網相連接。移動終端和個人便攜手機如欲與同一蜂窩區或同一城市的移動終
端或個人手機直接相互通信,當然可由無線移動通信網來接通。但無線移動通信網僅限於本城市
的蜂窩網,不同城市的蜂窩網仍需由全國性的有線固定通信網來接通。任一無線移動手機如欲實
現國內或國際通信,必須經過無線接入,然後由有城固定網接通。由此可見,有線固定通信網既
承擔所有由有線接入的各種各樣通信業務,包括原來PSTN用戶所需的通信業務,又要承擔無線接
入的各種通信業務,所以,固定網的通信業務量總數特大,而且逐年加大,在設計未來的全國有
線固定通信網時,必然要精細測算,考慮大容量而且逐年增加容量的趨勢。這就要求傳輸線路和
通信網內部設備都能方便地按需要加大容量。
鑒於過去數字通信網使用的時分多路TDM雖然作出很大貢獻,數字體系從PDH進化為SDH,但
其最高數字速率已難於再提高,因而成為通信網繼續加大容量的「電子瓶頸」。可幸,光纖作為
傳輸線路具有巨大的潛在容量可以發掘利用。而且,從90年代中期起,波分多路/密集波分多路
( WDM/DWDM)在光纖線路上投入商用,顯示出無比優越性。於是,有線通信網中的干線幾乎全
部採用光纖並裝上波分多路系統,而通信網本身內部,為了便於未來擴大容量,已開始考慮從電
網進化為光網(optical networking),採用以WDM為基的各種光器件/組件,以實現波長路由
和交換等功能,從而可以進一步加大網的容量能力。
對於使用電話通信的人們,雖然過去安裝的固定終端電話機運行可靠,但與近年推廣的便攜
無線手機相比,用戶覺得各自隨身攜帶一部手機,一個號碼,隨時隨地可以撥打電話找到對方立
即通話,比過去固定終端靈活方便得多。所以近年來移動通信手機的銷售量劇增。國際上推測,
不到2010年,全世界用戶擁有移動無線手機總數將與裝置固定電話終端機總數相等,而且用戶需
要呼叫電話時,更樂於使用手機。現在無線移動通信網不僅提供通電話,還在設法讓便攜計算機
互通數據信息甚至多媒體通信,僅僅因為無線電頻譜資源畢竟有限,無線移動通信能夠提供每路
信號的頻帶寬度沒有象有線固定通信那樣寬裕。所以,在用戶需用帶寬很大的通信業務的情形,
例如用戶上網需要Internet/WWW長時間提供特別大量數據信息,或者用戶需』要在家裡收看特定
的高質量文娛電視節目或電影片時利用「點播電視/電影」VOD/MOD業務,就有必要利用「有線
接入」。
概括地說,進入新世紀不到十年,對通信業務的發展有兩個極其重要的預測:一是大約2005
年全世界數據信息業務量總數追上與傳統電話業務量總數相等,其後逐年超過;二是大約201O年
全世界無線移動通信用戶總數增加多至與傳統有線固定通信用戶總數相等。由此有線固定通信網
的容量將越來越大,而無線移動通信網的手機越來越普遍,今後兩類通信網技術必將一同持續地
-快速發展。
2 蜂窩網從模擬至數字、將進入第三代
無線移動通信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一種是利用蜂窩網方式。它避免了一個城市使用大功率無線
電發射台、覆蓋直徑40km面積的舊設想,而把一個城市按蜂窩網形狀劃分為若干互相靠近的六角
形區(cell),每區圖形半徑可以小於1km.在這樣的蜂窩區的中心設立無線電基台BS(base
station),發射功率較小,可與區內所有移動終端MS(mobilestation)或個人隨身攜帶的手機
隨時取得聯系。當某一MS從一區移動至鄰近區,就改與鄰近區的BS聯系,稱這種「交接」為「越
區切換」。某區BS使用的波長與鄰近區BS的波長不同,但與隔一、二區的波長可以相同,稱為
「頻率再利用」,不會引起干擾,這是蜂窩網的優點,節約利用無線電頻譜資源。80年代初期,
蜂窩網移動通信開始商用,那時使用模擬電話,由於集成電路進步快,又由於話音編碼和數字通
信技術研製都很成功。到了80年代下半期,蜂窩網發展至數字式,稱為第二代ZG(second
generation).在過渡時期移動手機可以雙模運用,既可用於模擬電話,又可用於數字電話。那時
歐洲有標准組織 GSM(Groupe Special Mo-bile),後來在900MHz頻譜普遍運用的第二代稱為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在開始時數字式行動電話利用「時分多
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90年代中期,又出現「碼分多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 cess),也在90年代中期,美國指定1850-1990MHz的 14OMHz寬度

