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創造型的想像作文是低年級兒童的最佳作文訓練形式
1、問題提示法
首先引導孩子根據圖畫或作文題目,提出若干個相關的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就等於找到了「寫話」的內容,然後將內容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寫作思路。
為了讓孩子有個樣板可模仿,可按人、事、景、物四類文章分別編寫「問題提綱」,供孩子參考,讓孩子在仿照中學會創新,從而提出更多更好的問題,使「寫話」的內容豐富起來。
例:
《我的媽媽》
(1)她是誰?(2)她長得怎樣?(3)她干什麼工作?(4)她最關心的是誰?(5)你喜歡她嗎?
《課間十分鍾》
(1)這是什麼時間?(2)在什麼地方?(3)有些什麼人?(4)他們在干什麼?(5)他們的心情怎樣?
《秋天的校園》
(1)這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2)這是什麼季節?(3)有哪些景物?(4)景物發生了什麼變化?(5)你看到這景色有什麼感受?
《愛吃的水果》
(1)它是什麼樣的?(2)它的顏色是怎樣的?(3)它的味道怎樣?(4)它對人們有什麼作用?(5)你喜歡它嗎?
但這種方法有個弊端,孩子也許只會簡單地對答,形成一些散裝的零件,寫出的話呆板、單一,缺乏連貫性和條理性。那麼我們可以採用下面一個方法。
2、詞語聯接法
為了讓孩子說起話來有條有理,寫起話來具有連貫性,可以根據「寫話」內容適當提供一些聯接詞。
如:「首先——接著——然後——最後——」「有的——有的——還有的——」「有時——有時——」等等。孩子可選擇合適的聯接詞,將單個的「零件」串起來,很自然地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的「話」說起來才通順,讀起來才合理。
3、語句擴充法
只搭好骨架,而沒有豐富的語言材料作血肉,讀起來就會澀澀的,不生動。
如何引導孩子將「話」中的重點句子寫得更詳細更具體更有文采呢?運用「語句擴充法」逐步讓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把「話」寫得更豐滿些。
例如:孩子寫《小鬧鍾》有關作用只寫了一句話「它每天六點半鍾叫我起床。」針對這句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1)六點半是清早還是傍晚呢?(2)它用怎樣的聲音叫你呢?(3)它為什麼這么早就叫你起床?(4)如果把它當成會說話的小夥伴,它會怎樣說呢?
兒子經過一番苦思冥想,終於擴充寫成一段話:每天清早,一到六點半鍾,「鈴——」小鬧鍾就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好像在說:「喂,快起來,快起來,早起身體好,上學不遲到。」
4、詞句積累法
要使文章寫得優美,還需要好詞好句的點綴,而且「語句擴充法」最重要的是擴充一些精妙的詞語和生動的句子。
這對於剛上學不足一年識字量不多的孩子來說,的確是一個難題。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認識水平、認知能力以及生活閱歷非常有限,做家長的應充分利用家庭空間給孩子創造一個積累和運用好詞好句的良好環境。
【01.卡片積累】
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積累,可以為孩子准備多個小檔案袋,分別配上名稱,如顏色、味道、形狀。
每當他學完一篇新的課文或在閱讀課外書籍時,就可以指導他收集較好的詞語並製作成卡片,分別裝入相應的袋子中。這樣既能讓孩子在製作中學會識詞寫詞,又能夠讓孩子了解詞的類別,並學會應用在生活、學習中。
如「顏色」的檔案袋裡就收集了:白里透紅、白嫩嫩、黃燦燦、紅彤彤、潔白、碧綠、瓦藍、綠油油、黑乎乎等等詞語卡片;「味道」袋裡有:香噴噴、甜滋滋、香甜可口、清涼酸甜、又苦又澀等等詞語卡片;「形狀」袋裡有:尖尖的、彎彎的、圓滾滾、細長、橢圓等等詞語卡片。
有時吃水果,我就會讓孩子自己去找出能表示這種水果的特點的詞語卡片,拿出來認一認,讀一讀,並試著用這些詞語說一句或幾句話,再將這幾句話連成一段話寫成日記。
這種卡片積累法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性和恆心,堅持下來就一定會有收獲。
【02.游戲積累】
要活躍孩子「寫話」的思維,要求孩子必須學會觀察和分析生活周圍的事物。因此詞句的積累應聯系生活的點點滴滴,引導孩子處處留心,處處分析思考:該怎樣說會使句子更生動形象?為了不讓孩子承受太重的學習壓力,可以常常以各種游戲來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致。
✔說一說,看用哪個詞最好?
