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傳統美學的特徵
美術所以能產生科學,全從「真美合一」的觀念產生出來。他們覺得真即是美,又覺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從求真入手。
❷ 中醫美容是什麼
真正的中醫美容是從調整體內氣血著手,不是只有表面功夫。
❸ 以中醫學之美寫一篇議論文
中醫,
中華民族最為耀眼的瑰寶,
它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
並涉及到各種文化領域,
作為一門古老的醫學,
至今仍然散發著它不朽的光芒。
它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陰陽五行為基礎理論的「辨證論治」的指導思想,
形成了獨特的東方醫學
選自「中醫天下」
中醫無可爭論的為中華民族的瑰寶!
❹ 中醫美容
第一節 中醫美容學的概念
中醫美容學是一門以人體健美為對象,由多種基礎臨床學科相互交叉而成的新興的中醫學科。它的任務是在中醫理論及具有中國特色的人體美容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損美性疾病的防治,損美性生理缺陷的矯正或掩飾,探討抗衰駐顏的方法,以維護人的形態美和體魄美。
美容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美容,僅指顏面五官的美化和修飾,廣義的美容則指包括顏面、須發、軀體、四肢等全身的美化。中醫美容學中的美容,即為廣義的美容。
廣義美容學同於健美。健美,即在健康基礎上的美,它是根據健康標准、美學標准、年齡、性別特徵,對人的顏面五官,須發爪甲,肌質膚色,體形姿態,動作風度進行的綜合評價。身體的健康,是人體外形美的基礎,身體健康,表明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發育良好及功能正常,只有具備這個條件,人體才能有紅潤光澤的皮膚,富有彈性的肌肉,挺直的身軀,敏捷的動作,從而給人以外形美的添加劑。一個心理狀況良好的人,才能精神愉快,豁達大度,給人增添一種氣質上的美,同時,良好的心理,能延緩人的衰老,健康與美麗,不一定同時在一個人身上出現,一般說,美的人應該同時是健康的,健康的人,不一定有美的外表,醫學美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給人創造外形美的條件,採用醫學手段來修復,塑造人的外形美。
第二節 中醫美容學的整體觀念
中醫美容的理論是以中醫的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以辨證施治為診療手段的理論體系。整體觀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體本身的統一性;二是人體與自然界的依存和協調性。
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以心、肝、脾、肺、腎五臟中心,依託遍布全身上下、內外表裡的經絡系統,把大腸、小腸、肝、 膽、胃、三焦等六腑以及四肢、五官、九竅、百骸、爪甲、皮毛聯系一起,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在生理上互相聯系和協調,以完成人體的整個生命活動,同時在病理上互相影響和關聯而造成一系列病變。比如,中醫臟象學說以為,心主血脈,其華在面,心氣充沛,血液充盈,脈到通利,則面色紅潤而有光澤;反之,如果心氣不足,心血虧虛,脈道不利,則見面色蒼白無華,甚至灰暗、青紫。肺主氣,輸精於皮毛,肺的功能正常則可將衛氣、津液及水谷精微敷布於皮膚和毛發,使皮膚滋潤,緻密,具有抗禦外邪的力量使毛發光亮,潤澤,給人增添活力,若肺氣虛弱,則可造成毛發憔悴,枯槁,既易感受邪氣的侵襲,又使人顯得萎靡不振。脾主運化,主肌肉,其華在唇,脾氣健運,則人的營養狀況良好,紅光滿面,肌肉豐滿,行運矯健,口唇紅潤。肝主疏泄,其華在爪,肝的疏泄正常,全身氣機流暢,氣血和調,則人的精神清爽,情感舒暢,膚色正常,指甲光澤紅潤,堅韌,若月干氣不舒或肝鬱氣滯,可導致煩躁易怒,郁悶不舒,面色發青或生黑色,褐色斑片,指甲色枯無華,軟薄甚至變形,脆裂。腎藏精,主生長發育,其華在發,人的生長發育,壯大衰老的整個生命進程,都與腎息息相關。腎氣旺盛,腎精充沛,人則精力旺盛,朝氣蓬勃,須發烏黑,容顏不老,青春常駐,若腎虛精虧,則人精神不足,萎靡不振,須發早白,面衰早老,年少而有老相。所以中醫美容離不開全身調理這個根本的方法,且常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全方位地調動人體內部的積極因素,來達到防病、治病、抗衰、駐顏的美容目的,這就使中醫美容和眾多的學科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從基礎學科看,中醫美容涉及到中醫基礎理論,中葯學,葯理學,方劑學,經絡學,腧穴學,中醫營養學,從臨床學科看,牽涉到中醫皮膚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婦科學,針灸學,推拿學,中醫氣功等。
上述各科,和中醫美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在社會需要的前提下,萌發出了和美容有關的學科邊緣。如皮膚美容,眼科美容,口腔頜面美容,針灸美容,氣功美容。然後又在社會需要的催化下,各學科邊緣交叉,產生了以人體美為對象的現代中醫美容學,各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發展為中醫美容打下了基礎,使它一產生就站在一個較高起點。
第三節 中醫美容學的研究意義和
研究范圍
一、中醫美容學的研究意義
中醫美容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適應了醫學模式的轉變,在本世紀初將會在中醫學領域佔有重要的地位,並將對世界衛生保健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
