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杠鈴的發明人

杠鈴的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7-04 01:06:08

⑴ 杠鈴會使人橫向

在運動員舉起杠鈴時,橫桿的兩端承受了重物的重力,而中間受到運動員向上的支撐作用,在這些力的綜合作用下橫桿發生彎曲變形.
故選:B

⑵ 古時人們用的練習體魄的杠鈴叫什麼

健美訓練的幾個注意事項
1、許多人感覺背部肌肉的練習不理想。解決方法是進行牽拉練習與劃船練習時盡且使雙肩向前聳,在練習背中部時始終保持一定弧度的彎曲,即使在做軀體伸展動作時也應保持彎曲。

2、很多人都不知道,引體向上是最有效的背部肌肉練習方法之一。負重引體向上更是得到輪廓分明的背部肌肉的法寶。在做引體向上練習時,抓杠雙手之間的距離是不固定的,應該安排在幾個不同的間距各做一組練習。身體吊在杠上時應盡量伸展,向上引體時則盡量弓背;如果下巴不能過杠也不用擔心,盡量靠近至杠5—7厘米即可。注意,引體向上時身體應盡量少擺動或扭動。

3、雖然有很多用於練習背部和兩肋的新器械被發明出來,但是那些頂尖的健美選手們好象還是最喜歡用劃船器做練習。注意,要把動作做得准確到位,主要要領是握柄向心運動時應拉至肚臍上方數厘米才行。

4、胸部肌肉練習效果不理想。請試試在卧推杠鈴或卧椎啞鈴練習時將斜板的一頭墊高一些;使人躺在上面有一定的傾角(約 20—25度),再用和以前同樣重量的杠鈴或啞鈴進行練習。由於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予肌肉一個新的刺激,你很快就會看到新的效果。

5、做肱三頭肌的下壓練習時,雙手握距應與肩同寬,而不應過窄。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樣能夠提高對手握桿的穩定性,進而提高練習的重量,增加練習的強度,使肌肉長得更快。

6、在做下壓/推動作時手腕疼痛怎麼辦。大多是因為拇指在做下壓/推的動作時沒用上力而使力量全部通過手腕傳遞到前管造成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只要將抓握杠的手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一下,使手背和前臂成一直線就可以了。這樣力量就會通過掌骨直接傳遞到前召,而不會使腕部肌腱過伸造成疼痛了。

7、多練習頸部的肌肉。發達的頸部肌肉最容易使人聯想到健康的體魄。頸部肌肉是為數不多的對鍛煉特別敏感的肌肉,只要每周練習2次、每次練習3組,很快就會看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8、發達肩部的鍛煉絕不能忽視三角肌後側的練習。不管你的訓練時間安排得多麼緊,你都應該抽空練習兩組俯身杠鈴劃船或俯身啞鈴側舉,你將會發現這點時間花得非常值得。

9、坐姿杠鈴頸後推舉是練習三角肌的主要手段,許多人習慣坐在一張有靠背的椅子上進行練習,殊不知這樣會使作用於三角肌前側的負荷銳減,三角肌得不到全面發展。正確的做法是坐在設有靠背的平呈上練習頸後推舉,這樣可以使你上身保持正直,負荷均勻地作用在三角肌的三個頭上,使三角肌的形狀勻稱。

10、有些人覺得在用肩部練習器練習坐姿預後推舉時不能充分發力,杠鈴舉起來後只能慢慢回落而不能很快復位。這並不意味著你的力量不足。你可以試著轉一下身,胸部對著椅背騎坐在凳上,換一下姿勢後你的感覺可能就大不一樣了。

11、保護好你的肩部。在做杠鈴或啞鈴提拉練習時,肩部應直上直下,不可前後晃動或做旋轉動作,否則屬部容易受傷,而且對鍛煉效果並無益處。

12、單臂啞鈴彎舉是練習練二頭肌的最好方式之一,但卻常常被忽略。練習時你應該用空閑的手抓住一張椅子的靠背以保持身體穩定。你還可以在疲勞之後藉助臂部甩動的慣性多做幾下,以增加練習的強度。

13、如果你上臂練習的進展緩慢,建議你在同一天里鍛煉你的二頭肌和三頭肌,相信你的胳膊很快就會像打足了氣一樣漲起來。如果你已經這樣做了而效果還是不明顯,請參考第24條。

