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第一例乙肝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史載第一例。乙肝只是隨著檢查技術的提高可以發現並命名了乙肝。肝炎病其實已經由來已久,早在《黃帝內經》里已有癉病記載。
『貳』 乙肝疫苗是誰發明的
美國的 克魯格慢
『叄』 請問目前中國治療性乙肝疫苗的研製到達了什麼程度
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七 --------治療性乙肝疫苗研究獲重大進展 我國第三軍醫大學研製的「治療用乙型肝炎疫苗」順利完成Ⅰ期臨床研究,目前正在開展Ⅱ期臨床研究。這是第一個進行臨床試驗的模擬抗原疫苗。「治療用乙型肝炎疫苗」屬於國家Ⅰ類新生物製品,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和國際發明專利。復旦大學與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開發的「乙克」疫苗正准備啟動Ⅲ期臨床試驗
『肆』 乙肝疫苗是什麼時候研製成功的
乙型肝炎亦稱血清性肝炎,其病毒是直徑為42毫微米的球狀體,由外殼和內核組成,抗原就是其外殼的成分。通常通過輸血、針頭注射等途徑傳播,亦可經胃腸道傳播,與肝癌有密切關系,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早在1964年,醫學家們就從澳大利亞居民的血清中發現了乙型肝炎抗原。1970年,又從含乙型肝炎抗原的血清中發現了乙肝病毒。
1988年12月,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和衛生部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合作,採用基因工程技術,研製成功高純度、高效、安全的乙肝疫苗,並成功地用於人體。
『伍』 世界上的所有第一次的時間發明人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導致了20世紀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1900年,《夢的解析》出版,這是一本驚世核俗的書;
1901年,發現了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成為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01年,諾貝爾獎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獎;
1902年,威利斯·開利設計了第一個空調系統;
190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沖向碧藍的天空,這是人類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縱飛行;
1904年,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標志著人類從此進入電子時代;
1905年6月,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包含了一個將要改變整個世界的理論:狹義相對論;
1906年,美國發明家福雷斯特對二極體加以改進,研製出三極體,這看似小小的一步,卻是人類在打開電子時代大門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件
,福雷斯特因而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無線電之父」;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洗衣機由美國芝加哥人費歇爾設計製造;
1907年11月22日,世界上第一艘現代化客輪「茅利塔尼亞」號第一次成功橫渡大西洋;
1910年,同位素被發現,使人類認識並可以利用的化學元素的實際數量增加了很多倍;
1911年,有人製成了一個磁墊列車模型,在其後的幾十年裡,德國、日 本、加拿大、美國等對磁懸浮列車進行了反復試驗;
1912年,第一塊霓虹燈廣告出現在巴黎大街上;
1912年,英國化學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飼料喂養動物的過程中發現了維生素;
1912年,法國人發明人造棉;
1913年,第一條汽車生產線開始應用;
1915年,魏格納寫成《海陸的起源》一書,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1917年,加拿大科學家發現細菌的天敵:噬菌體;
1921年,挪威氣象學家向世人公布了大氣環流圖案,從而揭示出地球上空大氣運動的規律;
1921年,對結核感染具有免疫作用的卡介苗進行人體試種,取得良好效果;
1923年,世界上第一張彩色膠片誕生;
1923年,世界上第一台冰箱在瑞典問世;
1924年4月到9月,人類完成首次環球飛行;
1925年,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和其他科學家一起創立了著名的矩陣力學理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量子力學第一定律;
1925年,蘇格蘭發明家第一次推出電視系統;
1928年,青黴素問世,開創醫學新紀元;
1928年,大陸漂移的內在動力被發現:地幔對流;
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鍾問世;
1931年,拉鏈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
1931年,世界上第一條微波通信線路在英國多佛和法國加萊之間建起;
1931年,德國科學家製成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顯微鏡,這是「人類的第三隻眼」;
1932年,美國專家研製出第一台有效的心臟起博器,這一發明使很多心臟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1932年,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德國出現;
1933年,「尼龍之父」卡羅瑟斯的發明,引起一場全球性的尼龍騷動;
1935年,第一個實用雷達裝置發明成功;
1936年,年僅24歲的圖靈發表了奠定整個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基礎的論文;
1937年,世界上第一架射電望遠鏡在英國建成;
