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剩餘價值是由創造的

剩餘價值是由創造的

發布時間:2021-07-03 15:32:45

Ⅰ 剩餘價值是在必要勞動時間里創造出來的

剩餘價值是在必要勞動時間里創造出來的。 (×)

  1. 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所創回造的並被資本家無答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雇傭工人剩餘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

  2. 恩格斯指出:「資本家所僱傭的每一工人都在做兩種勞動。他的工作時間一部分用來償還資本家所預付給他的工資,這一部分勞動,馬克思稱為必要勞動。但在此之後,他必須繼續工作,而在這段時間內,他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

Ⅱ 辨析題:剩餘價值是由資本家的全部預付資本創造的.

剩餘價值是工人勞動創造的,預付資本僅僅是給工人在用勞動創造價值的過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它本身不創造價值。因為價值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結晶,因此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出價值。

剩餘價值本來是工人勞動的產物,應歸工人所有,但是卻被資本家憑借對企業的所有權無償獨占,這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發財致富的秘密。

只有產業工人的活勞動才能創造新價值,其他生產要素以及商業服務業等非生產性行業的職工都不能創造新價值。這在19世紀基本上符合事實,也正因為如此,剩餘價值理論才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普遍的認同。



(2)剩餘價值是由創造的擴展閱讀:

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工作日長度而生產的剩餘價值。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為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

在必要勞動時間既定的條件下,工作日越長,剩餘勞動時間就越長,資本家從工人身上榨取的剩餘價值就越多,從而剩餘價值率也就越高。如果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勞動日越長,剩餘勞動時間越長,剩餘價值率越高,剩餘價值量就越大。

在資本主義早期,主要是手工勞動,資本家經常用延長工作時間的辦法來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此外,資本家還用提高工人勞動強度的方法來榨取剩餘價值。提高勞動強度,意味著工人在同樣工作日時間內支出了更多的勞動量,實際上等於延長了工作日。這是一種延長工作日時間的隱蔽的形式。

Ⅲ 剩餘價值是由什麼僱傭的勞動者創造的

剩餘價值是由企業主僱傭的勞動者創造的。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餘價值的源泉仍然是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

Ⅳ 剩餘價值是怎麼產生的

剩餘價值的准確含義究竟是什麼呢?仔細考察「剩餘價值」出現的各種場合,發現其含義並不統一,至少有兩種:第一種是從價值的創造者而言,「剩餘價值」是與「自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如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不夠或僅夠滿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沒有一點剩餘,那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如工人創造的價值若還不抵其工資,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只有創造的價值比工資多,他才創造了剩餘價值。馬克思說: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即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本質上也是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因勞動力價值是由維持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費用決定的,其中包括勞動者本人的培養、教育費用和維持其家庭成員生活的費用,而這恰恰就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中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價值。故對剩餘價值的新舊兩種解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區別僅在於:舊解釋是剩餘價值之特殊,無普遍適用性,僅可解釋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而新解釋則為剩餘價值之一般,具有普遍適用性,可解釋一切與自用價值相對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還有第二種含義,是從價值的載體而言,是與「已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這種含義不如第一種含義常見,但在電視、報刊、書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時有出現。如2000年12月12日早上8時之前,中央電視一台的「東方時空」節目曾報道有人回收「電子垃圾」再利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印度一男子竟用此而組裝成一輛摩托車,言此為利用垃圾的「剩餘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顯然並非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而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我們有時會聽到有人把廢水的再利用稱為利用水的剩餘價值,把廢料、廢物的回收利用稱為利用物品的剩餘價值,此「剩餘價值」也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

Ⅳ 剩餘價值是如何產生出來的

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剩餘價值是指剝削自勞動者勞動價值中的利潤,即「勞動者創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佔有的勞動」。
那麼剩餘價值是如何產生的呢?
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模型是:一個工人每天在工廠勞動12小時,創造的價值量是12個物化勞動小時(馬克思用來衡量價值量的單位,以下簡稱為「價值單位」。工人每小時創造的價值量是一個「物化勞動小時」,即一個價值單位)。然而他一天所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只有6個價值單位。資本家把新創價值的一半(6個價值單位)作為工資,支付給工人。另外6個單位的價值,即剩餘價值,被資本家無償佔有,成為他的利潤。
在這個模型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均為6小時。
剩餘價值率(馬克思用來衡量剝削程度的指數)是6/6 =100%