14、復合力量練習作為一種多關節參與的練習,是塑造健美肌肉的最佳手段之一。這種練習方法往往不太好練,也沒有欣賞價值,但效果頗佳。復合力量練習江主要的有卧推、坐推、深蹲、全力上拉、俯身上拉等。

15、練習小腿肌肉固然應該選用大重量,但是也要注意選擇的重量應以能重復動作4—5次為佳。這樣不僅能長力量,還能長耐力。

16、深蹲到底要蹲多深?這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人說大腿應該低於雙膝的水平面,有人則說應該高於雙膝的水平面。不管怎麼樣,讓我們來聽聽有史以宋腿肌最發達的健美運動員 Tom Platz是怎麼說的吧『你只要蹲到底再站起來,肌肉自然就會發達了。」
v17、重量練習的時間以45-60分鍾為好(不包括准備活動)。這樣不僅強度足夠,而且可以使你不至於因為在健身房裡呆得太久而感到乏味。

18、一天中進行重量練習的最佳時刻是什麼時侯?是下午,這時候你的體溫達到一天的最高點,肌肉也是一天里最強壯的時候。

19、是否小肌肉可以少練習幾組,大肌肉則應該多練習幾組?反正許多優秀健美選手是這樣做的。在一個練習循環中,他們練習二頭肌、三頭肌『三角肌以及類似大小的肌肉時往往安排4—6組,而練習較大一些的肌肉時則安排8—10組。

20、「笨鳥」應該「先飛」。假如你某部分肌肉練習效果滯後,那就應該在每個練習循環中都先安排該部位肌肉的練習,並請記住你每天的練習都應該先從「薄弱環節」開始。

⑶ 舉重是誰發明的

舉重是一項很古老的運動。古希臘人曾用舉石頭來鍛煉和測驗人的體力,羅馬人在棍的兩頭扎以石塊來鍛煉體力和訓練士兵。中國民族形式的舉重活動,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楚漢時代就有記錄(舉大刀、石擔、石鎖等)。從晉代至清代,舉重均列為武考項目。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的繪畫記述了法老們舉沙袋或其它重物來鍛煉身體,這就是用舉重來進行鍛煉的最早的記錄,運動員們用這種方法來增強身體力量,增加身上的肌肉。舉重是一種衡量這種力量的大小、判定一組人中誰最強壯的方式。同體育一樣,舉重在軍事上也用來評估士兵的身體素質。在古代中國,士兵們通常用舉起一種稱作「鼎」的龐然大物來證明自己力大無窮,動作同今天的抓舉有些類似。大多數情況下,舉重被尊為是一項壯舉,這從希臘的雕塑和繪畫中就可以反映出來。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一幅畫描繪的是一名年輕人一手舉著一塊未經加工的石塊,每個石塊有他頭的1.5倍大小。石塊慢慢變成了啞鈴,之所以這么叫是因為它們是被去掉了擊錘的鈴,以使它們不會發出聲。之後啞鈴的形狀也不斷演變,直到現在更受人們喜愛的杠鈴。當上個世紀號稱匯集了「世界上最強壯的人」的角斗和雜耍表演在美國和英國方興未艾之際,到1880年,正規的舉重俱樂部已在德國和奧地利頗具規模。在1877年,維也納舉辦了有歷史記載的世界上第一個舉重比賽,有些比賽項目看上去十分誇張,比如說只用中指或只用牙齒和頭發來舉起重物,當然,也有正規的抓舉和挺舉的比賽。紐約的一家不太有名的雜志《時代精神》在1892年公布了第一份業余舉重世界紀錄,由於當時舉重並沒有統一的規則,因此有些紀錄近乎奇特,像芝加哥的亞當-考克蘭擁有的紀錄是將一個5.44公斤的重物連續舉了14000下。然而,隨著舉重的地位在法國、俄國以及其它一些歐洲國家的提高,第一個舉重和摔跤國家聯合會在19世紀90年代初登記注冊。
現代舉重運動始於18世紀的歐洲,英國倫敦的馬戲班常有舉重表演。19世紀初,英國成立舉重俱樂部。最初杠鈴兩端是金屬球,重量不能調整,比賽以次數決勝負。後來,義大利的阿蒂拉(Luis Atila)將金屬球掏空,通過往球內添加鐵或鉛塊調整質量。1910年伯格(Casper Berg)將金屬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金屬片。1891年在倫敦皮卡迪里廣場舉行首屆世界舉重錦標賽。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奧運會上,舉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不按運動員的體重分級別,只有單手挺舉和雙手挺舉。在1920年的第7屆奧運會上,開始按運動員的體重分成5個級別,並改為單手抓舉、挺舉和雙手挺舉。這為近代舉重比賽奠定了基本方式。1924年改為單手抓、挺舉和雙手推、抓、挺舉5種。1928年取消單手舉,保留了雙手舉的3種形式。由於推舉易使運動員的腰椎受傷,裁判的尺度也難以掌握,因此1972年奧運會舉重比賽後,正式公布取消推舉。1896年,舉重便被列入了在雅典舉行的首屆現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當中。但當時選手沒有等級之分,不管運動員身材體重如何,誰舉起的重量最大便獲得勝利,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了1920年奧運會。1920年,舉重成為奧運會的固定比賽項目。1932年的奧運會上舉重被分成了5個重量級別,3個正式比賽項目--抓舉、挺舉和推舉,在悉尼奧運會上男子舉重已發展到有8個級別,而從1972年開始就不再設立推舉。從那之後,舉重在奧運會上沒有任何變化,但在悉尼奧運會上出現一個重大的變化,那就是舉重在奧運會上不再是男性的專利,女子舉重歷史上首次登上奧運大舞台。女選手們進行7個級別的角逐。
近代競技舉重運動興起於18世紀末,最初盛行於歐洲。19世紀80年代初期,首先在英國而後在美國,人們開始將舉重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
第一次正式的國際舉重比賽是在1896年於希臘舉行的第一屆奧運會上進行的。當時的舉重比賽不分級別,舉的方式也只有單手舉和雙手舉兩種,並分別計算成績。英國的爾·埃里奧特以71公斤的成績獲得單手舉冠軍,丹麥的弗· 楊森為雙手舉冠軍,他舉起了 111.5公斤。直到 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比賽仍採用這兩種舉重方式。鑒於當時沒有比較完善的舉重競賽規則,從1908年到1912年,沒有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舉重比賽。

