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塑料是哪一年發明的
塑料是1866年發明的
1866年John Wesley Hyatt因打翻了火棉膠,發覺它凍結後,會變成堅韌而有彈性專的物料而發明了塑料屬"賽璐珞" ( Celluloid ).
第一種合成塑料是將樹脂加熱模壓製得,是在20世紀初,1910年美籍比利時化學家貝克蘭德製成.
貝克蘭德將樹脂添加木屑加熱,加壓模塑成各種製品,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貝克里特(Plastic),我們稱為電木.
2. 最早的合成塑料是誰發明的
1905年,美國化學家貝克蘭有一次將苯酚和甲醛放在燒瓶里,以酸做催化劑,然後進行專加熱反應。他發屬現燒瓶里的反應物逐漸變成黃色的膠狀物,類似於桃樹、松樹上的樹脂,牢牢地粘在燒瓶壁上。貝克蘭多次用水沖刷,怎麼也洗不掉。後來,他又用高溫烘烤,想使它溶解,誰知這一烤,膠狀物變成了硬塊,這情況倒給了貝克蘭一個啟示,他想,這東西既不怕水,又不熔融,說不定可以做成一種很好的材料。
貝克蘭的功績在於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製成了以小分子化合物,用純粹的化學方法合成了塑料。這一塑料不僅是合成塑料的鼻祖,而且今天仍有十分廣泛的用途,繼續受到人們的重視。
3. 人們什麼時候發明了塑料
塑料的發明完全是一次偶然。1905年,美國化學家貝克蘭在一次試驗時,把兩種化學葯品(苯酚和甲醛)一起放入燒瓶里,又用酸做催化劑,進行加熱。結果,一種黃色膠狀物出現了,並且還粘在燒瓶的內壁上,用水沖不下來,而且越加熱越堅硬!科學家敏銳的洞察力提醒了貝克蘭,這很可能是一種新材料。於是他埋頭苦幹,用了4年時間,搞清了這背後的秘密,塑料就這樣誕生了。
4. 塑料的發明人是誰發明時間是多會兒.
有資料稱,塑料袋的發明者是馬克斯·舒施尼,是奧地利人。大約在100年前。
也有資料稱是帕克斯,說他發明的帕克辛便是最早的塑料。
相關資料: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
5. 塑料是哪國人先發明的
塑料的出現
1866年John Wesley Hyatt因打翻了火棉膠,發覺它凍結後,會變成堅韌而有彈性的物料而發明了塑料"賽璐珞" ( Celluloid ).
第一種合成塑料是將樹脂加熱模壓製得,是在20世紀初,1910年美籍比利時化學家貝克蘭德製成.
貝克蘭德將樹脂添加木屑加熱,加壓模塑成各種製品,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貝克里特(Plastic),我們稱為電木.
塑料袋的發明者舒施尼
1902年10月24日,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料袋,這種包裝物既輕便又結實,在當時無異於一場科技革命,人們外出購物時頓感一身輕松,不需要攜帶任何東西,因為商店、菜場都備有免費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夢也沒想到他的這項發明100年後給人類帶來了環保災難。由於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產的,處理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這兩種辦法都不利於環保,據科學家測試,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並且嚴重污染土壤。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同樣會造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6. 塑料瓶是誰發明的哪一年發明的
倫敦科學博物館5月22日開始的紀念合成塑料問世百年的展覽取名為「可塑性」。早在內1926年3月,美國《塑料》雜志對塑容料也這樣定義:「一種物質的性質,使它可以形成任何想要的形狀,而不像非塑性物質那樣需要切鑿。」
其實倫敦科學博物館早在1934年就舉辦過盛況空前的塑料展,展品中甚至有一個完全用塑料建成,並擺滿了塑料用品的房間。
2007年的展覽呈現了400件經典塑料製品,既有1938年用酚醛塑料製成的棺材、塑料外殼的Ekco收音機、裝飾藝術風格的壁鍾、精緻的煙盒,也有60年代的聚氯乙烯雨衣和靴子、1968年荷蘭建築師馬蒂·祖諾倫設計的太空風格「未來住房」,還有聚亞安酯製成的2006年世界盃足球、極輕的高彈性滑雪服、可生物降解的汽車,以及能製作三維塑料模型的列印機。
科學博物館館長蘇珊·莫斯曼說:「塑料的故事是過去百年材料世界的核心線索之一。有了塑料,才有消費革命,收音機、電視、計算機、合成纖維、一次性用具才得以大量生產。」
7. 最早的塑料是怎樣發明的呢
從前,檯球是用象牙做的,可是象牙只能從大象身上得到。1860年,美國一個工廠主懸賞10000美元的獎金來徵求製造檯球用的象牙代用品。許多人都躍躍欲試,其中美國人約翰·衛斯里·海厄特日以繼夜地研究製造檯球的代用材料。有一次,海厄特把焦木素(纖維素二硝酸酯的俗名)和少量的樟腦及乙醇混合在一起,卻驚奇地發現這種混合物外貌酷似象牙,並具有受熱會軟、冷了又變硬的特性。海厄特就利用這種混合物的特性,在1869年製造出廉價的檯球,贏得了這筆獎金。
今天,盡管塑料品種日新月異,但是最早的塑料——賽璐珞,仍沒有喪失它的地位。例如賽璐珞的最大優點是質輕、彈性特別好,是製造乒乓球最理想的材料,為其他塑料所望塵莫及。我國「紅雙喜」牌乒乓球馳譽全球,就是用國產賽璐珞製造出來的。最硬的人工合成材料
1993年7月,美國哈佛大學傳出轟動性的科技新聞:利用激光濺射技術研製成功了氮化碳薄膜。這種具有β-C3N4結構的新材料的晶體硬度超過了目前世界上最硬的金剛石晶體,成為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引起了全世界科學界和工程技術界的強烈反響和巨大震動。
制備氮化碳的實驗是在1989年首先從理論上預言4年之後獲得成功的。科學家在分析一系列超硬材料結構,如最硬的材料金剛石,體積彈性模量B高達435吉帕,立方氮化硼B=369吉帕,以及硬度相對較低的碳化硅(SiC)、碳化硼(B4C)和氮化硅(Si3N4)等超硬材料後,發現其中β-Si3N4已經有大量的研究結果,於是提出以碳取代硅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計算表明,得到的數據令人振奮,描述β-C3N4晶體的彈性模量B=483吉帕!而材料的體積彈性模量B的大小正是表明材料硬度高低的宏觀物理量。這就從理論上首次預言了氮化碳的硬度可能比以往世界上最硬的金剛石還要高。
在自然界,至今還沒有發現天然存在的氮化碳晶體,而1993年竟然在實驗室人工合成了硬度超過金剛石的這種新材料。這一轟動性的事件一經在美國的《科學》和《紐約時報》上報道,成為轟動性科技新聞後,立即引起全世界材料界的關注。於是世界上許多實驗室開展了這項研究,一時間形成熱潮。在研究機構、國防部門和公司企業的共同協作下,一些實驗室很快取得很好的成果。這有力地說明,學者與企業家攜手合作在高新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8. 塑料袋是誰發明的
