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x

發明x

發布時間:2021-07-03 15:29:34

1. 誰發明了X射線

X射線是由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於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X射線是由於原子中的電子在專能屬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粒子流,是波長介於紫外線和γ射線 之間的電磁輻射,其波長很短約介於0.01~100埃之間。波長小於0.1埃的稱超硬X射線,在0.1~1埃范圍內的稱硬X射線,1~100埃范圍內的稱軟X射線。

2. 誰發明了 、-、x、÷

加減乘除(+、-、×(·)、÷(∶))等數學符號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熟悉的符號,因為不光在數學學習中離不開它們,幾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離不開它們.別看它們這么簡單,直到17世紀中葉才全部形成. 法國數學家許凱在1484年寫成的《算術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編寫符號,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減法.這兩個符號最早出現在德國數學家維德曼寫的《商業速演算法》中,他用「+」表示超過,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蘭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減法.1544年,德國數學家施蒂費爾在《整數算術》中正式用「+」和「─」表示加減,這兩個符號逐漸被公認為真正的算術符號,廣泛採用. 以符號「×」代表乘是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首創的.他於1631年出版的《數學之鑰》中引入這種記法.據說是由加法符號+變動而來,因為乘法運算是從相同數的連加運算發展而來的.後來,萊布尼茲認為「×」容易與「X」相混淆,建議用「·」表示乘號,這樣,「·」也得到了承認.除法符號「÷」是英國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後來在英國得到了推廣.除的本意是分,符號「÷」的中間的橫線把上、下兩部分分開,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則運算符號齊備了,當時還遠未達到被各國普遍採用的程度.

3. X射線是誰發明的。

波長在4000~7700埃(1埃等於千萬分之一毫米)之間的叫可見光,波長小於4000埃的,叫紫外光或紫外線,是不可見光,X射線是比紫外線的波長更短的光,它也是不可見光。可見光只能穿透透明體,X射線卻能穿透不透明的物體。
用X射線透過人體,為何能在熒屏上顯示出骨頭的影子來?原來,對於由較輕原子組成的物質,如肌肉等,X射線透過時很少有所減弱,但對於骨頭等由較重原子組成的物質,X射線幾乎全部被吸收了。因此,在用X射線透視人體時,在熒屏上就留下了人體內組織的黑影,由此透過人體肌肉看見肺部。
美國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賈科尼領導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宇宙X射線探測器。1978年,該探測器進入太空,它首次為人們提供了精確的宇宙X射線圖像,使科學家獲得了大量的新發現。運用這個「寶貝」,賈科尼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了太陽系外的X射線源,並證實了宇宙存在X射線背景輻射。
1895年9月8日這一天,威廉?康拉德?倫琴正在做陰極射線實驗。當倫琴接通陰極射線管的電路時,他驚奇地發現在附近一條長凳上的一個熒光屏上開始發光,恰像受一盞燈的感應激發出來似的。他斷開陰極射線管的電流,熒光屏即停止發光。由於陰極射線管完全被覆蓋,倫琴很快就認識到當電流接通時,一定有某種不可見的輻射線自陰極發出。由於這種輻射線的神秘性質,他稱之為「X射線」——X在數學上通常用來代表一個未知數。後人又把這種射線叫做倫琴射線。

4. 倫琴是如何發明X射線的

透視肉體的「法眼」

——X射線的發明

生物學的創始人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曾說過:「在觀察的領域中,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的確如此,X射線的發現就可以清楚的告訴我們這一點。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倫琴(1845年~1923年),德國實驗物理學家。1845年3月27日生於倫內普。3歲時全家遷居荷蘭並入荷蘭籍。1865年遷居瑞士蘇黎世,倫琴進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1868年畢業。1869年獲蘇黎世大學博士學位,並擔任了物理學教授A·孔脫的助手;1870年隨同孔脫返回德國,1871年隨他到維爾茨堡大學和1872年又隨他到斯特拉斯堡大學工作。

