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江南春創意創造生意

江南春創意創造生意

發布時間:2021-06-30 08:40:30

❶ 江南春分眾傳媒成功的經驗,給你的啟示有哪些

江南春分眾傳媒經營成功有著良好的經營策略。經驗如下:

1、准確的市場定位。將市場定位建立在對市場詳盡分析的基礎之上,面向一個特定的有清晰主體的群體,這個群體便是某些商品與品牌的消費主力或重度消費群。

2、差異化營銷策略。針對不同的環境採取差異化營銷策略。不同的環境適合播放不同的廣告。針對舒適的環境,突出娛樂性,有效地運用賣場電視為廣告主創造更大的價值。

3、風險性資本策略。摸索自己的資本戰略思想和方法模式,構建適應自身的資本戰略結構。調整重心,運營資本,優化資金分配結構,打造分眾品牌。

4、個性化營銷策略。提倡以客戶為准繩,一結果為導向。強調創新、細節控制與工作態度的把持。

5、人本化的人才策略。重視人才,合理安排統籌,讓人才優勢發揮到極致。

6、多領域的擴張策略。在原有領域的不斷發展之下,探索更多更廣的新領域。

❷ 分眾傳媒的老總江南春算不算奸商1

奸商奸商,無奸不商!
從古到今,商人在國人的心目中就是很低的!
如果是美國佬來做這樣的商業化,同時是商業利潤最大化,那麼國人就要說:人家美國佬真的是會商業運作,應去多學習!
都是一個說法而意,能賺到市場中的利,就是好的商人!~
那麼好的商人有了利,才可以回報社會,如果在回報的過程中也用了個「奸」,那時,國人在去罵他們也不晚!
首先商人做的如何「奸」,一定要合理,不能超過社會的道德底線!~

❸ 中山永怡花園對面的那個陽光健身中心,收費怎樣呀裡面的舞蹈項目多不

江南春:我想,成功的人生應該是有著比較大的幸福感的。而幸福感來自於哪裡?我其實對這個問題思考過很久,是來自於事業有成嗎?或者擁妻教子?後來,我似乎找到了一點答案。第一個福叫長壽,我覺得這個我需要的,凡人一般都蠻怕死的;第二個是富貴,所謂「富」不是說你多有錢,而是說你在什麼時候,在什麼處境下都很有滿足感,吃碗泡飯也很有滿足感,「貴」不是說你有多少權勢,而是你在各個地方受人尊重;第三個福叫康寧,「康」就是身體很健康,隨時隨地很健康,「寧」是內心很寧靜,能保持一個非常寧靜的心態;第四個福是好德,「好」就是喜好,「德」就是《道德經》的那個德,好德講的是你能夠去按照宇宙的自然規律和基本的真理去生活;最後一個我覺得也非常重要,叫善終,當你面對死亡的時候,你覺得你無愧於這一生。我覺得,如果一個人擁有這五件事情的話,人生的幸福感就蠻強了。

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做一樣的選擇,因為我覺得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就像我常常說的,人的一生都在面臨對時間和空間的恐懼,正是因為時間的有限性,所以才讓人必須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我認為在現階段做商人更加能實現我的個人價值,更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助益,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選擇創業、選擇從商。

我想自己還算比較順利,其實人生本來就是起起落落的,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沒有一點阻礙,那實現以後的成就感也不會很高,我們每天都遇到一點困難,而每天都把當天遇到的困難克服掉,大的困擾就不易出現,把困難當成一種歷練,擁有較強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質,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至關重要。

江南春「語錄」

「創意麵前生意是不平等的。想像力創造你的利潤率。顛覆性的創意更能製造財富是我的『成功理論』。」江南春認為,創意創造生意。有創意的生意和沒有創意的生意,最後的投資回報率相差得非常遠。

「對傳媒的利用來自於想像力。對傳媒的利用不僅來源於廣闊的市場空間,更來源於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沒有想像力,市場只能是一潭死水,沒有絲毫活力。」江南春認為,如果能重構傳媒的過程,將會帶來巨大的商機和非凡的商業利潤。

「市場開拓者要教育市場。作為市場的開拓者需要對這個市場進行教育,所以我也會參加各種各樣的演講會去表達自己的觀點。」

「人生就是很多體驗的積累。快樂不重要,悲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體驗的強度,如果這種強度能夠達到觸目驚心,為我們的內心帶來強烈的體驗,就是有價值的。當我們在最後一刻回憶起來,曾經經歷過徹底的慘敗,經歷過大悲大痛,這樣的人生才會豐富。」

「一旦放棄,你將無法知道你離成功有多近。只有跨越這條界線,你才知道界線在哪裡。」回憶起面對資金斷層時的情景,今天的江南春表示,無法想像那時若放棄如今會怎樣。
6月19日下午7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江南春和公司CFO兩人悄悄地南下香港,分眾的上市之旅在香港啟程,因為分眾的大股東、上 市主承銷商、賬簿管理人高盛亞太總部在那裡,江南春將在香港接受上市前最後的「輔導」。前些年,丁磊、張朝陽、王志東、王雷雷等仰慕納市的老總,都走過這 條辛苦路。

「14天,見了300多個投資者,其中70多場是一對一的,身體受得了,喉嚨還受不了呢!」江南春一路演講,一路含「金嗓 子」,「還是陳天橋聰明,讓唐駿去干這個活。」盛大上市前幾個月,董事長陳天橋從微軟挖來了唐駿,上市的時候唐駿帶隊路演,陳天橋坐鎮上海遙控。

辛苦是一樣的,但江南春的收獲比前輩們都要大。由於認購活躍,上市前一晚,分眾將首次配股價格從原定的14美元至16美元提高 到了每股17美元,發行1010萬股,融得1.72億美元,這也是中國概念股在納市首輪融資額最高的一筆,之前的紀錄是盛大去年5月圈到的1.52億美 元。上周五7月22日,分眾收盤價漲至18.5美元,總市值約7.4億美元,相當於60億元人民幣。
江南春的另一個意外收獲是,受邀成為第一個按響納市開市電鈴的中國納斯達克上市企業老總,7月14日9點半,江南春在大洋彼岸「爽」了一 把。「又興奮,又緊張!自己事先寫好而且反復背誦了英文演講,結果還是忘記了一句。」7月22日,已經回到上海的江南春告訴記者這個小秘密。

冷門的才能掙大錢

價值60多億元人民幣的分眾,其實成立才2年多,業務也很簡單,就是在許多寫字樓電梯口掛台液晶電視,播放廣告收錢,僅此一項,去年為分眾帶來了2.5億元人民幣的收入。然而,在分眾之前,偌大的中國卻沒人想到這個方式。

「2001年間,廣告市場出現很大的調整,到了年底,我不得不思考轉型問題。」當時的江南春,是永怡廣告公司的總經理。12月的某 一天晚上,江南春約見了老朋友陳天橋夫婦,此前,陳天橋的創業小網站(stame.com)推廣廣告一直由江南春代理。在香樟花園的茶座里,幾個月不見的 陳天橋告訴江南春,自己已經不做那個小網站了,現在改做網路游戲。12點半時,陳天橋告訴江南春,游戲同時在線達到11萬人。

「11萬人同時在線,意味著擁有至少70萬收費用戶,每個用戶每月35元,一個月就是2450萬元」。這個數字對江南春刺激可不小。江南春回憶,「當時就覺得要學習陳天橋,發掘別人沒發現的產業模式,這樣才能掙大錢!」

