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請談談得出這個結論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范疇,是指推動歷史發展的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總和。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著推動作用的人們。
從事物質資料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勞動者,始終是人民群眾的主體。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國家或統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容。
(1)恩格斯說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擴展閱讀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2. 歷史真的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嗎
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著推動作用的人們。沒有人的行為動作經歷,歷史從何而來?
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勞動群眾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實踐,為人們從事一切精神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任何人要從事科學、文化、藝術等精神活動,都要有一定的物質生活資料和一定的物質手段,這些都是勞動人民通過生產實踐創造的;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產生的源泉,人民群眾在生產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構成了人類精神財富的原料或半成品,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對其進行概括和總結、整理和加工或由此產生靈感並形成精神財富;勞動群眾還直接創造了精神財富,勞動群眾創造的物質成果總會凝結著人們的某種智慧,因此這種物質成果也是一種精神財富,勞動群眾在實踐中還創造了許多雕刻、繪畫作品,它們是人類藝術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 歷史是由誰創造的
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毛澤東說「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和「歷史是人版民創造的」。
毛澤東為權什麼要說「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因為他從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天起,就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就把自己的雙腳牢牢地踏在中國廣大人民群眾這塊土地上,才使他所領導的革命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小勝取得大勝,從而使中國革命走向成功。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所提出來的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方略,就是打人民戰爭,將日本侵略者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陳毅曾說,淮海戰役是上百萬老百姓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3)恩格斯說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擴展閱讀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是歷史進步的根本推動力量;一切英雄人物只有代表人民群眾的意志和願望,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有可能在歷史進步中發揮一定作用,但這種作用歸根到底還是人民群眾的作用,而不是英雄人物個人的作用。
因此,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4. 為什麼說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第一,人版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權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供給全世界以衣食等等
社會物質生活資料,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以其實踐活動為創造精神財富提供取之不盡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萬創造者的偉大的力量和智慧,為人類社會提供不可勝計的精神財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類社會經歷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演變,都必須通過人民群眾自覺的革命斗爭,勞動人民是革命斗爭的主力軍。
總之,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5.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出處,說明誰在哪本書里說的
馬克思說的是人民群眾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The people are the makers of history.
1、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回人民群眾創答造的社會物質財富,是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保障。人民群眾的這一創造作用同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這一原理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因為作為人民群眾主體的勞動群眾,乃是生產力的體現者。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首先,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科學、文化、藝術的唯一源泉;其次,勞動群眾為人們從事精神文化活動提供了一切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再次,勞動知識分子在精神財富的創造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既是社會革命的決定力量,又是社會改革的決定力量。社會革命、社會改革根源於社會基本矛盾,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不可能自發地起作用,必須通過人民群眾這一社會變革的主體才能實現其作用。
6. 為什麼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例子
第一,人民群眾是物質生活的創造者。整個社會所需的衣食、生產用品都是由人回民群眾答所提供的。
第二,人民群眾也是精神生活的創造者。在浩浩湯湯的歷史進程中,人民群眾的偉大智慧和源源不絕的創新思維為社會提供了用之不絕的精神財富。
第三,人民群眾還是社會變革中的中堅力量,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人類歷經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或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演變過程,每一次變革都是廣大的人民群眾進行的革命斗爭。
正因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者,推動了社會進步,因此人民群眾才在社會變革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自然人民群眾也就是歷史的創造者。
擴展材料
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看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看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7. 誰是歷史的創造者,是英雄還是人民群眾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內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容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7)恩格斯說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擴展閱讀:
以不同形式從事和促進生產實踐活動的人民群眾,必然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這是最簡單、最明顯的事實,也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事實。
勞動群眾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實踐,為人們從事一切精神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任何人要從事科學、文化、藝術等精神活動,都要有一定的物質生活資料和一定的物質手段,這些都是勞動人民通過生產實踐創造的。
8.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出自哪裡
源自:蘇聯著名哲學家尤金,於1939年從《聯共黨史》的某些觀點引申和附會出來的。
馬克思原話: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恩格斯原話:
歷史的進步整個說來只是極少數特權者的事,廣大群眾則不得不為自己謀取微薄的生活資料,而且還必須為特權者不斷增殖財富。
簡單的說,這句話是被割裂了,是斷章取義的產物,因為真正的歷史唯物主義講究事實與真相,馬恩的本意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會產生特定的歷史結果,人民群眾會推動這種結果的的產生。但是因為蘇聯的無上權威,這個說法在社會主義世界成了金科玉律,被引用成為歷史唯物主義的象徵。
請採納
9. 對於拿破崙執掌政權,恩格斯曾有過精闢的論述:「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
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不能誇大個人的作用。歷史的規律表明,每當社會大變革時期,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偶然性存在於必然性之中,時勢造英雄(即英雄人物是應時代的需求而產生)。
10. 為什麼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之所以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因為:
從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觀點出發,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社會歷史從根本上說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所創造的歷史。
首先,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的主體是勞動群眾。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的勞動群眾,創造了人們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資料和從事政治、科學、文化藝術燈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前提。
其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首先通過生產實踐為創造精神財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和設施體現出來,沒有一定的物質生活資料和物質設施,任何科學、文化、藝術等精神活動或精神生產都無法進行,同時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精神產品
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一切科學理論,一切有價值的文學藝術,都來源於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
最後,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在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並改造著社會關系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替最終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但它又不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自發地實現和完成,必然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同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規律是一致的。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改進生產關系,人民群眾的人心向背體現了社會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