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是什麼
大學生創業是潮流,不可阻擋。大學生創業,一方面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大學生的個體素質、自身能力和良好的心態。
二是社會環境的影響。目前大學生創業也沒有完全得到社會的認可。高校創業教育普遍出現了「一熱兩冷」的現象,即就業指導人員和創業教育授課教師熱情很高,而很多大學生反應冷淡,高校領導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有些高校為了保證一定的就業率,更傾向於大學生去就業,而不是去創業。很多家庭對於自己子女在就業與創業的選擇上,也更傾向於前者。顯然,這不利於大學生正確的創業意識的形成,也不會為將來創業作出必要的准備,於是很多潛在的企業家就被扼殺在搖籃里。
當然,認識到大學生創業的價值與開展大學生創業活動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其中,還需要大學生認真學習,培養必需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也需要相關制度的配套改革,為大學生創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但是,正確認識到大學生創業的價值,可以說是大學生創業之舟的引擎,盡管在未來漫長的旅程中可能會遇到驚濤駭浪,但它畢竟已經揚帆,一定會風雨兼程地駛向彼岸。
㈡ 大學生創造性思維重要性
何謂「創造性思維」呢?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指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去探索,去選擇。這種思維的目的不是著力尋找陳舊的知識,也不是去重踏別人走過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發現新的事物、新的規律、新的理論、新的觀點,促進人們向更高、更新、更復雜而廣闊的方向開拓前進。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評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它能把學生置於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況與新問題之中,適應學生帶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呢?
第一,思想入手、變舊為新
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要從改變舊有的教學思想入手,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被動地位,使其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切實採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其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知識,發展能力。要激發學生發生疑問,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其濃厚的學習興趣。採取多種形式,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既可通過教師講授學習,也要通過發現學習法讓學生主動地掌握知識。教師不要干涉太多,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習慣。例如:小華和小麗的家都在太平路上,學校也在太平路上,小華的家離學校1500米,小麗的家離學校2000米,問他們兩家相距多遠?此時的教師不應急於提醒,而是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一來必有收獲。
第二,誘發創造興趣、啟發創造想像
誇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種迫切探求新知識的慾望,他們的創造能力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因此,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如在課堂上採取游戲、競賽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另外,教師平時應引導學生多走出課堂,對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給予關注,並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像。要知道豐富的想像是創造的翅膀,尤其創造想像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進行創造性勞動和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培養學生大膽幻想和善於幻想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有重要意義。敢想是敢做的起點,幻想是創造活動的必要條件,對於學生的幻想不應諷刺譏笑,應該珍視、鼓勵,引導他們,把幻想轉變為理想,把幻想同創造想像結合起來。一旦這樣,學生的創造力定會被激發起來,其創造性思維也會得到發展。
第三,注重培養創造性的心理品質
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要求人們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強烈的好奇心和進取心,個性的獨立,堅定的自信心,具有冒險精神等。因此,教師應注意發現和及時引導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積極地去發現去探索。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圓轉化為三角形、梯形等去推導。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也應注意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不因受到批評或挫折而氣餒,具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毅力。
第四,創設氛圍、培養創造性思維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與教師自身思維的靈活性和豐富性密切相關。因此,教師自身的思維也應具有創造性,並以創造者的身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創造性的氛圍,為學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創造性的良好情境。比如,對學生的質疑,老師的態度應該是鼓勵引導,通過鼓勵使學生從「不敢」提問到「敢於」提問,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善於」提問。要學生「敢問」,關鍵在於教師要愛護扶持他們的熱情,對於學生提的每個問題,要努力做到認真善意地對待,絕不因為學生提出了沒有意義或不好回答的問題而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教學中,應把學生的質疑、提問的作為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捕捉每一次學生迸發的創造火花,培養世紀性的創造性人才!