2002年大年初一,江南春一個人來到常去的漢源書屋。閉門思過整整7天,江南春得出兩個結論,應該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傳媒表現能力,應該細分市場將廣告信息精確地傳送到特定族群。

之後不久的某一天,徐家匯太平洋百貨電梯門上的粘貼廣告讓等電梯的江南春突然無比激動———「要是換成電視機,那不正好符合兩個結論要求?!」3月份,他決定干這個沒有人乾的事情。

沒想到會做這么大

「第一步是找人設計生產機器,那東西市場上沒有。」江南春一邊指著會議室擺放的樣機,一邊向記者介紹,「3月份,我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一家台灣液晶廠商,7月份,第一台樣機才來,拿到寫字樓,人家物業不讓裝,因為5厘米太厚了,後來才改成了3厘米。」

「一開始想的是在上海最好的50棟寫字樓裝上機器,然後播放廣告收錢。」江南春的三人團隊開始和各處物業談判簽約。半個月之後,江南春初步計劃完成,300台價值8000多元的液晶電視先後進駐50棟高級寫字樓。

與此同時,相關的廣告銷售也開始進行。「拍了個宣傳光碟,給客戶一看,再稍微一講,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這東西不錯,」在廣告界已經混 跡10年的江南春顯然有獨特的優勢,「招商銀行信用卡、軒尼斯洋酒等幾個牌子第一批下單。」2003年還沒有到,江南春手裡已經拿著一二月份200多萬元 的廣告訂單了。

初步嘗到甜頭的江南春開始試探將更多的播放器向更多的樓盤擴展,並在2003年3月份首次走出上海,進軍北京。「雖然廣告收入 繼續在增長,但投入畢竟更大,到了2003年4月,開始感受到資金壓力,」已經投入了1000多萬元的江南春,這時候才發現自己一不小心玩大了。2003 年5月,江南春索性另外成立了分眾傳媒,專注於這個新產業。

風險投資就在對門

10家登陸納市的中國企業中,早期幾乎都有過猶如熱鍋螞蟻四處找投資商的經歷,包括日後的兩位首富丁磊和陳天橋,江南春是個例外。

2003年5月的某一天,與分眾同在一幢大廈,而且就在對門的軟銀負責人余蔚突然造訪江南春。

據江南春介紹,僅僅3個小時雙方就達成了投資的基本框架。事後余蔚說這可能是他最快的一次投資,催促他如此迅速地做出投資選擇的根本原因是他看好江南春身上所具有的創業激情和他對傳媒產業的深入理解。

江南春只接納了軟銀計劃投資的一小部分。「那時候企業剛開始,讓他投太多,我就成打工的了!」實際上,這貽誤了分眾一統江湖的機會,2003年4月份,一家叫「聚眾」的公司帶著同類的播放機器,開始在北京樓宇鋪點,之後跟著分眾向全國擴展。

2004年4月,感覺到競爭壓力的分眾從鼎暉國際等6家投資機構引入1250萬美元的第二輪資金,半年之後的11月份,高盛等三家 機構3300萬美元的資金投向分眾,加上廣告收入也快速增長,分眾得以快速擴張,守住了占據寫字樓七成市場的優勢,同時向大賣場擴展。

搶先上市備糧備戰

大約在一年前,分眾和後來的聚眾,便開始同時喊出要奔赴納斯達克的口號。這一次,江南春沒有再耽誤時間,7月份搶先在納市體面登場,而去年營業收入只達到分眾1/6的聚眾一時上市無望,只能調轉口號,表示暫不缺錢,不急上市。

據了解,在分眾首次募集的1.72億美元中,有30%屬於老股東套現,其餘70%約1.2億美元作為分眾公司未來發展所需。據江南春介紹,其中有2000萬美元會被分別用在寫字樓和大賣場的擴張中,向二級城市進軍。

「剩下的自己有必要儲備起來,用於投資新的沒人干過的產業,或者將來可能的收購,」7月22日,在辦公室里,江南春對記者說,「幸運不可能總是屬於分眾,我們有必要備糧備戰!」(記者 張見悅)
個人簡歷

江南春,生於1973年,土生土長上海人。

1995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取得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學位。

1994年~2003年期間,江南春擔任永怡傳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2003年5月起開始擔任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執行官。

江南春語錄

「也許我本來就應該是個寫詩的文學青年,只不過現在『蛻變』而成了會創造生意的小資派。我想以後公司的具體工作不用我做的時候,我就專心思考創意。如果有時間,我還想寫寫文學和社會評論,最好將來還能寫出類似於《英雄》的影視劇本來。」

「陳天橋有很好的產業判斷力,他是那種知道怎麼整才賺錢的人。」「當一般人在人滿為患的巴士車上廝打,為自己贏得一點空間而自我感覺良好時,陳天橋已經坐上沒人搶的巴士狂飆而去,令你望塵莫及。」

「在新開市場上,你就是當然的大哥大。」

「創意麵前生意是不平等的。」

記者手記:餡餅砸中有準備的人

美國時間7月14日,當江南春成為第一個受邀的中企老總,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興奮地按下開市電鈴的時候,肯定有不少人心裡不服:憑什麼是這個傢伙!

江南春所開拓的產業,只不過就是在寫字樓電梯口裝台液晶電視,播放廣告收錢!唯一帶點「科技成分」的那個液晶電視其實也是找別人代 生產的,許多廠家給錢就能做。然而,當從事液晶電視廣告的分眾傳媒登陸納市時,名不見經傳的分眾創始人江南春也以20億身價,一口氣超過了除陳天橋和丁磊 之外的所有國內「科技英雄」。被這樣的餡餅砸中,的確是讓外人有些不服氣。江南春自己也反復念叨,「沒想到幹得這么大!」

然而,當我們走進江南春過去10多年的廣告職業生涯,了解了這4000多個日夜他都在幹些什麼,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受到電梯 門上的廣告貼畫啟發的不是別人,為什麼在電梯口掛起液晶電視的不是別人,為什麼最快佔領了絕大多數樓宇電梯的不是別人,受到納斯達克邀請的不是別人,而是 江南春!

上帝只會照顧有準備的人,餡餅也只砸中有準備的人!(記者 張見悅)

人生經歷:從學生詩人、師大名人到廣告狂人

——忘情的江南春很快成為校園詩壇的活躍分子,大學一年級,他便成為了師大著名的「夏雨詩社」社長,而這僅僅是江南春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聞名師大校園的開始。

——1994年,大三學生江南春成立了永怡廣告公司,自任總經理,一路下來。到1998年,永怡已經占據了95%以上的上海IT領域廣告代理市場,營業額達到6000至7000萬元人民幣,到了2001年,收入達到了1.5億,在上海廣告界已經聲名鵲起。
美國東部時間7月13日,來自上海的分眾傳媒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當天市值達到8億美金,中國內地又一個富豪誕生———分眾創始人、董事會主 席兼CEO江南春身價隨著超過20億人民幣。「我是個工作狂,平時就沒什麼消費需求,對我來說,最奢望的東西不是錢,而是可以每天無所事事曬太陽。」7月 22日,從美國歸來的江南春這樣向記者「訴苦」。多年以前的大學時代,江南春曾經有過這樣愜意的日子,那時候,他「可以用整個下午留心前桌女生」,回到寢 室「輕輕鬆鬆寫小詩」。
學生詩人

1973年3月出生於上海的江南春,並沒有上海男人的細膩,魁梧的體形更像北方漢子。或許是長期接受厚重的文學熏陶,令江南春的思想更早地成熟穩健,32歲的他看起來顯然要比實際年齡大一些。

