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經濟奇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韋森近日在深圳召開的一次理論研討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再次重申他在2008年出版的《中國的經濟制度》中的觀點──縣級政府間的競爭是過去30年中國經濟奇跡的根本原因。會上,還有不少國內和國際的華人學者對張五常教授的理論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和證明。 這一觀點的基本論證理路是:1989年之後,中央迅速把經濟權力下放到縣級政府,導致縣與縣之間在發展經濟上進行激烈競爭。每一個縣政府,都像一家公司,為了地方的GDP快速增長,拚命招商引資。投資者向當地政府購地建廠,賣地收益的四分之三歸縣,四分之一上繳。廠建成投產後,增值稅四分之一留縣,四分之三上繳國庫。張五常教授認為,這種中國獨特的租稅合約分成制,為地方政府發展經濟提供了強大的激勵,導致地方政府有很強的發展經濟積極性。他同時認為,這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奇跡的根本原因,並自信這是他的一個天才理論發現。 在之前發表的一篇「 」的專欄文章中,筆者已經指出,自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均把GDP增速作為考核各級政府官員行政績效的一個主要指標,確實在中國各地之間形成了一種政府間經濟績效的競爭機制。在這種「地方政府競爭」體制下,各級和各地政府都在大搞經濟建設,招商引資,大搞開發區,並且大搞政績工程或形象工程,結果,中國的各級和各地政府,均成了當地最大的「經濟發展總公司」。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快速增長,這顯然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同意張五常教授「分成合約理論」的縣級競爭說。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最好還是回到現實中,仔細觀察和思考一下到底是誰在推動各地乃至每一個縣的經濟增長的?從形式看,縣政府作為本地的一個建設者,它要蓋大樓、建廣場、修馬路、設公園、搞綠化以及興建各種新的公共設施,這無疑是各地GDP快速增長的一個貢獻因素。但是,這種政府投資和建設項目顯然不是各地GDP快速增長的最主要原因。眾所周知,與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實體部門和製造業的增長一樣,過去20多年來,那些GDP快速增長的縣,首先且主要是製造業的快速增長,尤其是那些與出口直接相關的製造業的快速增長。除個別礦產、旅遊勝地和邊境貿易縣之外,這幾乎沒有例外。 如果過去30年中國各縣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實體部門和製造業的快速增長所造成的話,那麼,到底是誰來做實業、做出口,開廠僱工招人生產產品?顯然不是縣政府本身,而是地方政府競爭中引來各類企業和企業家,包括外資(包括港台資本)、外省和外地企業家,以及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崛起的一些本地企業家。「商」和「資」是「招」來的,是「引」來的,不是來自國外,就是來自國內其它地方。現在從某個地方搬來了這里,不去那裡,在整個經濟總量的匯總中,應該差異不大,差異也只是開辦的新廠的生產和銷售。那麼,這能解釋全部中國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么?顯然不是縣級競爭模型所能全部解釋得了的。即使是自己在本地自發成長起來的企業,也不在他的租稅分成制的地方政府競爭模型中,那又怎麼用這種合約分成的理論程式來解釋整個過去30年的經濟奇跡? 當然,必須看到,自1989年實行分權制改革以來,縣級競爭無疑是中國經濟這些年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那些「百強縣」,恐怕更是如此。但是,即使我們承認這一事實,也有如下兩個問題: 第一,按照張五常教授的合約分成制解釋理路,現有的縣級財政體制安排只能是各地製造業快速發展的一個促進因素,而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倒是我們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引進了市場化的資源配置體制,加上我們趕上了中國加入WTO後的全球化浪潮,才導致我們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和企業集團迅速崛起。由此來看,縣級競爭的租稅分成制合約安排,最多是提供了一個「籠子」,一個「窩」,至多是一個溫度「孵化器」,而它本身既不是「鳥」,也不是「蛋」,更不是那種能無中生有的孕生經濟奇跡的「魔瓶」。由此來看,即使縣級租稅合約分成制的理論模型是多麼天才的理論發現,最多隻是部分解釋了中國一些經濟發達的縣快速增長的「體制環境」原因,而根本解釋不了中國經濟奇跡的根本原因。 