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四大發明等成就對我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新四大發明」,2017年誕生的網路流行詞,具體是指「高速鐵路、掃碼支付、共享版單車權和網路購物」。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出門不用帶錢包,就帶手機」、「外賣、快遞都非常快」、「高鐵很棒」、高鐵更加舒適,而且可以在旅途中用網路處理一些事情。讓旅途更加充實。「新四大發明」使我們生活更舒適、方便;高效便捷節約時間。
2. 四大發明對你有什麼感想
四大發明
造紙術: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
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當時人們已開始應用小塊的絲綿製成的紙,由於古漢時的紙張是由麻縷和絲綿,加上製法粗糙,所以紙張的質量不太好。而麻縷和絲綿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們用作造紙的原料,就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難以得到迅速的發展,來滿足文化生活上對紙張的要求。
在新的客觀形勢要求下,東漢蔡倫的出現為造紙術帶來新突破,在《東漢觀記》卷二上記載:「蔡倫,有才學,盡忠重慎,每次休沐,閉門以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從以上看來,蔡倫是用樹皮、破布、魚網造紙的。雖然在蔡倫之前也有紙的存在,但是原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倫對新原料的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破布、破魚網早已結束了它們本身的任務,成了廢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對造紙工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 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大約200年後,這一技術傳到其他國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起到推動作用。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
它是硫黃,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兩項在漢代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葯物學典籍(神農本草經)里都被列為重要的葯材。就是火葯本身也被歸入葯類,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和瘟疫。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葯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戰爭中顯示了前所未有威力。
在12、13世紀,火葯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葯和火器的記載。
指南針:春秋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就在采礦、冶煉中,逐漸認識了磁石。到戰國時期,就有人用磁石做成器具來判定方向,當時叫「司南」,它是在一個無沿的方盤上放置一隻水勺似的磁石,水勺的柄端向南指。到北宋後期(公元11世紀),中國人民創造了人工磁鐵,此後又創制了「指南魚」,把用磁鋼片製成的「魚」放在水面上,以此指示方向。後來經過反復研究改進,又把磁鋼片改成細小的磁鋼針,並使它的尖端成磁北極,末端成為磁南極,這就成了指南針。北宋時期,人們創造了適用於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這一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在世界上也最為先進。到了14世紀初,指南針才由中國傳到歐洲。
3. 如何評價中國新四大發明
中國四大發明(舊),無論哪一個拿出來,放之四海皆影響深遠。
按照教科書上的說法,造紙術和印刷術推動了西方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指南針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火葯則在西方封建庄園制度終結方面起到了助力。
而所謂的新四大發明,哪一個對社會的變革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不僅僅是中國,而是世界,或者說整個人類文明。
你要說它們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我當然舉雙手贊同。
但是將網購(互聯網交易)、高鐵、共享單車(共享經濟)、支付寶(移動支付工具)與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火葯並舉,至少在我看來,這就是將郭敬明比喻成當代曹雪芹一樣。
更何況網購、共享單車、支付寶這三項都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你要說互聯網算是一個對人類社會變革起到巨大推進作用的發明,能夠與四大發明並肩,我也舉雙手贊成。
但問題是互聯網不是中國發明的啊,高鐵也是從日本新干線發展來的啊。
而日本新干線,和四大發明相比,那也差得有些遠。
互聯網和鐵道車輛,前者前所未有的增強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後者前所未有地增強了人類空間變換的效率,這兩個才是配與四大發明並肩的發明。
而基於它們衍生的東西嘛……嘿,你覺得,台燈、壁燈、吊燈的發明者,是堪比愛迪生的人嗎?