頻譜,供「個人通信業務」 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使用,這些都一直持續
至90年代後期,保持不斷的發展勢頭。
正在2G系統技術持續蓬勃發展的時期,國際上開始議論第三代移動通信3G(third
generation)的前景,既要盡量採用可預見的先進技術,又要照顧現已裝置的系統設備,再要訂
定全世界都認可的標准,普遍稱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設

採用2000MHz頻譜,於2000年起開始試用。這種3G系統不僅保持行動電話,還要十分重視開展數
據通信,使無線系統和有線通信網一樣重視數據傳輸,包括Internet/互聯網規約IP和寬頻業務,
以至數據速率為2Mb/s的多媒體通信。國際標准組織已經評審各國提交的無線電傳輸方案,包
括我國的方案,有頻分雙工FDD(Frequency Duplex) CDMA、TDMA,還有時`分雙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的CDMA。總是沒法使無線通信在性能、成本和容量等方面都顯出優勢。
在無線數字式移動通信,為了充分節約利用頻譜,話音編碼(Speech Coding)技術非常重
要。這與有線通信大不相同,有線數字電話利用脈碼調制PCM, 每路電話64kb/s,或自適應脈碼
調制AD-PCM,每路32kb/s,對通信網路容量沒有困難。無線通信的話音編碼,從早期的「線性
預測編碼」LPC(Linear Predictive Coding),至80年代開始的「碼激勵線性預測」 CELP
(Code Excited Linear Pre-diction),每路話音的數字速率降至 5~13kb/s。同時,在編碼
過程中還要考慮克服無線電波傳播過程引起損害和背景噪音,保證通話質量。到了3G系統,還
要考慮多媒體通信所需的音頻和視頻的編碼技術,既節約頻譜、又保證通信質量。
每一無線電基台一般需要設置幾套射頻收發信機(RF transceiver).現在從模擬過渡至數
字化,將充分利用數字信號處理DSP和專用大規模集成晶元ASIC,並趨向於使用越來越多的新型
軟體,導致可編程(programmable)的基台,容許使用多種空中介面(air interface)標准。
基台將使用寬頻線性功率放大和寬頻射頻器件,便於增加數字內容,使數字處理盡量靠近天線,
使多個射頻同時處理,又使軟體完成更多的功能。由於數字移動通信支持多個用戶利用CDMA或
TDMA多址通信,數字式可比模擬式減少無線電收發信機數,可在較寬頻帶進行處理,又容許在
較高頻率處理,從基帶至中頻又至射頻都利用數字處理。當基台這樣充分利用可編程器件時,
它們就稱為「軟體無線電」(software。Ra-dio),變得相當靈活,而且容許基台設備更容易配
合「智能無線」(smart antenna或intelligent anten-na).移動終端和無線手機也將趨向於
軟體無線電。當業務和標准技術有所改變時,軟體無線電可以很快適應新技術,不需大量更換
設備,因而投資成本可以降低。
加多利用數字信號處理,可促使無線通信的智能天線技術得到有利的發展。智能天線需要
使用多個天線。基台往往有幾個定向天線,各分管一個扇形區,對該區內移動終端的無線接入
特別有利,還可能讓多個束射經過自適應過程進行快速換接,以獲得最好的孔徑增益、分集增
益、和遏止干擾,導致性能改進。接收天線如採用兩個天線分支,在空間有足夠的隔開,就可
獲取空間分集的好處,如只有一個無線,則利用極化分集也可得到好處。在自適應智能天線,
發送裝用多個天線,可取得更多好處。對於TDMA系統,智能無線可以加大通信容量,由反向線
路傳來的信號進行處理,可使正向線路的束射調整得最好。對於CDMA系統,所有移動終端使用
同一頻帶,只是編碼不同。到了3G系統,用戶如使用較高數據速率,可以指定特殊符號(pilot
symbol)以控制自適應天線處理來減小用戶間的干擾,從而加大通信容量,即在有幾個用戶
使用高速數據時仍容許較多用戶通電話。
無線移動通信網有時為了公共安全的原因,需要相當精確地測定某一移動終端或個人在某
一時間移動至地理上的位置,稱為定位技術(geoloca-tion)。現在已有一種獨立的手持機能