⑷ 在杠鈴和啞鈴發明出來之前人們怎樣鍛煉

負重訓練即有足夠承載重量就可以達到效果,啞鈴和杠鈴是發展衍伸而來的工具,進化的更適合健身人士使用

⑸ poppin的創始人是PETE嗎

對於poppin的創始人普遍認識是由Electric Boogaloos所教授和傳播的Style,EB創建了風靡全球的Popping和boogaloo等舞蹈風格。

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Boogaloo Sam創建了一種獨特的舞蹈風格,這種舞蹈形式通過演變和進化,就出現了現在大家所看到的Popping和boogaloo。然後,他將其傳授給了他團隊的成員們,也就是The Electric Boogaloos。

(5)杠鈴的發明人擴展閱讀:

Popping起源於70年代初成型於70年代中後期,以不同形式興起於美國西岸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弗雷斯諾、奧克蘭等地,起源和發明者有一定爭議。

發明的靈感來源有模仿機器人的默劇表演(Robot Style)、Locking舞蹈的快速停頓感、以及60年代的流行舞蹈動作Jerk Dance等不同說法。

Popping和Boogaloo基礎動作,Boogaloo Sam創造,強調pop的方向和律動和平衡感,做每個Move的時候需要pop的肌肉點和用力點是不一樣的,Fresno使做每個Move的時候很自然用到需要用到的肌肉點和力量去pop,使動作效果更完美。