認識江南春的人,在向別人介紹他的時候,總喜歡這么開始:以前,他是個青年詩人!江南春之所以有「詩人」的稱呼,主要是因為他手裡 有兩個「硬體」:其一,大學時代,他就是頗有名氣的華東師大「夏雨詩社」社長;其二,他個人出過一本詩集《抒情時代》。這讓他和其他的富豪老總們很容易地 區別開來———雖然也有不少老總熱衷於將自己的管理思想、人生感悟編成員工的必讀教程,但能像江南春這般「真玩」的老總並不多。

雖然江南春堅持認為自己「不能被稱為詩人」,因為他還不能「把世界的苦難當作苦難,並且日夜不安」,但對自己深厚的文字功底,他 卻有足夠的自信,「我是一個不愛到處跑的人,中學6年,我的所有課余時間,幾乎都用在看書上了,而且常常拿著別人的範文模仿寫作,作文水平比較好,拿了一 些獎項。」據了解,高中時代江南春拿到的最高獎項是上海市中學生作文一等獎,正是這些紅證書,使他在1991年免試保送進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就讀。

進入大學校園的江南春,分明成了一個幸福的學生詩人。「我會用整個下午留心前桌的女生,並鄭重地為她寫下評語,在傍晚我通常都會鼓足勇氣到學校舞廳涉足一場愛情或者被輕易的拒絕,無論怎樣,待到月黑風高之時,我一定獨自回到寢室,輕輕鬆鬆寫起小詩。」

師大名人

忘情的江南春很快成為校園詩壇的活躍分子,大學一年級,他便成為了師大著名的「夏雨詩社」社長,而這僅僅是江南春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聞名師大校園的開始。半年以後,江南春便開始以詩社社長的身份,謀劃參選校學生會主席。

據江的師兄嵇海榮介紹,在師大歷史上,競選學生會主席一般都是大三的學生,江提前了一年,而且順利地當選了,當時這在師大是一件不 小的事情。據了解,江南春的勝利主要得益於他的口才,和事先准備工作充分。嵇海榮當時作為在任的校學生會主席,主持了整個競選過程,據他回憶,經過了前期 的初選,最後6個候選人集中在學代會上亮相演講,江南春是唯一一個脫稿演講的候選人,由於他第一個上台,這給後面的競爭者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甚至亂了手 腳。了解當時情況的人透露,除了提前背誦好了發言之外,江南春實際上准備了更絕的一手,他提前安排了幾個哥們,在提問階段當「托兒」,這樣,在別的選手被 問得啞口無言的時候,江卻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談,不勝利才怪!

就這樣,江南春順利當上了學生會主席。「由於競選過程需要和許多人溝通,拉選票,吃飯,一下子欠下了160塊錢的債,這在當時可 是大數目」,江南春回憶,上任不久,上影屬下一家廣告公司到學生會來招聘兼職,一個月300元,近水樓台的他便前往應聘,這一去,讓江南春不久又成為學校 里勤工儉學里最出色的一個,第二年,還在上大三的他便成立永怡廣告公司,自任總經理。

廣告強人

前往應聘那個300元錢職位的時候,江南春准備只干一個月,把外債還了,然後繼續過學校里悠閑的愜意日子,假如真是這樣的話,中國廣告界就少了一個強人。

「其實就是去拉廣告」,江南春向記者描述自己的第一個客戶,「匯聯商廈,大概他對我講的還比較滿意,於是給了1500塊讓我籌拍一個廣告。便連夜寫了劇本,很快,他們投入十幾萬拍廣告和播放的費用」。

第一單的成功,很快讓江南春改變了「短時工」的想法,「到了12月份,我便開始把學生會的工作放下了,全身心干廣告!」1992年 的上海,經濟開始快速啟動,上海淮海路新商廈一棟接著一棟,那個時候時興新影視形象廣告,這些廣告單子,最後竟然幾乎讓20來歲的江南春「一鍋端」。 1993年,江南春所在的廣告公司一年收入400萬,150萬來自江南春的貢獻。

1994年,大三學生江南春成立了永怡廣告公司,自任總經理,一路下來。到1998年,永怡已經占據了95%以上的上海IT領域 廣告代理市場,營業額達到6000至7000萬元人民幣,到了2001年,收入達到了1.5億,在上海廣告界已經聲名鵲起。就在這一年,由於網路經濟回 冷,原本的網站品牌廣告突然消失,廣告代理業利潤也開始下降,江南春開始思考自己的轉型。幾個月後,他選定了戶外視頻廣告,之後成立了分眾傳媒,專心經營 這項業務,意外獲得巨大成功。

想當閑人

說江南春是個廣告強人,其實他更是個廣告「狂人」———不折不扣的工作狂。7月22日一早,當記者在上海兆豐貿易大廈見到江南春的時候,包括前台小姐的許多分眾員工都還沒有上班,前一天深夜,江剛剛從廣州趕回上海。

「對老江來說,這屬於正常作息時間」,分眾的員工告訴記者,「只要人在上海,他都是9點左右到公司,一直到零時,早則11點、12 點,晚則一點、兩點,而且基本沒有周末休息的概念」。另一位員工告訴記者,江南春的衣櫃裡面找不到休閑的衣服,全部都是襯衣,因為10多年來他的生活好像 只有工作。「我唯一的消遣就是足底按摩,假如可以我幾乎每天都想做」,江南春解釋,「這種消遣可以一邊不停地打電話,一邊還能感覺到挺對得住自己的!」

當然,即便是瘋狂如江南春,也並不打算將這種瘋狂狀態繼續保持下去。「現在我希望自己拚命工作,取得成功,受到許多人關注,這樣很幸福,但是,我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這么一個人:每天無所事事,隨處走走,曬曬太陽,45歲以後吧,年齡階段不同,理想是不同的!」

❹ 關於江南春電梯前的創意

問題回答一:
在江南春所想像的未來媒介帝國里,他將起家的樓宇電視聯播網進行了延展,意圖將其成功的商業模式復制到大賣場、標准超市、便利店、高爾夫球場、醫院、高檔酒店等實體接觸點。更大膽更令人心懸的是,江南春還准備伺機進入互聯網和手機廣告等虛擬媒介接觸點。現在還只是正在嘗試。

問題回答二:
針對你最想知道的問題作簡要回答。

分眾傳媒這一模式在海外也有其成功模式,早在1995年,加拿大一家名為Captivate Network Inc的公司就創立了這樣類似的液晶媒體,並很快就得到包括高盛在內的美國投資巨頭以及房地產商的1億美元注資。經過8年多的時間,這家公司的液晶電視傳播網路已覆蓋全美1700幢商務樓宇中的1100幢,擁有130萬收視人群。
來源:鍾情TMT 創投機構只認仿製葯 2006年04月02日 14:31 經濟觀察報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lcestablish/20060402/14312467015.shtml

據悉,樓宇視頻媒體的始作俑者是加拿大的一家公司Captivate Network Inc。1995年,它首先在北美及加拿大的一些高檔場所創立了這種顯示媒體。經過8年努力,現在這家公司的液晶電視傳播網路已覆蓋全美國1700幢商務樓宇中的1100幢,擁有130萬收視群體,並與許多知名企業結下不解之緣。

1999年,聚眾傳媒的創始人虞鋒到美國出差,芝加哥一些商務樓宇電梯廳液晶電視中播放的精彩畫面,撥動了這位老廣告人的心弦。樓宇視頻媒體與其它廣告媒介相比,其特點顯而易見:首先,受眾為在商務樓上班的固定人群,不但鎖定性好,而且他們在等候電梯時的收視行為具有強制性。其次,鎖定的對象主要是具有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特徵的「三高人群」,尤其適合技術含量高、利潤高、服務消費金額高的「三高產品」廣告。

斯時,樓宇視頻媒體正在美國大行其道,但虞鋒覺得,這種媒體業態最適宜發展的地方還是中國。「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渴望盡快獲得信息;中國城市的高樓多過美國,人口密度也高過美國。」從美國返回後,虞鋒就開始籌劃將這種全新的媒體形式移植到中國。
來源:聚眾傳媒:房地產出現新興傳播方式 深圳房地產信息網http://news.szhome.com/UploadFiles/newsfiles/000/018/835/18835.htm

《中國經營報》:我們留意到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樓宇視頻廣告不被看好,大多數的寫字樓都沒有裝上這種新載體。是否表明這種模式在國外是不被認可的?