這種方法可稱為「換詞」游戲,主要是幫助孩子積累和運用同義詞,使句子內容豐富而靈活。如孩子帶回數學試卷,他得了一百分。此時,家長故意問他:「你的心情怎樣?」「我高興極了!」孩子不假思索地說。「換個詞,還可以怎麼說?」「我開心極了!」家長如果鼓勵孩子多換幾種說法,多經過思考和查書尋找,就能夠找出好幾種表示「高興」的詞語。
✔仿一仿,看誰仿得像?
這種方法可稱為「仿句」游戲,在生活的空閑里,說一說,仿一仿,輕松地得到說話的訓練,為「寫話」打下基礎。家長可主導與孩子間的仿句對話——「小草鑽出來。」「太陽升起來。」「嫩綠的小草鑽出來。」「火紅的太陽升起來。」「嫩綠的小草從土裡悄悄地鑽出來。」「火紅的太陽從山上慢慢地升起來。」這樣的訓練,能讓孩子逐漸學會把句子說得更具體、更生動、更完整。
✔想一想,用怎樣的話兒來形容?
外面下雨了,讓孩子去聽一聽,雨聲是怎樣的?看一看,滴落下來的雨花是怎樣的?再用手接一接,雨水淋濕了自己的手,感覺是怎樣的?
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從留意生活的點滴開始學會了積累,從切身的體會中學會了運用。
✔比一比,誰想得妙?
主要是培養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力求使句子說得生動有趣。比如家長引導孩子觀察天上的雲彩——「一團一團的白雲像棉花。」孩子想了想,也說:「一堆一堆的白雲像牆壁。」家長補充說:「天上有個雪人在對我笑。」孩子說:「天上有個小白兔在蹦蹦跳跳。」
適當展開聯想與想像,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能開發孩子的語言思維能力。如若家長能讓孩子多在生活中觀察、想像並運用,那麼孩子既能實地觀察,實地體驗,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悅,比起單一的聽課,比起枯燥的家教,比起緊張的補習,效果不是更好些嗎?
㈡ 從小學習創造作文300字
你看了上述材料後,想到什麼?請你以「幸福」為話題作文,文體不限,立意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幸福,人們苦苦追求,卻又無暇沉思,殊不知,幸福應該屬於每個人,幸福是平凡的,它就在我們身邊.帶著一顆懂得幸福的心去生活,幸福就會永遠和你同在.
我們可以寫成散文,幸福是出門時媽媽的一聲叮嚀,是病痛時媽媽的吻,是離家萬里親人的問候,是領獎台上的熱淚,是晚歸時家中柔和的燈光,是飢餓時爸爸准備的美餐,是……兒童時,棒棒糖的甜,彩虹的美,花兒的香,母親被窩的暖是幸福;少年時,有七彩的夢、傾心交友、歡歌笑語是幸福;青年時,生日的燭光,音樂中漫步,繁重的學習後的酣睡是幸福.
我們也可以寫成議論文.幸福可以與物質加精神成正比關系,也可成反比關系.幸福得來不容易,應珍惜;幸福是短暫的,應珍惜;幸福是美好的,應珍惜.幸福是相對的,往往對你是幸福的,對別人就是不幸.幸福可以轉化,幸福可以創造,尋找幸福的過程,戰勝困難的經歷,就是幸福.
㈢ 為什麼說創造型的想像作文是低年級兒童的最佳作文訓練
因為兒童的想像力很好,甚至可以說,每一個兒童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成年人的思維焦點已經固化在一個框架內,想像力自然不比兒童.