1938年,匈牙利人比羅兄弟獨立設計發明圓珠筆,使整個人類受益非淺;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無籽西瓜;
1942年,在義大利科學家費米領導下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應堆成功運行,這標志著原子能時代的開始;
1943年,荷蘭醫生科爾夫製成了第一個人工腎臟,首次以機器代替人體的重要器官;
1945年,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爆炸;
1946年2月15日,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電子數字電腦,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1946年,核磁共振現象被科學家發現,70年代以來,核磁共振技術與圖象重建技術相結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
194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家弗蘭克·利比首次用反射性同位素碳14,准確測定了曾經有過生命的有機體的年代,碳14測年法的發明
,對於考古學、海洋學和地球科學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1947年,第一台微波爐問世,掀起了炊用爐具的革命;
1947年,第一個半導體電子增幅器——晶體管問世,成為人類微電子革命的先聲;
1948年,美國工程師香農發表兩篇有關「通信的數學理論」的文章,系統地討論了通信的基本問題,由此奠定了資訊理論的基礎;
1950年,信用卡問世,「一卡走天下」的時代到來;
1951年,美國的克羅斯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實用的磁帶錄像機;
1952年,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試爆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
1953年,生物學家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生命遺傳的基因物質——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1954年,美國設計製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進行處女航,宣告了核潛艇時代的到來;
1954年,蘇聯建成並正式啟用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這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開始;
1954年,美國生物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有效口服避孕葯,並進行了首批臨床試驗;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
人造地球衛星,人類進入太空時代;
1958年,美國人發現激光,兩年後的1960年,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誕生;
1959年,美國工程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
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
發明於16世紀的抽水馬桶在本世紀開始盛行;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人;
1962年,美國物理學家首次提出誇克模型,並預言這種非凡的粒子不僅存在,而且正是這種粒子構成了其他一切粒子;
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外科醫師創造了斷手再植的奇跡;
1964年,美國IBM公司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個採用集成電路的通用
1964年,中國一所農校的教師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找到一刻自然株,中國農業從此開始了第二次綠色革命;
1964年,美國貝爾公司推出電視電話;
1965年,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結晶蛋白質;
1967年,南非開普敦成功進行了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
1968年,美國和法國的科學家提出板塊構造學說;
1968年8月11日,一艘名叫「格格瑪·挑戰者」號的科學考察船開始處女航,目的是深海鑽探。經過15年的航行,不僅驗證了大陸漂移說、
板塊構造說,而且還有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1968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機器人;
1969年,美國五角大樓首創網際網路;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飛船發射升空。21日11時56分,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
他的一小步標志著人類的一大步;
1971年4月19日,蘇聯用「質子」號火箭將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送入地球軌道;
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通用微處理器問世,被稱為第一代微處理器,第一台微型電子計算機誕生;
1972年,CT掃描儀在英國問世,這是繼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在醫學診斷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73年,世界上第一個光纖通信實驗系統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建成,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石;
1975年,美國人威廉·米勒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電子游戲機;