X射線的發現過程,是一個充滿了偶然性的故事。

1858年,德國的蓋斯勒製成了低壓氣體放電管。1859年,德國的普呂克爾利用蓋斯勒管進行放電實驗時看到了正對著陰極的玻璃管壁上產生出綠色的輝光。1876年,德國的戈爾茲坦提出,玻璃壁上的輝光是由陰極產生的某種射線所引起的,他把這種射線命名為陰極射線。後來,對陰極射線的組成和性質以及這種射線所引起的熒光現象的研究,分別導致了電子和X射線的發現。1879年,英國的湯姆遜用實驗方法證實了陰極射線的粒子就是電子。物理學家克魯克斯在做放電管陰極射線實驗時,已發現放在管子附近的照相底片有感光跡象。但由於他觀察不細,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缺乏必要的准備,便與一項重大發現失之交臂。

1895年,在德國中部的巴伐利亞,倫琴博士正在進行有關密封玻璃管里的發光現象的試驗。這就是:在裝有兩個電極的真空玻璃管(雷鈉管)電極上進行加上高電壓的實驗。這項實驗本身並不新鮮,是當時的科學家都知道的,一加上高電壓,管內就會發光。但是對於發光的原因,卻是不得而知。

1895年11月8日下午,倫琴和夫人吃完了飯,回到實驗室里,要再次觀察雷鈉管的發光現象。他從架子上拿下一隻雷鈉管,用黑色紙套嚴嚴實實地包了起來。接著,他關緊門窗,房間頓時陷入了一片黑暗,然後給雷鈉管接通高壓電源,讓管子放電,以便檢查黑色紙套是否漏光。正當他准備開始正式實驗時,突然發現一種奇異的現象:附近的小工作台上有一塊塗了氰亞鉑酸鋇的紙板發出一片明亮的熒光。而切斷電源後,熒光也隨之消失了。

倫琴發現這一現象後,又仔細觀察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他讓一系列放電通過陰極射線管,結果紙板上出現了同樣的閃光。他確信,紙板發出的熒光,不可能是陰極射線形成的,因為陰極射線的能量連幾厘米以上的空氣都穿不透,而雷鈉管離小工作台有兩米多遠,陰極射線是無法穿越這樣長的距離的。

於是,倫琴又把紙板移開,換上照相膠板,結果膠板感光了。接著,他又在雷鈉管和照相底板之間放上幾種東西:鑰匙、自己常用的獵槍。令人驚奇的是,就連鑰匙和獵槍金屬部分的細小之處都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了。這真是一個驚人的發現!

接著,倫琴又讓他的夫人把手放在雷鈉管和膠板中間,結果,夫人手上的每塊骨頭以及手上戴的戒指都照出來了。

這一偶然發現使倫琴感到興奮,他把其他的研究工作擱置下來,專心致志地研究這種射線的性質,對於這種未知的射線,倫琴把它命名為「X射線」。經過幾周的緊張工作,他發現了下列事實:(1)X射線除了能引起氰亞鉑酸鋇發熒光外,還能引起許多其他化學製品發熒光。(2)X射線能穿透許多普通光所不能穿透的物質;特別是能直接穿過肌肉但卻不能透過骨骼。(3)X射線沿直線運行,與帶電粒子不同,X射線不會因磁場的作用而發生偏移。

從那天起,倫琴就住在了實驗室,夜以繼日地進行著研究試驗,終於在1895年12月28日發表了研究報告《一種新的射線——初步報告》,向維爾茨堡物理學醫學協會作了報告,宣布他發現了X射線,闡述這種射線具有直線傳播、穿透力強、不隨磁場偏轉等性質。

1896年1月5日,關於X射線的重大報道在維也納日報上刊出,立即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在美國報道此事4天之後,就有人用X射線發現了患者腳上的子彈。X射線很快就進入了醫學領域。當時英國一位著名外科醫生托馬斯·亨利稱之為「診斷史上的一個最大的里程碑」。

1901年,倫琴由於發現X射線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金,是獲得該項獎的頭一個人。

為了永久紀念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德國人民在柏林市的波茨坦橋上豎立起倫琴的青銅塑像。國際學術界還作出決定,用「倫琴」來命名X或Y射線的照射量單位。