第二,要看到,盡管在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內陸的一些百強縣等經濟發達地區對這些年中國的GDP快速增長有貢獻,但是,在過去30年中,相對於整個經濟的快速增長來說,縣級製造業、服務業以及出口業和基建還只是貢獻了很小的一部分,而過去中國GDP總量的擴張主要還是來自上海、深圳、北京、天津、廣州、重慶、青島、大連、南京、杭州等等一些超大城市的製造業、服務業以及城市基建等快速發展,以及港口、機場、高速公路、高鐵、通訊、電網、礦山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規模投資和興建,這些才是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貢獻因素和構成部分,而不是一些縣級經濟。這也不是張五常教授的縣級租稅分成制的合約理論所能涵蓋和解釋的。 (本文作者韋森,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劍橋大學經濟與政治學院和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學。主要研究領域為制度經濟學和比較制度分析。學術著作主要有:《社會制序的經濟分析導論》、《經濟學與倫理學》、《經濟學與哲學》、《經濟理論與市場秩序》、《經濟學如詩》、《思辨的經濟學》以及《市場、法治與民主》等。本欄目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❷ 怎樣理解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經濟建設創造中國奇跡
新中國成立抄以來,在襲70年的奮斗歷程中,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化進程。建國初期,中國是落後的農業國家,在蘇聯幫助下,中國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最開始收集農產品補助工業發展,保證工業體系完善,創造兩彈一星的成績,保證了中國的國家安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充分吸收國外的資金技術,利用自己高儲蓄的習慣,充分進行投資開發,先後經歷民營企業大發展、基礎設施大建設和高質量經濟三個階段,創造了今天中國的經濟奇跡。
❸ 曾在中國撈金200億,為何一夜跌落「神壇」
此處所指的人正是中國前首富施正榮,一夜跌下神壇主要是因為尚德公司破產前施正榮不但沒有盡全力去挽救,反而還關聯交易,轉移資產。
❹ 中國"經濟奇跡"的成功經驗有哪些中國奇跡可以延續嗎
中國奇跡是不可延續,因為其是在歷史的原因的作用下產生的。具體如下:
深圳經濟特區的前身是具有1600多年建制歷史的寶安縣,深圳亦稱「鵬城」,是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亦是祖國南方的一顆璀璨明珠。她在改革開放的呼喚中誕生,她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茁壯成長。以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而聞名遐邇,借改革開放的東風而展翅翱翔。其發展之迅猛,變化之巨大,舉世矚目,被稱為中國"經濟奇跡"。
中國"經濟奇跡"的成功經驗有如下原因:
歷史機遇
1980年特區成立之初遍地。「麻雀」變「鳳凰」1980年深圳成為中國首批經濟特區之一,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和創業者潮水般湧向這里,他們行囊簡單,擁有的只是對未來熱切的期望。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受惠於香港這座國際化橋梁,深圳吸引了眾多香港、美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到深圳發展。他們或者創業,或者辦廠,都在深圳尋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未來。
從1999年起,深圳開始舉辦一年一屆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推動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以及促進國家、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以此為標志,知識經濟匯入深圳發展的歷史洪流,一批「新生代企業家」橫空出世。
據深交所最新數據統計,深圳目前在境內外共有上市企業223家。在境內上市企業中,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有52家,首發募集資金超過388億元,中小板上市企業數量和募集資金總額均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在創業板上市8家,首發募集資金合計67.79億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體系促進經濟高速發展,在深圳,人們把新的體制稱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產權交易市場、土地市場、高新技術成果交易中心、證券市場。在深圳,市場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大到政府轉讓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國有企業的產權轉讓,小到部門采購辦公用品,都是市場說了算。1997年,新華社公開發布一條消息稱,深圳已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對深圳人而言,這是對他們近20年的先行先試,勇於創新的一次總結。對全國乃至全世界而言,「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結合在一起,有了一個直觀的樣本。