虞鋒:在美國也就是紐約和芝加哥有比較多的高樓。而且美國人下班以後就早早回家,和中國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樣,所以國內的這一套放在國外可能是不適合的。而自從分眾聚眾合並後,在美國的股市影響非常大,我們了解到合並聚眾傳媒後的首個交易日,分眾傳媒在納斯達克的股價由每股37美元上漲至42.42美元,這也說明了資本市場非常認可這個行業。

《中國經營報》:這是否說明了這是亞洲人比較適合的傳播模式?據了解,現在有一些國家對這種模式非常感興趣,聚眾是否在拓展亞洲地區的業務?此外,聚眾對樓宇廣告這類模式的前景如何看待?

虞鋒:現在西班牙、印度等地方都有公司和我們洽談品牌授權的問題。他們希望用「Target Media」開展當地的業務。其實現在亞洲的不少國家都非常關注中國這種新媒體的出現,而且亞洲地區人多高樓多,所以很適合這種傳播模式。對於發展前景我是非常看好的,我也不認為這類模式存在泡沫。
來源:樓宇廣告不存在泡沫 中國經營報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stragymanage/20060114/14202276255.shtml

關於國外大致就找到這些,不過足以說明,是國外先出現的,不能說是中國、是江南春的首創,所以國內也一直常說,江南春是中國樓宇廣告的開創者。只不過國外沒有獲得像中國這樣的大發展。

江南春之所以在美國上市,就是想打國際牌,把業務做到國外去,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問題回答三:
江南春的其他創意:

大學階段即出盡風頭的江南春,畢業以後「感覺到了壓力」。於是一畢業,他就與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成立了東廣廣告公司。這個公司的運做成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了兩個年輕人的遠見。那時,江南春受到上海南京路的啟發,希望到無錫創辦燈光工程,提出「讓無錫亮起來」的口號。結果他們一舉成功,在無錫一口氣做了500個燈箱廣告。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工程他們沒有投入一分錢,前期製作費用是無錫市財政局作為市政工程給貸的款。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❺ 關於江南春的資料

江南春生於1973年,土生土長上海人。

1995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取得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學位。

1994年~2003年期間,江南春擔任永怡傳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2003年5月起開始擔任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執行官。

2003年,在廣告業摸爬滾打了10年的江南春以樓宇電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廣告傳媒。兩年時間,分眾傳媒把中國商業樓宇聯播網從上海擴展至全國四十多座城市,日覆蓋數千萬中國中高收入人群,使廣告以最經濟的成本,最有效地傳播給了經過細分後的目標受眾。從去年開始,分眾還拓展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和新加坡。

同時,分眾傳媒也贏得了眾多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SoftBank軟銀、高盛、3i、Capital等基金先後投資數千萬美元給公司。

2005年7月13日,分眾傳媒登陸納斯達克。一夜之間,分眾傳媒CEO江南春身價暴漲至2.7億美元,遠超數字英雄張朝陽。

江南春語錄

「也許我本來就應該是個寫詩的文學青年,只不過現在『蛻變』而成了會創造生意的小資派。我想以後公司的具體工作不用我做的時候,我就專心思考創意。如果有時間,我還想寫寫文學和社會評論,最好將來還能寫出類似於《英雄》的影視劇本來。」

「陳天橋有很好的產業判斷力,他是那種知道怎麼整才賺錢的人。」「當一般人在人滿為患的巴士車上廝打,為自己贏得一點空間而自我感覺良好時,陳天橋已經坐上沒人搶的巴士狂飆而去,令你望塵莫及。」

「在新開市場上,你就是當然的大哥大。」

「創意麵前生意是不平等的。」

❻ 江南春的創意神話:分眾的藍海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江南春的創意神話:分眾的藍海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1992年,當星巴克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時,霍華德·舒爾茨春風得意地告訴整個世界:「我是一個夢想者」,然後星巴克果然成為世界商業的奇跡;而當保羅·阿倫與比爾·蓋茨漫不經心地玩電腦時,其不著邊際的夢想在某一天弄出了微軟這個全球最大的商業怪獸。
知識經濟時代,夢想年代,一切皆有可能。
夢想者的思緒不會停頓,夢想者的靈感源泉也不會枯竭,只是當夢想飄盪到中國大陸的上空時,粉紅色的夢幻變成了金色的輝煌。
中國經濟的整體「牛」市,使許多青年「財」俊的誕生成為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過程。盡管他們活躍於不同的領域,「把玩」著屬於自己的戰略技巧,但他們卻有著共同的執著性格和一顆追尋夢想的勇敢的心。
當然,成功與失敗此消彼長與亘古碰撞,意味著夢想中總是有人歡笑有人憂。有實現夢想的達人,但更多的人則是從夢想的巔峰失足跌落,或從夢想的破滅中失聲驚醒而嘗試著重回夢想。
「棱鏡」原本為一物理學術語,意指復合光透過「棱鏡」分解為光譜……