⑹ 5、德國的體育家 被後人稱為現代健美運動的創始人。、

尤金.山道----國際健美運動的創始人

常常有人會問:「健美運動是從何時開始的,早在古希臘時代的運動健將就用舉重物來鍛煉身體,並得到強壯健美的體型,這些健美的運動員,被雕塑家「記錄」下來並留存至今。這是健美運動的早期萌芽,那麼真正意義的健美運動是從何時開始的呢?現代的健美運動是以展示人體美為特徵。
十九世紀晚期,德國人山道首創了通過各種姿態來展示人體美,而且為現代健美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所以他被公認為「國際健美運動的創始人」,和「世界上第一位健美運動員」
尤金.山道,1867年4月2日出生在德國的康尼斯堡,尤金.山道是他的藝名, 原名為法德利.密勒,1925年10月14日車禍逝世,享年58歲。山道童年時代體弱多病,常常被蠻橫的同學欺辱,10歲那年跟隨父親到義大利的羅馬旅遊,他被美術館中古希臘的雕塑深深吸引,並決心把自己的身體也「雕塑」得像古代的角鬥士。
為了強壯,他練習杠鈴、啞鈴還參加角力運動,他還常常和馬戲團的演員一起練功,10歲時他拜歐洲有名的在力士,路易斯布馬捷門下,山道勤奮苦練十幾年,在他22歲時,肌肉已經十分完美,而且力大無比,他可以將幾副摞在一起的撲克牌一扯為二,還可以同時和幾個歐洲有名
的角斗家搏鬥,並能勝利。
1892年,山道在英國獲得「世界上最強壯的男子」比賽中獲得冠軍, 他很快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1893年,山道在美國芝加哥的世界博覽會上在眾目睽睽之下他拼盡全力與雄獅相搏,最終將其制服,從此山道聲威大振名傳歐美,成為人們心中的傳奇式的英雄,在這之後,他又周遊了英格蘭、澳大利亞,南美、和歐洲等地,所到之處表演大力士的技藝,例如彎曲鐵棍、舉各種重法碼和鐵塊、舉壯漢和與獅子搏鬥。山道還創造了一種新的技藝,就是在四面透明的玻璃棚內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連續成套的肌肉造型和肌肉控制技術表演使觀眾大開眼界,並對這種新的表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當時,山道不但成為世界上最強壯的人,而且也成為體格發達最完美男子的稱號。
山道之所以受到世人崇敬和後世的敬仰,不僅是因為他有著健美的身軀和超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有一般大力士所有能比擬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山道是18歲那年上的大學,通過研究人體解剖學,他更加懂得了科學鍛煉的意義,而且從實踐中摸索出了一整套發達肌肉的訓練方法。
為了讓更多的熱愛健身的人了解和掌握發達肌肉的正確方法,他在30歲後開始寫健身著作《力量以及如何去得到》《體力養成法》、《實驗祛病法》等書,受到各國健美愛好者的歡迎,1898年山道創辦了《體育文化》期刊,同時在倫敦設立體育學校,並在紐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南非及美洲等也設立分校,教授健美、舉重、角力等體育項目,另外他還設立函授對世界各地男女青年進行指導。
1901年,山道在英國倫敦的皇家阿伯特劇院舉辦了「世界第一次健美比賽」,並擔任裁判工作,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於山道在提倡和推動健身健美運方面的卓越功績和巨大貢獻,奠定了現代健美運的基石,所以後人一致公認並尊奉他為「現代健美運鼻祖」「世界健美之父」。
從山道以後,人們把健美運動一致公認為一個體育運動項目的地位就確信無疑了。尤金.山道開創的健美訓練法和他的豐功偉績也被載入史冊。

⑺ 舉重運動是那國家發明

舉重是一響項很古老的運動。古希臘人曾用舉石頭來鍛煉和測驗人的體力,羅馬人在棍的兩頭扎以石塊來鍛煉體力和訓練士兵。中國民族形式的舉重活動,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楚漢時代就有記錄(舉大刀、石擔、石鎖等)。從晉代至清代,舉重均列為武考項目。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的繪畫記述了法老們舉沙袋或其它重物來鍛煉身體,這就是用舉重來進行鍛煉的最早的記錄,運動員們用這種方法來增強身體力量,增加身上的肌肉。舉重是一種衡量這種力量的大小、判定一組人中誰最強壯的方式。同體育一樣,舉重在軍事上也用來評估士兵的身體素質。在古代中國,士兵們通常用舉起一種稱作「鼎」的龐然大物來證明自己力大無窮,動作同今天的抓舉有些類似。大多數情況下,舉重被尊為是一項壯舉,這從希臘的雕塑和繪畫中就可以反映出來。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一幅畫描繪的是一名年輕人一手舉著一塊未經加工的石塊,每個石塊有他頭的1.5倍大小。石塊慢慢變成了啞鈴,之所以這么叫是因為它們是被去掉了擊錘的鈴,以使它們不會發出聲。之後啞鈴的形狀也不斷演變,直到現在更受人們喜愛的杠鈴。當上個世紀號稱匯集了「世界上最強壯的人」的角斗和雜耍表演在美國和英國方興未艾之際,到1880年,正規的舉重俱樂部已在德國和奧地利頗具規模。在1877年,維也納舉辦了有歷史記載的世界上第一個舉重比賽,有些比賽項目看上去十分誇張,比如說只用中指或只用牙齒和頭發來舉起重物,當然,也有正規的抓舉和挺舉的比賽。紐約的一家不太有名的雜志《時代精神》在1892年公布了第一份業余舉重世界紀錄,由於當時舉重並沒有統一的規則,因此有些紀錄近乎奇特,像芝加哥的亞當-考克蘭擁有的紀錄是將一個5.44公斤的重物連續舉了14000下。然而,隨著舉重的地位在法國、俄國以及其它一些歐洲國家的提高,第一個舉重和摔跤國家聯合會在19世紀90年代初登記注冊。

