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紙的發明是誰
蔡倫
「蔡倫 東漢桂陽(衡陽耒陽)人,字敬仲.和帝時,為中常侍,曾任主管製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
⑵ 衛生紙的發明,發明之前人們用什麼擦
造紙是中國早在漢代時的一大發明,但是直到元朝,這一技術的產品才被運用於人們最實際的生活:如廁。後人揣測,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對比較落後,沒有漢民族「敬惜字紙」的意識,所以才使得廁紙進入人們的生活。而之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廁的衛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宋之前,人們用的是一種叫做「廁籌」的木頭片或竹片,《元史》列傳第三後妃二記載,「裕宗徽仁裕聖皇後」伯藍也怯赤當太子妃的時候對婆婆「昭睿順聖皇後」非常孝順,她要在婆婆拭穢之前用自己的臉試試手紙的柔軟度:「後性孝謹,善事中宮,世祖每稱之為賢德媳婦。侍昭睿順聖皇後,不離左右,至溷廁所。」
連擦屁股的紙都要先用臉試試軟硬,這孝心實在是可圈可點。那麼,竹片呢?軟硬估計已經不是問題,竹子的問題在於毛刺甚多,萬一竹片不夠光滑,傷了使用者的臀部,實在是一件大煞風景的事情。
《南唐書·浮屠傳》記載,南唐後主李煜親自動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廁時使用,並用面頰檢驗質量,看看是否光潔滑爽。這堪稱是禮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稱道的了。
皇帝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用的什麼物件都應是不同凡響,有異於常人的。就拿不太雅的如廁用的手紙來說吧,皇帝的那個地方就要比百姓更高貴一些,高貴的地方當然就是用高貴的東西擦拭,所以明清兩代帝王的手紙就屬於高檔的奢侈品,如果硬要比較的話,明皇可要比清帝頂級的多。
據明代謝肇淛所記的《五雜俎》記載:「大內供御溷廁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蠶所吐成繭,織以成帛,大僅如紙。每供御用之物,即便棄擲」。謝肇淛所生活的時代相當明孝宗,即弘治皇帝時期。皇帝如廁用的手紙是四川一地所貢的用野蠶繭織成的粗絲布,像一般手紙之大,用後丟棄。弘治皇帝自幼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即位後在明代皇帝中以廉潔遠色著稱,應當懂得勤儉。即使這樣一位皇帝,用絲帛當手紙,真是太奢侈了。令人稱趣的是,後來這些被皇帝用後的絲帛,卻被一名太監看著可惜,就一張一張地積攢起來,統一清洗曬干後,竟然織成一幅簾帳,掛在他的小屋裡。[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一次,皇帝閑游散步,正好看到了這個簾帳,這個簾帳是很有特色的,一小塊一小塊地織補起來,就象僧人百衲衣一樣,吸引了皇帝的眼球,於是就問此為何物,太監不敢撒謊,就如實招供是用您老人家的「手紙」做的。皇帝大為驚愕,大呼這太可惜了,這才下令以後如廁用紙代替,不要再用帛了。實際上粗帛的吸濕性並不如草紙,皇帝用著也不一定舒適,這樣用也就是顯現其身份的特殊性,用著不當回事,看到被別人重復利用才喊著可惜,純屬作秀。
