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學】擅長模仿他人的人格是哪種
我推測樓主屬於「憂郁人格」,但是放心這不是什麼病,但樓主如果非要一個心理學上的稱呼話,那麼後面嚴重了就會發展在成為「憂鬱症」。
憂郁人格的人由於本質上存在更多的依賴他人的傾向,所以他們內心始終存在一種恐懼就是害怕認識的人離開自己,依賴感強,利他主義(不知道樓主在生活中是否經常吃小虧呢?還被人說是比較幼稚?等等..)....其中最重要的特點就如樓主的情況「製造親密感」!你努力找到和他人的共同點,有共同點的話,你會擴大;沒共同點,你會製造。這,就是樓主說的模仿他人了 。
樓主不用擔心,具有這些特質的人,朋友不多,但只要是朋友的都是知心的(因為你很真誠的首先交出了自己的心),但要防止被壞人利用。
2. 怎樣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我一直處於模仿中,一直沿襲他人的創造,我的腦洞貌似沒有那麼豐富,我改怎麼做
多看書!你看的書多了,別人就以為你腦洞大!
3. 中國人為什麼善於模仿而不善於創新,這是中國國情和軌跡接軌有關系嗎
錯,我們中國人只善於模仿而不善於創新,並不是國情和國際接軌有關系,中國很想有自己的創新的東西,並在世界上的創新產品中擁有一席之地,但是從多方面分析來看,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現在中國的教育上,這些教育包括:家庭、學校等教育。只要你拿國外的小孩和中國的小孩一做比較,就可以明顯的看出我們中國教育的不足之處和錯誤之處。在家庭中,中國的父母們太過於溺愛自己的小孩。而在學校里,中國的老師們卻只會一味的強調讓學生們多做題,出好的成績,家長們渴望他們的孩子上好的大學。而這一切的一切,致使中國的小孩缺少了動手能力。只因為缺少了動手能力,導致了我國現在的這種狀況。擁有13億的中國人每年的專利不足世界的1%。可想而知,中國教育的失敗。
4. 中國人為什麼仿造能力這么強創造能力卻很差
一個只會考試的民族,一個考什麼學什麼的民族,一個英語第一的民族,一個高考萬歲押題的民族,一個重視做考題技巧的民族,是一個no good,no hope的民族。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是不會有創造力的民族。
我不說多,就說那些所謂的年年高考狀元們,現在有幾個能成為國家棟梁?!
我再說一個大家眾所周知的事情,就是著名的羅彩霞案,按照新聞媒體的說法,當時公安局政委的閨女王佳俊比被頂替的羅彩霞分數低了200多分,但是按照事後她的大學班主任的說法,她的成績還是不錯的,而且是班裡的學生幹部。並且取得了教師資格證。這就說明她完全能夠上好高等教育。這就出現了問題,究竟是中國的高等教育太簡單了呢?還是中國的中學教育太難了?!再往深了想,如果王佳俊當時上了北京大學這樣的中國最高學府,是否也能學好?!
按照中國的教育現狀,就是愛因斯坦生在中國也不會得到日後的成就,因為老師看不起,高考看不起。高考是不會喜歡這種學生的。
我說這些,並不是說這是哪一個政黨的責任,而是中國獨尊儒術、朱熹理學、八股的糟粕!不知道中國的現行教育還能培養出多少只會考試不會研究與實踐的人!
還有華為好像就參加課好多軍工產品的生產。我的一個老師的企業(私企)就參加了河南省軍區的某個國防項目的建設(是指揮方面的,不便透露)再說,你說中國有哪個私企有實力去參加那些項目?靠溫州商人可能嗎?這主要還是中國商人自己不行,一有錢馬上就開始想著錢生錢了(就是指類似於房地產投資方面的)不注重在科學創新方面的投入,中國那麼多服裝製造企業,為什麼甘心情願的去給老外做貼牌而不願意自我創新創自己品牌呢?私企只有有了一定的實力才能參加國防方面的招標。如果服裝企業有自己的頂尖技術,國家會用的。可惜中國人小富即安!
