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發明電的
電是發現的``不是發明的~!!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的產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或電荷有兩種:我們把一種叫做正電、另一種叫負電。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帶電物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從庫侖定律。
自然界的放電現象國際單位制中電荷的單位是庫侖。
古代發現
在中國,古人認為電的現象是陰氣與陽氣相激而生成的,《說文解字》有「電,陰陽激耀也,從雨從申」。《字匯》有「雷從回,電從申。陰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為電」。在古籍論衡(Lun Heng,約公元一世紀,即東漢時期)一書中曾有關於靜電的記載,當琥珀或玳瑁經摩擦後,便能吸引輕小物體,也記述了以絲綢摩擦起電的現象,但古代中國對於電並沒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臘的哲學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會吸引絨毛或木屑,這種現象稱為靜電(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電(Electricity)在古希臘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臘文的靜電為(elektron)
近代探索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個風箏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
從物質到電場
在十八世紀電的量性方面開始發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與1785年庫侖(C.A.Coulomb 1736-1806)發現了靜態電荷間的作用力與距離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靜電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義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銅片和錫片浸於食鹽水中,並接上導線,製成了第一個電池,他提供首次的連續性的電源,堪稱現代電池的元祖。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場效應的變化,展示感應電流的產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電力線的概念。這是首次強調從電荷轉移到電場的概念。
2. 人類穿越到古代的宋朝有什麼方法可以發明電
刷手機可能是我們活在這個世上非常重要的理由,假如突然穿越到古代,比如說宋朝吧,怎麼樣來保證我們的手機有電呢,畢竟就算帶上充電寶,也只能堅持幾天,因此一定要考慮一個完美的辦法,讓手機保持滿電狀態!
哪種發電方式是我們首選的?
要是你的充電寶上帶了太陽能電池,那估計就不用折騰了,沒事乾的時候曬曬充電寶就可以充滿電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好運氣,所以還是必須得折騰出發電的方法來!那麼在宋朝這個1000多年前的時代,有哪些條件可以滿足我們製造一個發電機呢?
3. 古代電池是怎樣被發現的
在神秘的古埃及,有許多諸如金字塔、法老魔咒等人類難以解釋的現象,然而這還不夠,人們又在古墓里發現了長明電燈和遠古彩色電視機。
在古埃及金字塔建築群中,規模最大、最高的一座是距今有4600年,在開羅近郊吉薩建造的古王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該金字塔內結構極為復雜和神奇,裡面裝飾著雕刻、繪畫等藝術珍品。
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漆黑不見五指的墓室和通道里,這些精緻的藝術作品是靠什麼照明來行雕刻和繪畫的呢?假如讓我們猜想的話,在遠古時代中火把或油燈一定是自然而然的照明用具了,但是,當時如果真的是使用火把或油燈,那麼,在裡面一定會留下一點火把或油燈的痕跡。
經過現代科學家用世界上最先進的現代化儀器分析,得出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結果,即:在墓室和通道里積存了4600多年之久的灰塵,經全面細致和科學化驗的分析,竟沒有發現一絲一毫使用過火把和油燈的痕跡。難道,給古埃及藝術家們提供照明的根本不是火把和油燈,而是另外某種特殊的能夠發出足夠光亮的電氣裝置和照明設備嗎?距今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竟知道現代電燈照明的原理嗎?