㈣ 培養孩子創造性 要從小做起 議論文800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版步。幼兒在探究興趣的作權用下把一件新玩具給拆毀了,或者把父母喜愛的物品給搞壞了,父母應該怎樣處理?聽朋友說了件事頗受啟發:廣西某畫家為國慶展覽作畫時,因接待來訪的客人離開了畫室,孩子出於好奇和表現,用畫筆在父親即將完成的畫稿上塗了幾筆,使一幅優秀作品遭到了破壞,而這位父親並沒有責罰孩子,而是從孩子的表現中看到了幼兒創造的萌芽,於是他便為孩子提供了學習和創造的條件,而孩子終於在美術方面有了驚人的發展,其作品《百猴圖》不僅受到國內專家的好評,而且被國外美術大師稱為驚世作品。可見,幼兒創造性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
創新必須從娃娃抓起,幼兒教育的改革目標更需要定位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隨著時代的發展,培養具有創造才能的人已經成為教育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未來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也是檢驗孩子智力水平的重要依據。幼兒期是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期,這個時期幼兒語言發展也十分迅速。
㈤ 以創造為話題的作文600
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被期望去大城市,成就一番事業,可在我心中,始終藏著一句話:「有心的地方便有美麗的風景。」我不渴望去一個有著美麗的風景的地方,真正的風景,由心創造,因為我知道,只有自己創造的,方能長存於心。
美麗需要創造一,更需要用心去思考,一顆無畏的真心便能成就別樣的美麗。面對他人不願去的地方,面對滿臉惶恐的孩子,她報以最誠摯的微笑,在這片充滿傷痛的土地上,她用無畏的心和瘦弱的肩膀撐起了「隱形村落」的脊樑,也完成了孩子們渴望上學的夢想。初入村時,她心中湧出了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痛。荒涼的大山,破敗的學校,破舊昏黑的家,震撼了她的內心。從此,她開始了一段艱辛的「造美」之旅。她與官員溝通,設法籌措資金,與家長「搶孩子」……所有的一切,她一個人承擔。經歷了八年的努力,她的願望終成現實。如今的她可以在種滿薔薇的書亭中喝著咖啡,欣賞更艷麗的花,孩子們單純的笑臉便是她心中最美麗的風景。一點一滴的積累鑄就今日的美麗,一顆勇敢的心讓無數孩子不再彷徨。
「六月的清晨,空氣中有露珠的花芳,人們唱著歡快的歌,對彼此投以最純粹的笑容。」這是泰戈爾筆下最美的世界,也是他始終在尋找的美的地方。他的心化作一個最質朴的信仰,支撐著前行。在最動盪的時代,一顆有信仰的心足以讓我們找到自我,堅定前行。
有信仰的人不用害怕社會的紛繁復雜,不用在意聰明的人說你不夠圓滑,不用在意別人給你的美景,那些都是過眼雲煙。一個一輩子堅守的信仰才是一個人創造美麗的動力。愛麗思·門羅一生致力於寫書,她說:「我要一直寫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獲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經歷昭示我們:信仰給予人的,可以抵抗歲月留下的滄桑,也會造就一份獨一無二的美景。
當金錢、慾望充斥著整個世界,當灰塵刃具我們的真心蒙上了污垢,我們是否有勇氣洗去它,還原最澄澈的本心呢?我們需要一種堅定的信仰,回望我們來時的路,從而獲得前行的勇氣和力量,也好讓記憶中的美景重新浮現在心中。我們欣喜於遇見一個更崇高的自己,欣賞著、創造著這份美麗。帶上一顆執著的心,洗去污濁,便能更好地欣賞和創造獨屬於一個人的風景。
我們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王子和公主,也沒有一草一木是獨為你一個而長。而成長是一個需要美麗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用一顆無畏、有信仰且執著的心,去創造美麗,相信終有一天,一份宜人的美,跨越千山萬水,只為你而來……因為生活的美麗,獨屬於用真心生活的人,無畏、執著的心將幫助我們向著更蓬勃更崇高的目標挺進。
㈥ 關於創造力的作文
創造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基本特性和標志之一。培養、開發創造力的重要意義和最終目的在於使人類創造力的發展從自發走向自覺,從而盡可能挖掘出人類的創造潛力,造福人類。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科技人才創造力的培養與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人的創造力,培養大批出類拔萃、思維敏捷、勇於創造的人,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問題。1999年6月13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中國培養和造就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鑒於此,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該《決定》中,除對學校教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與素質要求之外,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這種大背景下,本文就創造的性質與創造力的培養問題作了簡要討論。
二、創造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整合