㈢ 大學生怎樣樹立自己的擇業觀和創業觀
找准自己的社會角色,確定好自己的社會位置
大學生在擇業前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能夠根據自己身體、興趣、氣質、個性及能力等方面因素把自己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既不過高地估計自己,也不妄自菲薄,能夠准確地找准自己的社會角色,確定好自己的社會位置,有利於自身價值的實現。
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克服不良的擇業觀
面對種種不正確的擇業觀,科學的人生價值觀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多樣化的生產關系必然影響到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部分大學生會產生實用主義、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的價值取向。有的大學生因嚮往、追求奢華生活為果,或個人非正當需求不能獲得滿足,遷怒他人、歸罪領導或老師、毀損公物直至違紀違法;有的大學生受錯誤思潮的影響,不能把理想前途與自身優勢、個人特點及專長聯系起來加以分析,對自己以後的出路和從事何種職業缺乏正確的思考和選擇。因此,必須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樹立系統的、積極的、快樂的、高尚的、有效的擇業觀,面對現實,挑戰自我。
我們不能迴避目前大學生就業中的許多問題。基於此,我們應該樹立系統的、積極的、快樂的、高尚的、有效的擇業觀。對個人進行職業生涯的指導,引導每個人樹立個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結合、個人價值的實現以國家和人民的需要為前提的正確擇業觀;正視現實、調整心態,正確分析自己與就業市場,保持積極健康的求職心態;改變一次就業、一步到位的觀念,不能因為第一次擇業不夠理想就喪失信心,應逐步樹立多次擇業的觀念。
轉變就業觀念,重視中小企業的就業機會
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我國小康社會發展的要求。大學生是企業發展壯大的一支重要的人力資源,大學生如果能夠轉變就業觀念,重視中小企業的就業機會,將能夠調整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減少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性,從而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相對於大公司說,中小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要多得多,因此,大學生選擇中小企業就業既可以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得以施展,使個人價值能夠得到充分的實現。
㈣ 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擇業觀與創業觀
首先要樹立工作平等的觀念,大學生在求職時十分挑剔,殊不知每個人的工作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放平心態、有平等的意識。挑選適合自己的工作,社會風氣浮躁追求利益,但是對大學生來說一份適合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以興趣來作為工作肯定能很快地進步,發揮價值。
創業不是兒戲,創業說著容易實際上是很難得,創業需要把握機遇、有知識、眼光等,如果把創業當做兒戲那是不可能成功的。創業需要堅定的毅力,可能看到創業成功者的光鮮,但是創業是非常艱辛的,沒有大毅力很難成功,商場很殘酷。
(4)大學生創造觀擴展閱讀: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當前大學生的擇業觀念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畢業生擇業求職工作已成為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也是廣大高校畢業生面臨的重要課題。
摸清當前大學生擇業觀念變化的真實情況及其基本走勢,正確認識和評價當代大學生,對其擇業觀進行正確的指導,使畢業生及時轉變觀念、從主觀上適應現實、少走彎路,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對部分在校大學生的擇業觀進行了調查,並對應屆畢業生進行了訪談。下面就調查訪談結果提出我們的分析與看法。
㈤ 大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擇業觀和創業觀
職業選擇是大學生對自己未來事業發展方向及社會定位的選擇。對當前的大學生而言,樹立怎樣的擇業觀對於今後的發展尤為重要。
科學理性。大學生擇業追求美好生活、理想職業和個人前程是無可厚非的。但要清楚地認識到美好的生活來自於艱苦奮斗,追求個人理想和前途要把國家利益、社會需求和個人利益有機結合起來。當前不少大學生在做職業規劃時,或好高騖遠追求「理想」的職業,或急功近利追求有「錢途」的職業,或思想保守追求「穩定」的職業,或挑肥揀瘦不願意干「沒出息」的職業。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非常令人擔憂。在筆者看來,對就業形勢要有清醒的認知,對職業本身要有清醒的認知。許多家長學生不顧子女和自身才智天賦的實際,移民、擇校,熱衷接受「精英教育」,走「從政」、「明星」之路。但是他們對這些職業的素質要求以及選擇幾率並未有清醒的認識。相反,當前很多企業對高職業技能的大學生求賢若渴,許多「藍領」的薪水比一般公務員要高,技師、技工前途光明。
靈活務實。一是堅持靈活性原則。要打破一切條條框框,思維定式,一切為了就業。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從專業轉換上來看,我們更不必要囿於哪門哪派哪個專業,一生所學的絕不僅僅是大學里的專業知識。從工作地域變換上來看,不能有過分的地域依賴和人際依賴。二是堅持務實性原則。大學生要克服保守的擇業思維定式和求穩怕亂的擇業思想。在經過一定時期的應聘和實習之後,要優先就業,先就業再擇業或再創業。就職前幾年的主要把握好積累經驗、積累人脈、積累創業資金等。三是堅持低重心原則。必須放低姿態,降低條件進得門去,先干工作和作出貢獻,讓老闆接受你、離不開你,你才有展示才華的舞台和機會。四是堅持專業性原則。無論你是讀的什麼大學,你的專業對你來說,都是很有分量的核心競爭力。現代社會是一個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社會,學業有專攻,專業是你進入職業生涯的敲門磚。五是堅持政策性原則。要關注、重視和利用各級政府出台的幫助大學生深造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如擴大碩博招生規模、應征入伍、「教師特崗計劃」、「創業基金和貸款扶持」等。