後來明代皇帝用的手紙也不一般,是用內官監紙房抄造,呈淡黃色,綿軟細厚,裁方可三寸余,由專門管理凈房的近侍太監收著,隨時進呈使用。三寸見方的手紙尚不及巴掌大,哪有現代人那樣用的放心舒服,皇帝尚且如此,一般老百姓可見一斑。
到了清朝,馬背上下來的後代可節省的多。慈禧太後用的衛生紙是將一大張白棉紙,按需求裁好後,用水將紙噴得發又潮又蔫,然後墊上濕布,用熱熨斗熨兩遍,使原來帶毛發澀的紙變得光滑平整,疊好備用。這種衛生紙對太後來說,不一定是如廁用,也是她的經期用紙。對於男性皇帝,就沒有這么好了,光緒用的如廁手紙,就是普通的揉過後去掉內硝的裱心紙,就是襯裱字畫的毛邊紙,很一般,並無特別之處。
一葉而知秋,一張不雅的手紙,在炫富上清帝輸了明皇一局。可不管是明皇還是清帝,與當代人比較就更不起眼了。現代人的生活真是越來越好了,連手紙也變得講究起來,購買時看完牌子看克數,又看是不是原木漿的。相信那些皇帝在天有知,也是非常羨慕的。
⑶ 紙的發明主要內容是什麼
《紙的發明》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了紙的發展歷程,揭開了只有蔡倫改內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容,並從中感受到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
本文文字表達通俗易懂,段落結構清晰,文章篇幅不長,但文字記錄方式的發展過程卻清楚呈現,介紹了造紙術發明前後的利弊,從而感受中國古代發明的偉大,激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⑷ 是誰發明了衛生紙啊
一、鋸是魯班發明的,扁鏟是魯智深發明的,手紙是誰發明的?毫無疑問手紙是蔡倫發明的。
有些同學會感到疑問,蔡倫發明了造紙術,沒有聽說他發明了手紙。
西安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秦國地圖表明,地圖在顯微鏡的觀測下,使用的是植物纖維。就是說明造紙術的發明比西漢的蔡倫要早300年。又何必等到300後蔡倫出世才發明了造紙術,300對於歷史可能要很短暫,但是對於造紙術的傳播300年將會有什麼樣子的發展和變化。
分析:蔡倫是宮廷的宦官,發明了紙,當然要給皇帝優先使用。任何擦屁股的工具都不如紙,這是無可厚非的。假如當時用紙擦屁股只是在太監宮女之間流行,而不獻給皇帝,這是藏寶不獻、欺君之罪,不論有幾個腦袋都要搬家的。
造紙術必然成為宮廷御用之物,如廁更是少不了的。
二、手紙的發展歷史
1.有人說手紙的雛形是三國時期從印度傳到中國的,這個理論純粹是放屁。
理由是源於佛經,說是釋迦牟尼發明的廁紙。當時叫廁籌,就是竹子製成的竹片。說佛教是從印度流傳過來的,我相信,竹片是印度流傳過來的,簡直是白痴的想法,一廂情願,篡改歷史。難道三國時代之前,中國人不會擦屁股?
如果說用竹片擦屁股是孔子發明的,我還是比較贊同的。春秋時代的孔丘,是文明的鼻祖。孔老二晚年喜易,韋編三絕,上茅房都要看竹簡。既然有竹簡,聰明的孔丘居然不知道用竹棍揩腚,大智若愚也不至於如此。
2.手紙的發展史與文化是分不開的。
學生沒有手紙,一定會用書本當手紙;看報紙的沒有帶手紙,就一定會用報紙擦屁股。古代用於記錄和流傳文字的工具是不斷發展的,龜甲、獸骨、竹簡、縑帛等都成為書寫的重要工具,這些東西都可能成為時任的擦屁股工具。廢物利用是人們的普遍勤儉想法,也是人們在勞動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江南才子唐伯虎一定會用宣紙擦屁股,這完全符合他的身份。
3.更有人說手紙是元朝蒙古韃子開創的,這個觀點更是放狗屁。並且還羅列一些考證的數據。
不要把古人想的過於愚蠢,有柔軟的手紙,你會用砂紙去擦屁股?