史料又確切記載,公元1401年,考古學家在義大利羅馬發掘一座帕拉斯古墓時,發現墓室被一盞明亮的燈照著,經推斷,這盞燈在墓室中已經亮了2000多年而沒有熄滅,考古學家進入墓門之後,這盞燈才自動熄滅了。
公元1845年4月,考古學家又在羅馬附近發現了一位古代女子的石棺,她的全身肌肉還沒有腐爛,像活人一樣栩栩如生。在剛開啟這具石棺時,考古學家不禁呆住了:石棺內竟有一盞明亮的古燈,這古燈至少在棺內亮了1500年之久而沒有熄滅。為什麼在已經掩埋、密封了1500多年的墳墓中竟會有燃著的古燈呢?從發現的這兩盞古燈外表上看,它們與現代的電燈不同,科學家們推斷它們發光的原理卻和現代電燈有一些相似之處。
古墓中照明古燈的發現,說明遠在幾千年前,可能某些古人已經製造出了某種特殊的照明設備和能讓古燈永放光芒的電氣裝置了。只是,查遍現存史料,都找不到有任何試制電器的歷史記載,很多人據此認為:古人絕對不可能有如此高超的電氣技術,這些古燈,很可能是當時比地球上發達的天外來客留在地球上的作品。由於發現古燈的時代受科技的限制無法對古燈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而,這些古燈的光亮成了我們無法揭曉的謎團。
關於古代電源的謎案後來又有了新的發現和進展。1936年,在修建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近郊格加特·拉布阿村的鐵路時,偶然間又發掘出了一座由巨大石板砌成的古墓,墓內有一具石棺。當考古學家打開石棺後,找出了大量2000多年前的石器物,這些古物都是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26年時期的。
當時擔任伊拉克博物館館長的德國考古學家瓦利哈拉姆·卡維尼格,記述了石棺內的一件陶制器皿:這件古物類似花瓶,高15厘米,白色中夾雜一點淡黃色,邊沿已經破碎,上端為口狀,瓶里裝滿了瀝青,瀝青之中有一銅管,直徑2.6厘米,高9厘米,銅管頂端又有一層瀝青,並有一根銹跡斑斑的鐵棒。鐵棒高出瀝青絕緣體1厘米,由一層灰色偏黃的物質覆蓋著。看上去好像是一組化學儀器。經過研究和鑒定,瓦利哈拉姆·卡維尼格認為:「在巴格達出土的陶制器皿、銅管和鐵棒是一個古代化學電池,只要加上點酸溶液或鹼溶液,便可以發出電來。」這種古器物被他稱之為「巴格達古代學電池」。國際學術界有一些學者對上述判斷持懷疑和否定態度,但國際上也有一定學者對上述判斷表示支持和贊成。有些科學家仿照「巴格達古化學電池」的材料和方法,進行了通電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這些古電池(仿製品)真的可以通電。德國考古學家艾琳·艾傑巴利希特仿製「巴格達古化學電池」製作了一些銅管、鐵棒和陶瓶。他把從新鮮葡萄里榨出來的液汁倒入仿製的古電池中,與古電池連接在一起的電壓表指針立即顯示出奇跡:他成功地獲得了半伏特的電壓。古電池發電性能確定後,他又用仿製的古代學電池作電解鍍金試驗:將一個小雕像懸掛著浸沒在溶液里,然後給仿製的古代學電池通電,電流通過兩個小時後,一個鍍金的雕像便金燦燦地出現在他的眼前。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證實了「巴格達古化學電池」能夠發電,並且證明了2000多年前的古人確實已經使用古電池一類的東西了。
4. 人怎麼發明電的
「電」這個名詞是由希臘語「琥珀」轉來的。人類最早發現的電現象是摩擦起電現象。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臘正處於文化鼎盛的時期,貴族婦女外出時都喜歡穿柔軟的絲綢衣服,帶琥珀做的首飾。琥珀是一種樹脂化石,把它對著光就呈顯出黃色或紅色的鮮艷色澤,是當時較為貴重的裝飾品。人們外出時,總把琥珀首飾擦拭得乾乾凈凈。但是,不管擦得多干凈,它很快就會吸上層灰塵。雖然許多人都注意到這個現象,但一時都無法解釋它。有個叫泰勒斯的希臘人,研究了這個神奇的現象。經過仔細的觀察和思索,他注意到掛在頸項上的琥珀首飾在人走動時不斷晃動,頻繁地摩擦身上的絲綢衣服,從而得到啟發。經過多次實驗,泰勒斯發現用絲綢摩擦過的琥珀確實具有吸引灰塵、絨毛、麥稈等輕小物體的能力。於是,他把這種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電」。 檢舉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8-13 06:53
愛迪生發明燈泡前已有發電機了。歷史背景如下: 1660年居里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轉動摩擦發電機,不過產生的是靜電,難有實用。 1780年義大利醫生加法尼通過從動物組織對電流的反應開始研究化學作用而不是靜電產生的電流。他宣稱動物組織能產生電。雖然他的理論被證明是錯的,但他的實驗卻促進了對電學的研究。 179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電流不是來源於動物,把任何潮濕物體放在兩個不同金屬之間都會產生電流。這一發現直接導致伏特在1800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電池。 182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這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只是它的實際用途還非常有限,因為當時除了用簡陋的電池以外別無其它方法發電。 1831年法拉第發現當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是法拉第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並由此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