4. 談談新四大發明
在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貿易傳到西方,那時候中國屬於先進文明輸出國。而近現代以來,我們卻因閉關鎖國而落後於全球文明。很長時期內,我們都是大量從國外進口,而出口的只有茶葉,瓷器,和原材料,並成為了發達國家的代工廠,在文化輸出方面長期處於逆差地位。所以,當看到國內的「新四大發明」備受外國朋友羨慕時,我升起了一股民族自豪感,因為這讓我們離實現復興夢更進了一步。
第一,新四大發明讓我們看到祖國的進步和潛力,而這比新四大發明更令我們興奮。高鐵和共享單車凸顯了國內創新實力。前者憑借自主研發和建設經驗積累取得技術突破並獲得全球認可;後者創意來自大學校園,並迅速獲得資本青睞推廣全國乃至英國。支付寶的成功見證了我國的彎道超車。正是因為信用支付不成熟,反而為虛擬支付提供了發展空間。而網購的成功則建立在內需升級和完善的物流鏈基礎上,所以盡管網購是源自發達國家,但物流的便利,網購物品種類的豐富,讓我國的網購使用體驗全球最佳。
第二,新四大發明帶來的改變是全方位的。高鐵讓我們遠途行程更方便,也促進了貿易和文化交流,支付寶提高我們的支付效率,也帶動了金融機構的競爭,讓消費者能享受到更優質的金融服務;網購讓購物方便,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帶動了創業,共享單車則不僅解決了最後一公里問題,還促進了全民健康,推動了低碳生活。此外新發明帶來的新問題也能倒逼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比如支付寶安全性,共享單車管理以及網購的質量監管等問題都需要新的協同機制,新的立法以及更先進的技術,而這些恰恰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我們應該創造出更多的「新發明」,並推動東風西漸。正是因為創新帶來的好處如此之多,要想重新成長為文明輸出大國,我們還得再接再厲,要繼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破束縛創新的體制機制壁壘,精準挖掘民眾需求,讓創新活力奔涌而出,讓更多的中國創意造福國人,走向世界。
5. 學習有關四大發明,有什麼感想
我一直在思考,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千餘年前(宋朝以期),中國曾是一個傲視世界的東方帝國,無論是文化、經濟還是軍事,在當時都是傲視群雄,位於世界之顛。為什麼中國自漢唐以後說不行就不行了。難道中國差了什麼?最近似乎想明白了,中國不是少了什麼,而是多了一些東西。正是多了這些東西,成了中國高速前進的阻礙和羈絆。我們沒有從老祖宗那裡收益,反而受害。
關於「四大發明」的議論,我聽過很多。最初是一味地引以為豪,對老祖宗頂禮膜拜;後來魯迅先生對這種「我們古已有之」的「阿Q」心態進行了無情地批判,底氣就顯得不足了,心有戚戚焉,也學著先生罵起國民劣根性來了;再後來有人提出「新四大發明」、「第五大發明」的觀點,企圖變著法兒光宗耀祖,其實也就是落後挨打的委屈憋得太久了,以此來出口「阿Q氣」。如果細讀一下科學史,我們也許能從「四大發明」的爭議中讀出許多意味來。
「四大發明」這種說法起源於何時,出自何人,可能難以考證。最通行的說法是哲學大師叔本華提出的;也有人說叔本華之前,西方人已經津津樂道於中國的四大發明了。不管怎樣,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四大發明的說法不是中國人提出來的。
歐洲人之所以認可這四大發明,是因為這四項發明是促成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重要的科技前提之一,而中國人自己,對這些成果的利用是非常有限的——當然,在一個把科技與雜耍、倡優並列為「百工」的時代,中國人幾乎還沒有科學的自覺要求。 指南針在西方引發了航海革命,殖民者因此才得以遠征全球。正是在指南針的指引下,西方列強發現了中國這塊肥肉。但在作為發明者的中國,羅盤主要被風水先生用來尋穴看地——雖然,我們的歷史上也出現過鄭和下西洋的盛事,但這一航海壯舉並沒有給民族振興產生太大的影響。
火葯經阿拉伯傳到西方後,引起軍事上的革命,歐洲資產階級就是利用火器擊敗封建騎士軍隊並迅速向外擴張的。最後,列強用中國人自己發明的火葯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從而開始了100多年的屈辱史。在中國,火葯的最大效用是製成煙花炮仗用於紅白喜事。當殖民者憑借槍炮在中華大地上瘋狂屠殺搶掠的時候,我們還把那種噴射出火葯的武器稱為「妖術」。如果一定要說指南針、火葯對中國的貢獻的話,那就是客觀上使我們蒙受恥辱的時候同時也結束了閉關鎖國。
中世紀的歐洲普遍以昂貴的羊皮作為書寫材料,除了少數貴族,普通人無法接受正規的教育。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傳到歐洲後,很快促成了歐洲文化、教育領域的革命。紙質書籍的大量印刷,使廣大人民有了受教育的機會,歐洲的國民素質得到大幅提高。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發明之後,中國人首先想到的是印刷《金剛經》,它們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也是極其有限的。
中國的四項科技發明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做出了重大貢獻,被尊為「四大發明」是理所當然的。所謂「四大發明」,其實是西方人的「四大」,中國人的「發明」。這就是科學史給我們的啟示。