1.中醫美容學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當代醫學正處在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過程,這個模式的轉變,使人重新考慮健康的概念。1978年國際衛生初級保健大會給健康下的明確定義是:「健康不僅是疾病與體弱的匿跡,而且是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這個新概念表明醫學的目標已不僅是維護人的生存,而要進一步提高人的生存質量,使之生存得更加完美,在軀體、精神、適應社會三方面都完美和諧。
在新的醫學模式下,出現了「第四種狀態人」即「非疾病狀態」、「非健康狀態」、「非康復狀態」的人,這種人由於自覺「不美」,在心理和適應社會上處於一種 「非完美狀態」,具有強烈的改善自身之美的要求。其餘三種狀態的人,在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為之服務,這「第四種狀態人」,無疑只能由醫學美容來承擔服務任務。因此,醫學美容學,包括中醫美容學,是社會和醫學發展的需要,它有廣闊的前景。
2.中醫美容學豐富了中醫的學術體系
中醫是一門古老的學科,而醫學美容學又是一門嶄新的學科。中醫美容學是老樹新發芽,它對於豐富中醫的學術體系,增強中醫的生命力量有重要意義。
所以,無論是從社會的需要來看,還是對整個醫學以及中醫學的需要來看,還是對整個醫學以及中醫學本身的發展來看,中醫學美容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並且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醫美容學的研究范圍
中醫美容學的學科對象是人體健康。「健」包括軀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美」包括形體美和精神美。所以中醫美容學研究范圍是廣泛的,大致可分為以下六類:
(1)中醫美容史。
(2)各類損美性疾病的基礎理論和臨床治療。
(3)各種美容缺陷的基礎理論和臨床處理。
(4)中醫美容手段的研究。
(5)我國傳統美學思想的人體美理論及應用。
(6)中醫醫學審美心理的理論和應用。
目前,中醫美容學的研究重點在2、3、4項。一般認為醫學美容研究的重要對象是人的形體美,本章節以人的形體美為主要對9 象,從治療和保健兩方面加以論述。
中醫美容專業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於1994年開辦的,培養具有基礎美容學技術和中醫美容特長的
人才,受到社會的青睞。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熟練專業技能的醫學美容人才。
培養要求:
1、 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和基礎文化知識;
2、 具有一定的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
3、 熟練掌握生活美容、醫學美容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4、 具有創新意識和繼續學習的能力;
5、 適應各級醫療工作的需要,具有基礎中醫學知識。
招生對象:
初中畢業生
修業年限:
三年
主幹學科:
基礎醫學、中醫美容學、生活美容學。
主要課程:
外語、計算機應用基礎、正常人體學、中醫學基礎、醫學美容學基礎、公關與禮儀、中葯學、方
劑學、葯理學、中醫美容學、皮膚美容學、針灸學、推拿學、美容外科學、化妝品學、美容儀器及
機構原理、美學鑒賞等。
畢業生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1、 具備皮膚美容、美容整形及美容保健技術;
2、 具有對美容整形的審美診療能力;
3、 具有對損容病人突發病症的急診處理能力;
4、 可進行一般的衛生家教、健康指導和預防保健。
❺ 中醫形神美之我見
中醫是以高尚的醫德,以病患者放在首位,以及精湛的醫術來闡明的,用文字是表達不夠的,是在整個醫療過程中感受到的。
❻ 什麼才叫發現美、創造美、分享美
簡單比喻如下:
創造美:喬布斯→創造了iPhone手機。
發現美:我們→發現了iPhone手機。
分享美:我們→把iPhone手機分享出去。
∈世間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正確消費,減少浪費...By 派森一族
❼ 贊美中醫的句子
1. 中醫文化歷史悠久,獨具特色。一碗葯湯,一根銀針,常常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而,中醫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醫學之一。」中醫葯能生生不息數千年,至今還能夠存在並不斷發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臨床有效。中醫葯能受到廣大患者歡迎,也是因為其臨床有效。
2. 外國人對中國的「食文化」贊嘆不已,驚嘆中國人精湛的廚房十八般武藝,卻不可浪費時間學習。對於中醫學,老外瞪大眼睛,翹起大拇指:中醫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細細銀針輕輕一紮,腰酸背痛無影無蹤;司空見慣的莖葉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釅釅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
