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孔明燈的歷史和意義是什麼呢
之所以叫孔明燈,一來是做出來後的天燈有點像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二來我們的民間是這樣說出孔明燈的由來的。當年孔明被司馬懿圍困,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妙計一出,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天燈,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著它們升空,一個個小小的天燈升起,加上營內的人咋呼著:「諸葛先生坐著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被蒙騙了過去。此計救了諸葛先生一命。
孔明燈起源及結構簡介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燈的結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2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
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後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飛升空,如果天氣不錯,底部的煤油燒完後孔明燈會自動下降.
B. 三國發明盤點:哪些發明影響了後來歷史的發展
劉徽——割圓術
說到圓周率,諸公想起的肯定是祖沖之,但其實劉徽這個曹魏時的數學家的貢獻是更大的。祖沖之算圓周率,只是用了包括劉徽在內的先賢的方法,更有耐性地算多了幾位。而劉徽則是有創造性地針對圓面積與圓內接多邊形面積的關系提出:"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這是在數學史上劃時代的極限思想的體現。中國數學的發展,劉徽可以說是一個極具標志性的人物,包括正負數的定義等都是從他開始作出的。但是這樣一位大師,卻一直埋沒在三國群雄之中。
諸葛亮——饅頭
諸葛亮用饅頭代替"蠻頭",為推動雲南地區的文明進程作出了很大貢獻,諸葛亮的南征,在使他自己反思對待生命的態度的同時,也使得野蠻的南中人開始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不過這個不是這里的重點。重點是饅頭這種食品,自從那時起,就一直成為中國人最常見的食物之一,影響到了千家萬戶,即使這種饅頭現在可能更名成包子了。
與諸葛亮相關的發明,一般都會有一定的傳說成分……這個不管了,民間既然都這么說的那就承認吧,而且根據農業發展史推斷,這種食物的出現也確實應該大致在漢末三國西晉時期。
曹丕——七言詩
中國古典文學中,詩歌是影響力最大、名作最多的領域,而中國古典詩歌之中,佳作最集中的,便是在七言詩。但是七言詩的成熟是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的,漢代有一些詩歌已經有七言詩的雛形,但都不能算正式的七言詩。而在這個過程中,最具標志性的,便是曹丕的《燕歌行》,這首詩被認為是"七言詩之祖",後世李白杜甫等人,都只是曹丕的繼承者而已。
三曹之中,說到文學創作,諸公往往想起曹操和曹植那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卻忽視了曹丕。事實上,曹丕雖然不如曹操、曹植這般文采斐然,他對中國文學和文化的開創性貢獻,卻是操、植沒法比的。曹操、曹植可以說是把以前已經成熟的體裁發展到很高的高度,但他們對於後世而言,更多是文壇的偶像,而曹丕則為後代無數的文人鋪設了一個平台,哪個的影響更深遠,一目瞭然。
鍾繇——楷書
漢字是華夏文明的載體,它比起世上大多數文字都要復雜,因此,書法,對於漢字來說極其重要--書法不僅是一種書寫藝術,還是一種確立文字規范的系統。而漢字書法在漢末三國時期,經歷了一次絕對劃時代的進步,這就是楷書的出現。楷書這一字體被確立後,千百年來一直是手寫體漢字的標准。每一個中國人剛開始學認字、寫字時,學的都是楷書。
而這種字體的創始人,一般都認為就是鍾會的父親--鍾繇,鍾繇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書法家。他所寫的楷體字,還有著少許隸書的遺存,可見他作為隸書演變到楷書的過渡階段的標志性人物的地位是可以被證實的。後世的很多大書法家,如王羲之,便是他的繼承者。因此,中國人歷來給鍾繇的歷史地位是:楷書鼻祖。
裴秀——制圖六體
地圖的繪制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三國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一份精確的地圖對作戰是十分有幫助的。可是亂世很難讓人靜靜坐下做這個費心思的細致研究。不過在三國後期,卻有一個人做到了,而且他的貢獻,直接讓中國的地圖製作走上了理性、科學的道路。他就是魏-晉時期的地圖學家裴秀,人稱"中國地圖學之父".