塑料袋的發明者舒施尼
1902年10月24日,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料袋,這內種包裝物既容輕便又結實,在當時無異於一場科技革命,人們外出購物時頓感一身輕松,不需要攜帶任何東西,因為商店、菜場都備有免費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夢也沒想到他的這項發明100年後給人類帶來了環保災難。由於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產的,處理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這兩種辦法都不利於環保,據科學家測試,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並且嚴重污染土壤。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同樣會造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9. 塑料是誰發明的
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20世紀30年代,尼龍又問世了,被稱為是「由煤炭、空氣和水合成,比蜘蛛絲細,比鋼鐵堅硬,優於絲綢的纖維」。它們的出現為此後各種塑料的發明和生產奠定了基礎。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製造業也得到飛速的發展。 塑料是一種很輕的物質,用很低的溫度加熱就能使它變軟,隨心所欲地做成各種形狀的東西。塑料製品色彩鮮艷,重量輕,不怕摔,經濟耐用,它的問世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方便,也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的發展。 然而,塑料的發明還不到100年,如果說當時人們為它們的誕生欣喜若狂,現在卻不得不為處理這些充斥在生活中,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極大威脅的東西而煞費苦心了。 塑料是從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學石油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很難自然降解。塑料理在地下200年也不會腐爛降解,大量的塑料廢棄物填埋在地下,會破壞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家畜誤食了混入飼料或殘留在野外的塑料,也會造成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 目前,中國塑料年產量為3O0萬噸,消費量在600萬噸以上。全世界塑料年產量為1億噸,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廢棄量計算,全世界年塑料廢棄量就是1500萬噸,中國的年塑料廢棄量在100萬噸以上,廢棄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佔到4O%,這樣大量的廢棄塑料作為垃圾被埋在地下,無疑給本來就缺乏的可耕種土地帶來更大的壓力。 塑料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難以收拾的後患,人們把塑料給環境帶來的災難稱為『油色污染」。 目前,很多國家都採取焚燒(熱能源再生)或再加工製造(製品再生)的辦法處理廢棄塑料。這兩種辦法使廢棄塑料得到再生利用,達到了節約資源的目的。但由於廢棄塑料在焚燒或再加工時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污染環境,所以可以說廢棄塑料的處理至今仍是環保工作中令人頭疼的一大難題。
10. 塑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20世紀30年代,尼龍又問世了,被稱為是「由煤炭、空氣和水合成,比蜘蛛絲細,比鋼鐵堅硬,優於絲綢的纖維」。它們的出現為此後各種塑料的發明和生產奠定了基礎。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製造業也得到飛速的發展。
塑料是一種很輕的物質,用很低的溫度加熱就能使它變軟,隨心所欲地做成各種形狀的東西。塑料製品色彩鮮艷,重量輕,不怕摔,經濟耐用,它的問世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方便,也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的發展。
然而,塑料的發明還不到100年,如果說當時人們為它們的誕生欣喜若狂,現在卻不得不為處理這些充斥在生活中,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極大威脅的東西而煞費苦心了。
塑料是從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學石油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很難自然降解。塑料理在地下200年也不會腐爛降解,大量的塑料廢棄物填埋在地下,會破壞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家畜誤食了混入飼料或殘留在野外的塑料,也會造成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
目前,中國塑料年產量為3O0萬噸,消費量在600萬噸以上。全世界塑料年產量為1億噸,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廢棄量計算,全世界年塑料廢棄量就是1500萬噸,中國的年塑料廢棄量在100萬噸以上,廢棄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佔到4O%,這樣大量的廢棄塑料作為垃圾被埋在地下,無疑給本來就缺乏的可耕種土地帶來更大的壓力。
塑料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難以收拾的後患,人們把塑料給環境帶來的災難稱為『油色污染」。
目前,很多國家都採取焚燒(熱能源再生)或再加工製造(製品再生)的辦法處理廢棄塑料。這兩種辦法使廢棄塑料得到再生利用,達到了節約資源的目的。但由於廢棄塑料在焚燒或再加工時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污染環境,所以可以說廢棄塑料的處理至今仍是環保工作中令人頭疼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