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關稅同盟的貿易創造效應是指

關稅同盟的貿易創造效應是指

發布時間:2021-07-04 06:54:15

A. 什麼是關稅同盟

關稅同盟(Customsunion)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締結協定,建立統一的關境,在統一關境內締約國相互間減讓或取消關稅,對從關境以外的國家或地區的商品進口則實行共同的關稅稅率和外貿政策。關稅同盟從歐洲開始,是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之一。對內產行減免關稅和貿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動;對外實行統一的關稅和對外貿易政策。關稅同盟有兩種經濟效應,靜態效應和動態效應。關稅同盟的主要特徵是:成員國相互之間不僅取消了貿易壁壘,實行自由貿易,還建立了共同對外關稅。也就是說,關稅同盟的成員除相互同意消除彼此的貿易障礙之外,還採取共同對外的關稅及貿易政策。GATT規定,關稅同盟如果不是立即成立,而是經過一段期間逐步完成,則應在合理期限內完成,這個期限一般不超過10年。關稅同盟大體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發達國家間建立的,如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關稅同盟,其目的在於確保西歐國家的市場,抵制美國產品的競爭,促進內部貿易的發展,積極推進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另一類是由發展中國家建立的關稅同盟,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本地區各國的民族利益,促進區內的經濟合作和共同發展。如中非關稅同盟與經濟聯盟,安第斯條約組織、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大湖國家經濟共同體、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靜態效應 有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貿易創造效應是指產生由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內生產轉向成本較低的貿易對象國生產,本國從其他成員國進口產品所帶來的利益。貿易轉移效慶是指產品過去從生產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進口轉向從成本較高的成員國進口的損失。這是參加關稅同盟的代價。當貿易創造效應大於轉移效應時,參加關稅同盟給成員國帶來的綜合效應就是凈效應,意味著成員國的經濟福利水平的提高;反之,則為凈損失和經濟福利水平的下降。 動態效應 關稅同盟不僅會給參加國會帶來靜態影響,還會給它們帶來某些動態影響。有時,這種動態效應比其靜態效應更為重要,對成員國的經濟增長有重要的影響。 關稅同盟的動態優勢: 1、關稅同盟的第一個動態效應就是大市場效應(或規模經濟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以後,為成員國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種市場范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利益,並且可進一步增強同盟內的企業對外,特別是對非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關稅同盟所創造的大市場效應引發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 2、關稅同盟的建立促進了成員國之間企業的競爭。在各成員國組成關稅同盟以前,許多部門已經形成了國內的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居國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因而不利於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組成關稅同盟以後,由於各國市場的相互開放,各國企業面臨著來自於其他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結果各企業為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紛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增強採用新技術的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同盟內營造一種濃烈的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3、關稅同盟的建立有助於吸引外部投資。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對來自非成員產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國家為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一些國家,在當地直接生產並銷售,以便繞過統一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樣客觀上便產生了一種伴隨生產轉移而生的資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 關稅同盟的動態劣勢: 1、關稅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壟斷的形成,如果關稅同盟的對外排他性很大,那麼這種保護所形成 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新壟斷又會成為技術進步的嚴重障礙。除非關稅同盟不斷有新的成員國加入,從而不斷有新的刺激,否則由此產生的技術進步緩慢現象就不容忽視。 2、關稅同盟的建立可能會拉大成員國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關稅同盟建立以後,資本逐步向投資環境比較好的地區流動,如果沒有促進地區平衡發展的政策,一些國家中的落後地區與先進地區的差別將逐步拉大。

B. [33] 什麼是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所謂貿易創造,是指由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成員國之間相互取消了關稅和內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容施,造成了他們相互之間貿易規模的擴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我們假設,有三個國家,即甲國、乙國和丙國,在甲國和乙國組成關稅同盟之前,甲國從賣價較低的丙國進口商品A,而不從乙國進口。現在甲國和乙國組建了關稅同盟,由於乙國的A商品再出口到甲國去不向甲國繳進口關稅,而丙國沒有加入關稅同盟,要繳關稅,所以,乙國A 商品在甲國市場上的賣價就要低於丙國,因而甲、乙兩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規模擴大了。與此同時,甲國的居民享受了較低價格進口商品的利益或曰「福利」。貿易轉移(Trade Diversion),是指形成關稅同盟之後,由於取消了同盟成員國之間的關稅但保留了對非同盟成員的關稅,從而發生了同盟成員的低效率(高成本)生產取代非同盟成員的高效率(低成本)生產,即在差別待遇的影響下,某一同盟成員把原來向非成員國的低成本進口轉向同盟成員國的高成本進口,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進口成本增加的損失。 說的簡單點就是中國人長說的有錢大家賺么~求採納