唐宋時代的書畫已經有不少的珍貴的文物保存下來,比元朝要早很多年。唐宋時代的人把廢棄的紙張去燒火用,而用木材擦屁股,簡直是痴人說夢。這個放狗屁的作者沒有署名,否則我一定找到他家,打死他。
蒙古是個游牧部落,只識彎弓射大雕。如果說他們發明了用羽毛揩腚,還比較有說服力。
三、各個時期的主要手紙
1.沒有紙張出現的時候,用竹子或木材做為擦屁股的工具是比較有力的說法。
比較文雅的叫法叫廁籌,或者叫廁簡。如果叫廁籌,可能跟草木有關,就是竹簽子,比牙簽要長,像現在燒烤肉串的竹簽子的大小。如果叫廁籌,應該來源於古代的書簡,這是中國人發明的無疑。出土的文物中,廁簡的平均的長度是24CM、寬1CM、厚0.5CM,像我們吃的雪糕中間的木棍一樣大小。
有了紙張的出現後,這些粗硬的棍子就會被淘汰了。誰有白面饅頭不吃,卻去啃橡子面的窩頭。根據進化論,人們的思想是越來越成熟的,大腦越來越發達。
在廁簡出現之前,樹皮、草棍、樹葉等是可以想像的。用絹帛或者布片的也不能排除,現在人們給嬰兒還使用尿布,可以洗凈晾乾反復使用,人們擦鼻涕也使用手絹,古人也肯能使用手絹擦屁股,然後洗凈後放到兜里備用。也許手絹的原形就是達官貴人用來擦屁股的,後來貧下中農用來擦鼻涕。
在南方編席子是用竹皮子,北方編席子是用高梁桿的皮子。中國的手工業在世界是最精緻的,能工巧匠不計勝數。但是高梁桿做為廁簡,沿用了1000年,現在還在使用。高梁桿直徑約1CM左右,一分兩瓣後,邊緣十分整齊光滑,中間有柔軟的瓤子,強於竹片的一百倍。而且廉價、省時、方便。沒有化學漂白劑的污染,是天然造世主的智慧。
2.條件有限而因地制宜
南方可以用竹子,北方就得用木材。在沒有竹子和木片的情況下,就可能用蒿草或者石塊。在沙漠里,就一定會抓把沙子,在田野里就必須用土塊。
手紙是富人的象徵,不要忘記還有許多窮苦的人們,他們洗臉沒有臉盆,只能在地上挖一個坑,鋪上一層塑料布,放進水就能洗澡洗臉,蘆葦盪里的人可能用蘆葦,南方用麥子桿,北方就用高梁桿,一分兩瓣,如廁的時候用嘴叼著。
如果什麼都沒有,孫悟空一定會用定海神針,豬八戒就一定會用九齒釘耙,他們是神仙或者妖怪。我們凡人沒有神兵,用什麼?你可能想到了,用手指頭。
3.文人不揩腚
對於擦屁股,有不同的稱謂。有人叫擦屁股,有甚者非得要什麼狗屁斯文,叫拭穢。其實最通俗的說法就是揩腚,很貼切。如果你真的斯文,你真的高尚,你不要拉屎,拉屎不叫拉屎,叫大便。大便做為動詞的時候,叫出恭、如廁、排泄。
⑸ 指南針.造紙.火葯等發明的有關資料.越塊越好
指南針
在發明指南針之前人類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常常會迷失方向,造成不可想像的後果,是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使人類航行有了方向。
中國在北宋時期就發明了人工磁化的兩種方法:一種是沈括所說的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的方法,另一種是利用地球磁場的作用使鋼鐵磁化。
人們把經過磁化的鋼針,穿過幾根燈草,放在一個乘滿水的碗里,它就能浮在水上為航船指明方向,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用來指示方向的儀器--指南針。而許多動物已經在我們之前就學會了利用地球磁場來辨別方向。
火葯
火葯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因為是用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物質混和製成的,而當時人們都把這三種東西作為治病的葯物,所以取名「火葯」,意思是「著火的葯」。
