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四大發明中的火葯來歷

四大發明中的火葯來歷

發布時間:2021-07-04 00:02:58

1. 火葯的來歷

火葯發明千古之謎有望破解 一個由30多位文物界、勘探界專家組成的「中國古代火葯原料科學考察探險隊」日前結束在四川綿陽江油市老君山的考察。專家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火葯原料——硝的開采提煉基地,而這一發現將有助於揭開中國火葯發明的千古之謎。 據史書記載,我國古代的煉丹家在長期的煉制丹葯過程中,發現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夠燃燒爆炸,由此誕生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公元808年,唐朝煉丹家清虛子撰寫了《太上聖祖金丹秘訣》,其中的「伏火礬法」是世界上關於火葯的最早文字記載,中國學術界由此認為火葯的發明不遲於 公元808年。但作為火葯最主要的原料——硝的熬制地點在哪裡?一直困擾著從事此項研究的專家。 11月底,由四川省川西北地質工程勘察院、北京華城九洲文化研究所、四川省綿陽市文物局等單位組成的「中國古代火葯原料科學考察探險隊」,對老君山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地考察。發現老君山地區有朝陽洞、天雨洞、高官洞等十幾個人工開鑿的山洞,其洞深在數百米至近十公里不等。考察隊在朝陽洞等山洞中,發現了排列有序的用來生產的硝池,以及堆積如山的下腳料、廢棄物和生活用的灶台等。其中煙子洞寬約60米,高達50米,在長約1公里的山洞內,人為形成了4處數百平方米的工作面,每個工作 面均有幾個硝池和大大小小的灶台,洞內還散落著大量破碎的明朝以前的瓷器。 專家們通過對山洞內的硝池、灶台、水槽的考察,認為當時提煉硝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並初步推算出一擔土可以提取8兩至12兩硝。此外,灶台口徑小的0.6米,大的1.5米,大灶台可以滿足100多人一天的伙食。 「考察組的專家已初步確認:老君山的這些洞穴是為了采硝而開鑿,時間不會遲於清代以前。」考察隊組織者之一、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原館長徐向東介紹說,「我們發現老君山是與火葯發明有關的文物富 集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火葯原料基地,這對於徹底弄清古代火葯的發明和生產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們通過對老君山周邊環境及文化的考察,發現重華鎮物產有限,交通不便,卻匯集了江西、廣東、福建、湖北、湖南、陝西、浙江等省的會館,有的會館至今保存完好。專家們一致認為,極有可能是經營硝的各省客商雲集在這里,並建起了各省的會館。在這些會館的旁邊,至今還有一條名為「火炮街」的古街,當地居民說這條街古代是經營火葯原料和爆竹的。 專家們還認為,四川是中國本土教道教的發祥地,兩漢前後道教煉丹盛行,火葯又是道教的發明,而老君山的深山密林中至今有宋代修建的4座道教教觀,這其中一定有必然的聯系。而作為火葯基本原料的硝、木炭、硫磺,在當地也都一應俱全,具備了火葯生產的基本條件。 徐向東稱,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在看了探險隊的文字考察報告和照片後,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發現,能找到火葯發明的物證的話,太令人振奮了」。國家文物局文研所所長榮大為同樣認為「這是重大發現,意義深遠,一定要做好保護工作」。如果經過進一步考察論證,老君山就是中國火葯的發明地, 並且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火葯原料開采地,那將是中國和全世界考古界的最為重大的發現之一。

2. 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是在哪種情況下發明的

我國古代的冶煉技術相當發達。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能製造出造型復雜、美觀大方的大型青銅器皿了。春秋中期,我國已經發明了生鐵冶煉技術,到了春秋末年,鐵制的農具和兵器也已得到普遍使用。

最遲在公元前後,我們的祖先就已發現了硝,並能掌握利用它。古代人民在實踐中慢慢發現硝石有消除積熱和淤血等醫療作用,便將它入葯。《神農本草經》把硝石列入「上品葯」的第六種。古代的煉丹家十分熟悉硝石的性能,常把硝石作為主要的氧化劑和溶劑。公元500年左右的煉丹家陶弘景就指出硝石有「強燒之,紫青煙起」的現象。

唐朝初年,著名的葯物學家孫思邈也煉過丹葯。在他所寫的《丹經》一書中,有一種「伏硫磺法」,記載著類似火葯的方子。由於這種伏硫磺法經常在製作過程中發生燃燒,燒傷煉丹者的手和臉,甚至燒掉煉丹房,因此古人明白了硫磺、硝石和木炭的混合物極易猛烈起火,甚至發生爆炸,製作時必須十分當心。

經過一次次的爆炸起火,煉丹家們從最初的恐懼中逐漸認識到:硫磺、硝石和木炭,如按一定比例配製,可製成會爆炸的「火葯」。火葯發明的具體年代已無從查考,但根據資料可以推斷,火葯發明的時間應在唐代以前。由於這種火葯的顏色是黑色的,所以叫作「黑火葯」。

3.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

火葯 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我國古代著名的煉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陽長期逗留過,偉大的醫葯學家孫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他博涉經史百家學術,通達道經佛典,總結了唐以前的臨床攻理論,收集方葯、針炙等內容,編著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書,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被後世尊為"葯王"。他不僅是偉大的醫葯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煉丹家,自號"孫真人"。他是總結以前煉丹家經驗基礎上收集河洛地區和關中地區煉丹家的配方,最後提出硫磺伏火法這種較為管用的配方。總之,火葯的發明與傳播,和孫思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最先利用火葯的是西晉末年成漢的宰相范長生,他第一個把和火葯用於戰爭。(故事見葉舟的《流民皇帝》)

4. 中國的四大發明中的火葯,發明在是什麼時候

摟主:

