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指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指

發布時間:2021-06-30 04:50:33

❶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2007年,英國《獨立報》評出了改變世界的101個發明。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及另一發明算盤赫然在列。本文著重介紹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造紙術
西漢初年我國發明了造紙術。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漢景帝時的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稱「蔡侯紙」。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倫有才學,盡心敦慎,數犯嚴顏,匡弼得失。……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後漢書·蔡倫傳》

印刷術

隋唐時出現了雕版印刷。868年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1世紀初,北宋平民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發明早四個多世紀。東傳朝鮮、日本,西傳埃及、歐洲,印刷術的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保存,是一個重大貢獻。

宋元時期,我國已有套色印刷技術。山西應縣木塔內,發現了遼代的紅、黃、藍三色佛像版畫,這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

《夢溪筆談》中關於畢升的記載

轉輪排字(元朝科學家王楨發明轉輪排字盤。排版時,只要轉動放活字的輪盤,就可以揀出要用的字)
(畢升的活字印刷)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沈括《夢溪筆談》

火葯

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唐中期書籍記載了製成火葯的方法。唐末運用於軍事。南宋時發明「突火槍」,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火葯的發明和傳播,改變了中世紀的戰爭模式,是軍事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

指南針
戰國時人們製作出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用磁石指南原理製成指南針。北宋指南針運用於航海。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指南針的發明和傳播,為歐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❷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者分別是誰

指南針發明者說法不一,但是傳統的說法,也是權威性的說法是有軒轅黃帝發明的。

火葯是我古代的煉丹家發明的。但是具體是誰已經不可考。

造紙術目前大多數認為是東漢宦官蔡倫發明的。

活字印刷是北宋慶歷間畢升發明的。

拓展資料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項重大貢獻。它是根據物理學上磁學原理研製而成。它最早發明於何時,是誰人發明的,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傳統的說法,也是權威性的說法是有熊國(今河南新鄭市)的軒轅黃帝發明的。西晉崔豹《古今注》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北宋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活字印刷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畢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❸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創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學技術,包括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
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
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造紙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在東漢蔡倫大規模造紙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這並非否定蔡倫造紙之功,而是說蔡倫的造紙術並非是突然之間的發明,它有一個技術積累的過程。西漢時期出土的植物纖維紙,是蔡倫造紙的前身。蔡倫擴大了造紙原料的范圍,破布、魚網、樹皮、麻頭等都可以造紙,其中樹皮造紙更是他的發明。他的造紙工藝更為精細,造紙術到他這里,擺脫了紡織品附庸的地位——此前都是利用紡織之後拋棄的副產品來造紙的,蔡倫將造紙發展為一種獨立的工藝。
火葯
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採用無煙火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葯。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印刷術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道家學者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在他寫於1088年的著作《夢溪筆談》中,將此發明歸於工匠畢升(990年-1051年)。隨著燒結陶土字元的使用,沈括描述畢升製作字形、撿字排列、印刷、並在印刷後拆解留待後來使用。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畢升曾嘗試木製活字,但木製活字一直要到元朝(1271年–1368年)王禎(活躍於1290年至1333年)的木模才趨完善。王禎亦將文字按照音韻組合置於有小隔間的轉輪排字盤以方便撿字。至於銅版活字要等到明朝(1368年-1644年)華燧(1439年至1513年)於1490年的印刷作品才趨完美。

❹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活字印刷術。

❺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火葯,造紙術,指南針,活字印刷術

❻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哪些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一、造紙術,東專漢和帝元興元年屬(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
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麼樣的物品叫「紙」。
二、指南針,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三、火葯,火葯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採用無煙火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葯。
四、印刷術,印刷術據載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但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並非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而據李約瑟所論北宋制的膠泥活字印刷術有許多劣勢的地方。