C. 什麼是關稅同盟的貿易創造效應呢怎樣用圖形進行分析啊

1.同盟前,如抄各成員國經濟襲結構間的競爭性大於互補性,同盟後,其專業化生產機會才會增多,貿易額才能擴大。
2.組成關稅同盟規模的大小。如果規模越大,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產者越有可能在同盟內部出現,貿易創造的效果更大。
3.建立關稅同盟前成員國之間的關稅越高,建立同盟後產生的貿易創造效應越大。
4.關稅同盟成員國間地理位置越接近,則運輸成本越低,從而貿易創造的效應也就越大。

D. 什麼是關稅同盟會產生哪兩種靜態效果

答案:A貿易創造效應 B貿易轉移效應 C貿易擴大效應 D減少行政開支 E可減少走私 F增強集團的談判力量

稅同盟的效果可以分為靜態效果和動態效果。
(一)靜態效果
1.貿易創造效應(Trade Creating Effect)
貿易創造效應是指建立關稅同盟後,關稅同盟某成員國的一些國內生產品被同盟內其他生產成本更低的產品的進口所替代,從而使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擴大了生產所帶來的利益;同時,通過專業化分工,使本國該項產品的消費支出減少,而把資本用於其他產品的消費,擴大了社會需求,結果使貿易量增加。
2.貿易轉移效應(Trade Diverting Effect)
貿易轉移效應是指締結關稅同盟之前,某個國家不生產某種商品而從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國家進口商品;建立關稅同盟後,如果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被排斥在關稅同盟之外,則關稅同盟內部的自由貿易和共同的對外關稅使得該國該商品在同盟成員國內的稅後價格高於同盟某成員國相同商品在關稅同盟內的免稅價格,這樣同盟成員國原來從非成員國進口的成本較低的商品轉從關稅同盟內部生產效率最高、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來進口。
3.貿易擴大效應(Trade Expansion Effect)
締結關稅同盟後,無論在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的情況下,進口國(上面例子中的A國)X商品的價格都比原來下降了。如果A國X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大於1,則A國對X商品需求數量的增加幅度要大於X商品價格的下降幅度,從而使X商品的銷售額也就是進口額增加,這就是貿易擴大效應。
4.建立關稅同盟後,可減少行政開支
5.建立關稅同盟後,可減少走私
6.建立關稅同盟後,可以增強集團的談判力量
(二)動態效果
關稅同盟的建立,在長期會對同盟成員國的經濟結構產生較大的影響,這些長期的結構性影響稱為動態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資源配置更加優化。
2.有利於獲得專業與規模經濟利益。
3.有利於投資的擴大。
4.有利於技術進步。

E. 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

關稅同盟從歐洲開始,是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之一。對內產行減免關稅和貿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動;對外實行統一的關稅和對外貿易政策。關稅同盟有兩種經濟效應,靜態效應和動態效應。
靜態效應
有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貿易創造效應是指產生由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內生產轉向成本較低的貿易對象國生產,本國從其他成員國進口產品所帶來的利益。貿易轉移效慶是指產品過去從生產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進口轉向從成本較高的成員國進口的損失。這是參加關稅同盟的代價。當貿易創造效應大於轉移效應時,參加關稅同盟給成員國帶來的綜合效應就是凈效應,意味著成員國的經濟福利水平的提高;反之,則為凈損失和經濟福利水平的下降。
動態效應
關稅同盟不僅會給參加國會帶來靜態影響,還會給它們帶來某些動態影響。有時,這種動態效應比其靜態效應更為重要,對成員國的經濟增長有重要的影響。
關稅同盟的動態優勢:
1、關稅同盟的第一個動態效應就是大市場效應(或規模經濟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以後,為成員國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種市場范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利益,並且可進一步增強同盟內的企業對外,特別是對非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關稅同盟所創造的大市場效應引發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
2、關稅同盟的建立促進了成員國之間企業的競爭。在各成員國組成關稅同盟以前,許多部門已經形成了國內的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居國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因而不利於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組成關稅同盟以後,由於各國市場的相互開放,各國企業面臨著來自於其他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結果各企業為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紛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增強採用新技術的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同盟內營造一種濃烈的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3、關稅同盟的建立有助於吸引外部投資。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對來自非成員產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國家為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一些國家,在當地直接生產並銷售,以便繞過統一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樣客觀上便產生了一種伴隨生產轉移而生的資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
關稅同盟的動態劣勢:
1、關稅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壟斷的形成,如果關稅同盟的對外排他性很大,那麼這種保護所形成的新壟斷又會成為技術進步的嚴重障礙。除非關稅同盟不斷有新的成員國加入,從而不斷有新的刺激,否則由此產生的技術進步緩慢現象就不容忽視。
2、關稅同盟的建立可能會拉大成員國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關稅同盟建立以後,資本逐步向投資環境比較好的地區流動,如果沒有促進地區平衡發展的政策,一些國家中的落後地區與先進地區的差別將逐步拉大。