1976年,美國開始使用第一代無繩電話系統,行動電話逐漸成為現代「順風耳」;
1977年,美國宣布研製出了中子彈並開始投入生產和裝備部隊;
1978年7月25日,一位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嬰兒在英國哇哇墜地,成為第一個試管嬰兒;
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病人在地球上消失;
1981年4月12日,美國耗資100億美元,第一次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上天,使之成為自由往返於天地間的航天器;
1982年,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研製出高純度、高效的乙肝疫苗;
1983年,數字式電視機由美國研製成功;
1983年10月,中國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發明了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計算機漢字輸入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1984年,美國蘋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體電腦;
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始實施,標志著人體「生命之書」掀開第一頁;
1991年,建立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環球網(萬維網)正式露臉,這張無形之網使人們相互傳遞信息猶如在網中穿梭,十分便捷;
1993年,在與世隔絕的「生物圈2號」中生活了兩年之久的8位科學家,平安地走出這一人造小世界,標志著美國「生物圈2號」計劃首次試
驗結束;
1993年,美國將信息高速公路列入政府建設計劃,一時間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成為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1994年,與英吉利海峽隧道工程、香港新機場工程、中東和平管道引水工程等一起入選世界超級工程的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5年6月,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對接成功,標志著人類在空間活動中的國際合作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1997年2月24日,多利羊問世,克隆
『陸』 聞玉梅的人物成就
聞玉梅所領導的集體榮獲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200餘篇。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實驗室榮獲市級、部級、國家級獎已達21項。聞玉梅本人也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號,以及國家科技部「863計劃」十五周年突出貢獻獎等諸多榮譽。
說起成績、表彰,聞玉梅顯得輕描淡寫,不願「糾纏」。但談起由她一手創辦的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聞玉梅不禁喜形於色,情有獨鍾,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前身為「微生物教研室病毒組」,1985年經衛生部批准建設,1986年該重點實驗室開始運轉,原上海醫科大學和原復旦大學合並後,2001年實驗室被批准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目前,聞玉梅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袁正宏研究員任主任,瞿滌教授任副主任。實驗室現有高級研究人員5名,中級研究人員7名,助教和技師6名,研究生和博士後24名,共42人,其中黨員15名,可謂陣容強大,梯隊合理。
聞玉梅動情地說:「我們這個實驗室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完全是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產物,是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與新老兩代科技人員勤奮努力、不懈追求的基礎上,不斷成長、壯大起來的。」 疫苗不只是用來預防疾病的,它也可以治療疾病,比如乙肝。前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聞玉梅來漢出席「第三屆中日科學論壇」時透露,她22年來主攻的治療性乙肝疫苗研究正在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如果結果良好,這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於乙肝的治療性疫苗。
據介紹,乙肝病毒非常狡猾,它通過偽裝逃過人體免疫系統的「圍捕」,在人體內復制增長。目前,治療乙肝的葯物和干擾素是從外部進入人體抑制病毒復制;而治療性乙肝疫苗則是調動免疫系統識別並主動消滅病毒,被稱為治療乙肝的「終極武器」。
聞玉梅院士主持的治療性乙肝疫苗研究始於1988年,2007年開始三期臨床試驗,在20家醫院給500多個病人試用,結果將於年底揭曉。如果結果良好,世界上第一個治療性乙肝疫苗將從此誕生。
治療乙肝,在臨床上有三個指標:讓乙肝病毒核酸下降可以得銅牌;讓E抗原轉陰、E抗體出來可以得銀牌;讓表面抗原轉陰、表面抗體出來可以得金牌。聞玉梅說:「絕大多數抗病毒葯是銅牌水平,干擾素可以拿到銀牌,治療性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的效果也是銀牌,希望三期試驗能夠保持。至於金牌,至今沒有人拿到過。」
聞玉梅表示,與干擾素相比,治療性乙肝疫苗副反應和成本比較低。此外,一般抗病毒葯需要患者堅持服用三年以上,而治療性乙肝疫苗使用次數少、治療周期短,三期試驗中只需要患者在14個月里打12針。
中國乙肝免疫性治療疫苗研究取得進展 僅19天工夫,「滅活SARS病毒免疫預防滴鼻劑」研究就獲初步成功! 在這場科學與病魔的賽跑中,滴鼻劑的主要研製者之一———年近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聞玉梅付出的豈止是艱辛?