細讀科學史,中國人還會產生許多隱痛。我們曾經誇耀:中國是是人類歷史上科技領先時間最長的文明古國;但是從數量上分析,整個人類古代史的科技成果總量是及其微小的,毫不誇張地說,現代世界一年的科學發明數量就超過古代幾千年科技發明的總和。以此推算,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相對於人類科技總量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想想看: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小到螺釘紐扣,大到飛機輪船,有幾樣東西原創自我們古老的中國?這就難怪西方的許多科學史著作很少提到中國,甚至否認中國出現過系統的科學技術了。
其實我們不必過於計較西方科學史對我們的偏見,文藝復興以來,西方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中華民族卻裹足不前,這是鐵的事實。從近代天文學沖破神學桎梏開始,西方人創造了人類最輝煌的科學成果:牛頓力學、達爾文進化論、量子力學、相對論、電的發明及應用、
生物工程技術、電腦技術、航天技術„„一大批偉大的科學家用他們的智慧照亮了人類的歷史,在這樣的事實面前,中國人哪有沾沾自喜的理由?
我想,從科學史中讀出隱痛比阿Q式的自得要有益得多。如果一定要光宗耀祖,那就先把四大發明放到一邊,整出幾個五大發明、六大發明再說,要不,生活在離開西方人發明的物品就無法生活的現代社會里,拿四大發明說事實在不夠分量。
中國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也就是說中國起跑很早,中國有充足的時間來發展。中國有光輝燦爛文化,中國早在數千年前就位於世界之顛。中華民族的祖先們給他們的後人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雄厚的物質基礎和數不清的創造發明。所以說雖然現在還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經過我們現代人不斷努力,中國的未來還是很有發展的!
6. 對於四大發明的感想
四大發明
造紙術: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
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當時人們已開始應用小塊的絲綿製成的紙,由於古漢時的紙張是由麻縷和絲綿,加上製法粗糙,所以紙張的質量不太好。而麻縷和絲綿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們用作造紙的原料,就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難以得到迅速的發展,來滿足文化生活上對紙張的要求。
在新的客觀形勢要求下,東漢蔡倫的出現為造紙術帶來新突破,在《東漢觀記》卷二上記載:「蔡倫,有才學,盡忠重慎,每次休沐,閉門以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從以上看來,蔡倫是用樹皮、破布、魚網造紙的。雖然在蔡倫之前也有紙的存在,但是原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倫對新原料的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破布、破魚網早已結束了它們本身的任務,成了廢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對造紙工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 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大約200年後,這一技術傳到其他國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起到推動作用。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
它是硫黃,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兩項在漢代成書的中國第一部葯物學典籍(神農本草經)里都被列為重要的葯材。就是火葯本身也被歸入葯類,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和瘟疫。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葯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戰爭中顯示了前所未有威力。
在12、13世紀,火葯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葯和火器的記載。
指南針:春秋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就在采礦、冶煉中,逐漸認識了磁石。到戰國時期,就有人用磁石做成器具來判定方向,當時叫「司南」,它是在一個無沿的方盤上放置一隻水勺似的磁石,水勺的柄端向南指。到北宋後期(公元11世紀),中國人民創造了人工磁鐵,此後又創制了「指南魚」,把用磁鋼片製成的「魚」放在水面上,以此指示方向。後來經過反復研究改進,又把磁鋼片改成細小的磁鋼針,並使它的尖端成磁北極,末端成為磁南極,這就成了指南針。北宋時期,人們創造了適用於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這一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在世界上也最為先進。到了14世紀初,指南針才由中國傳到歐洲。