❼ 解析江南春分眾傳媒成功之道

江南春,生於1973年,祖籍寧波,生於上海。1995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取得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學位。 1994年~2003年期間,江南春擔任永怡傳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2003年5月起開始擔任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執行官。 1994年,大三學生江南春成立了永怡廣告公司,自任總經理。到了2001年,永怡收入達到了1.5億,在上海廣告界已經聲名鵲起。 2003年5月,江南春創立了分眾傳媒,擔任董事局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此時的江南春決定繞開競爭慘烈的傳統媒體,走「分眾」之路,專攻樓宇液晶媒體。 2003年12月,江南春被評為年度傳媒人物,並獲得「中國當代傑出廣告人」稱號。 2005年3月,江南春被評為「中國廣告10大風雲人物」。 2005年7月13日,分眾傳媒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市,成為海外上市的中國純廣告傳媒第一股,並以1.72億美元募資額創造了當時的IPO紀錄。 上市之後,江南春就開始馬不停蹄地在國內泛廣告領域跑馬圈地: 2006年1月4日,分眾傳媒以3960萬美元收購框架媒介,在其版圖上增加了高檔公寓媒體資源。 4天之後(2006年1月8日),分眾傳媒再次拋出大手筆,投資3.25億美元合並當時中國樓宇視頻媒體第二大運營商聚眾傳媒,進一步鞏固其在樓宇電視、社區 電視、戶外大屏幕等領域的霸主地位。 2006年3月7日,分眾傳媒以1500萬美元現金及價值1500萬美元股票全資收購北京凱威點告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啟動「分眾無線」手機廣告媒體品牌,突入手機廣告領域。 2006年8月31日,分眾傳媒收購影院廣告公司ACL,收購完成以後,ACL更名為分眾「影院網路」,進入了影院廣告領域。 2007年3月1日,分眾傳媒宣布,將以7000萬美元現金和1.55億美元分眾傳媒普通股收購國內最大網路廣告服務商好耶,進軍網路廣告領域。 2006 福布斯榜: 第40名 2006 胡潤榜: 第51名 2006 總資產(億): 41 借雞生蛋,再用蛋錢買回雞,22歲的大三學生江南春擁有了50萬的存款和完全屬於自己的廣告傳播公司。憑借又是「裁判」又是「運動員」的優勢,江南春的永怡傳播占據了上海IT領域廣告代理市場上95%的份額。 兩次「借雞生蛋」 1994年,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的學生江南春成立了永怡傳播公司,自從公司成立之日起,除了身份證上的數字證明他只有21歲之外,言行舉止以及生意場上的談判風格已然是一個老練成熟的老闆。只不過,江南春只擁有公司管理權,永怡傳播公司不得不依附於當時的永怡集團,嚴格意義上說,在法律制度上江南春沒有「所有權」。 從「管理權」到「所有權」轉變的這個過程,江南春玩了兩次「借雞生蛋」。1994年的時候,憑借江南春的資金實力,他還不足以成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於是只能「借雞生蛋」,靠別人的錢幫助自己注冊成立公司。公司成立之後,自己不是法人,但是為了能盡快將公司收歸己有,他必須拚命賺錢,通過「還款」或者「購買股份」的方式讓永怡傳播公司改姓「江」。 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 「統占資源」比「個人優秀」更重要!江南春在大學期間競選學生會主席的經歷讓他悟到了這條生意真經,帶領永怡傳播急速壯大的過程當中,這條真經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江南春有一個朋友負責IDG在華東地區風險投資的業務,這個朋友也是華東師范大學的校友。IDG當時是世界著名的IT出版集團,在中國投資了大量的IT媒體,想在上海設個點推廣它的業務。江南春私下裡早就認識了這個IDG的朋友,在很多場合也經常碰到,一來二去變得相當熟悉。這個朋友就建議江南春和IDG進行合作,然後一起開拓中國IT領域的廣告市場。 在這之前,江南春對於IT產品一竅不通,他已經習慣了做消費品大眾廣告,並沒有將業務劃分得那麼細。雖然,當時的江南春已經有了IT方面的各種人脈資源,比如見過楊元慶,也代理過聯想在上海的廣告,但英特爾公司是幹嘛的?江南春一點都不清楚。不過,江南春精明的意識到IDG這棵大樹的分量,也敏感地嗅到了IT廣告市場在未來的發展狀況,他開始調整永怡傳播的業務方向,專心去攻IT廣告市場。 1995年底,永怡傳播和IDG通過協議進行合作,不拿一分錢工資的江南春成了IDG上海辦事處的主任。設想一下,IDG在中國投資了很多IT媒體,永怡傳播在上海積累了大量的IT客戶,江南春一方面在IT媒體上有話語權,另外一方面,IT客戶做廣告又要找江南春,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江南春的永怡傳播想不賺錢都不行,很短的時間之內,永怡傳播就成為上海灘IT領域最大的廣告代理商。到了1998年,永怡傳播已經占據了上海IT領域廣告代理市場上95%的份額,營業額最高達7000萬元。 「2001年苦苦地過了一年,我覺得身心俱疲。我們原來不是處在產業優勢的位置,是處在產業最脆弱的位置,那個時候,我終於明白,原來我做的產業是錯誤的,我做的產業是價值鏈當中最脆弱的環節。公司雖然大了,但還是有很多的公司和我們競爭,他們都有很好的職業團隊,我感覺壓力特別大,所以,我決定轉型,我覺得生意不能這么做下去。」 不因為暫時的成功而燒瘋了頭腦,不因為暫時的失敗而失去冷靜的思考,理性地對待「得與失」和「成與敗」,讓「虛榮心」成為自己的「原動力」而不是「絆腳石」,冷靜地找出冰山下邊的東西,這是江南春的過人之處。 第三部分:別出心裁,電梯旁生出新產業 來自電梯間的廣告誘惑 2002年的春節,創業十年的江南春破天荒地給自己放了7天假,啥都沒有干,從大年初一開始,坐在自己喜歡的漢源書屋裡「閉門思過」。 「從1992年創業開始到2002年,我已經在傳統的廣告界做了10年,我覺得經過10年我應該有所轉變。在傳統的廣告領域,我發現自己不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我在思考,我以前10年做過的事情到底對還是不對。最後,我得出的結論是,我所做的事情是必須經過的,但是是錯誤的,因為只要在這個行業繼續做,那麼你就要付出很多。」江南春向記者真情表白當年思索後的真實想法。 其實,在過去的辛苦勞作的2001年,江南春就已經時不時地開始「否定」自己十年的選擇了。因為業務往來,江南春認識了陳天橋,當時陳天橋還沒有成為後來的「中國首富」。不過,深聊過幾次之後,江南春對陳天橋的商業頭腦和戰略眼光欽佩不已,更是羨慕陳天橋由於成功所獲得的「虛榮」。「陳天橋有很好的產業判斷力,他給我最大的啟發是,總是去創造全新的產業,而不是和別人在一條道上擠。」江南春說,「所以,你應該自己創造一個產業,然後快速地在這個產業得到壟斷地位,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的把所有競爭對手丟在後邊。」 於是,江南春在「閉關」7天之後決定創造一個新的產業模式,使自己不再是夾在企業和媒體中間的代理廣告商,而是本身就是一個新型媒體。但是,做什麼呢?正當江南春苦苦思索如何尋找一種新的產業模式,如何打造一個新媒體時,坐電梯的一次經歷讓他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那天,江南春去徐家匯太平洋[18.10 4.32%]百貨辦事,結果就在等電梯的一剎那,他被電梯門上的粘貼廣告吸引住了,他發現,就在人們等待電梯的那一剎那,無事可做的人除了聚精會神地看粘貼廣告外,並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而就是這簡單的十幾秒時間,粘貼廣告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將寫字樓的電梯全部包下來,然後粘貼廣告不就是很好的一種新型媒體嗎? 「我覺得電梯廣告這個創意蠻好玩的,我對電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我在上海國貿,我就去問了國貿物業的人,能否把電梯門承包下來。國貿物業的人說,這不可能,任何一個寫字樓也不會把門變成一個廣告載體。後來,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是我換一種角度想,我如果不去貼這個門,我有沒有可能掛一個小的液晶電視?因為我是LG的廣告代理商,所以我對液晶電視非常熟悉。我去問了一些寫字樓的物業,他們覺得這個問題不大,而且還蠻感興趣。於是,我就決定嘗試了。」 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從2002年6月到12月,江南春說服了最早的一批40多家高檔寫字樓。到了2003年1月,江南春的300台液晶顯示屏裝進了上海50幢高檔寫字樓的電梯旁,同時,招商銀行[18.04 4.64%]信用卡和軒尼詩洋酒等企業客戶也成為第一批廣告客戶。江南春走出「永怡傳播」時代,進入新的「分眾傳媒」時代。 跑馬圈地需要新的資本模式新的廣告模式雖然吸引了第一批客戶廣告訂單,但是由於投入巨大,江南春越來越「騎虎難下」。第一批液晶顯示屏的平均價格是8000元,拋開和物業合同有關的費用不談,300台液晶的價格就在240萬。更重要的是,區區50個寫字樓的覆蓋率不足以吸引更大的客戶進行長期的廣告投入,江南春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地擴大寫字樓的覆蓋面積,那麼產品成本和人工成本就會驟升,盈利需要一個臨界點,但這個臨界點到底是需要突破多少座寫字樓,江南春的心裡也沒有數,但給自己留了一個燒錢3000萬的底線。 「到了2003年5月份的時候,寫字樓已經擴大到100多棟,但還是在燒錢,我就覺得自己蠻尷尬。畢竟燒的是自己的錢,當時感覺心裡很痛、晝夜不眠。後來燒得麻木了,感覺燒的不是錢,而是十年當中的青春歲月。十年當中花了這么多努力,短短幾個月就嘩嘩地給花掉了,這個時候的壓力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回憶當時的情景,早已經走出困境的江南春還是笑得有些苦澀。 如果此時的江南春不追加投資,不僅前期投下的錢打了水漂,而且苦苦思索才得來的新媒體模式就會胎死腹中。但如果繼續燒錢,燒到何時才是盡頭?萬一到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十年的成果有可能因為這一次決策失誤而功敗垂成。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江南春壓力最大、眼看就要頂不住的時候,一個手握大筆風險投資的人主動找到了江南春。 那個人是軟銀公司上海辦事處的首席代表余蔚。 分眾傳媒上海總部位於江蘇路的兆豐世貿大廈,而這個樓曾是軟銀亞洲在中國的總部,分眾傳媒正好和軟銀處在同一層樓,這樣江南春和余蔚抬頭不見低頭見,所以也就成了見面可以聊一聊的朋友。一開始,余蔚只知道江南春做廣告,後來閑聊當中得知了江南春正在專注做樓宇液晶廣告。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余蔚又從其他途徑詳細了解了一下江南春獨創的新媒體項目,還有他十年來的創業經歷。一番認真詳細地調查之後,余蔚決定找江南春好好聊一聊,三個小時聊完之後,余蔚已經和江南春達成了初步融資協議。最後,軟銀決定注資分眾。 「我做生意的習慣,一個是從來不借錢給別人,另外一個是從來不向別人借錢,至於融資,內心從來沒有打開過這樣的想法。但是燒了半年錢,還是沒有起色,我就知道我先前對這個項目的估價過於簡單了,從資金以及各項資源上存在很多難度,所以要想做起來,融資是當時我能決定的最好的選擇,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對於從「燒自己的錢」到「燒別人的錢」,江南春向記者坦誠自己的轉變心路。 風險投資商的加入幫了江南春的大忙。隨著軟銀加入,經過幾輪融資,鼎輝國際投資、DFJ、高盛等數家投資公司紛紛將巨資注入分眾。有了錢之後的江南春,迅速地帶著他的液晶顯示屏在全國跑馬圈地,不僅僅是寫字樓,還包括大賣場、公寓以及高爾夫球場、醫院等場所。到2004年年底的時候,總營業收入已經到2.4個億,總共有1.5萬塊液晶屏和部分等離子電視掛在全國各地不同樓宇電梯旁的牆上。