3. 中醫學的經驗,除了拜師以外,認真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典著作,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古典,本是在師徒相授時的教材,最適合於在臨床上講和學。因為,很多講的是「所當然」,講的是「是什麼」,所以,在臨床上抓實例,識證認方,尤為適宜。經驗性強,也使中醫學變得內容十分豐富。各家的學說,各家的經驗,有的用葯峻重,有的處方平正,有的擅用寒涼,有的則擅用溫熱。這無疑給中醫學平添了幾分魅力。
4. 在追溯中葯學的歷史可知,「世間百草皆入葯」,是人類逐步認識自然和總結實踐經驗的產物。這在《史記》中可以找到證明:「神農氏嘗百草,始有醫葯。」神農氏生活的時代大約是中國原始社會的農耕時代,雖然神農氏究竟是為了尋食還是尋葯而嘗百草這一點仍有疑問,但它都生動地說明中國傳統醫學是建立在對自然的認識基礎上的。因此炎帝神農氏與黃帝、伏羲被後世共尊為中華醫葯始祖。
5. 近幾十年來,中醫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發展迅猛。從某種角度看,這顯示了傳統醫學與佔主流的西方醫學的一次互補,也是中醫的魅力所在。實際上,中醫與西醫在海外的相遇已有幾百年了;奇妙的是,我們這一歷史中,始終可以感覺到隱含在中醫里的那種柔和似水的力量。
6. 傳統文化裡面還有一家,那就是醫家。醫家不僅是一種醫療技術,也是一種文化哲學。中醫是崇尚陰還是崇尚陽呢?其實中醫是講陰陽平和、陰陽不偏的。可以說中醫是陰陽哲學的最佳體現。中醫說一個人有病了,那是陰陽不和。怎麼治病?就是調和陰陽。病治好了就是陰陽調和了!有人攻擊中醫就說一個陰陽太簡單了!其實越簡單的東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質。中醫是一種陰陽中和的文化!應該在我們中華文化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7.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其沉靜、智慧的目光,純凈入定,全神貫注,病人宛如接受長者的愛撫,葯理與哲理潛移而至,心靈欣然感應。葯物可以驅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療心。中醫將哲理葯理融匯貫通,既醫形體更療精神,可謂標本同治。
8. 據最新的一次調研表明,中醫葯在德國發展很快,54%的德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曾用過草葯,95%的德國人聽說過草葯,50%年齡在20—30歲的人曾受其醫生推薦而使用過草葯。10年前英國各地的中醫診所還在800家左右,今天這一數字至少達到2000家。美國的哈佛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都設立了一個專門從事中醫研究的機構。從以上不難看出西方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認識到中醫的療效,在西醫占據主流的發達國家,神奇的中醫必將帶來醫學新的一場革命。
9. 據美國《僑報》報道,中國傳統醫術針灸正逐步受到美國軍方的重視。美國陸軍醫療司令部高薪招聘中醫針灸師為官兵解除病痛,同時針灸也被納入了陸軍跨學科疼痛研究的范疇。此次招聘的針灸師共有4名,被錄用的針灸師將在美軍基地為官兵提供針灸治療服務,同時參與軍方有關跨學科疼痛治療的研究工作。軍方公開招聘中醫師進入聯邦公務員體系尚屬首次。這則招聘啟事刊出後,一時間引起了華人世界的極大關注。
10. 中醫博大淳厚的情義常常令人感動。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篇,開宗明義提倡為醫者必須要有醫德,要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論述大醫修養的兩個方面:精與誠。精,指專業熟練;誠,指品德高尚。提出為醫者必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每次誦讀都是一次靈魂的洗禮。
11. 中醫葯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當時的哲學、文學、數學、歷史、地理、天文、軍事學等多種學科知識的營養,同時又溶進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成為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中醫葯學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長的,中醫葯學在這種文化氛圍中能夠自然地得以普及。
12. 讓我來歌頌你,我的中醫。你用低調的華彩彰顯著永恆不變的魅力,你用盛放的瑰麗譜寫著一個又一個神奇。你的仁愛惠及神州各地,你的威名響徹四海諸地。我們因你聚在了一起,不管天南海北,民俗差異。為了共同的信仰,為了不朽的神奇。我們把青春獻給了你,我們把熱情獻給了你。厚德博學,繼承創新。杏林載譽瀋水之陽,葯院飄香遼東之濱。一校三區四院,南葯北醫創神奇。今日苦讀為中醫,明日必將懸壺濟世,譽滿杏林。
13. 中國古代自然哲學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組成,它們統一有序由相互聯系。世間百草皆有屬性:寒熱溫涼,辛酸甘苦咸。四氣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臟六腑、七情六慾。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醫自然之身。古樸的哲學思想滋潤了神奇的中國醫學。於是,五千年來,一根針,一把草,護佑了千千萬萬炎黃子孫。
14. 讀《詩經》、《離騷》常常折服於古人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讀《老子》、《莊子》又被其思想之美震懾。及至接觸中醫學,讀《黃帝內經》等中醫經典,其文言精闢,哲理深奧,處處閃爍著醫學與自然的渾然一體,仁慈博愛,持重至誠;在語言之美、思想之美之上方知宇宙之美、智慧之美。