5. 什麼是模仿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人們能過觀察別人的行為、活動來學習各種知識,然後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應的能力。
模仿不但表現在觀察別人的行為後立即做出的相同的反應,而且表現在某些延緩的行為反應中。模仿是動物和人類的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
如兒童在家庭中模仿父母的說話、表情;從電視中模仿演員的動作、服飾;從字帖上模仿前人的書法等。
(5)善於模仿的人反而有創造力擴展閱讀:
模仿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區別及其意義
這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動物能模仿,但不會創造;模仿只能按現成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創造力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新方式和新途徑。人的模仿力和創造力有明顯的個別差異。有的人擅長模仿,而創造力較差;有的人既善於模仿又富有創造力。了解這一點對選拔和使用人才具有現實意義。
模仿力和創造力有密切的關系,人們常常是先模仿,然後再進行創造。科研工作者先通過觀察模仿別人的實驗,以後才提出獨創性的實驗設計;學習書法的人先臨摹前人的字帖,以後才創作出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作品。在這個意義上,模仿也可說是創造的前提和基礎。
6. 為什麼我只會模仿,沒有創造力
學任何自衛術都是一樣,要從根基開始。打好根基,摸透里頭的精髓才慢慢改進,最後才是創造。。
人不是神,不能一步登天的。。
我已是空手道黑帶,都不敢奢望能創新套圈呢。
7. 善於模仿的我中心思想是什麼
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點去模仿嘗試。
(1)模仿文章的主題。主題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中表現同學友誼,有的則表現師生情,有的表現父母愛等,在讀別人文章的時候,要認真體會他是怎樣確定主題的。自己也可以選擇這樣的主題,有些是永恆的主題,像表現「友誼」、「母愛」,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寫。
(2)模仿文章的題材。看看作者是怎樣圍繞主題選材的,所選的材料是否典型,有沒有說服力,作者為什麼要選這個材料,而不是別的。然後就可以學習模仿:不管寫什麼文章,都要緊緊圍繞中心選材,所選材料一定要為表現中心服務。
(3)模仿文章的結構。看看別人的文章是怎麼組織安排材料的。怎麼開頭,怎麼結尾,段落、層次的安排是怎樣的?是先總寫後分寫還是先分寫後總寫,是順序還是倒敘:揣摩透了別人文章的思路後,就可以模仿著寫。
(4)模仿文章的表達。看看別人的文章主要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還是描寫,或是議論、抒情。有的文章是採取夾敘夾議,在寫作時就可以模仿別人的表達方法。
(5)模仿文章的風格。有的文章詞薄華麗,顯得文采飛揚,有的則朴實無華但情感濃厚,還有的非常幽默令人發笑。……你們可以模仿自己所喜愛的文章的風格。
這就是創造性模仿。
要牢牢記住:別人文章的內容(即主要故事情節)是絕對不可以模仿的。
要學會模仿,就要多看別人模仿的文章是怎樣的,拿原文和模仿文認真仔細對比,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奧秘。創造性模仿才是成功的模仿。
我們雖然把模仿叫做「照葫蘆畫瓢」,但寫文章和學畫畫有著本質的不同。學畫畫時「照葫蘆畫瓢」是單純的模仿,因為圖畫是沒有思想的,而寫作文是要運用自己的思想,所以必須要做到創造性模仿。
少年朋友,請牢記作文秘訣第9 條:「要善於模仿。
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達的貫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綱挈領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過各種細節來闡明的中心議題。簡單地說,中心思想就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和內涵。
其實中心思想並非唯一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其實作者真正要說什麼,只有作者本人清楚,我們只能說看到一個方面,大家比較公認的一面。特別是古文,更是仁者見仁,文章為時而作,我們很難知道古人作文章時的背景跟故事,於是只能分析淺顯的意思,大背景下的意思。
8. 模仿力強、觀察力強、創造力弱但善於思考的人適合什麼職業
可以學習心理學,以後做個專職的心理醫生,幫助更多解不開自己心結的人。也可以學習司法,當個警察去破案,也可以考個律師,幫助更多無辜的人翻案。
9. 為什麼叔本華覺得人如果過於早慧,反而會預示著此人將一生平庸
這里所說的早慧,就是指缺乏深度理解的模仿和簡單的刺激反饋機制適應行為, 畢竟一個年紀尚小,沒有什麼人生經歷的年輕人是無法擁有真正和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智慧的,這需要的是擁有相當多生存經驗的積累才能夠達成。大多數人認可的這種早慧, 是在不理解的前提下, 不需要有多深刻的見識和知識,只要能夠討好這個社會和自己身邊的人就可以生活的很好,那麼他們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也就逐漸的流失,最後只會變成一個庸庸碌碌的人。
一個沒有什麼人生經歷的年輕人,他大多數行為只是在模仿別人,不可能對事物有深刻理解。那麼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這種行為就是為了迎合身邊的人,以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這種孩子在智力和道德上都在努力迎合討好別人,徹底墮落為利益動物,他們喪失了生活的全部熱情,一生都將被利益所驅使, 除了善於搞好人際關系,沒有任何本事,一生平庸只能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10. 什麼是運用創造性模仿的策略
中國有句成語叫"邯鄲學步",說的是跟在別人後面模仿走路,最後卻連自己回走路的方法也忘了,答只好爬著回去的故事。現實生活中,模仿似乎是沒有創造力的,但在創業過程中卻是個例外,因為創造性的模仿已被人們證明是一種成功的策略。
創造性的模仿聽起來好像是個自相矛盾的說法。創造性就是從無到有的發明,而模仿則恰好是它的反義詞,但這兩個同放在一起卻是合適的。它描述了一種實質上是"模仿的策略"。創業者所作的恰恰是在重復別人已干過的工作,但之所以又是一種"創造性"的,是因為使用這策略的創業者比某項創新的當事人更能理解這項創新所代表的含義,更好地使用了這項創新活動。
最早而且最善於使用這項策略的是美國著名的IBM公司。普羅克特一甘布爾公司也常以此來保持其在肥皂、清潔劑、盥洗用品等市場上的地位。日本服部集團之所以能夠以其成為世界之冠的精工表佔領市場,也歸功於這一創造性模仿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