(一)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智力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知方面的穩定心理特點的綜合,它與創造力的關系,研究結果並不完全一致。如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不相關,有的則發現有高相關;有的發現創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創造力未必高;有的發現智力低則創造力必低;還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的相關高低隨著測量性質的變化而變化。這些結果表明,智力與創造力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智力高的人雖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創造性,但高的智力並不是創造力的充分必要條件。雖然創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並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沒有不同尋常的創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創造力,但卻並不能保證總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的角度說,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於道德品質都是非智力因素;從狹義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五個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內。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知活動的穩固的心理特點的綜合,那麼非智力因素則是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種種活動的心理條件的總和。許多研究表明,創造力與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關的。創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個性特徵,如獨立性強、自信、常常被復雜性所吸引、富有責任感、感情豐富、有決心、勤奮、富於想像、依賴性孝幽默、愛自行學習、願意嘗試困難工作、好冒險、有強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觀察、有高度的獨特反應、興趣廣泛、愛好沉思、不盲從,等等[3~6];而膽怯、過分的自我批評、懶惰、從眾、狹隘、刻板、驕傲等許多消極個性因素則不利於創造力的發展。顯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僅是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個體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總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它們都以人的創造實踐為基礎,並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智力因素可以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例如觀察力發展中敏銳性的提高,思維力發展中探索性的培養,想像力發展中獨特性與靈活性的增強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進智力活動過程,它可以強化創造意識,激發創造熱情,排除種種干擾,穩定情緒,從而為智力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動力,為智力因素的發展創造條件。事實上,一切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傑出人才,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諧發展。因素可以說,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二)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的交融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所意識到的僅僅是人的整個精神活動中位於心理表層的一個很小的部分,即顯意識,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動則存在於心理的深層,往往意識不到,屬於潛意識范疇。顯意識是主體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識;潛意識則是主體自身意識不到並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識,它包括各種各樣的先天的本能和後天的長期積累起來的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經驗。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高度統一的產物。在人類整個創造活動中,總是有目的在支配著,創造的機遇總是光臨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因此,整個創造過程都由意識控制著。但是,在創造過程中,創造者長期的學習、經驗的積累、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創造的強烈追求和思考,雖然沒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確顯示出來的結果,可它確實也會在心理深處潛意識地累積起來,積淀為創造的某種基矗可以說,在創造活動還在進行而無明確結果時,在創造的苦思冥想尚未獲得某種啟示而豁然頓悟之前,確實存在著一種「潛意識」狀態。在一定條件下,當創造成果出現時,這種潛意識狀態就過渡到顯意識了。可見創造是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融過程。
潛意識是人類重要的信息庫,人的絕大部分信息,就以這種形式深藏在潛意識的汪洋大海里。人們可以在潛意識水平上處理並理解所見到的現象,潛意識能阻礙來自客觀的大多數刺激,而讓少數經過選擇的刺激信息進入潛意識思維過程。在顯意識思維過程中......
㈦ 兒童的創造天分800字作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借秋夜月亮落下,烏鴉哀啼的景象抒發了自己憂愁寂寞的情懷。而杜牧用樂觀的心態寫下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同樣的季節,同樣是偉大的詩人,抒發的是不同的心境。尋找屬於自己快樂的出發點,我們的人生就無比精彩。
快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