我國四來大發明的發明朝代、過自程及其偉大歷史意義
(1)紙發明與西漢前期。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紙的出現,大大便利了人民的書寫,有利於人類文化的傳播。
(2)隋唐時,我國已有雕版印刷品。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即經濟,又省時,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3)戰國時,我國製成了能指示方向的「司南」。後來又製成指南針,北宋時開始用於航海。它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
(4)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宋元時期,火葯在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葯的使用,改變了單純依靠大刀、長矛和弓箭作戰的局面,使整個作戰方法發生了重大變革。
四大發明是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5. 四大發明火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火葯是中國漢族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荒謬和可笑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6. 中國四大發明中的火葯是誰發明的其中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因此火葯的發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唐初的名醫兼煉丹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裡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後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唐朝中期有個名叫清虛子的,在「伏火礬法」中提出了一個伏火的方子:「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葯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里內,煙漸起.」他用馬兜鈴代替了孫思邈方子中的皂角,這兩種物質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這說明煉丹家有意要使葯物引起燃燒,以去掉它們的猛毒.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生激烈的反應,並採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但是因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時有發生.《太平廣記》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隋朝初年,有一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一位煉丹老人.當晚住在那裡.半夜杜春子夢中驚醒,看見煉丹爐內有「紫煙穿屋上」,頓時屋子燃燒起來.這可能是煉丹家配置易燃葯物時疏忽而引起火災.還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煉丹書也談到用硫磺、硝石、雄黃和蜜一起煉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臉和手燒壞了,還直沖屋頂,把房子也燒了.書中告戒煉丹者要防止這類事故發生.這說明唐代的煉丹者已經掌握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一種極易燃燒的葯,這種葯被稱為「著火的葯」,即火葯.由於火葯的發明來自製丹配葯的過程中,在火葯發明之後,曾被當做葯類.《本草綱目》中就提到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瘟疫.火葯不能解決長生不老的問題,又容易著火,煉丹家對它並不感興趣.火葯的配方由煉丹家轉到軍事家手裡,就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

7. 四大發明之一:火葯的資料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火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很早以前,我們的先人對這個三種物質就有了一定認識。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燒制陶器時就認識了木炭,把它當做燃料。商周時期,人們在冶金中廣泛使用木炭。木炭灰分比木柴少,強度高,是比木柴更好的燃料。

火葯是中國人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荒謬和可笑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恩格斯高度評價了中國在火葯發明中的首創作用「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葯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葯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火葯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隋代時,誕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體系火葯。黑色火葯在唐代(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火葯是由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從戰國至漢初,帝王貴族們沉醉做神仙並長生不老的幻想,驅使一些方士與道士煉"仙丹",在煉制過程中逐漸發明了火葯的配方。

(7)四大發明中的火葯來歷擴展閱讀:

中國發明了火葯首先運用於製造煙火(值得一提的是竟然許多人相信中國無科學的說法,什麼制火葯就用來做煙花,創造指南針用來看風水),不久後就將其運用與軍事,並發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大炮和火槍在宋代中國火葯的軍事運用已經相當成熟,使得中國的科技遙遙領先於世界。

而火葯給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帶來了危害。火葯傳到了外國,制使他們製造了槍、炮、坦克、飛機等作戰用品。製造好了以後,拿著中國發明的火葯改裝後的武器,來攻打中國。

8. 四大發明的意義為什麼會有火葯

四大發明的意義 :
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葯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技術成就,對於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推動知識的迅速傳播與增加 ,促進世界的文明和進步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科學技術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除四大發明以外,中國古代在技術領域的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中不少也曾產生過世界性的影響,如:機械技術、冶金技術、制瓷技術、紡織和造船技術、水利建築技術等,總之,中國古代在技術領域取得了許多聞名世界的成就,為人類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世界科技史上留下了極其輝煌的一頁.

9.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是如何發明的

古代道家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專之前,常用屬燒灼的辦法「伏火」,使毒性失去或減低。
唐初的名醫兼道士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再拿木炭來炒,……取入混合物,就伏火了。
可見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生激烈的反應,並採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
火葯的發明,是道家煉丹術的副產品。

10. 火葯的來歷是什麼

火葯是四大發明之一,主要來源於人們對煉金術和制葯業的長期實踐。火葯的發明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人們提煉葯丸來追求長生不老。煉金術的目的和動機是超前的,但是它的實驗方法仍然有它的優點,這最終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火葯是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葯,與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它最初被製成粉末,然後通常被製成不同大小的顆粒。可以用於不同的目的。在無煙火葯被使用之前,是唯一的軍用推進劑。火葯是中國古代煉金術士在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期發明的。

明朝的火葯

明代在作戰火器方面,發明了多種「多發火箭」,如同時發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發射32支箭的「一窩蜂」;最多可發射100支箭的「百虎齊奔箭」等。明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與建文帝戰於白溝河,就曾使用了「一窩蜂」。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發齊射火箭,堪稱是現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當時水戰中使用的一種叫「火龍出水」的火器。據「武備志」記載,這種火器可以在距離水面三、四尺高處飛行,遠達兩三里。

這種火箭用竹木製成,在龍形的外殼上縛四支大「起火」,腹內藏數支小火箭,大「起火」點燃後推動箭體飛行,「如火龍出於水面。」火葯燃盡後點燃腹內小火箭,從龍口射出。擊中目標將使敵方「人船俱焚。」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級火箭。

另外,該書還記載了「神火飛鴉」等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燒性能的雛形飛彈。「神火飛鴉」用細竹篾綿紙扎糊成烏鴉形,內裝火葯,由四支火箭推進,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葯筒並聯火箭,它與今天的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閱讀全文

與四大發明中的火葯來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