裴秀在晉代初年製作的《禹貢地域圖》是中國有記載的第一部地圖集,可惜已經失傳很久。但是其序言中的"制圖六體"卻保留了下來,正是這個序言,使得裴秀成為地圖學的祖師爺。
"制圖六體"乃是製作地圖的六條准則,是劃時代的科學理論:六體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現代對前三者意見基本一致,分率指比例尺,准望指標定的方向,道里指地於地之間的距離,即裴秀自己說的"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對高下,方邪,迂直的解釋則莫衷一是,一般認為此指高取下,方取斜,迂取直之意,即測量時由於地形的高低和道路曲折的關系只能求得曲線距離的,需要把它們換算成直線距離再標到圖上。
即"有道里而無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失准望之正矣。"(有道路里程卻不通過高下、方邪和迂直法的校正,那麼里程和真實的直線距離是不相等的,會導致方向和位置的偏差。)
裴秀的地圖學在中國地圖制圖界統治了一千多年,直到後來西方的地圖投影方法在明末傳入中國,中國的制圖學才再一次革新。
諸葛亮——孔明燈
孔明燈現在主要是一種儀式用具,但是它的原理卻是極為重大的一個科學成果,因為它就是熱氣球的鼻祖。後世的熱氣球,都可以理解為放大了N倍的孔明燈。其原理都是用熱空氣作為浮升氣體。
其實孔明燈的故事基本上都出自民間傳說,靠譜程度是很成問題的。事實上大多數被歸到諸葛亮名下的發明,都是很值得懷疑。不過孔明燈的發明者並沒有其他更可靠、更有影響力的說法,在公元3世紀發明這種東西也的確是有可能的,所以這里還是不打破這個美麗的傳說了。
曹丕——類書
"類書"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最接近於現代"網路全書"的東西,是輯錄各門類或某一門類的資料,並依內容或字、韻分門別類編排供尋檢、徵引的工具書。
網路全書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已經是很尋常的東西,諸公可能都有自己編輯過網路或維基網路的經歷。但是這個工作,對於2000年前的人來說,卻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創舉。
編寫網路全書,第一條就是要求"客觀",就是你寫的東西得是從別處拿來的材料,用不加個人想法的語調講述出來。這對於理性思維沒有完全形成的古代文人來說,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曹丕帶領其手下做到了這件事,這就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類書《皇覽》。
《皇覽》現在早已失傳,但是編輯類書的傳統,卻保留了下來。後來還發展出"叢書"等規模更龐大的形式,一直"進化"到《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這樣的超級大部頭。類書的編輯工作,使得歷朝歷代的記錄和各方面成就得以記錄下來,使得文化得以延續。可以說,曹丕對中華文明的延續和發展貢獻巨大。
畢嵐、馬鈞——水車
中國一直以農業立國,農業方面的科技發展,所造福的對象是無數的民眾。而灌溉則是農業中極重要的環節。中國傳統的灌溉機械,最早便是三國時代出現的"翻車"或"龍骨車",也就是最早的水車。
可是十分有戲劇性的是,這種造福於民的工具最初的發明動機,是為了用來灑水洗路,而其創造者,是一個叫畢嵐的東漢末年宦官,他的歷史形象不用說,是徹底的反面人物,因為他就是正史上的十常侍之一。但是他所做的惡事現在已沒什麼人提起,倒是他這個無心的創造,使他意外成為了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除了可以冠以水車發明者的稱號外,還是灑水車之父。
不過與水車有關的另一個更出名的三國人物,是偉大的機械發明家馬鈞。實際上,畢嵐造翻車的記錄是實實在在的,馬鈞無論如何不可能是發明者,但是馬鈞對翻車的改進,使得在後人眼中,他在這方面的貢獻還要遠大於畢嵐。
張仲景——心肺復甦術
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是中醫歷史上極為偉大的醫學家。他對中醫理論的貢獻實在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只有業內人士才能意識到其意義的。真正劃時代的,一個是他開啟了"坐堂醫生"的傳統,現在的葯店很多命名為"XX堂",據說就是從他而來的。而另一個正是本條:他是世界上第一個記載心肺復甦術的人。
"救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難也,恐此當言陰氣盛故也。然夏時夜短於晝,又熱,猶應可治。又雲:心下若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治之方。
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胸上,數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須臾,可少與桂枝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及稍止,若向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好,此法最善,無不活也。"
他的《金匱要略》中記載的以上這段,便是一次心肺復甦術的過程。後世的醫書經常引用此法,影響很大。這樣一種救命的方法,實在是這位醫學大家為眾生作出的最大貢獻之一。
華佗——全身麻醉術