5. 電是怎樣發明的
電是被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電本來就存在,不是發明的,而是被發現的。
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
1752年,富蘭克林提出了風箏實驗,其他科學家在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後來他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5)古代怎麼發明電擴展閱讀:
後來義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沃爾(Alessandro Volta)發現,特定的化學反應可以產生電力,1800年他建立了能產生穩定電流的伏打電池(早期的電池),所以他是第一個創造穩定電荷的人。Volta還通過連接帶正電和帶負電的連接器並通過它們驅動電荷或電壓,創造了第一次電力傳輸。
1831年,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創造了電動發電機(一種原始發電機),電力在技術上的應用變得可行,從而解決了持續和實用的發電問題。法拉第相當粗糙的發明使用了一個在銅線圈內移動的磁鐵,產生了一個流過電線的微小的電流。
這為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英國的科學家約瑟夫·斯旺(Joseph Swan)打開了大門,他們在1878年左右在各自的國家發明了白熾燈絲燈泡。
6. 古代並沒有發明電,那電這一個漢字是怎麼來的
電不是發明的,是發現的!古代已經發現自然界的各種電,只是不會利用電。後來科學家通過各種手段,捕捉,儲存,機械,化學產生電,人類才學會利用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古代人還會拿著羽毛在貓身上蹭,產生靜電,把羽毛吸附在貓的身上,以此作為一種娛樂。這也是我們很多人小時候玩的。
中國古代人很早就知道電的存在。甲骨文就有電字。這個電字,上面有雨字頭,就是形容閃電、雷電。但總的說來,古代人知道有電,但卻不會用電。
7. 中國古代還沒有發明電,那時候為什麼有電這字啊
電 <名>
(形聲。從雨,申聲。本義:閃電)
同本義
電,陰陽激耀也。――《專說文》
電,電光也。――《五經通屬義》
三月癸酉,大雨震電。震,雷也,電,霆也。――《穀梁傳·隱公九年》。疏:「霆者,霹靂之別名。有霆必有電,故傳雲:『電,霆也。』按,霆,電實同一詞,後來歧為二義:其聲曰霆,其光曰電。」
又如:電火(閃電)
8. 電是怎麼發明的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一種能量,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沒有誰發明!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一種能量。自然界的閃電就是電的一種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或電荷有兩種:我們把一種叫做正電,另一種叫做負電。
電是個一般術語,是靜止或移動的電荷所產生的物理現象。在大自然里,電的機制給出了很多眾所熟知的效應,例如閃電、摩擦起電、靜電感應、電磁感應等等。
到十七和十八世紀,才出現了一些在科學方面重要的發展和突破。在那時,科學家並沒有找到什麼電的實際用途。這要等到十九世紀末期,由於電機工程學的進步,把電帶進了工業和家庭裡面。在這個電氣研發的黃金時代,日新月異、連綿不斷的快速發展帶給了工業和社會,難以形容、無法想像的巨大改變。做為能源的一種供給方式,電所具有的多重優點,意味著電的用途幾乎是無可限量。例如,大眾交通、取暖、照明、電訊、計算等等,都必須用電為主要能源。來到二十一世紀,現代工業社會的骨幹仍舊依賴著電能源。在可看見的未來,電想必是綠色科技的主角之一。
古代發現
在對電的具體認知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發電魚(electric fish)會發出電擊。根據公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魚的保護者。大約兩千五百年之後,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自然學者和阿拉伯醫學者,才又出現關於發電魚的記載。古羅馬醫生 Scribonius Largus 也在他的大作《Compositiones Medicae》中,建議患有像痛風或頭疼一類病痛的病人,去觸摸電鰩,也許強力的電擊會治癒他們的疾病。
阿拉伯人可能是最先了解閃電本質的族群。他們也可能比其它族群都先認出電的其它來源。早於15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就創建了「閃電」的阿拉伯字 「raad」,並將這字用來稱呼電鰩。