F. 關稅同盟主要的兩個靜態效應是什麼

有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貿易創造效應是指貿易目標國從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內生產轉向生產成本較低的生產,以及從其他成員國進口產品所帶來的效益。

貿易轉移有效性是指從生產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進口的產品損失到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家。這是加入海關聯盟的代價。

當貿易創造效應大於轉移效應時,加入海關聯盟的綜合效應為凈效應,即成員國的經濟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反之,凈損失和經濟福利水平的下降都得到了降低。

已建立的關稅聯盟或臨時協定締約國對非結盟或參加臨時協定的國家所施加的關稅或其他貿易條例,不得實質上高於或嚴格於成立前在組成領土內採取相應措施所施加的一般限制水平。

自貿區成立或者臨時協定簽訂後,各組成領土對非貿易組織或者參加協定的國家的貿易所徵收的關稅和其他貿易法規,不得高於或者嚴於在形成前所採取的相應的限制措施。

(6)關稅同盟的貿易創造效應是指擴展閱讀:

靜態效應的優勢:

1、關稅同盟的第一個動態效應就是大市場效應(或規模經濟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以後,為成員國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種市場范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

2、關稅同盟的建立促進了成員國之間企業的競爭。在各成員國組成關稅同盟以前,許多部門已經形成了國內的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居國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因而不利於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

3、結果各企業為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紛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增強採用新技術的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同盟內營造一種濃烈的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4、關稅同盟的建立有助於吸引外部投資。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對來自非成員產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國家為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一些國家,在當地直接生產並銷售,以便繞過統一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G. 什麼是關稅同盟理論啊

關稅同盟理論
關稅同盟的效果可以分為靜態效果和動態效果。
(一)靜態效果
1.貿易創造效應(Trade Creating Effect)
貿易創造效應是指建立關稅同盟後,關稅同盟某成員國的一些國內生產品被同盟內其他生產成本更低的產品的進口所替代,從而使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擴大了生產所帶來的利益;同時,通過專業化分工,使本國該項產品的消費支出減少,而把資本用於其他產品的消費,擴大了社會需求,結果使貿易量增加。
2.貿易轉移效應(Trade Diverting Effect)
貿易轉移效應是指締結關稅同盟之前,某個國家不生產某種商品而從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國家進口商品;建立關稅同盟後,如果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被排斥在關稅同盟之外,則關稅同盟內部的自由貿易和共同的對外關稅使得該國該商品在同盟成員國內的稅後價格高於同盟某成員國相同商品在關稅同盟內的免稅價格,這樣同盟成員國原來從非成員國進口的成本較低的商品轉從關稅同盟內部生產效率最高、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來進口。
3.貿易擴大效應(Trade Expansion Effect)
締結關稅同盟後,無論在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的情況下,進口國(上面例子中的A國)X商品的價格都比原來下降了。如果A國X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大於1,則A國對X商品需求數量的增加幅度要大於X商品價格的下降幅度,從而使X商品的銷售額也就是進口額增加,這就是貿易擴大效應。
4.建立關稅同盟後,可減少行政開支
5.建立關稅同盟後,可減少走私
6.建立關稅同盟後,可以增強集團的談判力量
(二)動態效果
關稅同盟的建立,在長期會對同盟成員國的經濟結構產生較大的影響,這些長期的結構性影響稱為動態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資源配置更加優化。
2.有利於獲得專業與規模經濟利益。
3.有利於投資的擴大。
4.有利於技術進步。

H. 關稅同盟又是什麼意思呢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高頓網校為您解答:


關稅同盟(Customsunion)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締結協定,建立統一的關境,在統一關境內締約關稅同盟