滴鼻劑的研製之路,荊棘叢生:研究人員不僅要「零距離」接觸SARS病毒,而且一些實驗必須在被稱為「魔鬼實驗室」的P3實驗室進行。更不巧的是,上海的P3實驗室暫時排不上號。時間緊迫!沒有絲毫猶豫,聞玉梅院士帶著得意門生———瞿滌教授南下廣州。
到達廣州的第二天,一個可怕消息傳來:與聞玉梅毗鄰的一個實驗室同時有7人發起高燒,全部被隔離!危險如斯,說不害怕是不現實的。可是共產黨員和科學家的責任告訴她:與病毒的賽跑不容拖延!聞玉梅選擇了留下。
P3實驗室的學名叫「達到生物安全防護三級標準的實驗室」,「魔鬼實驗室」的稱呼決非憑空捏造:核心區的壓力達到—40帕,實驗時得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著令人窒息的特殊口罩和防護鏡,操作程序極為繁瑣。正常情況下只要5分鍾的事,實驗室里要1個小時才能完成;在裡面呆長了,會有「高原缺氧」的感覺。一般人都受不了,更何況年近七旬的老人!許多人勸聞玉梅不要進去,她卻說:「這是第一手資料,我不能不看!」
在實驗室里,聞玉梅和瞿滌教授要把香港大學提供的SARS原有病毒株培養出大量用於實驗的病毒液,每天接觸的活病毒量難以想像。最多時,每毫升病毒液中高達1億個病毒,而她們一做就是幾百毫升病毒液!為了專家的安全,外面始終有人通過攝像頭全程「監控」。
經過19個日夜的苦戰,聞玉梅等教授終於獲得2000毫升的高效價病毒液,滴鼻劑的研究初戰告捷!
聞玉梅在抗非戰中還承擔著許多工作。作為上海市防治非典科研攻關專家咨詢組顧問,她參與制定近期和中長期研究相結合的方案;從廣州回到上海,一下飛機就直奔會場,參加緊急會議;從香港返滬隔離期間,還在家裡通過電話聯系、指導、商討抗擊非典的攻關工作……最近,她與協作單位共同研製「復肝一號」針劑,在轉化為臨床使用前,需做少數志願者試驗。聞玉梅院士堅持要在自己身上試驗,帶頭抽血、注射,堅持了整整9個星期!
「科研的核心是創造,科研的道路是勤奮,科研的態度是誠實,科研的目的是為人民!」的確,聞玉梅院士就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聞玉梅和她的實驗室同事總是迎難而上,忘我工作,在任何時期、任何境遇下都不曾退縮過。
抗非典期間,在聞玉梅和其他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僅19天工夫,「滅活SARS病毒免疫預防滴鼻劑」研究就獲初步成功。而成功的背後是一條荊棘叢生的研製之路:研究人員不僅要「零距離」接觸SARS病毒,而且一些實驗還必須在被稱為「魔鬼實驗室」的P3實驗室里進行;更不巧的是,上海的P3實驗室暫時排不上號……時間緊迫!聞玉梅沒有絲毫猶豫,帶著得意門生瞿滌教授迅速南下廣州。到達廣州的第二天,一個可怕消息傳來:與聞玉梅毗鄰的一個實驗室同時有7人發起高燒,全部被隔離!危險如斯,說不害怕是不現實的。可是聞玉梅和她的同事卻堅定地選擇了留下。
『柒』 乙肝疫苗什麼時候發明出來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巴魯克·布倫伯格是首位發現肝病毒的人,並參與了乙肝疫苗HBV的研發。這是1976年
『捌』 2012中國的發明有哪
第一. 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獲重大成果
第二. 川東北地區發現迄今最大整裝天然氣田 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4月3日宣布,在我國川東北地區發現了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裝海相氣田——普光氣田
第三. 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建成 由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9月28日在進行首輪物理放電實驗過程中,成功獲得電流200千安、時間接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
第四. 在量子水平上觀察到化學反應共振態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和同事首次在實驗中觀察到了全量子態解析度的氟加氫分子化學反應的共振現象,並被理論模型所證實,解決了國際上三十多年來化學研究中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並將化學反應機理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和精度。
第五. 第一條「綠色長廊」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和大慶油田建設設計研究院歷時14年共同完成「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生態工程建設研究」,世界上第一條穿越流動沙漠最長、長度為436公里的「綠色長廊」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呈現。中石油和中科院聯手在先導試驗的基礎上沿沙漠公路兩側進行大規模綠化建設,並對生物防沙技術進行了長期研究,解決了這一世界難題。