在地中海區域的古老文化里,很早就有文字記載,將琥珀棒與貓毛摩擦後,會吸引羽毛一類的物質。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臘的哲學家泰勒斯(Thales, 640-546B.C.)做了一系列關於靜電的觀察。從這些觀察中,他認為摩擦使琥珀變得磁性化。這與礦石像磁鐵礦的性質迥然不同;磁鐵礦天然地具有磁性。泰勒斯的見解並不正確。但後來,科學會證實磁與電之間的密切關系。
近代研究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
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富蘭克林的這一說法,在當時確實能夠比較圓滿地解釋一些電的現象,但對於電的本質的認識與我們的「兩個物體互相磨擦時,容易移動的恰恰是帶負電的電子」的看法卻是相反。
1752年,他在一個風箏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後來他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他用金屬絲把一個很大的風箏放到雲層里去。金屬絲的下端接了一段繩子,另在金屬絲上還掛了一串鑰匙。當時富蘭克林一手拉住繩子,用另一手輕輕觸及鑰匙。於是他立即感到一陣猛烈的沖擊(電擊),同時還看到手指和鑰匙之間產生了小火花。他的手被彈開了,這個實驗表明:被雨水濕透了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一年後富蘭克林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
電流現象的研究,對於人們深入研究電學和電磁現象有著重要的意義。最早開始電流研究的是義大利的解
特斯拉線圈
剖學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發現源自於1780年的一次極為普通的閃電現象。閃電使伽伐尼解剖室內桌子上與鉗子和鑷子環連接觸的一隻青蛙腿發生痙攣現象。嚴謹的科學態度,使他沒有放棄對這個「偶然」的奇怪現象的研究。他花費了整整12年的時間,研究像青蛙腿這種肌肉運動中的電氣作用。最後,他發現如果使神經和肌肉同兩種不同的金屬(例如銅絲和鐵絲)接觸,青蛙腿就會發生痙攣。這種現象是在一種電流迴路中產生的現象。但是,伽伐尼對這種電流現象的產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認為蛙腿的痙攣現象是「動物電」的表現,由金屬絲構成的迴路只是一個放電迴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當時的科學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但是,另一位義大利科學家伏打(伏特)(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認為電存在於金屬之中,而不是存在於肌肉中,兩種明顯不同的意見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論,並使科學界分成兩大派。1799年,義大利科學家伏特以含食鹽水的濕抹布,夾在銀和鋅的圓形板中間,堆積成圓柱狀,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電池-伏特電池。1800年春季,伏特在英國皇家協會發表關於伏打電池的論文。
1821年英國人『法拉第』完成了一項重大的電發明。在這兩年之前,奧斯特已發現如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它附近的普通羅盤的磁針就會發生偏移。法拉第從中得到啟發,認為假如磁鐵固定,線圈就可能會運動。根據這種設想,他成功地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裝置內,只要有電流通過線路,線路就會繞著一塊磁鐵不停地轉動。事實上法拉第發明的是第一台電動機,是第一台使用電流將物體運動的裝置。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
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發電機。
9. 古代沒有電,古人們的「電」字是怎麼創造的呢
古人用不了電,沒有電燈,難不成還沒有閃電嘛。這個問題,是搞反了因果關系,正確的關系是:中國人的祖先,先發現了閃電,然後創造出文字“電”來表示閃電。很多很多年之後瘋狂的富蘭克林以身試點,發現了電流,後來威廉吉爾伯特用單詞“electricity”來描述電,這才有了現代意義上所講的電。然後,中國人在古來的文字中,找到了“電”這個字,來與之對應,要不然你總不能說重新造個字吧。
小結
電,最初就是單純的代表閃電,古人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電流”,那時候電的含義相對狹小,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電”的認識越來越深,電的含義才被擴大了。
10. 古人怎麼發明電
應該說是怎麼發現的 呵呵