關稅同盟

國相互間減讓或取消關稅,對從關境以外的國家或地區的商品進口則實行共同的關稅稅率和外貿政策。關稅同盟從歐洲開始,是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之一。對內產行減免關稅和貿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動;對外實行統一的關稅和對外貿易政策。關稅同盟有兩種經濟效應,靜態效應和動態效應。

定義信息

關稅同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締結協定,建立統一的關境,在統一關境內締約國相互間減讓或取消關稅,對從關境以外的國家或地區的商品進口則實行共同的關稅稅率和外貿政策。

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允許進行[2]的各成員國之間像在自由貿易區內一樣沒有關稅或其它壁壘。它還對非成員國的貿易政策起協調作用(例如設定共同關稅率)。

關稅同盟是國家之間就關稅問題所締結的雙邊或多邊協議。其內容通常包括降低和免除締約國之間的關 歐共體稅,以至最終取消同盟內部各國的關境,實現締約國之間的商品自由流通;協調各締約國的關稅稅率,實行統一的對外關稅,建立共同的關境,以加強同盟國在對外貿易中的競爭力量。此外,協議的內容往往還涉及到那些對貿易有限製作用的費用和限額。不同國家間的關稅同盟,雖然在內容形式上多有雷同之處,但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締結的關稅同盟與發達國家之間締結的關稅同盟在性質上並不一樣。前者是屬於防禦性的;而後者則是爭奪性的,目的為使參加同盟的國家,在爭奪國際市場的激烈貿易戰中能夠處於有利的地位。

3 主要特徵

關稅同盟的主要特徵是:成員國相互之間不僅取消了貿易壁壘,實行自由貿易,還建立了共同對外關稅。也就是說,關稅同盟的成員除相互同意消除彼此的貿易障礙之外,還採取共同對外的關稅及貿易政策。GATT規定,關稅同盟如果不是立即成立,而是經過一段期間逐步完成,則應在合理期限內完成,這個期限一般不超過10年。

4 歷史背景

1834年建立並逐步發展擴大的德意志關稅同盟,是較早出現的關稅同盟組織,對促進當時德國經濟發展和政治統一起過一定作用。在19世紀70年代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以前,德國的各邦之間和各邦的內部,關卡林立,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1818年,普魯士率先廢除了內地關稅;繼之於1826年建立了北德意志關稅同盟;事隔兩年,又分別建成了中德和南德各邦兩個關稅同盟。

1834年由18個邦聯合起來,組成了以普魯士為盟主的德意志關稅同盟;此後,這個同盟進一步擴大到所有德語地區,成為全德關稅同盟。同盟公約的內容包括:廢除內部關稅,統一對外稅則,提高進口稅率,關稅收入按比例分配給盟內各邦等等。此外,還有1865年建立的法國和摩納哥關稅同盟。

1924年瑞士和列支敦斯登公國建立的關稅同盟;1948年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建立的關稅同盟;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各國締結的關稅同盟;1960年一度建立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以及中非關稅及經濟聯盟和南部非洲關稅同盟,還有安第斯條約組織,包括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和秘魯。當時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與歐洲經濟共同體關稅同盟有所不同,前者q內部的自由貿易僅限於工業品,對聯盟外的國家不實行統一關稅。

5 前提條件

1、已建立的關稅同盟或簽訂的臨時協定的締約方對非同盟或臨時協定參加國所實施的關稅或其他貿易規章,大體上不得高於或嚴於建立同盟或簽訂協定前各組成領土所實施的相應措施的一般限制水平。

2、建立自由貿易區或訂立臨時協定後,各組成領土對非貿易集團或協定參加國的貿易所實施的關稅和其他貿易規章,不得高於或嚴於組成共同關稅領土前所實施的相應的限制措施。

3、上述臨時協定應訂有在合理期限內成立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區的計劃和進程表。

6 意義說明

1、它避免了自由貿易區需要以原產地原則作為補充,保持商品正常流動的問題。在這里,代替原產地原則的是築起共同的「對外壁壘」,從這個意義上看,關稅同盟比自由貿易區的排他性更強一些。

2、它使成員國的「國家主權」出讓給經濟一體化組織的程度更多一些,以致一旦一個國家加入了某個關稅同盟,它就失去了自主關稅的權利。現實中比較典型的關稅同盟是1958年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

7 分類信息

關稅同盟大體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發達國家間建立的,如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關稅同盟,其目的在於確保西歐國家的市場,抵制美國產品的競爭,促進內部貿易的發展,積極推進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另一類是由發展中國家建立的關稅同盟,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本地區各國的民族利益,促進區內的經濟合作和共同發展。如中非關稅同盟與經濟聯盟,安第斯條約組織、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大湖國家經濟共同體、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