夠附帶設備,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在室外測定移動個人
自己的位置。將來進入3G時代,個人移動無線手機本身可能附有定位功能,它在得到網的協助
下進行定位工作,不必另外攜帶獨立的GPS手持機。就是說,新式的移動通信手機附裝協助的
AGPS(assisted GPS), 測定自己在室外,甚至室內的地理位置。通信手機於需要時由網提供
情況,不必由通信手機本身連續跟蹤GPS衛星。
蜂窩網3G系統向未來的分組交換有線網看齊,著重於提供盡量高速率的數據通信。蜂窩網
也要提供不對稱數字傳輸。象有線網的不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那樣,無線電基台至用戶的方向
提供較高速率的數據傳輸。有線網是在交換局設置多載波離散多音調(DMF,Discrete
Multi-Tone)裝備,而無線網是在基台設置多載波正交頻分多路(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裝備,這對於移動用戶接上Internet索取大量信息時非常需
要。
3衛星通信和微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無線移動通信除了大部分依靠城市蜂窩網、如上節所述外,還有衛星通信也非常重要,大
有發展前途。同步衛星對固定通信和廣播已經多年實踐證明極為可靠,還可有利地提供遠程移
動通信、低軌 道、中軌道衛星通信。如在技術、設備、成本各方面深入研究,仍能大有作為,
對全球個人移動通信發揮作用。同溫層(平流層)無線通信已有方案提出,如繼續具體研究,
對固定通信和移動通信都有獨特作用。此外,無線固定通信包括人們熟知的微波數字接力通信
和最近提倡的無線用戶環路(WSL,Wireless Subscriber Loop),在人口較少的地區很適用,它
們與建設光纖光纜和有線市內電話用戶線相比,有建設較快、投資較少的優點。毫米波無線電
通信和無線紅外線通信已在多處安裝試驗,證明對短距通信有好處。總之,國際上不少實際應
用和試驗經驗表明,無線通信優點很多,值得擴大實際使用范圍。可以斷言,在進入新世紀後,
無線通信必將與有線通信一同快速發展和互相配合應用,不愧為信息基礎結構的兩大組成部分。
同步軌道運行的衛星過去提供可靠的國際通信和電視傳播,享有盛譽。近年加強開發,尤
其對衛星內部的轉發器(transponder),放寬傳輸頻帶、加大發射功率、改進天線效率,甚至
加裝ATM設備,擴大業務功能,以致地面應用越來越增多。一種應用是在地上安裝「甚小孔徑
天線」的衛星站,稱為VSAT,為大企業的廣域專用通信提供方便。同步衛星也可能對地面提供
遠距移動通信,但地面移動 終端需裝較大的對星天線,而且在高樓林立的城市 中心電波傳
播有困難。為此,對地面的全球移動通信,曾另行研製發射低軌道、離地面幾百至一千公里的
幾十顆移動衛星族,稱為 LEO(Low Earth Or-bit)。又曾研製發射中軌道、離地約一萬公里
的十顆移動衛星族,稱為MEO( Medium Earth Orbit)。[相應地,原來離地面36,000km、與地
球同步運行的三顆衛星族,稱為 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雖然最近LEO系統
Iridium在開放商用後不久就受到挫折,另一系統Globalstar正在開放商用,可能順利進行,
但應該冷靜地對待。這些LEO/MEO全球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的理論和技術是正確的,但經營商對
用戶需求的條件、移動手機的設備和成本,以及向用戶收費不宜過貴等問題,似乎預先考慮得
不夠周到。如能認真吸取經驗,仔細分析原因,很可能得到圓滿成功,我們可以熱情期待著美
好的前途。無線固定通信也要向前發展,充分利用無線特有的優點,但無線通信受到無線電頻
譜資源的限制,為了繼續開發應用,必須考慮提高運用頻率或縮短運用波長,即從微波(厘米
波)延伸至毫米波、甚至紅外波。在這樣的延伸進程中,必將遇到新的電波傳播問題和器件問
題,都要逐一妥善解決,應該受到有關各方的支持和鼓勵。