可以說,經過20年的改革,深圳市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已基本完成,經濟運行機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已經建立了通過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市場調節價格的商品已佔到97%以上;形成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體系;以公司制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使大部分國有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建立了以間接手段為主、面向全社會的經濟管理調控體系,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社會資源的配置不斷得到優化。
❺ 一代文壇教主余秋雨曾火遍中國,為何當今跌下神壇
雖然有很多著作但是不容易讓人引起共鳴,人物都很完美,後期因為汶川地震存在詐捐的情況所以成為了他的黑點。
❻ 中國經濟奇跡如何產生
應該算是WTO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因為資本社會追求的是利潤,當中國這樣一個有龐大勞動力的市專場,人工成屬本非常便宜,相對於日本,韓國,美國等。所以,國際資本國家,必然要將他們的生產線放到成本低的國家去,賺取更多的利潤,我國,是主動尋求這樣的機會,主動加入wto,中國對外招商引資,對外企他們的條件非常寬松,甚至是土地,稅收全免,這樣就可以帶動中國上億就業機會。溫州的中小企業是中國最為閃光,通過人力資源和生產資源,獲得外匯和金錢,促成了中國的騰飛,中國也付出了很大的環境代價,但是利大於弊。未來,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過高時候,這些生產線還是會轉移到更低的國家去,比如墨西哥,印度,巴西去,所以我國的經濟奇跡是外貿出口的創造的。
❼ 一,中國經濟奇跡是怎麼來的 其實「土地下戶」讓老百姓從餓肚
其實英國只是想要打開中國的市場,當時的清政府拒絕同其他國家做貿易;英國向中國賣的東西有很多,不只是鴉片,無所謂走私不走私,當時中國沒有任何合法的國際貿易渠道,人家想交關稅,就是不知道交給誰;最後中國戰敗,這才被迫同意開放通商口岸,但是已經沒有了制定關稅的自主權。這是國際上(除中國以外)普遍接受的中英戰爭的主要原因,中國政府自己一直以來只是強調鴉片的事情,而忽略其它的。
在大規模向中國輸出鴉片之前,中英對外正常的經濟貿易中,因果是入超,也就是說中國在貿易中獲利,這對急於斂財和謀取暴利的英資本家而言,當然是不願見到的情形;而對中輸送鴉片將形勢逆轉了,中國大大入超,英商在此中獲利非淺,並對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了推動作用,因此英國非常支持此舉
❽ 中國經濟奇跡是怎麼來的
1 是在當時特有的市場政策下起來的 當時剛開始改革開放 發展生產力 政府大力提倡私企 民企 外企進入市場 搞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 中國的市場非常巨大 能源也非常多 消費能力潛力大 而且勞動力薪酬比較低
3 按照規律 中國已經在經濟上面滯留了好多年了 應該有一個騰飛式的飛躍了 這個是歷史規律
4 領導人非常注重中國的經濟發展 把GDP作為執政的基礎
5 老百姓在之前幾十年的公有體制下壓抑了很久 早就想投身到市場中富裕起來
6 中國在外交方面的成績 也引進來了許多國外資金來活躍中國的經濟市場
❾ 1.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創造的「中國奇跡」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_baiduboxapp
在工業上,政治方面有奇跡:
1、工業上:新中國成立以來,在70年的奮斗歷程中,完成專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屬模的工業化進程。建國初期,中國是落後的農業國家,在蘇聯幫助下,中國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最開始收集農產品補助工業發展。
2、政治方面的成就:港澳回歸,一雪百年恥辱;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中國版TPP。上合組織,亞洲版的小北約東盟+3,中國與東盟的對話窗口非洲論壇,中國開拓非洲的急先鋒。
(9)中國如何跌下創造經濟奇跡的神壇擴展閱讀: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