8 經濟效應

關稅同盟從歐洲開始,是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之一。對內產行減免關稅和貿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動;對外實行統一的關稅和對外貿易政策。關稅同盟有兩種經濟效應,靜態效應和動態效應。

靜態效應

有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貿易創造效應是指產生由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內生產轉向成本較低的貿易對象國生產,本國從其他成員國進口產品所帶來的利益。貿易轉移效應是指產品過去從生產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進口轉向從成本較高的成員國進口的損失。這是參加關稅同盟的代價。當貿易創造效應大於轉移效應時,參加關稅同盟給成員國帶來的綜合效應就是凈效應,意味著成員國的經濟福利水平的提高;反之,則為凈損失和經濟福利水平的下降。

1、貿易創造效應(Trade Creation Effect)是指關稅同盟內部取消關稅,實行自由貿易後,關稅同盟內某成員國國內成本高的產品被同盟內其它成員國成本低的產品所替代,從成員國進口產品,創造了過去不發生的那部分新的貿易。設A、B、C分別代表三個國家。縱軸P表示價格;橫軸Q表示數量;S和D分別表示A國國內的供應曲線和需求曲線。PT 表示A國的價格;PC表示A國進口C國產品的價格;PB表示A 東南非共同市場首腦峰會國進口B國產品的價格。A國與B國組成關稅同盟前,A國從C國進口商品,進口價格是PC,加上關稅PCPT,因而A國的國內價格是PT。A國在PT價格條件下,國內生產供應量S0,國內需求量D0,供需缺口為S0D0。A國通過向C國進口S0D0數量的商品來達到國內的供求平衡。現在,我們來看A國與B國組成關稅同盟所帶來的貿易創造效應。A國與B國組成關稅同盟意味著兩國間取消關稅,實行自由貿易,並實施共同的對外關稅。雖然C國的成本和價格比B國低,但是,如果共同對外關稅能達到這樣一種效果,即從C國進口的加上共同對外關稅後的實際價格比從B國進口的價格高,顯然,A國的貿易商就會從B國進口商品,而不會從C國進口。A、B兩國組成關稅同盟後,由於A國從B國進口的價格PB比同盟前的進口價格PT要低,導致國內價格下降至PB水平。在PB價格水平上,A國國內生產供應量縮減至S1,國內需求增加至D1,A國進口S1D1量的商品來滿足國內需求。把A國參加關稅同盟前的進口量與參加同盟後的進口量相比,我們可以看到A國增加進口量S1S0和D0D1。這部分增加的進口量就是貿易創造效應。

貿易創造效應通常被視為一種正效應。因為,A國國內商品生產成本高於A國從B國進口的商品生產成本。關稅同盟使A國放棄了一部分商品的國內生產,改為由B國來生產這部分商品。從世界范圍來看,這種生產轉換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

2、貿易轉向效應(Trade Diversion Effect)是指由於關稅同盟對內取消關稅,對外實行統一的保護關稅,成員國把原來從同盟外非成員國低成本生產的產品進口轉為從同盟內成員國高成本生產的產品進口,從而使貿易方向發生了轉變。A國與B國組成關稅同盟後,由於PB低於PC與共同對外關稅之和,A國就不再從C國進口,而轉向從B國進口。S0D0的商品數量原由A國從C國進口,關稅同盟後改為A國從B國進口。這就是貿易轉向效應。

貿易轉向效應通常被視為一種負效應。因為,A國從C國進口的商品生產成本低於A國從B國進口的商品生產成本,貿易轉向導致低成本的商品生產不得不放棄,而高成本的商品生產得以擴大。從世界范圍來看,這種生產轉換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

動態效應

關稅同盟不僅會給參加國會帶來靜態影響,還會給它們帶來某些動態影響。有時,這種動態效應比其靜態效應更為重要,對成員國的經濟增長有重要的影響。

關稅同盟的動態優勢:

1、關稅同盟的第一個動態效應就是大市場效應(或規模經濟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以後,為成員國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種市場范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利益,並且可進一步增強同盟內的企業對外,特別是對非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關稅同盟所創造的大市場效應引發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