⑻ 啞鈴,杠鈴都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今天健身房隨處可見樣式豐富多樣的啞鈴、杠鈴、壺鈴為什麼要帶個「鈴」字?版其實這些健身器材的權發明的靈感真的來自鈴鐺。沒錯,這些用金屬製成的重玩意真的可以像鈴鐺一樣搖晃——不過是在18世紀那個健身風靡的時代,那時,有人就用這些人造仿製教堂大鍾進行鍛煉。

⑼ 健身界有哪些比較有名的人物以及他們的個人資料

世界健美運動鼻祖-尤金山道

人體的健美形象從古希臘時期的大力士神像雕刻開始,歷經了幾個世紀,這期間從事健美鍛鍊的運動員比比皆是,因為他們都相信結實壯碩的肌肉與體格能為他們帶來更大的力量與更優秀的運動成績。而其中真正有系統的奠定健美訓練方法與審美標準的運動員首推尤金山道(Eugen Sandow),他在今天被稱為健美運動奠基者。

一、年幼多病的山道

尤金山道的原名是法德里奇‧穆勒(Friedrich Muller),山道是他的藝名。但現在我們通常都稱呼他的藝名而不是本名。山道於1867年4月2日生於德國普魯土的康斯尼堡,山道自幼體質就很虛弱,並且有多次病危的紀錄,所幸最後都能存活下來。

二、少年山道時期

在山道的少年時期,有一次跟隨父親從普魯土到義大利的羅馬旅遊,在參觀弗羅倫斯美術展覽館時,無意間看到那些古代大力士雕像的健美體格,他感到十分欽佩和不可思議,便好奇地問父親:

「現在是否也有這樣體格健壯的人呢?」

父親告訴他說:

「現在恐怕很難看到這樣的人了。但是在古代,人們的生活中如果沒有自衛的武器,雙手就必須有過人的臂力,才能保衛自己的生命和安全。如果要想有強壯的體格,就必須在鍛鍊上下功夫。」

山道聽了父親這段話的啟發,聯想到自己常被有些蠻橫不講理的人欺負,於是他便下定了決心,開始每天鍛煉自己的身體,為體魄超群與力量出眾的目標而努力。

到了15歲那年,山道便與啞鈴、杠鈴和角力等運動結下不解之緣。到18歲時,他感到自己的體質有了很大改善,不但不常生病,肌肉也已經比較發達,但仍然不如想像中的大力士強壯。為了把自己的身體鍛煉得像古代雕塑中的大力士一樣,他經常背著父母到馬戲團里跟演員一起練功學藝。後來,他拜聞名全歐洲的大力土兼教練路易士‧仕馬傑為師,在教練的精心指導下,山道非常刻苦的訓練。在此同時,山道更學習了人體解剖學和有關的醫學知識,他開始懂得鍛煉必須遍及全身各部位肌肉與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三、研究與鍛鍊時期

18歲時山道考入醫科大學,便專注於人體解剖學和人體生物力學的學習研究。經過近四年的刻苦學習與鍛煉,21歲時的山道已在自己訓練實踐中逐步探索與發展了一套健美訓練的方法。這時的他,無論在體力和肌肉方面,或者是在力量技巧的表演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例如讓幾副撲克牌疊在一起,他可憑藉手力將它一次撕裂為二,又例如總重140多公斤的圓球杠鈴,他可以輕易地將其從地上提起舉過頭頂。後來有幾位在歐洲素負盛名的角力格鬥家同時登場與他一人進行挑戰,他也毫無懼色,顯出他勇猛矯捷的一面。他在當年英國舉行的「世界最強壯的男子比賽」中榮登冠軍寶座。此後,他到了歐美許多國家進行健美造型表演,宣傳健美運動。他的名字也隨之聞名於世。當時的山道是利用短的圓球杠鈴從事訓練,他是電鍍啞鈴的先趨者 ,也是握力啞鈴的發明者。