自秦漢以後,煉丹家用硫黃、硝石等物煉丹,從偶然發生爆炸的現象中得到啟示,再經過多次實踐,找到了火葯的配方。三國時有個聰明的技師馬鈞,用紙包火葯的方法做出了娛樂用的「爆仗」,開創了火葯應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葯開始應用到軍事上。人們利用拋射石頭的拋石機,把火葯包點著以後,拋射出去,燒傷敵人,這是最原始的火炮。後來人們將球狀火葯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以後,用弓箭將火葯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葯、毒葯,再加上一些瀝清、桐油等,搗在一起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葯裝填在竹筒里,火葯背後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葯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葯火箭。以後又發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槍炮的老祖宗。
造紙術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發明人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發明地點
洛陽
⑹ 發明的新型紙為命題寫作文我發明的新型紙
供你參考。我的小發明我的小發明一天,太陽火辣辣地照射著大地,一位工人叔叔正汗流滿面地拿著掃帚掃地,空中到處是揚起的灰塵。我想:如果行人路過這里,灰塵不就被他們呼吸進去了嗎?想著想著,我就決定把掃帚改進一下。可怎麼改進呢?我苦苦地思索著。中午,我看見媽媽在用吸塵器吸家裡的灰塵。我的腦子里突然「蹦」出了一個法。於是,我拿來一把掃帚,在上面鑽了一個孔,再把吸塵器裝在上面,這樣,我的新型吸塵器就做好了。我連忙試了試,嘿,還真靈!我自豪地叫了起來:「成功了??」這時,爸爸媽媽走了過來,看了看我的傑作,連聲誇我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新型眼鏡視力不好,就得戴眼鏡。眼鏡雖然讓人看清了東西,但也給人帶來了不少麻煩。它容易摔碎,當視力下降時又得重配一副,真是既勞神又費錢。我想,如果能發明一種新型眼鏡該多好啊!這種新型眼鏡鏡片和鏡架比較特殊。這種眼鏡不用時是平光鏡,要用時只需在鏡片上貼上和視力度數相適應的鏡片紙就行了。這種紙透明無色(如果需要變色就貼變色的),裝卸十分簡單,安裝時只要在鏡片上滴一滴專用膠水就可以了,當視力度數上升或下降時,只要再滴上一滴稀釋液,舊鏡片紙便自動脫落,再貼上新的鏡片紙,這就成了一副度數不同的新眼鏡了。「我自己發明的報紙鉛筆5網首先,從一支廢棄鉛筆里抽出筆芯;再找來一張舊報紙;然後,在報紙上畫你自己喜歡的圖案,如:星星、愛心……然後,在報紙的兩端念上雙面膠;最後,把雙面膠撕掉,把報紙卷在准備好的筆芯上,就大功告成了,你學會了嗎?我要洗澡的時候水桶里的水很多,抬起來很費力,所以我想發明一個小拉車。小拉車要的材料是一個螺絲刀、十六條螺絲、四個輪子和一塊花木板。首先我和爸爸去買材料,接著在花木板上鑽了十六個小洞,然後把四個輪子固定好,最後上緊螺絲。這樣小拉車就做好了。我拿著我的小拉車去試了一下。咦!小拉車怎麼拉不動啊?我檢查了一下,哦!原來是我把輪子鎖上了。我馬上把鎖打開了。我再去試了試,水桶在小拉車上面很容易就拉動了。我的小發明終於成功了,我高興極了,我想我一定可以得到十面紅旗。我的小發明邱崢岩在現代軍事戰爭中,戰斗人員經常為找不到戰友和無法與指揮部保持聯絡而頭疼。所以,我想發明一種多功能軍用頭盔。這種頭盔是用高強度合金和各種集成電子設備組成的單兵可視作戰系統。這種頭盔可以讓戰斗人員在數十公里以外與指揮部和戰友間保持聯絡,而且能通過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作戰眼鏡地圖上標出戰友及敵人的准確位置。除了通訊效果好,它還可以在夜戰中使用。它還可以在夜戰中使用。它的頂部有一個紅外線發射器,有右眼鏡片中有一個紅外線成相系統,使戰士能在夜晚中正確的識別戰友和敵人。為了能快速的全方位觀察周圍的情況。眼鏡上方還設有一個電子瞄準器。如果發現可疑目標,與瞄準器相聯系的武器系統馬上會進入准備狀態……我想:如果我國每個軍隊都配備有這種頭盔,那該多好啊!我的小發明楊雪涵我寫作文時錯別字真多,我怎麼想也想不明白。哎,我的錯別字怎樣才能減少呢?如果能減少我的錯別字該多好呀?有一天晚上睡覺時,我腦子里閃過一個想法:我想發明一個錯別字筆記本。它的外形很美觀,粉色的外殼。它是長方形的,可以防止垃圾進入。