2、關稅同盟的建立促進了成員國之間企業的競爭。在各成員國組成關稅同盟以前,許多部門已經形成了國內的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居國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因而不利於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組成關稅同盟以後,由於各國市場的相互開放,各國企業面臨著來自於其他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結果各企業為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紛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增強採用新技術的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同盟內營造一種濃烈的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3、關稅同盟的建立有助於吸引外部投資。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對來自非成員產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國家為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一些國家,在當地直接生產並銷售,以便繞過統一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樣客觀上便產生了一種伴隨生產轉移而生的資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

關稅同盟的動態劣勢:

1、關稅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壟斷的形成,如果關稅同盟的對外排他性很大,那麼這種保護所形成 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新壟斷又會成為技術進步的嚴重障礙。除非關稅同盟不斷有新的成員國加入,從而不斷有新的刺激,否則由此產生的技術進步緩慢現象就不容忽視。

2、關稅同盟的建立可能會拉大成員國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關稅同盟建立以後,資本逐步向投資環境比較好的地區流動,如果沒有促進地區平衡發展的政策,一些國家中的落後地區與先進地區的差別將逐步拉大。

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是經濟一體化的兩種形式,也是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現象。

關稅同盟與自由貿易區

根據關貿總協定第二十四條第8款(甲)項規定:"關稅同盟應理解為以一個單獨的關稅領土代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關稅領土,因此①對同盟的組成領土之間的貿易,或至少對這些領土產品的實質上所有貿易,實質上已取消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②同盟的每個成員對於同盟以外領土的貿易,已實施實質上同樣的關稅或其他貿易規章"。根據這個定義,關稅同盟有兩個基本特徵:

①同盟內取消一切內部關稅壁壘和晨關稅措施;

②同盟成員採取統一對外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

根據關貿總協定第二十四條第8款(乙)項規定:"自由貿易區應理解為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關稅領土所組成的集團,對原產於這些組成領土的產品的貿易,已實質上取消關稅或其他貿易限制的集團……"。自由貿易區有兩個特點,一方面,在該集團內成員相互之間取消關稅或其他貿易限制;另一方面,各個成員又各自獨立地保留自己的對外貿易政策,尤其是關稅政策,所以,有人把自由貿易區稱為半關稅同盟。

本書首先通過對國內外關稅同盟福利效應理論的對比分析,確定了選題角度和研究目標;接著從規模經濟的視角,按照層層遞進、不斷深化的思路從四個方面展開論述。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加強區域經貿集團內投資與貿易的自由化,形成新的國際分工和專業化生產以及促進區域經濟成長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形式,是成員國之間相互取消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措施的同時,建立起統一對外關稅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I. 什麼是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擴大貿易創造的條件有哪些

貿易創造是關稅同盟建立後,成員國之間以新創造的來自同盟內夥伴國的進口,替代原先的國內生產的狀況。其效果是由於內部關稅取消,不再為生產效率低、成本高的國內生產提供保護,以來自夥伴國的低價進口取代高價的國內生產,使消費者提高了福利。

貿易轉移是一個年輕的概念,最早出現的貿易轉移是由加拿大經濟學家瓦伊納在19世紀50年代初提出的,全稱是「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理論」。

指一國產品遭到另一國的貿易保障措施後轉而大量向其他國家出口。關稅同盟的經濟效應集中在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兩個方面。貿易轉移是指產品從過去進口自較低生產成本國轉向從較高成本國進口的過程和現象,這是在一體化過程中應予以注意的情況。

(9)關稅同盟的貿易創造效應是指擴展閱讀:

貿易轉移效應成因:

(一)保障措施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青睞。

隨著世界貿易日益自由化,某種程度上貿易保護主義又有抬頭的趨勢。1994年及烏拉圭回合談判前,不少國家更偏愛採用「灰色區域」性質的貿易保護措施來保護其國內市場,比如藉助於雙邊談判說服出口國自願採取限制出口的措施等。

而今,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日益嚴格禁止或限制類似措施,從而,使得保障措施這樣一種「合法化」的補救措施脫穎而出。

(二)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加強

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向縱深發展,並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大潮流。區域集團化及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是世界局勢變化和冷戰結束後經濟矛盾突出和市場競爭加劇的表現。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

(三)非關稅壁壘的日益增多

隨著世界貿易組織在減低關稅上所做努力取得的成效和各國之間雙邊、多邊貿易協定的增多,關稅不再是主要的貿易壁壘,而又因為國家利益的永恆性和最大性,非關稅壁壘就成了各國屢試不爽的限制進口的措施。

閱讀全文

與關稅同盟的貿易創造效應是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