15. 神秘的東方國度,古老的東方傳說,千年歲月的砥礪,萬病回春的神奇,共同造就了國醫。讓我來歌頌你,我的中醫。你用仁心仁術撫去了疾患的病痛,你用儒道醫德帶來了康復的福音。你的精髓,廣為傳誦。你的經典,終生銘記。草長鶯飛,奇葩綻放百草園。鳶飛魚躍,龍騰虎嘯杏林院。
16. 中醫強調辯證施治,重視病人個體差異。雖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長短不同,通過辯證進行不同的治療,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驗去治『大三陽』。氣滯血瘀者,當以祛邪為主;氣虛血滯者,當以扶正為先。」這些理論體現了中醫辯證施治的原則,看中醫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根據病人的體質、體征,結合天時、地理、病史等諸多社會因素確定症結和治療方案,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論「因人、因時、因地用葯」。
17. 《本草綱目》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醫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盡的中華醫葯學知識寶庫,素享「醫學之淵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譽。其涉及內容極為廣泛,如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以及歷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說是一部有著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自問世以來,一直以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雄姿獨佔中國古代葯學之鰲頭,成為中國古代葯學史上部頭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巨著,曾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譽為「中國的網路全書「,成為歷代醫者和讀書人孜孜以求的必修書。
18. 認識中醫學是從認識中醫師開始。說起中醫師許多人會聯想到神閑氣定、鶴發童顏、道風仙骨,中醫師大都長壽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是因為中醫符合自然之道、養生之道。中醫的許多思想現在看來依然是前沿的,許多治療手段和方法現代科學依然不能破解。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以養生保健為先,兩千年前就形成的養生觀與興起於二十世紀末的預防為主的健康理念不謀而合。
19. 中醫學最初始於原始社會的神農氏嘗百草,到戰國時代已很先進。扁鵲創造瞭望、聞、問、切的中醫四步診脈法。東漢末年的華佗擅長外科手術,有膽量用外科手術治療曹操的偏頭痛,至於為關雲長刮骨療劍毒,那是眾所周知的佳話。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一批先賢將中醫學從一個高峰推向另一個高峰,給中國燦爛的文明又添上光彩四溢的一筆。
20. 兩千年前的《八十一難經》明白寫著,用針刺「俞」位,即可止痛。古人還有四總穴歌:「面口合谷收、頭頂尋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意思是只要扎對合谷、列缺、委中、三里等穴位,相應部為的病痛即可針到病除。而早在2400多年以前,神醫扁鵲用針灸治好國太子的「屍厥」,讓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則幾乎家喻戶曉。幾千年的醫療實踐證明,針灸可以治療300多種疾病,對100多種疾病療效較好。
21. 中醫幾千年的發展史,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代表和傳統文化的結晶,中醫創造了世界科學史上的兩個奇跡,一個是歷史的奇跡,中醫為中國人民繁衍生息的醫療保駕護航;另一個是現實的奇跡,為那些患有疑難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也許有人要問,中醫是什麼?我們說中醫是樸素的辯證法,是勞動人民經過兩千多年以來積累的與各種疾病做斗爭經驗的總結,中醫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同時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論體系的科學,它的理論對其它學科和人類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2. 中醫學是以關注病人的生存質量為出發點,從望、聞、問、切等四診信息的收集到臨床療效的評價無不基於病人的主管感受,因此更能體現出祖國醫學是把病人當作「人」而不是「病」來進行臨床診治的。
❽ 什麼是中醫(針灸)美雕中醫美雕效果怎麼樣
中醫美雕一個純綠色的美容技術,利用中醫針灸的理解結合現代美容技術來操作。是目前最科學的美容項目,綠色健康的美容療法。採用我們特殊的針質與獨特的針法對祛除皺紋、眼袋,黑眼圈,面部提升,瘦臉,祛斑,美白,全身減肥朔型等項目僅僅一次,即可展現立竿見影的神奇效果,一療程2-5次效果持久可達約3年之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醫美雕以其獨特的優勢,創造了國內外醫學美容史上的另一個奇跡。真正做到逆轉青春!