外殼上,正面用綠色的筆寫上了「錯別字筆記本」六個大字。裡面夾著很多紙。你撕不下來也剪不開。這樣可以幫我們養成愛護書本的好習慣。如果你做筆記或寫作文時寫了錯別字,你卻沒有發現,沒有及時修改。它就會自動提醒你,讓你修改。如果你亂塗亂畫,你就畫不上去。讓你自動覺得不想畫了。小朋友,我想發明的這個筆記本好嗎?我有了這個筆記本,學習會得到很大的進步。以後我要發明許多這樣的筆記本,讓每個學生的學習都有進步。助人為樂也是我最大的優點哦!我的小發明歐陽銳鋒我們上學有時候背的書包太重了。我想發明一個書包機器人。它可以幫我們拿書包,不管什麼包都能拿。它是用鋼鐵製成的,外形像人,有一雙沒、能動的眼睛,可以看見前面的路。我好給它裝上可以和人說話的裝置。這樣就知道機器人要說什麼。它可以幫我們拿很多不一樣的包,如手提包、書包……這樣我們就方便多了。它也能幫我們幹活。晚上,在它身上有一個表,是專門定時的,如果叫不醒你,它就會給你噴水。這就是它叫醒你的「武器」哦。有一天,等我發明好了。人們就可以用到它,給人帶來方便。我的小發明「萬能葯箱」趙夢婍我家的小狗受傷了,我很傷心。所以,我想發明一種可以讓小動物受傷後自己就能好起來的機器,叫自動葯箱機。它底下有自動晶元可以讓小動物自動清洗傷口和有病毒的地方。讓小動物盡快的好起來。還能在葯箱里休養或是傷得很厲害的西動物可以在那裡「住院」。這個小葯箱不但給動物們帶來了希望,還可以給人類治病。第二個作用就是可以讓小動物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還可以讓小動物去它想去的地方,這樣不是很好嗎?如果是黃君妍家的仔仔生病了話,那我發明出來就第一個去幫助它。我的小發明岳心怡大家都知道發明要實用、方便。有些人可能記憶不太好。這時,我發明的這樣東西就有用了。一隻能讓人恢復記憶的機器貓,而且還是一隻樣樣能乾的機器貓。這么多功能的貓一定也要有一個既可愛又動聽的名字,叫「樂樂」。它的形狀是橢圓形的,小巧可愛的大眼睛,一個尖尖的小鼻子。上面有一個按鈕,大有用處。一按它就會告訴你剛剛在干什麼,想什麼,做什麼,說什麼。它可以幫人在做家務,還是一個既敏捷又聰明的機器貓呢!一天,我正想和朋友聊天,我一張嘴,忽然想不起來該說什麼。就在這時,我聽見了機器貓告訴我在想什麼,於是我很高興又可以繼續和朋友聊天了。我覺得機器貓不僅可以讓我們恢復記憶,還可以幫助我們幹家務。我相信以後一定能實現這個夢想。我的小發明楊欣如我想發明一種會飛的鞋。因為腳的負擔很重。雖然腳可以帶我們到處走、跑、跳。但是你們可想過腳的感受?如果腳是人的話,想想腳會怎麼說呢?它肯定會說:「你們的身子這么大,而我又這么小。從我的角度來看你們的身子就像巨人一樣,而我就像小人國里的小人一樣小。」我為了減輕腳的負擔,又為了走累時可以輕松一點,所以我想發明會飛的鞋。它的外形像小鳥一樣。它是用布做的。鞋的兩側有像小鳥翅膀一樣淡藍色的小翅膀,漂亮極了!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鞋面是白里透紅的,鞋底是金黃金黃的。兩側的小翅膀是白藍相間的。會飛的鞋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它又小巧,而且顏色非常鮮艷,適合兒童和青年穿。我的小發明王振宇我們國家抗日戰爭的時候,損失了很多飛機、汽車、輪船。所以,我想要發明一種可以在陸、海、空都可以駕駛的汽車,而且它還可以隱形。它有一雙很大的翅膀,後面有一個尾翼,後下方有四個排氣筒。最高可以將車速達到每小時五百多公里。要是你開車累了,你就可以按「自動駕駛」按鈕,再設定去哪。然後你就可以放心大膽的睡覺了。如果你想飛到天上去,就按下「飛天」,下面就會有兩個細小的筒,從裡面噴出火焰,然後就可以安全地升空了。如果你想到大海遨遊。就按下「下海」句可以到大海自由的遨遊了。如果你不想讓別人發現你,你可以按下「隱形」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習,讓它早日成為現實。為人們作出的貢獻。點評:當我看到同學們這次的作文真讓老師大吃一驚。他們的想像力不得不讓老師都佩服。不然怎麼說孩子的想像是最豐富的呢!我們暫不去考究他們想像的合理與否,就憑他們這種寶貴的想像力都足以讓我們去珍惜。未來正是需要這些充滿智慧和想像的孩子們,為他們加油吧!