5. 國家發明專利號201310060010.x是什麼

一種速效氣管炎外用貼
一種速效氣管炎外用貼
申請號:201310060010.X
申請日:2013-02-26
申請(專利權)人 栗明峰
地址 454750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河雍辦東田丈村大街39號
發明(設計)人 栗明峰
主分類號 A61K36/9068(2006.01)I
分類號 A61K36/9068(2006.01)I A61K9/70(2006.01)I
A61P11/00(2006.01)I A61P31/04(2006.01)I
A61P31/12(2006.01)I A61K35/56(2006.01)N
A61K35/02(2006.01)N A61K31/522(2006.01)N
A61K31/46(2006.01)N A61K31/5415(2006.01)N
公開(公告)號 103071142A
公開(公告)日 2013-05-01
摘要:本發明屬於中葯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速效氣管炎外用貼。它是由第一組中葯液體A、第二組中葯粉B、第三組葯粉C製成。本發明的外用貼是發明人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臨床經驗的總結,它採用多種中草葯聯合作用,綜合施治,使葯物的有效成份對穴位進行有效刺激,透過皮膚吸收兩種作用相結合的方式滲透病灶,改善病變部位炎症,起到扶正祛邪、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平喘解痙、消腫止痛、清咽利喉的作用,而且見效快、療程短、治癒率高、費用小。該外用貼對小兒百日咳、支氣管炎、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感冒後遺症引起的咳嗽等也有獨特的療效。
主權項
一種速效氣管炎外用貼,其特徵在於:它是由第一組中葯液體A、第二組中葯粉B、第三組葯粉C製成,其中第一組中葯液體A的各組份重量份配比為:蒼術12—19克、 陳皮5—9克、姜厚朴10—12克、白芷15—20克、茯苓15—20克、大腹皮5—9克、姜半夏10—12克、甘草浸膏1—5克、廣藿香油1—2克、 紫蘇葉油1—2克;第二組中葯粉B的各組份重量份配比為:桂枝、龍骨、白芍、生薑、大棗、炙甘草、牡蠣、黃連、法半夏、瓜蔞皮、膽南星、桔梗 、麻黃、炒杏仁各5—8克;第三組葯粉C的各組份重量份配比為:復方甘草片1—2克、氨茶鹼1—2克、異丙嗪1.5—3克、消旋山莨菪鹼片1.5—3克。

6. 發明X射線的人是誰

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引於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波長小於0.1埃的稱超硬X射線,在0.1埃范圍內的稱硬X射線,10埃范圍內的稱軟X射線.

7. 誰發明的設未知數時總用x

未知數,數學名詞。指代數式或方程中數值需要經過運算才能確定或得到與別的未知數關系的數。亦喻指尚未了解的事物。中國
我國古代並不用符號來表示未知數,而是用籌算來解方程。至宋、元時代的「天元術」,用「立天元」表示未知數,並在相應的系數旁寫一個元字以為記號。至元朝朱世傑(約13 世紀)用天、地、人、物表示四個未知數,建 立了四元高次方程組理論。現在數學中的消元問題中元的叫法也由此而來
西方
古希臘的丟番圖(約246-330)用字母來表示未知數,但以後進展很慢。過去不同未知數會用同一個符號來表示,容易混淆,所以 1559年法國數學家彪特(1485至1492-1560至 1572)開始用A、B、C表示不同的未知數。
1591年韋達用A、E、I等母音字母表示未知數。
1637年笛卡兒(1596-1650)在《幾何學》中始用x、y、z表示正數的未知數。直至1657 年約翰哈德才用字母表示正數和負數的未知數。