❾ 中醫美容的發展史
中國醫葯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 同樣, 也是美容研究的淵源考察文物。可以看到我們先人在二千年前就已經能研製簡單美容制劑。浩翰的古籍里,有關美容的論述豐富深刻, 其實用方箋也屢見不鮮。自戰國至清末的醫籍、醫著中, 就有增白悅顏、祛斑瑩面、毛發美飾、酒渣粉刺、滅斑除疣、除臭散香6 大類1233 首美容方劑, 269 味中草葯。當然,這些多數是為當時朝廷貴族服務的。本文對古籍中的美容方葯歸納如下。 傳統中醫美容學起源時期,甲骨文已記有「疥」、「疕」、「癬」、「疣」等損美性疾病。
殷紂王時期, 已研製有「塗脂擦粉」, 使用的化妝品———「燕脂」, 能收到「桃花妝」的美容效果。戰國時的《山海經》146 種葯物中, 有12 種與美容有關。
1973 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形成於戰國至秦時期的醫葯方劑書,《五十二病方》的內容十分豐富,預防和治療瘢痕的方劑6 個。《養生方》中有3 個長壽方,還有「令人面澤」和「去毛」、「黑發」的專方。 傳統中醫美容學萌芽時期。《黃帝內經》雖為中醫理論巨著, 也為中醫理論提供了理論依據,但也有一些治療美容的方法。如《靈樞·經筋》記載了馬膏療法, 用馬項下脂肪反復塗摩患處, 即將葯物和按摩結合起來的一種美容治療方法。
成書於東漢的《神農本草經》記載了100 種關於「悅澤」、「美色」、「輕身」、使人「頭不白」的美容葯物(上經54 種, 中經27 種, 下經19 種) , 並提到了美容葯品的獨特劑型———面脂。
另外, 漢代2 位著名的醫學家———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創立的當歸芍葯散治療肝血瘀滯引起的肝斑, 麻子仁丸治療燥熱所致的皮膚粗糙, 豬膚湯潤膚悅顏去皺等方法, 至今仍為後人所沿用; 《華佗神醫秘傳》載美容外用復方10 首, 《華佗神方》有美容保健、治療的內服、外用方共56 首。 西晉的葛洪《抱朴子》和《肘後備急方》2 本書, 前者是一本哲學名著, 後者是一本醫學名著。其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抱朴子外篇》50 卷中, 而《肘後備急方》以其所刊載的美容方劑之早、之多、之專, 以及所明顯體現出的美學思想, 堪稱中醫美容第一書, 其中記載的美容方有66 條, 應用於美容的葯物有95 種。
南北朝時齊梁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 所載730 種葯物中, 有保健美容中葯70 余種, 而且對《本經》有所發揮, 如藁本, 在《本經》基礎上補充了「可作沐葯面脂」, 這些都被後世廣為應用。南齊龔慶宣整理的《劉涓子鬼遺方》, 也收載了一些美容方劑, 共50 首左右。 初唐醫學家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下合稱《千金方》各30 卷, 其中較集中論述中醫美容內容的章節有《備急千金要方》卷六下·七竅病下, 列方81 首;《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臟, 列方56 首;《千金翼方》卷五·婦人一·婦人面葯第五, 列1 論, 39 方;《千金翼方》卷一·葯錄篡要·悅人面第六十三, 列葯9 味,其餘大量內容則散在各卷之中。其弟子孟詵撰《食療本草》, 載食葯260 味, 其中有許多美容食物,如「荔枝, 微溫,健氣與顏色」,「蘿卜,性冷……服之令人白凈肌細」, 豐富了食膳美容的內容。