遠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人就發現用毛皮磨擦過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絨毛、麥桿等一些輕小的東西,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作「電」。
公元1600年,英國醫生吉爾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實驗,發現了「電力」,「電吸引」等許多現象,並最先使用了「電力」、「電吸引」等專用術語,因此許多人稱他是電學研究之父。在吉爾伯特之後的200年中,又有很多人做過多次試驗,不斷地積累對電的現象的認識。1734年法國人杜伐發現了同號電相互排斥、異號電相互吸引的現象。1745,普魯士(德國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萊斯特在實驗中發現了放電現象。
18世紀中葉,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電學家富蘭克林又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他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的物體之中。如果一個物體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正電(或「陽電」);如果一個物體少於它正常份量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負電(或「陰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富蘭克林的這一說法,在當時確實能夠比較圓滿地解釋一些電的現象,但對於電的本質的認識與我們現在的「兩個物體互相磨擦時,容易移動的恰恰是帶負電的電子」的看法卻是相反。
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他用金屬絲把一個很大的風箏放到雲層里去。金屬絲的下端接了一段繩子,另在金屬絲上還掛了一串鑰匙。當時富蘭克林一手拉住繩子,用另一手輕輕觸及鑰匙。於是他立即感到一陣猛烈的沖擊(電擊),同時還看到手指和鑰匙之間產生了小火花。這個實驗表明:被雨水濕透了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一年後富蘭克林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
電流現象的研究,對於人們深入研究電學和電磁現象有著重要的意義。最早開始電流研究的是義大利的解剖學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發現源自於1780年的一次極為普通的閃電現象。閃電使伽伐尼解剖室內桌子上與鉗子和鑷子環連接觸的一隻青蛙腿發生痙攣現象。嚴謹的科學態度,使他沒有放棄對這個「偶然」的奇怪現象的研究。他花費了整整12年的時間,研究象青蛙腿這種肌肉運動中的電氣作用。最後,他發現如果使神經和肌肉同兩種不同的金屬(例如銅絲和鐵絲)接觸,青蛙腿就會發生痙攣。這種現象是在一種電流迴路中產生的現象。但是,伽伐尼對這種電流現象的產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認為蛙腿的痙攣現象是「動物電」的表現,由金屬絲構成的迴路只是一個放電迴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當時的科學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但是,另一位義大利科學家伏打(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認為電存在於金屬之中,而不是存在於肌肉中,兩種明顯不同的意見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論,並使科學界分成兩大派。
1800年春季,有關電流起因的爭論有了進一步的突破。伏打發明了著名的「伏打電池」。這種電池是由一系列圓形鋅片和銀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裝置,在每一對銀片和鋅片之間,用一種在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中浸過的紙板隔開。銀片和鋅片是兩種不同的金屬,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作為電解液,它們構成了電流迴路。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電池,是由很多銀鋅電池連接而成的電池組。但在當時,伏打能發明這種電池確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電池的發明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可以人為控制的持續電流,為今後電流現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電流效應的應用打開了前景,並很快成為進行電磁學和化學研究的有力工具。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