以上資料供您參考
7. 中國新四大發明體現著什麼樣的新發展理念
創新利民,可持續發展
8. 中國新四大發明給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
古四大發明和新四大發明
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為我國的四大發明,隨著科技發展,中國誕生了更多引世界矚目製造和技術。比如最近就有人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分別為: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
高鐵
載客量高
無論是高速公路或機場都會發生擠塞。
高速鐵路的優點是載客量非常高。
耗時少
除最高運行速度外,旅客更關心的是旅行時間。
安全性好
高速鐵路由於在全封閉環境中自動化運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高速鐵路問世35年以來,日、德、法三國共運送了50億人次旅客。只有德國1998年6月3日的ICE884高速列車行駛在改建線上發生事故。
正點率高
高速鐵路全部採用自動化控制,可以全天候運營,除非發生地震。
舒適方便
座席寬敞舒適,走行性能好,運行非常平穩。減震、隔音,車內很安靜。乘坐高速列車旅行幾乎無不便之感,無異於愉快的享受。
能耗較低
如果以「人/公里」單位能耗來進行比較的話。高速鐵路為1,則小轎車為5,大客車為2,飛機為7。
高速列車利用電力牽引,不消耗寶貴的石油等液體燃料,可利用多種形式的能源。
支付寶
支付寶主要提供支付及理財服務。包括網購擔保交易、網路支付、轉賬、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水電煤繳費、個人理財等多個領域。 在進入移動支付領域後,為零售百貨、電影院線、連鎖商超和計程車等多個行業提供服務,還推出了余額寶等理財服務。
讓生活更加便利,買東西可以不帶錢包,這對大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福利。有網友調侃:再也不怕丟錢了
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地方都設有服務點,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一來使用方便,二來可以更好的保護環境,三來可以鍛煉身體,四來收費也便宜。
網購
對於消費者來說
可以在家「逛商店」,訂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獲得較大量的商品信息,可以買到當地沒有的商品;網上支付較傳統拿現金支付更加安全可避免現金丟失或遭到搶劫;從訂貨、買貨到貨物上門無需親臨現場既省時,又省力;由於網上商品省去租店面、招雇員及儲存保管等一系列費用,總的來說其價格較一般商場的同類商品更物美價廉;可以保護個人隱私,很多人喜歡在網上購買成人用品,去實體店購買顯得尷尬難堪。
對於商家來說
由於網上銷售庫存壓力較小、經營成本低、經營規模不受場地限制等。在將來會有更多的企業選擇網上銷售,通過互聯網對市場信息的及時反饋適時調整經營戰略,以此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再次,對於整個市場經濟來說:這種新型的購物模式可在更大的范圍內、更廣的層面上以更高的效率實現資源配置。綜上可以看出,網上購物突破了傳統商務的障礙,無論對消費者、企業還是市場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新經濟時期無疑是達到「多贏」效果的理想模式。
9. 中國新四大發明給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
古四大發明和新四大發明
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為我國的四大發明,隨著科技發展,中國誕生了更多引世界矚目製造和技術。比如最近就有人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分別為: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
高鐵
載客量高
無論是高速公路或機場都會發生擠塞。
高速鐵路的優點是載客量非常高。
耗時少
除最高運行速度外,旅客更關心的是旅行時間。
安全性好
高速鐵路由於在全封閉環境中自動化運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高速鐵路問世35年以來,日、德、法三國共運送了50億人次旅客。只有德國1998年6月3日的ICE884高速列車行駛在改建線上發生事故。
正點率高
高速鐵路全部採用自動化控制,可以全天候運營,除非發生地震。
舒適方便
座席寬敞舒適,走行性能好,運行非常平穩。減震、隔音,車內很安靜。乘坐高速列車旅行幾乎無不便之感,無異於愉快的享受。
能耗較低
如果以「人/公里」單位能耗來進行比較的話。高速鐵路為1,則小轎車為5,大客車為2,飛機為7。
高速列車利用電力牽引,不消耗寶貴的石油等液體燃料,可利用多種形式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