唐王燾的《外台秘要方》, 其中三十二卷專論美容,有面部美容方97 首, 美眉發方87 首, 澡豆方9 首,口脂方3 首, 美手方3 首, 香體熏衣方10 首, 另有其他美容制劑方法11 首。凡其他各卷方葯主治和用法與美容相關, 並確有美容治療和美容保健作用的方葯有34 首。其中美發方9 首, 香體方4 首,美手方7 首, 去除面斑方11 首, 保健方3 首。凡原文中指明對頭面損容性相關疾病具有美容治療作用,如治療白癜風方14 首, 香口方9 首, 香體除臭方43首, 除疣方19 首, 除瘢痕方17 首。依此思路, 共得美容方葯兩類356 方, 294 種葯物。總之, 兩晉至唐間, 中醫美容可謂承上啟下全面發展, 不僅初步體系形成, 也為宋元時期的進一步提高,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傳統中醫美容方劑學的拓展時期。中醫書籍汗牛充棟,大部分都涉及到了美容問題,清代宮廷美容已達相當高的水平。
兩宋時期在遺留至今的宋代出版了幾部大型方書,如《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均收載有很多美容方劑。《太平聖惠方》第四十卷以美容方為主, 共列方187 首; 第四十一卷為須發專方,共列「治法白令黑方」、「治眉發須不生諸方」等120 首; 此外, 在其他卷中, 還有治羸瘦、白癜風、針眼、目不明、牙齒黃黑、牙齒脫落、揩齒令白凈、口臭、唇瘡、熱瘡、(各種) 癬、漆瘡、手足皴裂等損美疾病諸方440 余首, 以及各種補益駐顏方240 余首。全書共有美容方劑980餘首。《聖濟總錄》中,僅面體、髭發兩門, 就有處方100 首。《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諸虛門」及其它各門中,也散在收載了許多具有增白駐顏、烏發固齒、延年潤膚作用的美容方劑。
此外,《使遼錄》中,還記載了以中葯「瓜蔞」調敷於面部的「佛妝」配方,與現代所稱之「倒模」美容術是類同的。除此之外,《蘇沈良方》、《洪氏集驗方》、《濟生方》、《類證普濟本事方》、《雞峰普濟方》、《是齋百一選方》、《魏氏家藏方》等等,都載有美容方或法。
金元時期元初許國禎撰《御葯院方》,匯集了金元以前大量宮廷美容用方,如御前洗面葯、皇後洗面葯等,該書還列出多種牙葯,如白牙珍珠散、麝香散等,共計180 余首, 豐富了美容範疇。
明清時期至明代,出現了醫葯學巨著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可以說是對美容中葯的一次大總結, 其記載的美容中葯近300 種,功效涉及增白、護膚、祛皺、消斑、去雀斑、烏發、香體、潔齒、悅顏等方面。其方法強調內治與外治相結合,將中醫美容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明初朱等編的《普濟方》,美容方收載規模空前,按頭面2 大門分21 類, 列方747 首,是集前代之大成者。明胡文煥校刊的《壽養叢書》,收有《香奩潤色》一卷, 這是專為婦女美飾而寫的一本方書,輯錄了大量美容方,美發、白面、玉容、駐顏、白牙、潤唇、美手、香身等各種美飾用化妝品方應有盡有。明著名的外科專著《外科正宗》中,也記載了許多美容診治方法,如治療雀斑內服下容散,外敷玉肌散,面部黑子(痣) 用「灰米膏」治療等。清代美容方劑主要匯萃於清宮檔案之中。
中醫美容學萌芽於秦漢,形成於隋唐,豐富發展於宋明。中醫美容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其美容方劑也是內容浩博的。今天,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對影響身體健康的疾病需要有效的治療,而且對影響人體外在美的因素也需要醫學提供更多的保障,因此,深入研究、發掘祖國醫學寶庫中有關美容的瑰寶,更具有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