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柏拉圖認為創造世界的根本動力是什麼
在柏拉圖那裡,「善」不僅使一切理念(並通過理念使一切具體事物)獲得了實在性和本質(形式),而且也是萬事萬物追求的終極目的和創造世界的根本動力。
2. 柏拉圖的理念到底是什麼
柏拉圖把理智的對象稱作理念。「理念」(eidos,idea)來自動詞「看」(ide),原意是「看到的東西」。柏拉圖把其意義引申為「心靈的眼睛看到的東西」,可以翻譯為「理念」(相當於英文Idea)或「型相」(相當於英文form )。「理念」的譯法強調它是人的理智所認識的、外在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譯法強調它向人的理智所顯示的是普遍的真相。理念或型相的主要特徵是分離性和普遍性。
一類事物有一個理念,各式各樣的事物有各式各樣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們的理念所組成的總體就是柏拉圖所謂的理念世界。在柏拉圖看來,前者是可感的世界,後者是可知的世界。柏拉圖認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據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柏拉圖通過兩種方式來說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他用「分有」說明個別事物與型相之間的隸屬關系,用「摹仿」說明兩者之間的相似關系。
柏拉圖認為,事物的類別是型相,一類事物中的每一個都具有這個型相的一部分,每一個事物都分有一個型相。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由於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型相之間的關系相當於個別概念和它所歸屬的普遍概念之間的關系,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與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但不可能達到等同的程度。一個東西分有了什麼樣的理念型相,它就是什麼樣的存在;分有到什麼程度,就與理念型相相似到那種程度。
造物主是根據理念來創造具體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摹仿」(mimesis/imitate)是一種技藝活動,摹仿的復製品和被摹仿的原型之間沒有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之間那種邏輯關系。柏拉圖把技藝的觀念引入摹仿說,解決了一個邏輯分析解決不了的問題:認識內容何以能與認識對象相似?柏拉圖把技藝分為神聖的與人工的兩種,製造者也分為造物主和工匠兩種。不論造物主還是工匠,他們所製造的產品都是對思想中一個原型的摹仿。於是便有了這樣的四重區分:神聖的原型、神聖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人工的摹仿物。關鍵在於,神聖的摹仿物就是人工的原型,這樣,柏拉圖便可以證明:人的意見只是對理念型相的摹仿,按照意見製造的人工產品則是摹仿的摹仿。可感世界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創造出來的。自然物是造物主依照理念型相創造的神聖摹仿品,影像則是對這些摹仿品的摹仿。「摹仿」說在柏拉圖哲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圖的宇宙生成論和藝術觀都依賴於這一思想。
「分有」和「摹仿」實際上並無本質的差別,不同之處只是在於有無造物主。「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無造物主的「摹仿」。
由此可見,柏拉圖的理念具有多重含義:
首先,理念是共相。理念是通過對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也就是事物的類概念或本質。
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據。個別事物是由於分有了理念而成為這一事物的,離開了理念就沒有事物。
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滿的模型,事物則是理念的不完滿的摹本,事物是因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為事物的。
最後,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 事物的本質,事物存在的目標就是實現它的本質,從而成為完滿的存在。
把事物的本質——理念,與個別事物的分開,並且以理念為存在的根據,是柏拉圖哲學的基本原則。
3. 為什麼柏拉圖認為神創造的世界是最好的
在柏拉圖看來,神是至善的,他所創造出來的世界當然也就是最好的,因為神的至善本性使他「根本不會也不允許作出什麼不是最好的事情來」。柏拉圖寫道:「讓我們來看一看造物主為什麼要創造這個生滅變化的世界。他是善的,而善的東西就不會嫉妒任何東西。既然他是不會嫉妒的,因此他願意使一切東西盡可能和他相像。這就是我們可以完全正確地從有智慧的人那裡學來的宇宙變化的最高原則。」
4. 柏拉圖的製作方法
柏拉圖是為了從最關鍵的到較次要的項目進行排序而採用的簡單圖示技術,它是通過區分最關鍵的與最次要的項目,用最少的努力獲取最佳的改進效果。
在工廠里,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往往不知從哪裡著手,而事實上大部分的問題,只要能找出幾個影響較大的要因,並加以處置及控制,即可解決問題的80%以上。要想取得最佳的效果,應當運用「抓主要矛盾、抓重點、抓關鍵」的原則,選擇影響大的重要質量問題進行質量改進,選擇起關鍵作用的主要原因去解決質量問題,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排列圖又稱為重點圖或ABC法。排列圖的另一個別名叫柏拉圖,這是因為排列圖是美國品管大師裘蘭博士(Joseph.Juran)運用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 (Pareto)的系統圖加以延伸所創造出來的。
在工廠或辦公室里,把低效率、缺點、製品不良等損失按其原因或現象別,也可換算成損失金額來表示,以金額順序大小排列,對占總金額的80%以上的項目加以追究處理,這就是所謂的柏拉圖(Pareto)分析。
柏拉圖法的使用要以層別法的項目別(現象別)為前提,依經順位調整過後的統計表才能畫製成柏拉圖。
5. 柏拉圖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Plato,Πλάτeω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另有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
思想觀點
唯心主義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
柏拉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由此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並將它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任何一種哲學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須包括一個關於自然和宇宙的學說在內。柏拉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和大自然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發展一種適合並從屬於他的政治見解和神學見解的自然哲學。
6. 如何做柏拉圖
1.Excel柏拉圖製作。
7. 柏拉圖對人類的貢獻
柏拉圖(Plato,Πλάτων, 約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另有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場。
8. 柏拉圖製作方法
進入excel,輸入要做圖的表格。
9
總結1如下。
10
總結2如下。
9. 柏拉圖認為神是如何創造世界的
在柏拉圖看來,神既然是至善的,他所創造出來的世界當然也就是最好的,因為神的至善本性使他「根本不會也不允許作出什麼不是最好的事情來」。柏拉圖寫道:「讓我們來看一看造物主為什麼要創造這個生滅變化的世界。他是善的,而善的東西就不會嫉妒任何東西。既然他是不會嫉妒的,因此他願意使一切東西盡可能和他相像。這就是我們可以完全正確地從有智慧的人那裡學來的宇宙變化的最高原則。」神根據至善至美的原則創造出唯一的世界,把生命和靈魂賦予世界,用秩序與和諧來統轄處於運動變化中的萬事萬物,讓地球處於世界的中心,日月星辰圍繞著地球轉動,並讓具有理性靈魂的人居住在地球亡,成為萬物的靈長。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神的智慧、正義和大能,同時也處處顯示出神的別具匠心的目的。柏拉圖在《蒂邁歐篇》中展現的神創世界理論不僅是對蘇格拉底神學目的論的進一步論證,而且也第一次明確地表述了把神當作一個最好世界的充足理由的神正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