8. 誰發明了X射線

X射線的發現者威廉·康拉德·倫琴於1845年出生在德國尼普鎮。他於1869年從蘇黎世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隨後的十九年間,倫琴在一些不同的大學工作,逐步地贏得了優秀科學家的聲譽。1888年他被任命為維爾茨堡大學物理所物理學教授兼所長。1895年倫琴在這里發現了X射線。 1895年9月8日這一天,倫琴正在做陰極射線實驗。陰極射線是由一束電子流組成的。當位於幾乎完全真空的封閉玻璃管兩端的電極之間有高電壓時,就有電子流產生。陰極射線並沒有特別強的穿透力,連幾厘米厚的空氣都難以穿過。這一次倫琴用厚黑紙完全覆蓋住陰極射線,這樣即使有電流通過,也不會看到來自玻璃管的光。可是當倫琴接通陰極射線管的電路時,他驚奇地發現在附近一條長凳上的一個熒光屏(鍍有一種熒光物質氰亞鉑酸鋇)上開始發光,恰好象受一盞燈的感應激發出來似的。他斷開陰極射線管的電流,熒光屏即停止發光。由於陰極射線管完全被覆蓋,倫琴很快就認識到當電流接通時,一定有某種不可見的輻射線自陰極發出。由於這種輻射線的神密性質,他稱之為「X射線」——X在數學上通常用來代表一個未知數。 這一偶然發現使倫琴感到興奮,他把其它的研究工作擱置下來,專心致志地研究X射線的性質。經過幾周的緊張工作,他發現了下例事實。(1)X射線除了能引起氰亞鉑酸鋇發熒光外,還能引起許多其它化學製品發熒光。(2)X射線能穿透許多普通光所不能穿透的物質;特別是能直接穿過肌肉但卻不能透過骨胳,倫琴把手放在陰極射線管和熒光屏之間,就能在熒光屏上看到他的手骨。(3)X射線沿直線運行,與帶電粒子不同,X射線不會因磁場的作用而發生偏移。 1895年12月倫琴寫出了他的第一篇X射線的論文,發表後立即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和振奮。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有數以百計的科學家在研究X射線,在一年之內發表的有關論文大約就有一千篇!在倫琴發明的直接感召下而進行研究的科學家當中有一位是安托萬·亨利·貝克雷爾。貝克雷爾雖然是有意在做X 射線的研究,但是卻偶然發現了甚至更為重要的放射現象。 在一般情況下,每當用高能電子轟擊一個物體時,就會有X射線產生。X射線本身並不是由電子而是由電磁波構成的。因此這種射線與可見輻射線(即光波)基本上相似,不過其波長要短得多。 當然X射線的最著名的應用還是在醫療(包括口腔)診斷中。其另一種應用是放射性治療,在這種治療當中X射線被用來消滅惡性腫瘤或抑制其生長。X射線在工業上也有很多應用,例如,可以用來測量某些物質的厚度或勘測潛在的缺陷。X射線還應用於許多科研領域,從生物到天文,特別是為科學家提供了大量有關原子和分子結構的信息。 發現X射線的全部功勞都應歸於倫琴。他獨自研究,他的發現是前所未料的,他對其進行了極佳的追蹤研究,而且他的發現對貝克雷爾及其他研究人員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然而人們不要過高地估計倫琴的重要性。X射線的應用當然很有益處,但是不能認為它如同法拉第電磁感應的發現一樣,改變了我們的整個技術;也不能認為X射線的發明在科學理論中有其真正重大的意義。人們知道紫外線(波長要比可見光短)已近一個世紀了,X射線與紫外線相類似,但是它的波長比紫外線還要短,它的存在與經典物理學的觀點完全相符。總之,我認為完全有理由把倫琴遠排在貝克雷爾之後,因為貝克雷爾的發現具有更重大的意義。 倫琴目己沒有孩子,但他和妻子抱養了一個女兒。1901年倫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是獲得該項獎的頭一個人。他於1923年在德國慕尼黑與世長辭。

9. 發明科技Sprcex什麼的是誰

職業, 發明家,企業家 . 馬斯克因身為SpaceX創辦人.

10. 誰發明了x射線

准確的說是誰發現了X射線。

X射線是由於原子中的電子在能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粒子流,是波長介於紫外線和γ射線 之間的電磁輻射。其波長很短約介於0.01~100埃之間。由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於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

閱讀全文

與發明x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