③ 通信發展的歷史

1、形體時代通過身體、眼神、手勢及山石樹木等自然媒體相結合傳遞信息。

2、口語時代直立行走使得人類對信息傳遞方式的需求提高從而催生了語言。

3、文字書寫時代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對信息記錄有了需求,文字隨之產生。

4、印刷時代1044年,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1450年,日耳曼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術。

5、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電報機。

6、1857年,橫跨大西洋海底電報電纜完成。

7、1875年,貝爾發明史上第一支電話。

8、1895年,俄國人波波夫和義大利人馬可尼同時成功研製了無線電接收機。

9、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兄弟,在巴黎首映第一部電影。

10、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中,無線電救了700多條人命。

11、1920年代,收音機問世。

(3)通信技術發明擴展閱讀

通信的組成:

1、信源:消息的產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種消息轉換成原始電信號,稱之為消息信號或基帶信號。

2、發送設備:將信源和信道匹配起來,即將信源產生的消息信號變換為適合在信道中搬移的場合,調制是最常見的變換方式。

3、信道:傳輸信號的物理媒質。

4、接收設備:完成發送設備的反變換,即進行解調、解碼、解碼等等。它的任務是從帶有干擾的接收信號中正確恢復出相應的原始基帶信號來。

5、信宿:傳輸信息的歸宿點,其作用是將復原的原始信號轉換成相應的信息。

④ 通信的發展史

人類進行通信的歷史已很悠久。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通過簡單的語言、壁畫等方式交換信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用語言、圖符、鍾鼓、煙火、竹簡、紙書等傳遞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煙、飛鴿傳信、驛馬郵遞就是這方面的例子。現在還有一些國家的個別原始部落,仍然保留著諸如擊鼓鳴號這樣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現代社會中,交通警的指揮手語、航海中的旗語等不過是古老通信方式進一步發展的結果。這些信息傳遞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視覺與聽覺。
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電報、電話的發有,電磁波的發現,人類通信領域產生了根本性的巨大變革,實現了利用金屬導線來傳遞信息,甚至通過電磁波來進行無線通信,使神話中的「順風耳」、「千里眼」變成了現實。從此,人類的信息傳遞可以脫離常規的視聽覺方式,用電信號作為新的載體,同此帶來了一系列鐵技術革新,開始了人類通信的新時代。
1837年,美國人塞繆樂.莫樂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磁式電報機。他利用自己設計的電碼,可將信息轉換成一串或長或短的電脈沖傳向目的地,再轉換為原來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樂斯在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進行了「用莫爾斯電碼」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從而實現了長途電報通信。
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J.c.Maxwel)建立了一套電磁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說明了電磁波與光具有相同的性質,兩者都是以光速傳播的。
1875年,蘇格蘭青年亞歷山大.貝爾(A.G.Bell)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話機。並於1876年申請了發明專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進行了首次長途電話實驗,並獲得了成功,後來就成立了著名的貝爾電話公司。
1888年,德國青年物理學家海因里斯.赫茲(H.R.Hertz)用電波環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他用實驗證明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這個實驗轟動了整個科學界,成為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導致了無線電的誕生和電子技術的發展。

⑤ 通信的發展歷史

1、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電報、電話的發有,電磁波的發現,人類通信領域產生了根本性的巨大變革,實現了利用金屬導線來傳遞信息,甚至通過電磁波來進行無線通信,使神話中的「順風耳」、「千里眼」變成了現實。

從此,人類的信息傳遞可以脫離常規的視聽覺方式,用電信號作為新的載體,同此帶來了一系列鐵技術革新,開始了人類通信的新時代。

2、1837年,美國人塞繆樂.莫樂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磁式電報機。他利用自己設計的電碼,可將信息轉換成一串或長或短的電脈沖傳向目的地,再轉換為原來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莫樂斯在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進行了「用莫爾斯電碼」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從而實現了長途電報通信。

3、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J.c.Maxwel)建立了一套電磁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說明了電磁波與光具有相同的性質,兩者都是以光速傳播的。

4、1875年,蘇格蘭青年亞歷山大.貝爾(A.G.Bell)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話機。並於1876年申請了發明專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進行了首次長途電話實驗,並獲得了成功,後來就成立了著名的貝爾電話公司。

5、1888年,德國青年物理學家海因里斯.赫茲(H.R.Hertz)用電波環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他用實驗證明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這個實驗轟動了整個科學界,成為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導致了無線電的誕生和電子技術的發展。

(5)通信技術發明擴展閱讀

1、互聯移動跨時空:移動通信能力飛速發展,全國實現聯網

移動通信能力飛速發展。在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間,我國經歷了移動通信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間移動交換機容量從不到3萬戶猛增到2585.7萬戶,10年間增長861倍。

我國選用900MHz頻段的TACS系統主要引進了摩托羅拉(A網)和愛立信(B網)的交換機、基站、控制系統等設備,1995年底,A網覆蓋的21個省市和B網覆蓋的15個省市實現自動漫遊,形成真正的全國聯網。