❽ 公司組織員工去鄭州江南春活動,活動主題怎麼寫較好

江南春:我想,成功的人生應該是有著比較大的幸福感的。而幸福感來自於哪裡?我其實對這個問題思考過很久,是來自於事業有成嗎?或者擁妻教子?後來,我似乎找到了一點答案。第一個福叫長壽,我覺得這個我需要的,凡人一般都蠻怕死的;第二個是富貴,所謂「富」不是說你多有錢,而是說你在什麼時候,在什麼處境下都很有滿足感,吃碗泡飯也很有滿足感,「貴」不是說你有多少權勢,而是你在各個地方受人尊重;第三個福叫康寧,「康」就是身體很健康,隨時隨地很健康,「寧」是內心很寧靜,能保持一個非常寧靜的心態;第四個福是好德,「好」就是喜好,「德」就是《道德經》的那個德,好德講的是你能夠去按照宇宙的自然規律和基本的真理去生活;最後一個我覺得也非常重要,叫善終,當你面對死亡的時候,你覺得你無愧於這一生。我覺得,如果一個人擁有這五件事情的話,人生的幸福感就蠻強了。

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做一樣的選擇,因為我覺得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就像我常常說的,人的一生都在面臨對時間和空間的恐懼,正是因為時間的有限性,所以才讓人必須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我認為在現階段做商人更加能實現我的個人價值,更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助益,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選擇創業、選擇從商。

我想自己還算比較順利,其實人生本來就是起起落落的,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沒有一點阻礙,那實現以後的成就感也不會很高,我們每天都遇到一點困難,而每天都把當天遇到的困難克服掉,大的困擾就不易出現,把困難當成一種歷練,擁有較強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質,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至關重要。

江南春「語錄」

「創意麵前生意是不平等的。想像力創造你的利潤率。顛覆性的創意更能製造財富是我的『成功理論』。」江南春認為,創意創造生意。有創意的生意和沒有創意的生意,最後的投資回報率相差得非常遠。

「對傳媒的利用來自於想像力。對傳媒的利用不僅來源於廣闊的市場空間,更來源於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沒有想像力,市場只能是一潭死水,沒有絲毫活力。」江南春認為,如果能重構傳媒的過程,將會帶來巨大的商機和非凡的商業利潤。

「市場開拓者要教育市場。作為市場的開拓者需要對這個市場進行教育,所以我也會參加各種各樣的演講會去表達自己的觀點。」

「人生就是很多體驗的積累。快樂不重要,悲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體驗的強度,如果這種強度能夠達到觸目驚心,為我們的內心帶來強烈的體驗,就是有價值的。當我們在最後一刻回憶起來,曾經經歷過徹底的慘敗,經歷過大悲大痛,這樣的人生才會豐富。」

「一旦放棄,你將無法知道你離成功有多近。只有跨越這條界線,你才知道界線在哪裡。」回憶起面對資金斷層時的情景,今天的江南春表示,無法想像那時若放棄如今會怎樣。
6月19日下午7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江南春和公司CFO兩人悄悄地南下香港,分眾的上市之旅在香港啟程,因為分眾的大股東、上 市主承銷商、賬簿管理人高盛亞太總部在那裡,江南春將在香港接受上市前最後的「輔導」。前些年,丁磊、張朝陽、王志東、王雷雷等仰慕納市的老總,都走過這 條辛苦路。

「14天,見了300多個投資者,其中70多場是一對一的,身體受得了,喉嚨還受不了呢!」江南春一路演講,一路含「金嗓 子」,「還是陳天橋聰明,讓唐駿去干這個活。」盛大上市前幾個月,董事長陳天橋從微軟挖來了唐駿,上市的時候唐駿帶隊路演,陳天橋坐鎮上海遙控。

辛苦是一樣的,但江南春的收獲比前輩們都要大。由於認購活躍,上市前一晚,分眾將首次配股價格從原定的14美元至16美元提高 到了每股17美元,發行1010萬股,融得1.72億美元,這也是中國概念股在納市首輪融資額最高的一筆,之前的紀錄是盛大去年5月圈到的1.52億美 元。上周五7月22日,分眾收盤價漲至18.5美元,總市值約7.4億美元,相當於60億元人民幣。
江南春的另一個意外收獲是,受邀成為第一個按響納市開市電鈴的中國納斯達克上市企業老總,7月14日9點半,江南春在大洋彼岸「爽」了一 把。「又興奮,又緊張!自己事先寫好而且反復背誦了英文演講,結果還是忘記了一句。」7月22日,已經回到上海的江南春告訴記者這個小秘密。

冷門的才能掙大錢

價值60多億元人民幣的分眾,其實成立才2年多,業務也很簡單,就是在許多寫字樓電梯口掛台液晶電視,播放廣告收錢,僅此一項,去年為分眾帶來了2.5億元人民幣的收入。然而,在分眾之前,偌大的中國卻沒人想到這個方式。