四、聞名於世與開創健美運動商機時期

山道出名後陸續在倫敦、羅馬、柏林等地受聘表演。1893年之後,他遠渡重洋應邀到美國表演。在美國各地巡迴表演期間,由於無人能與之匹敵,山道竟然提出要與獅子角力表演,最後也如願將獅子打敗。此事在美國轟動一時,其「壯舉」雖不像中國古代的武松打虎一樣傳唱千古,大概也能成為一時美談。1902年以後,山道先後到澳洲、紐西蘭等地作超人的技藝表演,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山道會受到人們狂熱的崇拜,除了他有過人的力量和精湛的表演技藝外,還有一身剛柔相濟的肌肉和完美無暇的體格。每次只要山道出場,總是掌聲雷動,坐無虛席。

19世紀末的歐洲,正值攝影技術出現的時候,當時山道的健美照片流傳世界各地,包括郵票、收藏照等。當時許多雜志、運動器材找他當代言,甚至連可可粉等食品的包裝上也印上了他的名字與照片,他可說是第一個為健美運動開創商機的人。

五、出版著作與開創健美運動教育時期

山道在表演期間也不忘繼續鑽研與整理他的健美訓練理論,他透過訓練實踐與淵博的醫學知識,在1895年至1920年間出版了他的專著《體力養成方法》、《實驗驅病術》和《力量如何獲得法》等著作,1898年還創刊《山道體育文化期刊》,同時又出版了他的名著《生命就是運動》。通過健美比賽,他還制定出當時最為先進的評分標准和競賽方法,為今天的健美運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山道在漸漸淡出健美表演舞台後,他建立了健美函授學校,根據來自世界各地男女青年的個人體質差異、年齡和職業特點,分別傳授訓練方法。此後山道更在澳洲、紐西蘭、印度、南非、美國、加拿大等地創辦體育學校,並且在英國倫敦設立了體育學校總部,主要教授健美、舉重、角力等體育項目。山道還到世界各地向世界有關人士宣傳體育鍛煉對增進人體健康的好處以及有關的健美理論,對世界上數千萬的男女青年進行了健美訓練的教育與指導。

六、意外的結局與後世的敬仰

山道受到當時人們的崇敬與愛戴,不僅是因為他有雕塑般的健美體格、剛中帶柔的肌肉線條和高超的表演技巧,或者是在舉重和角力方面的高深造詣,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具有一般大力士所不能比擬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他上過大學,專門研究過人體解剖學,一生不忘著作,對健美運動的發展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受到了各國健美愛好者的歡迎。

1925年十月十四日的一次意外車禍中,山道與世長辭,享年58歲。山道在世時,人們就公認他練就了一身古希臘大力土海拉格斯(Heracles)型的壯碩體格,並稱他一身集中了健、力、美的精華。直至今日,健美訓練方法雖然已經歷經了多次更復雜與科學的改變,並且造就出一批批更完美的健美選手,但尤金山道對於健美運動的開創與貢獻卻是無人可以比擬的,他是目前健美運動界公認的「世界健美運動鼻祖」。在山道的一生中,我們不僅看見了一個生命不懈的毅力與勇氣,更看到一個運動員如何從先天條件不足的劣勢下努力上進,透過刻苦的訓練與學問上的鑽研而達到成功的境地,這便是所有健美人都值得學習的生命特質與精神。

中國健美界的鼻祖

婁琢玉(LOU ZHUO YU)