Ⅵ 論述剩餘價值是怎樣產生的

剩餘價值的產生

生產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需要和目的。因為資本的本質便是追求利潤(剩餘價值)。如果沒有利潤(剩餘價值),資本所有者便無法維持和擴大其生產,也就無法達到(或實現)其所追求的目標(諸如生活上的物質需求和文化上的精神享受)。 要生產剩餘價值則必須生產使用價值。因為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和剩餘價值的物質承當者。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具體勞動改變了勞動對象的物質形態,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並把生產資料的舊價值轉移到了新商品中。在這個過程中,勞動者的抽象勞動又形成了商品的新價值。如果形成的新價值只僅僅等於資本所有者所支付的勞動力價值,則斷然不會有剩餘價值的產生,資本家也是無法接受的。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 實際上,雇傭工人的勞動分為必要勞動時間(用於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和剩餘勞動時間(用於無償地為資本所有者生產剩餘價值)。而剩餘價值生產的秘密就在於被資本所有者所購買的勞動力的特殊性,即勞動力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是由雇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創造的價值量大於勞動力的價值,資本家按商品價值出賣商品,不僅收回了資本價值,而且獲得了剩餘價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P71) 資本所有者為了獲得更大的剩餘價值,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一般通過提高工人勞動強度和延長勞動時間來生產剩餘價值(絕對剩餘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工人階級斗爭的深入,資本所有者調整了其剝削雇傭工人的方式,即在工人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達到其生產剩餘價值的目的(剩餘價值的生產)。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生產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就日益突出了。

Ⅶ 論述題:什麼是剩餘價值剩餘價值是怎樣產生的

剩餘價值的准確含義究竟是什麼呢?仔細考察「剩餘價值」出現的各種場合,發現其含義並不統一,至少有兩種:第一種是從價值的創造者而言,「剩餘價值」是與「自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如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不夠或僅夠滿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沒有一點剩餘,那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如工人創造的價值若還不抵其工資,他便沒有創造剩餘價值,只有創造的價值比工資多,他才創造了剩餘價值。馬克思說:剩餘價值是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即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本質上也是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因勞動力價值是由維持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費用決定的,其中包括勞動者本人的培養、教育費用和維持其家庭成員生活的費用,而這恰恰就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中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價值。故對剩餘價值的新舊兩種解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區別僅在於:舊解釋是剩餘價值之特殊,無普遍適用性,僅可解釋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而新解釋則為剩餘價值之一般,具有普遍適用性,可解釋一切與自用價值相對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還有第二種含義,是從價值的載體而言,是與「已用價值」相對的概念,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這種含義不如第一種含義常見,但在電視、報刊、書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時有出現。如2000年12月12日早上8時之前,中央電視一台的「東方時空」節目曾報道有人回收「電子垃圾」再利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印度一男子竟用此而組裝成一輛摩托車,言此為利用垃圾的「剩餘價值」,這里的「剩餘價值」顯然並非指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而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我們有時會聽到有人把廢水的再利用稱為利用水的剩餘價值,把廢料、廢物的回收利用稱為利用物品的剩餘價值,此「剩餘價值」也是指物品經利用後所剩的價值。

剩餘價值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生產出來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勞動過程即工人利用生產工具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最後生產出一個使用價值,這是一切社會所共有的,但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特點是: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他的勞動和勞動產品全部屬於資本家。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同時也就是價值增殖過程。價值增殖過程是超過了一定點而延長的價值形成過程,換句話說,當工,當工人的抽象勞動凝結在商品中所形成的價值超過了勞動力價值這個一定點的時候,價值形成過程就轉變為價值增殖過程。勞動過程是手段,他生產使用價值僅僅因為使用價值是價值、剩餘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增殖才是資本主義生產的H的,因此,價值增殖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本質特點。

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工人的勞動一方面作為具體勞動創造出商品,並把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新創造出來的產品中去;另一方面作為抽象勞動創造出比勞動力價值更大的價值,這個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部分就是剩餘價值。所以,剩餘價值就是由雇傭工人所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它體現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

剩餘價值就是這樣產生的。

Ⅷ 剩餘價值是由不變資本還是可變資本創造的

剩餘價值既不是不變資本創造的,是可變資本中支付勞動者工資通過勞動者的剩餘勞動創造的。

閱讀全文

與剩餘價值是由創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