❼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

您好!指南針、火葯、造紙術、印刷術。1.造紙術在東漢的時候就已由蔡倫發明。2.印刷術的盛其是在宋朝的時候,一開始是雕版印刷術先發明,隨後宋代的畢升活字版印刷。3.火葯是從三國時代開始發明,到了宋代才被用來當作軍事用。4.指南針在宋朝為盛期。

❽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為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項科技發明,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見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這四大發明相繼傳入世界各地後,對世界科技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中國對於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 指南針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有多種形體。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先民已用天然磁石製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國魏時,馬鈞利用磁鐵和差速齒輪製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機械裝置——指南車。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記載了製作指向用的磁針的方法。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盤。至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南宋時,已使用針盤導航。指南針的發明,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造紙術 在紙尚未發明之前,古埃及人曾用紙莎草,古印度人用貝樹葉,古巴比倫人用泥磚,古羅馬人用蠟板,歐洲人則用中亞細亞人製作的小山羊皮等當作記事材料。在中國,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銅器,春秋時則用竹簡、木牘、縑帛等作為記事材料;此外,還曾將抽絲織綢和製取絲棉時殘絮的薄片用於書寫。上述材料有的笨重,有的昂貴,有的來源較少,不能適應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 、魚網等植物原料,經挫、搗、抄、烘等工藝製成的紙,人稱蔡侯紙,是現代紙的淵源。紙的發明及應用,對社會歷史的記載與保存,對文化思想的交流與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火葯 火葯作為人類掌握的第一類爆炸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古代煉丹家們利用早在漢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葯物硝、硫,經過長期的煉丹實踐,至遲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發明了火葯 ,並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縱火用的火葯兵器。經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銃等各種火器已達到成熱的程度。火葯的發明對世界科技的發展曾起重大作用,現代黑火葯就是由中國古代火葯發展而來的印刷術 中國約在公元7世紀的初唐時期就已出現採用雕版印刷術印製的書 。唐咸通九年(868)印製的《金剛經》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刻印時間的印刷品。 宋仁宗慶歷年間,平民畢升在雕版印刷業已普及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它是用膠泥刻字,每字一印,燒後製成字印。將一顆顆字印排列、鑲嵌於鐵板之上,經燒烤、壓平等工藝製成印版後,便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印可取下反復使用。這種活字印刷方法已具備現代印刷的基本過程——鑄字、排版、印刷,比15世紀中葉德國人J.谷登堡製造的活字印刷工藝要早400年。繼泥活字後,中國人又相繼發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錫活字、銅活字等印刷方法。印刷術的發明和傳布,大大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

❾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要說到我國古代的各種發明,確實璀璨且具有社會推動價值的,而其中「四大發明」無疑是最具有價值的發明。這四大發明分別是指南針(當然,古時候將指南針稱之為羅盤)、造紙術、印刷術以及火葯。其中指南針的歷史記載最早,據說在黃帝時期,指南針就在戰斗中派上了用場。
而造紙術被發明出來的時間也很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了,不過後來,在東漢時期,一個叫做蔡倫的人總結了西漢時期大家造紙的經驗,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他使用樹皮、破布等東西製作紙張,造出來的紙頗為柔軟。蔡倫後來被封侯,所以他所製造出來的紙又被稱為「蔡侯紙」。
印刷術應當出現在唐宋時期,最開始的印刷術是雕版印刷,這種印刷製作極其困難且沒有靈活性。後來,畢_改良了印刷術,發明出了活字印刷,印刷術從此走上正軌。同樣,火葯也是在唐宋時期發現的,當時的煉丹師在煉丹的時候無意製作出了火葯,而後也隨之出現了鞭炮之類的東西。
這四種東西在我國被發明出來,後來又隨著貿易商道到了西方,在西方,火葯成了資本主義攻破封建主義堡壘的重要武器,而印刷術和造紙術為其新思想的流傳奠定了基礎,指南針更是為大航海指明了方向,使得西方從封建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的步伐加快。對於世界發展的進程,四大發明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