第六. 首次環球大洋科考凱旋 1月22日,「大洋一號」科考船經過297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國首次環球大洋科學考察各項任務。據國家海洋局介紹,這次環球大洋科學考察活動,行程43230海里,20多家研究單位的100多名科研人員參加了這次考察,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大量寶貴的資料和樣品。環球科考活動,有力地提升了我國在國際海底區域活動中的國際地位。
第七. 治療性乙肝疫苗研究獲重大進展 第三軍醫大學研製的「治療用乙型肝炎疫苗」順利完成Ⅰ期臨床研究,目前正在開展Ⅱ期臨床研究。這是第一個進行臨床試驗的模擬抗原疫苗。「治療用乙型肝炎疫苗」屬於國家Ⅰ類新生物製品,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和國際發明專利。復旦大學與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開發的「乙克」疫苗正准備啟動Ⅲ期臨床試驗。這些成果將對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做出重要貢獻
第八.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獲成功 11月18日清晨7時20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儲存環成功實現束流積累,儲存環和直線加速器工作穩定,束流性能良好,這意味著BEPCII第二階段建設任務基本達到目標,是工程建設的重大里程碑。在這之前的9月19日,我國最大單體超導磁鐵研製成功,北京譜儀Ⅲ超導磁鐵勵磁成功。目前,國際上只有歐美、日本能研製這種大型探測器單體超導磁鐵。改造後的BEPCII將在世界同類型裝置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將成為國際上最先進的雙環對撞機之一。
第九. 實現兩粒子復合系統量子態的隱形傳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地實現了兩粒子復合系統量子態的隱形傳輸,並且第一次成功地實現了對六光子糾纏態的操縱。該研究成果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物理》雜志上,並以封面形式報道,這是中國科學家的文章首次出現在該雜志封面。該研究結果為各種實用化的量子信息研究開創了新起點,對容錯量子計算、量子中繼、普適量子糾錯等重要研究方向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第十. 「遙感衛星一號」發射成功 4月27日6時4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升空的「遙感衛星一號」和用於發射衛星的「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中國科學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參與研製。衛星質量為2700餘公斤,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還有三D印刷,無尾電器,世界最長高鐵等
『玖』 乙肝最早是哪裡發現的,他來源是從哪裡來的
只有 甲型肝炎可以徹底治癒! 乙 丙 丁 型都無法根治 !!我也是肝病患者 我就把我多年的經驗告訴你, 目前還沒有徹底根治肝炎病毒的方法,如果感染了病毒,那麼在免疫耐受期間(就是無症狀期間) 無須治療,治療不但沒有作用 而且會損傷正常肝細胞,而且長期服用 葯物會產生 耐葯性。到了病情加重 病毒復制加快時 遇到無葯 可用的尷尬局面。只要注意飲食 休息 不疲勞 不發怒 適量運動 保持 好的心情可控制 病毒發展。 定時做 檢查 肝功能 B超 DNA 如果肝功能有損傷 就進行保肝治療,如果病毒超出正常值 過高 並且損傷肝細胞 就要進行 抗病毒治療 (目前主要是 用 干擾素 和拉美夫定 系列葯物 抗病毒 )但這些葯物本身副作用較大。所以是不能輕易使用! 人體出現不適應時期也是肝炎病毒對人體傷害較大時期 叫做 免疫清除期, 這是 就要進行相對的治療 控制病毒復制 保護肝功能 阻斷病情的發展, 肝病主要是靠自己平時的 條理 注意好了 有的一輩子都 沒有 大礙! 不要輕信廣告 目前沒有根治 病毒的 葯物! 肝病就像很多 疾病 如 高血壓 糖尿病 只能控制 無法根治! 朋友 樂觀面對 不要因此感到灰心 它不是那麼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