外科手術是全世界都存在的治療方式,中國也不例外。但是手術很重要的一個過程是麻醉,這個過程直接影響著手術的成敗。而麻醉中風險更大的一般來說是全身麻醉。其實最早被記載使用全身麻醉術的可能是扁鵲,但是關於扁鵲的那則記載神話色彩相當濃,不能完全當做歷史看待。而華佗的麻沸散,則顯然是更權威,更可信也流傳更廣泛的世界第一種全身麻醉劑。而華佗也是第一個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的醫生。
有了麻醉劑,很多在清醒狀態下做不到的手術,都變得可能,這是一個跨越時代的創造,也是一個造福了許多病人的偉大創造。麻沸散雖然現在已經失傳,但是有人認為,麻沸散不排除沿絲綢之路向國外傳播的可能,影響力可以達到大半個亞歐大陸。
C. 孔明燈的來歷 孔明燈有什麼危害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D. 孔明燈的歷史真的是諸葛亮發明的嗎什麼情況下發明的
孔明燈,我聽大人們講,之所以叫孔明燈,一來是做出來後的天燈有點像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二來我們的民間是這樣說出孔明燈的由來的。當年孔明被司馬懿圍困,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妙計一出,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天燈,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著它們升空,一個個小小的天燈升起,加上營內的人咋呼著:「諸葛先生坐著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被蒙騙了過去。此計救了諸葛先生一命。
孔明燈起源及結構簡介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燈的結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2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
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後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飛升空,如果天氣不錯,底部的煤油燒完後孔明燈會自動下降。
E. 孔明燈有什麼作用
孔明燈淵源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燈結構
孔明燈的結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2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
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後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飛升空,如果天氣不錯,底部的煤油燒完後孔明燈會自動下降。
自製孔明燈
工具和材料:A.拷貝紙 B.裁紙刀 C.剪刀 D.尖嘴鉗 E.棉線 F.工業酒精 G.502膠 H.電線 I.棉花 J.竹條;
注意事項:孔明燈必須要在無風的天氣和空曠的場地上放飛,否則不但不能飛上天,而且可能會引起火災。放飛時,需要2-3人的共同協力,強烈要求有成年人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燈底部拴上線,這樣既可以重復放飛,又能控制起飛高度和范圍,避免引起火災。
步驟
A.用裁紙刀將竹條削到厚薄3毫米以內,然後,把竹條彎成一個圈,用棉線或502膠固定。竹子有彈性,竹圈可能會不圓,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圓形。
B.用尖嘴鉗把廢電線外面的絕緣層去掉就可以得到細銅絲。不過,銅絲不能太細,否則容易燒斷,可以用3根銅絲擰在一起避免這個問題。
C.用薄紙剪成如圖所示規格的紙片.將第一張紙片的一邊與第二張的一邊粘在一起,再將第三張,第四張......依次同樣粘上去,直到拼成一個兩端漏空,直徑約60厘米的球狀物.再剪一張圓形薄紙片,把上面圓空口糊住.待干後,把氣球吹脹,找一條薄而窄的竹條,彎成與下面洞口一樣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內交叉兩根互相垂直的細鐵絲,並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紙邊上,糊成的氣球不能漏氣
D.把銅絲綁在竹圈兩端,再把做好的燈罩粘在竹圈上。在銅絲上綁上棉花,浸上酒精,點燃後就可以放飛了。孔明燈不能太小,否則很難升上天。
放飛
選擇晴朗無風的夜晚,一人拿住燈底的左右側,另一人用酒精將脫脂棉浸透後點燃,直到雙手感到孔明燈有上升之勢,即慢慢放開雙手,孔明燈便徐徐飛起,上升高度可達1000m左右。
升空程序建議:
孔明燈之製作方法簡單,但升空時受到場地與天候之影響狻大。風大時易將燈體吹斜而使燈體燒毀,下雨時易將燈體淋濕而無法放飛,因此最好走在無風的時候施放。
1.先將燈體撐開,並於四周與底部繫上控制線。
2.填裝燃料。
3.點火後,將進氣口盡量壓低,以減少熱氣流失,但亦不可過低,以免氧氣不足而熄火。同時四周之控制線必須拉直。
4.加熱直至燈體內之熱氣溫度足夠後,四周控制線慢慢松開,以維持燈體穩定上升,而底部之控制線必須控制燈體上升之速度與高度。
5.球體升空後可以線控制其高度、方向,亦可任其自由飄浮,至此升空完成。
孔明燈起飛條件
孔明燈「會飛」原因是:燃料燃燒使周圍空氣溫度升高,密度減小上升,從而排出孔明燈中原有空氣,使自身重力變小,空氣對它的浮力把它託了起來。
由浮沉條件可知,只有滿足:
F浮>G總=G熱空氣+G燈
即:G燈<F浮-G熱空氣
時它才能上升,由此可知它的自重(包括外壺燃料的重力)要很輕才能起飛,輕到什麼程度呢?