⑺ 發明紙帶來的變化
紙的用途廣泛,不僅可以包裹物品,又是最理想的書寫材料,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專是不可缺屬少的。人們要問:紙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呢?197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了帛書,有十二萬多字。「帛」是一種絲織品,最大的優點是輕便。但帛比竹、木的價格昂貴,一般人是用不起的。所以,它無法在民間推廣。因此,人們就要找到一種能為大多數人利用的書寫材料。於是,紙就應運而生了
⑻ 紙造術是誰的發明
在蔡倫之前的西漢已經有紙的出現.但是那時的紙和現在的不同.而且製造比較麻煩.
而蔡倫實際上只是改進原來的造紙術.
他加入了
破布啊
爛繩子
漁網
之類的東西
又便宜
造出來的紙也好
.於是以後人們就這樣造紙了.並且稱它為"蔡侯紙"
7
⑼ 誰發明的紙,紙的種類和作用
分 植物纖維中主要含有 1、纖維素 在棉花中,纖維素的含量在90%以上;木材、蘆葦、荻葦中也含有40~50%的纖維素.從造紙角度看,在制漿過程中應極力設法保留纖維素,以提高紙漿得率和紙張強度. 2、半纖維素 在植物纖維原料中,闊葉木和草類原料中的半纖維素含量可高達30%左右;而在針葉木中一般只含有20%左右;在棉花中含量更少.為了提高制漿得率和紙張強度,在制漿過程中也要盡量多保留一些半纖維素. 3、木素 在針葉木材中,木素含量佔30%左右,而草類原料一般含20%左右,棉花、亞麻則不含木素.化學制漿就是用化學葯品使細胞之間粘結物質溶去一部分,使纖維互相分離成漿.原料中含木素愈多,則制漿愈困難,所要消耗的化學葯品也愈多. 次要成分: 植物纖維原料中除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較少的組分,如樹脂、灰份等.在一般常用的原料中含量不大,對造紙不會造成太大的困難.但若含量過多,對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紙張則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除去. 1、樹脂、脂肪 一般的原料含量較少,都在1%以下,但在松屬木材中含量較多,它們的粘性較大,容易粘結成團,如粘在銅網和壓輥上,造成抄紙困難,在紙上則形成透明的樹脂點,降低了紙的質量.它們易與鹼作用生成肥皂,而溶於水中,所以含樹脂多的松木一般都用鹼法制漿,以減少它們的危害.脂肪一般危害不大,也可以被皂化溶出. 2、澱粉、果膠 澱粉為細胞腔內的貯存物質,含量不多,易溶於熱水,對制漿造紙沒有什麼影響.一般原料中含果膠不多,它們易被稀鹼液分解溶出.在植物中以果膠酸鹽的形式存在,被認為是植物中灰份的來源.亞麻等韌皮纖維細胞介質主要是果膠質,只需要少量的鹼蒸煮即可脫膠. 3、單寧、色素 一般的原料中含量較少不致為害,它們易被熱水抽出.但含量較多時應事先設法抽出,否則使紙漿的顏色變深不易漂白. 4、灰份 灰份是植物纖維原料中的無機鹽類,主要是鉀、鈉、鈣、鎂、硫、磷、硅的鹽類.木材中的灰份都在0.2~1.0%之間,草類原料中灰份稍高一些.一般紙張對原料中的灰份含量沒有什麼特殊要求.但在生產電器絕緣紙時,必須除去灰份才能達到一定的質量要求.草類原料中,尤其是稻草灰份高,灰份中的SiO2的含量較高,造成了鹼回收的困難.減少或消除鹼回收中硅的干擾,這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