「2001年間,廣告市場出現很大的調整,到了年底,我不得不思考轉型問題。」當時的江南春,是永怡廣告公司的總經理。12月的某 一天晚上,江南春約見了老朋友陳天橋夫婦,此前,陳天橋的創業小網站(stame.com)推廣廣告一直由江南春代理。在香樟花園的茶座里,幾個月不見的 陳天橋告訴江南春,自己已經不做那個小網站了,現在改做網路游戲。12點半時,陳天橋告訴江南春,游戲同時在線達到11萬人。

「11萬人同時在線,意味著擁有至少70萬收費用戶,每個用戶每月35元,一個月就是2450萬元」。這個數字對江南春刺激可不小。江南春回憶,「當時就覺得要學習陳天橋,發掘別人沒發現的產業模式,這樣才能掙大錢!」

2002年大年初一,江南春一個人來到常去的漢源書屋。閉門思過整整7天,江南春得出兩個結論,應該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傳媒表現能力,應該細分市場將廣告信息精確地傳送到特定族群。

之後不久的某一天,徐家匯太平洋百貨電梯門上的粘貼廣告讓等電梯的江南春突然無比激動———「要是換成電視機,那不正好符合兩個結論要求?!」3月份,他決定干這個沒有人乾的事情。

沒想到會做這么大

「第一步是找人設計生產機器,那東西市場上沒有。」江南春一邊指著會議室擺放的樣機,一邊向記者介紹,「3月份,我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一家台灣液晶廠商,7月份,第一台樣機才來,拿到寫字樓,人家物業不讓裝,因為5厘米太厚了,後來才改成了3厘米。」

「一開始想的是在上海最好的50棟寫字樓裝上機器,然後播放廣告收錢。」江南春的三人團隊開始和各處物業談判簽約。半個月之後,江南春初步計劃完成,300台價值8000多元的液晶電視先後進駐50棟高級寫字樓。

與此同時,相關的廣告銷售也開始進行。「拍了個宣傳光碟,給客戶一看,再稍微一講,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這東西不錯,」在廣告界已經混 跡10年的江南春顯然有獨特的優勢,「招商銀行信用卡、軒尼斯洋酒等幾個牌子第一批下單。」2003年還沒有到,江南春手裡已經拿著一二月份200多萬元 的廣告訂單了。

初步嘗到甜頭的江南春開始試探將更多的播放器向更多的樓盤擴展,並在2003年3月份首次走出上海,進軍北京。「雖然廣告收入 繼續在增長,但投入畢竟更大,到了2003年4月,開始感受到資金壓力,」已經投入了1000多萬元的江南春,這時候才發現自己一不小心玩大了。2003 年5月,江南春索性另外成立了分眾傳媒,專注於這個新產業。

風險投資就在對門

10家登陸納市的中國企業中,早期幾乎都有過猶如熱鍋螞蟻四處找投資商的經歷,包括日後的兩位首富丁磊和陳天橋,江南春是個例外。

2003年5月的某一天,與分眾同在一幢大廈,而且就在對門的軟銀負責人余蔚突然造訪江南春。

據江南春介紹,僅僅3個小時雙方就達成了投資的基本框架。事後余蔚說這可能是他最快的一次投資,催促他如此迅速地做出投資選擇的根本原因是他看好江南春身上所具有的創業激情和他對傳媒產業的深入理解。

江南春只接納了軟銀計劃投資的一小部分。「那時候企業剛開始,讓他投太多,我就成打工的了!」實際上,這貽誤了分眾一統江湖的機會,2003年4月份,一家叫「聚眾」的公司帶著同類的播放機器,開始在北京樓宇鋪點,之後跟著分眾向全國擴展。

2004年4月,感覺到競爭壓力的分眾從鼎暉國際等6家投資機構引入1250萬美元的第二輪資金,半年之後的11月份,高盛等三家 機構3300萬美元的資金投向分眾,加上廣告收入也快速增長,分眾得以快速擴張,守住了占據寫字樓七成市場的優勢,同時向大賣場擴展。

搶先上市備糧備戰

大約在一年前,分眾和後來的聚眾,便開始同時喊出要奔赴納斯達克的口號。這一次,江南春沒有再耽誤時間,7月份搶先在納市體面登場,而去年營業收入只達到分眾1/6的聚眾一時上市無望,只能調轉口號,表示暫不缺錢,不急上市。

據了解,在分眾首次募集的1.72億美元中,有30%屬於老股東套現,其餘70%約1.2億美元作為分眾公司未來發展所需。據江南春介紹,其中有2000萬美元會被分別用在寫字樓和大賣場的擴張中,向二級城市進軍。

「剩下的自己有必要儲備起來,用於投資新的沒人干過的產業,或者將來可能的收購,」7月22日,在辦公室里,江南春對記者說,「幸運不可能總是屬於分眾,我們有必要備糧備戰!」(記者 張見悅)
個人簡歷

江南春,生於1973年,土生土長上海人。

1995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取得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學位。

1994年~2003年期間,江南春擔任永怡傳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2003年5月起開始擔任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執行官。

江南春語錄

「也許我本來就應該是個寫詩的文學青年,只不過現在『蛻變』而成了會創造生意的小資派。我想以後公司的具體工作不用我做的時候,我就專心思考創意。如果有時間,我還想寫寫文學和社會評論,最好將來還能寫出類似於《英雄》的影視劇本來。」

「陳天橋有很好的產業判斷力,他是那種知道怎麼整才賺錢的人。」「當一般人在人滿為患的巴士車上廝打,為自己贏得一點空間而自我感覺良好時,陳天橋已經坐上沒人搶的巴士狂飆而去,令你望塵莫及。」

「在新開市場上,你就是當然的大哥大。」

「創意麵前生意是不平等的。」

記者手記:餡餅砸中有準備的人

美國時間7月14日,當江南春成為第一個受邀的中企老總,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興奮地按下開市電鈴的時候,肯定有不少人心裡不服:憑什麼是這個傢伙!

江南春所開拓的產業,只不過就是在寫字樓電梯口裝台液晶電視,播放廣告收錢!唯一帶點「科技成分」的那個液晶電視其實也是找別人代 生產的,許多廠家給錢就能做。然而,當從事液晶電視廣告的分眾傳媒登陸納市時,名不見經傳的分眾創始人江南春也以20億身價,一口氣超過了除陳天橋和丁磊 之外的所有國內「科技英雄」。被這樣的餡餅砸中,的確是讓外人有些不服氣。江南春自己也反復念叨,「沒想到幹得這么大!」

然而,當我們走進江南春過去10多年的廣告職業生涯,了解了這4000多個日夜他都在幹些什麼,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受到電梯 門上的廣告貼畫啟發的不是別人,為什麼在電梯口掛起液晶電視的不是別人,為什麼最快佔領了絕大多數樓宇電梯的不是別人,受到納斯達克邀請的不是別人,而是 江南春!