G燈<F浮-G熱空氣=ρ空氣gV排-ρ熱空氣gV,
G燈<(ρ空氣-ρ熱空氣)gV排,
m燈<(ρ空氣-ρ熱空氣)V排, (1)
空氣的密度可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得出。
把(2)式代入(1)式可得
可見其能否起飛由燈質量和氣溫、熱空氣溫度和孔明燈容積共同決定。
具體數據估算如下:
設當天氣溫:T空氣=300K(27℃);大氣壓強:1標准大氣壓,p=1.01325×105Pa;孔明燈容積:V容=V排=0.2m×0.25m×0.4m=2×10-2m3;加熱後的空氣溫度:T熱空氣=500K(227℃);?空氣=0.029kg/mol.代入(3)式得:
在上述條件下孔明燈總質量在9.44g時,當熱空氣溫度升到227℃時上升。
假設在上述條件下把孔明燈質量減輕成m燈=4g=4×10-3kg,由(3)式變形並代入數據得:
即熱空氣溫度只要升高到88℃,孔明燈即可上升。
仍按上述條件,若孔明燈質量
即m燈≥23.56g,則無論熱空氣溫度升到多高也飛不起來。
由上面分析可知孔明燈要起飛,它的質量不能超過一定值,而且質量越小所需熱空氣溫度越低,也就越容易起飛。
海南孔明燈
海南孔明燈又稱文燈、天燈,它是用白結方紙糊制而成的,是根據熱氣球原理,空氣受熱膨脹產生的熱力升空的,它攜帶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約1小時,開始時像不明飛行體,升到一定高度後就仿若星星。
相傳它是由大陸流傳到海南的,演變至今已成為當地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風俗。每逢喜慶日子或盛大的節日,人們都點起文燈來表達他們的美好心願。點燃文燈前人們都要在燈上寫出自己的願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以祈求心願能實現。
在文昌、萬寧、儋州一帶的村莊里,至今民間有扎孔明燈,放天燈的習俗。由於文昌口音「天燈」與「添丁」諧音,男孩家拿著寫有吉祥詞語的公燈、人丁燈、首牌燈、花籃燈、鯉魚燈、珍古燈等各式花燈自發組成「送燈」隊伍,敲鑼打鼓,繞村行進到村中的廟宇前,表示送去「人丁興旺,家景興隆」之意。放天燈時,給碎布澆上油,桶口朝下,點燃油布後,整個紙桶就會被熱氣充滿,家家的天燈如同熱氣球一樣冉冉上升,帶上你的祝福與心願,飄上夜空。
發明者簡介
諸葛亮生死年月為(181—234年),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卧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①河南南陽卧龍崗;①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
開放分類:
民俗、傳說、發明、三國
F. 孔明燈在古代的作用
1、孔明燈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
2、簡介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手工藝品,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 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3、地區習俗
放孔明燈是一種漢族民俗文化,在中國許多地區都有這個節日習俗。
海南:每逢喜慶日子或盛大的節日,人們都點起文燈來表達他們的美好心願。點燃文燈前人們都要在燈上寫出自己的願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以祈求心願能實現。
客家:客家風俗中有在元宵節前後飄飛「孔明燈」祈福的習俗,祈求上天保佑來年的日子幸福美滿,生活蒸蒸日上。每一盞孔明燈都代表著一個出生的嬰兒。
台灣:農歷新年的元宵燈節將至,為慶祝佳節,台北平溪人夜晚放飛成串的孔明燈,引來眾多觀者駐足。
G. 孔明燈有什麼意義的
之所以叫孔明燈,一來是做出來後的天燈有點像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二來我們的民間是這樣說出孔明燈的由來的。當年孔明被司馬懿圍困,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妙計一出,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天燈,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著它們升空,一個個小小的天燈升起,加上營內的人咋呼著:「諸葛先生坐著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被蒙騙了過去。此計救了諸葛先生一命。
孔明燈起源及結構簡介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燈的結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2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
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後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飛升空,如果天氣不錯,底部的煤油燒完後孔明燈會自動下降
H. 孔明燈的來歷是什麼 孔明燈的意義
每到春節,元宵燈或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的時候,人們總會放孔明燈來祈福。男女老少親手在燈上寫下祝福的心願,升到空中,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如今,放孔明燈依然是青年人群中十分流行的活動。也許,依然有很多人還不知道孔明燈的來歷,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講孔明燈的由來是什麼吧。
I. 孔明燈的意義
孔明燈是用來許願的!在孔明燈上寫上你的心願 然後 放飛 。放飛希望 放飛夢想!願望就會成真哦!
J. 孔明燈有什麼寓意,另外此項發明有什麼作用嗎
許願,寄託美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