婁琢玉,教授,中共黨員,浙江定海人,1925年2月生,現年79歲。 年近八旬的婁琢玉教授現在仍工作在健美運動的第一線,主持上海威德健美中心,並親自執教。
健美和舉重運動中所獲榮譽和稱號--婁琢玉教授為健美和舉重事業的貢獻受到了無數的嘉獎:
1958年評為國家級舉重裁判員;
1960年榮獲上海市體育先進工作者稱號;
1979年第四屆全運會上,被評為全國優秀體育工作者;受到鄧小平、彭真、鄧穎超等中央領導人接見並合影;
1980年經考核為國際舉重A級裁判員;
1983年6月國際健美協會授予「IFBB名譽委員」,
1984年10月在美國由國際健美協會授予「功勞獎狀」;
1985年6月國際健美協會授予「IFBB銀質獎章」;
1988年5月國際健美協會和亞洲健美協會分別授予「IFBB」和「AFBB」金質獎章;
1990第11屆亞運會上,授予「先進工作者」和「貢獻獎」;
1993年被評為國際健美A級裁判員;
1993年在新加坡,亞洲健美協會授予「ABBF傑出貢獻獎」;
1992年被美國運動醫學大學聘為「學部委員」和「個人教授」;
1986年和1993年國際健美協會和亞洲健美協會授予「中國健美之父」稱號;
1994年11月被國際健美協會推薦為「IFBB資深執委」;
1988年1990年分別被聘為上海體育學院和上海師范大學的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1999年11月在斯洛伐克IFBB大會上,國際健美協會授予第19枚國際健美協會最高榮譽獎------「金質功勛獎章」

個人的主要著作和科研成果
1952年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的「杠鈴健身法」;
1956年由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舉重技術圖介」;
1959年由上海師范大學體育系出版的「舉重」專修教材;
1960年由上海輕工業專科學校編寫出版的「輕工業機器設計概論」;
1980年由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舉重競賽裁判法」;
1983年由廣東人發出版社出版的」健美之路」;
1985年由上海體育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健美運動」;
1985年由陝西出版社出版的「健美運動」;
1986年由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體育大全>>-「舉重篇」;
1987年由北京新體育出版社出版的「通向健美之路」;
1986年由北京婦女出版社出版的「女子健美」;
1986年由北京體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體育大觀」;
1987年由北京農村出版社出版的「男子生活大全」;
1987年由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健美問答200例」;
1987年由山東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健美明星」;
1987年由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健美競賽裁判法」;
1988年由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健美精粹」;
1989年由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你想使體型更健美嗎?」;
1989年到2003年威德健美教練員訓練班編寫的健美、健身專業補充教材共15冊;
1993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威德健美訓練法」;
1997年由上海少兒出版社出版的「體育十萬個為什麼」-「健身篇」;
1998年、1999年香港健美總會出版的「健美教材」;
2001年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出版的第25本著作「婁琢玉健美世界」這本書已被國際和亞洲健美協會在2003年3月批准列為中文版的健美、健身訓練的專業教材。

⑽ 啞鈴是誰發明的

這個問題很好玩的地方在於啞鈴的英語就是mbbell
也就是說啞鈴其實是從英語直譯過來的
可是mbbell為什麼要叫mbbell呢???
所以我們得先知道什麼是bell
最初的傳教士們用handbell(可以拿在手上的小鈴鐺)召喚人們來做禮拜
在8世紀的時候呢,大主教(archbishop)經常要求牧師們(priests)在特定的時段敲鍾
到了10世紀,主教Dunstan就開始在轄區的教堂里掛bell並規定敲鍾條例
鍾聲可以提醒人們起床,祈禱,工作,或者武裝起來抵禦襲擊,召集人們開會
可以想像在沒有手機的年代bell有多重要
到了16世紀,鍾的結構有了很大的改進
鍾可以在繩子的帶動下進行360度的旋轉
敲鍾人可以使鍾旋轉了180度之後停止在上下顛倒的暫時平衡狀態
這樣便可以控制鍾被敲響的時機 [1]
如果教堂裡面有很多個鍾,每個鍾有不同的音高
就可以合奏出美妙或庄嚴的樂曲
人們便可以花式敲鍾了 [2]
這叫change ringing,中文不詳
教堂用的鍾呢都很大,tenor這個型號的鍾平均重量比一輛小汽車還重
因此敲鍾是個力氣活
需要鍛煉的敲鍾人不能天天敲鍾擾民啊
於是就製造了mbbell,不會響的鍾,也就是啞鈴來鍛煉拉繩子所需的上肢力量
之後人們因為別的原因鍛煉
製造了更方便的健身器械
但mbbell這個名字一直延續了下來
傳到中國,便成了啞鈴啦

閱讀全文

與杠鈴的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