上帝只會照顧有準備的人,餡餅也只砸中有準備的人!(記者 張見悅)

人生經歷:從學生詩人、師大名人到廣告狂人

——忘情的江南春很快成為校園詩壇的活躍分子,大學一年級,他便成為了師大著名的「夏雨詩社」社長,而這僅僅是江南春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聞名師大校園的開始。

——1994年,大三學生江南春成立了永怡廣告公司,自任總經理,一路下來。到1998年,永怡已經占據了95%以上的上海IT領域廣告代理市場,營業額達到6000至7000萬元人民幣,到了2001年,收入達到了1.5億,在上海廣告界已經聲名鵲起。
美國東部時間7月13日,來自上海的分眾傳媒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當天市值達到8億美金,中國內地又一個富豪誕生———分眾創始人、董事會主 席兼CEO江南春身價隨著超過20億人民幣。「我是個工作狂,平時就沒什麼消費需求,對我來說,最奢望的東西不是錢,而是可以每天無所事事曬太陽。」7月 22日,從美國歸來的江南春這樣向記者「訴苦」。多年以前的大學時代,江南春曾經有過這樣愜意的日子,那時候,他「可以用整個下午留心前桌女生」,回到寢 室「輕輕鬆鬆寫小詩」。
學生詩人

1973年3月出生於上海的江南春,並沒有上海男人的細膩,魁梧的體形更像北方漢子。或許是長期接受厚重的文學熏陶,令江南春的思想更早地成熟穩健,32歲的他看起來顯然要比實際年齡大一些。

認識江南春的人,在向別人介紹他的時候,總喜歡這么開始:以前,他是個青年詩人!江南春之所以有「詩人」的稱呼,主要是因為他手裡 有兩個「硬體」:其一,大學時代,他就是頗有名氣的華東師大「夏雨詩社」社長;其二,他個人出過一本詩集《抒情時代》。這讓他和其他的富豪老總們很容易地 區別開來———雖然也有不少老總熱衷於將自己的管理思想、人生感悟編成員工的必讀教程,但能像江南春這般「真玩」的老總並不多。

雖然江南春堅持認為自己「不能被稱為詩人」,因為他還不能「把世界的苦難當作苦難,並且日夜不安」,但對自己深厚的文字功底,他 卻有足夠的自信,「我是一個不愛到處跑的人,中學6年,我的所有課余時間,幾乎都用在看書上了,而且常常拿著別人的範文模仿寫作,作文水平比較好,拿了一 些獎項。」據了解,高中時代江南春拿到的最高獎項是上海市中學生作文一等獎,正是這些紅證書,使他在1991年免試保送進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就讀。

進入大學校園的江南春,分明成了一個幸福的學生詩人。「我會用整個下午留心前桌的女生,並鄭重地為她寫下評語,在傍晚我通常都會鼓足勇氣到學校舞廳涉足一場愛情或者被輕易的拒絕,無論怎樣,待到月黑風高之時,我一定獨自回到寢室,輕輕鬆鬆寫起小詩。」

師大名人

忘情的江南春很快成為校園詩壇的活躍分子,大學一年級,他便成為了師大著名的「夏雨詩社」社長,而這僅僅是江南春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聞名師大校園的開始。半年以後,江南春便開始以詩社社長的身份,謀劃參選校學生會主席。

據江的師兄嵇海榮介紹,在師大歷史上,競選學生會主席一般都是大三的學生,江提前了一年,而且順利地當選了,當時這在師大是一件不 小的事情。據了解,江南春的勝利主要得益於他的口才,和事先准備工作充分。嵇海榮當時作為在任的校學生會主席,主持了整個競選過程,據他回憶,經過了前期 的初選,最後6個候選人集中在學代會上亮相演講,江南春是唯一一個脫稿演講的候選人,由於他第一個上台,這給後面的競爭者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甚至亂了手 腳。了解當時情況的人透露,除了提前背誦好了發言之外,江南春實際上准備了更絕的一手,他提前安排了幾個哥們,在提問階段當「托兒」,這樣,在別的選手被 問得啞口無言的時候,江卻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談,不勝利才怪!

就這樣,江南春順利當上了學生會主席。「由於競選過程需要和許多人溝通,拉選票,吃飯,一下子欠下了160塊錢的債,這在當時可 是大數目」,江南春回憶,上任不久,上影屬下一家廣告公司到學生會來招聘兼職,一個月300元,近水樓台的他便前往應聘,這一去,讓江南春不久又成為學校 里勤工儉學里最出色的一個,第二年,還在上大三的他便成立永怡廣告公司,自任總經理。

廣告強人

前往應聘那個300元錢職位的時候,江南春准備只干一個月,把外債還了,然後繼續過學校里悠閑的愜意日子,假如真是這樣的話,中國廣告界就少了一個強人。

「其實就是去拉廣告」,江南春向記者描述自己的第一個客戶,「匯聯商廈,大概他對我講的還比較滿意,於是給了1500塊讓我籌拍一個廣告。便連夜寫了劇本,很快,他們投入十幾萬拍廣告和播放的費用」。

第一單的成功,很快讓江南春改變了「短時工」的想法,「到了12月份,我便開始把學生會的工作放下了,全身心干廣告!」1992年 的上海,經濟開始快速啟動,上海淮海路新商廈一棟接著一棟,那個時候時興新影視形象廣告,這些廣告單子,最後竟然幾乎讓20來歲的江南春「一鍋端」。 1993年,江南春所在的廣告公司一年收入400萬,150萬來自江南春的貢獻。

1994年,大三學生江南春成立了永怡廣告公司,自任總經理,一路下來。到1998年,永怡已經占據了95%以上的上海IT領域 廣告代理市場,營業額達到6000至7000萬元人民幣,到了2001年,收入達到了1.5億,在上海廣告界已經聲名鵲起。就在這一年,由於網路經濟回 冷,原本的網站品牌廣告突然消失,廣告代理業利潤也開始下降,江南春開始思考自己的轉型。幾個月後,他選定了戶外視頻廣告,之後成立了分眾傳媒,專心經營 這項業務,意外獲得巨大成功。

想當閑人

說江南春是個廣告強人,其實他更是個廣告「狂人」———不折不扣的工作狂。7月22日一早,當記者在上海兆豐貿易大廈見到江南春的時候,包括前台小姐的許多分眾員工都還沒有上班,前一天深夜,江剛剛從廣州趕回上海。

「對老江來說,這屬於正常作息時間」,分眾的員工告訴記者,「只要人在上海,他都是9點左右到公司,一直到零時,早則11點、12 點,晚則一點、兩點,而且基本沒有周末休息的概念」。另一位員工告訴記者,江南春的衣櫃裡面找不到休閑的衣服,全部都是襯衣,因為10多年來他的生活好像 只有工作。「我唯一的消遣就是足底按摩,假如可以我幾乎每天都想做」,江南春解釋,「這種消遣可以一邊不停地打電話,一邊還能感覺到挺對得住自己的!」

當然,即便是瘋狂如江南春,也並不打算將這種瘋狂狀態繼續保持下去。「現在我希望自己拚命工作,取得成功,受到許多人關注,這樣很幸福,但是,我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這么一個人:每天無所事事,隨處走走,曬曬太陽,45歲以後吧,年齡階段不同,理想是不同的!」

❾ 江南春的解釋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注釋]

1. 啼:叫。

2. 山郭:靠山的城牆。

3. 酒旗:酒店門前高掛的布招牌。

4.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的總稱。當時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簡析]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於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一開始就展現了江南大自然風光。「千里」是對廣闊的江南的概括。這里到處是鶯啼,無邊的綠葉映襯著鮮艷的紅花。這種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寫了江南獨特的地形風貌,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風中,酒旗在輕輕地招展。這是多麼明麗的江南啊!

一二句寫的是晴景,三四句寫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則另有一番風光。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佛寺。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濛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虛數,不是實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濛的春景。色彩鮮明,情味雋永。一首七言絕句,能展現出這樣一幅廣闊的畫卷,真可謂「尺幅千里」了。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閱讀全文

與江南春創意創造生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