1994年,由電子部聯合鐵道部、電力部及廣電部組建成立中國聯通。1998年,中國電信從當時的郵電部脫離組建。1999年,網通成立。

2、布局重組謀生態:「動感地帶」推向全國,電信業重組拉開帷幕

2001年,中國移動廣東分公司在廣州和深圳兩地召開品牌推介會,「動感地帶」作為新品牌進行試驗推行。2003年,中國移動正式將「動感地帶」品牌推向全國,它成為中國移動通信史上第一個客戶品牌。

2006年8月,紐約證券交易所收市,中國移動段價以33.42美元收盤,總市值達到1325.8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電信運營公司。2007年,中國移動成功收購Paktel。

2004年1月,村通工程面向全國推行。截至2007年,六家基礎電信企業共為3759個無電話行政村新開通電話,全國行政村通電話比重達99.5%,29個省區市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電話。2007年5月,政府繼續在全國啟動自然村的村通工程,形成了行政村和自然村兩方面工程並進的局面。

2007年3月,中國移動正式啟動超過200億元的TD—SCDMA網路建設招標,多家中外企業組成的四大陣營競爭激烈。

2008年5月,電信業重組拉開帷幕。隨後,工信部等聯合發布《關於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通告稱,鼓勵中國電信收購中國聯通CDMA網,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並,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並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並入中國移動。這次改革重組完成後發放3G牌照。

專家稱,電信重組在於打破壟斷,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替代固話趨勢明顯。重組後,三家運營商都擁有全業務能力,形成充分的競爭格局。

3、代際宏圖標准中:通信業增長率高,5G將帶動通信產業下一輪發展

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中,工信部明確了2018年多項重點工作。其中涉及強化信息通信市場監管方面,工信部相關文件透露,計劃開展VoLTE號碼攜帶技術試驗,研究制定號碼攜帶全國推廣方案。

工信部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7年電信業務總量達到27557億元(按照2015年不變單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6.4%,增幅同比提高42.5個百分點;電信業務收入12620億元,比上年增長6.4%,增速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

2018年1-2月,電信業務總量完成6853億元,同比增長117%;電信業務收入完成2168億元,同比增長4.9%。

近年來,我國通信產業發展迅速,主要經營指標向好,5G將成為下一個發展契機。2017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5G)標准研究、技術試驗和產業推進,力爭2020年啟動商用」。

由於5G應用前景廣泛,5G戰略制高點爭奪戰已風起雲涌。

⑥ 每一代通訊技術都是由哪些公司發明的

1G是摩托羅拉,2G的gsm是諾基亞和愛立信,cdma是高通,3g的wcdma是諾基亞和愛立信回,答cdma2000是高通,tdscdma是大唐和西門子。Fddlte是愛立信諾基亞和華為,tdlte是華為和中國的一些大學。5g主要是華為和三星愛立信高通。

⑦ 通信技術的發展最終目標是什麼

通信技術的發展最終目標是4A和5w。4A即Seamless Connection to Anyone, Anywhere, Anytime, on virtually Anything,即實現任何人、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和任何事物的無縫連接。5w是指whoever、wherever、whenever、whomever、what-ever,即任何人可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與任何人進行任何形式的通信,沒有移動通信無法實現5W。

通信,指人與人或人與自然之間通過某種行為或媒介進行的信息交流與傳遞,從廣義上指需要信息的雙方或多方在不違背各自意願的情況下採用任意方法,任意媒質,將信息從某方准確安全地傳送到另方。通信技術,專業課程包括計算機網路基礎、電路基礎、通信系統原理、交換技術、無線技術、計算機通信網、通信電子線路、數字電子技術、光纖通信等。

⑧ 簡述近代通訊技術發明的社會背景

人類進行通信的歷史已很悠久。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通過簡單的語言、專壁畫等方式交換信屬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用語言、圖符、鍾鼓、煙火、竹簡、紙書等傳遞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煙、飛鴿傳信、驛馬郵遞就是這方面的例子。現在還有一些國家的個別原始部落,仍然保留著諸如擊鼓鳴號這樣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現代社會中,交通警的指揮手語、航海中的旗語等不過是古老通信方式進一步發展的結果。這些信息傳遞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視覺與聽覺。但是這些傳統的通信方式不僅傳輸速率很低而且傳輸的信息量也十分有限不能滿足當代社會對於信息高速傳遞的要求。隨著近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現代通訊技術應運而生,並且不斷發展。

⑨ 為什麼我們的通信技術能從2g發明到5g

因為從2g發明到5g社會不斷進步,每一代科技的漏洞都促使科技進步,我們擁有了更多的條件去發明創造

技術推進技術發展這是主要原因。

閱讀全文

與通信技術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