合作雙贏。對於有一定專業與組織能力、教育背景的大學生,選擇創業是發揚自身優勢的一種更加積極的職業觀。要具有創業膽識,敢於冒險。不等不靠不埋怨,不找政府找市場。如選擇高科技、智力服務、連鎖加盟、開店、社區服務、新農村建設等領域,都可能闖出一片適合自己的新天地。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抱團創業、群策群力是創業的好方法。要創業,首先要組建好創業團隊。創業初期在資金有限、准備不充分時,靈活變通整合資源,帶著誠信和勤勞奉獻精神,與成功者合作,藉以積累經驗,打開市場,壯大力量,然後自立門戶,真正走上創業的陽關大道。
㈥ 大學生應樹立怎樣的擇業觀和創業觀
現在大學生應先就業再擇業後創業,在擇業過程中正在打破一步到位、從一而終的舊的就業觀。也不必急於在短時間內找一個固定的「鐵飯碗」
,要樹立不斷進取的職業流動觀念,並學會在流動中發現機會、抓住機會、把握機會。
現在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正常現象,大學生創業可以選擇兒童手工或者創意禮品來做。
㈦ 大學生應樹立怎樣的擇業觀和創業觀
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崇高職業理想,重視人生價值實現。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不僅是為了拓展職業的價值領域,更是為了提升人生觀、價值觀的境界。
2.服從杜會需要,追求長遠利益。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要更多地考慮到社會的需要,把自己對職業的期望與社會的需要統一起來,著眼現實,面向未來,既不好高鶩遠,也不消極被動,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面對就業問題。
3.打下堅實基礎,做好充分准備。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煉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所准備的人。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於自己的就業。
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積極創業的思想准備。擇業是起點,創業是追求。創業是拓展職業生活的關鍵環節。在就業壓力較大的社會環境中,創業意識強烈並且思想准備充分就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甚至還能幫助別人就業。
二是要有敢於創業的勇氣。只有創業的思想准備是不夠的,還需要創業勇氣,有勇氣者才敢於創業、善於創業和成功創業。
三是要提高創業的能力。大學生在創業的問題上除了要具有立足創業、勇於創業的思想准備之外,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
㈧ 大學生創業價值觀
大學生創業主要是由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群體組成。在現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就業形勢卻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也自然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新興的現象。
1:創業是就業的另一種模式,所不同的是創業者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給自己「飯碗」(就業機會),而是主動地為自己或他人創造「飯碗」。目前,我們國家提倡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並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稅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學生創業,除了創業不失為緩解目前就業壓力的一條解決途徑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大學生要具有一種敢於開拓的創業精神。
2:大學生創業能實現就業渠道多元化,減輕就業壓力。面對我國勞動力總量供大於求和就業壓力巨大的現實,要實現充分、合理就業,降低失業率,除了繼續保持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提供更多的職業崗位,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與培訓,向已有的職業崗位輸送具有職業資格的勞動者外,還應大力提倡自主創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3:大學生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並具備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實現成功創業的可能性最大。因此,自主創業應作為未來的就業途徑之一,它將開辟新的就業渠道,在解決自身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有利於緩解國家的就業壓力。
㈨ 3.結合實際,談談大學生應該確立什麼樣的人生觀大學生如何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大學生應該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我們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類社會?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學習生活?這些問題都會涉及我們的價值觀問題。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地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如何實現自身的價值,對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大學生的價值觀與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首先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1.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迄今為止最科學的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實現了兩次歷史性的突破,一是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二是確立了鄧小平理論。不好,但只要善於總結,舉一反三,認識規律,就可以變壞事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