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車是怎麼發明的
1835年,英國工程師瓦特金首先制出了電動機,即馬達。而在這之前4年,法國人皮克希就已製成了發電機。說來也怪,兩機用途各不相同,而部件幾乎完全相同。將電動機的轉子通電,轉子就可以轉動了,電能轉化成了機械能,反之,如果使轉子轉動,轉子就產生電流,機械能轉化成了電能,這時就成了發電機。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買口電動機作發電機用,只不過要稍添點附加裝置而已。發電機與電動機的這種特徵,使無數電迷如痴如醉。美國的德勞布特就是電迷中的一個小機靈。他動手做了個小馬達,一有空就通電讓它轉,他趴在桌子上眨巴著一雙大眼睛一試。 德勞布特把馬達裝在輕便馬車上,果然車子動了起來。不過,由於電他的電力不足,車子並沒有像他想像的那樣飛跑,而是走得比人還慢,就更談不上出車禍了。初步的成功使德勞布特高興極了。高興之餘,又由擔心車子快轉為怨它走得慢了。經再三改進,德勞布特於1837年製作成了第一部電車模型,車速也稍有提高。 又過了40多年,西門子公司才研究出較有實用價值的電車,但仍談不上普及。 1884年,美國工程師亨利發明了架空線,電車開始由有軌向無軌轉變。後來經過不少人的改革,才出現了現在這種電車。由此可見,有些發明創造是幾代科技人員智慧的結晶。
② 電車是怎樣發明的
1888年,美國人斯波拉格在里士滿用一根帶觸輪的集電桿和一條架空輸電專線接觸,並以鋼軌為另屬一極。他對在車輛的集電裝置、控制系統、電動機的懸掛方法及驅動方式作了改進。於是現代有軌電車出現了。
我國於1906年在天津創辦了有軌電車交通系統。後來,上海、北京、沈陽、哈爾濱和長春等城市先後建成電車系統。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有軌電車仍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第一輛無軌電車是德國人馮•西門子發明的。早期的無軌電車的式樣很像輪式馬車,車廂為木結構,裝有實心橡膠輪胎。它從車頂上的高架線獲得電流,能左右移動一段距離。所以,無軌電車比有軌電車更靈活。但是,無軌電車一般不能超車。
1911年,這種無軌電車在英國的布雷得福特市開始投入運營。20世紀30年代,無軌電車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應用。從此,無軌電車逐漸取代了有軌電車。我國的無軌電車是1914年在上海開始使用的。
③ 誰發明啦電車
第一輛無軌電車是德國人馮西門子發明的。早期的無軌電車的式樣很象輪式馬車、車廂為木結構,裝有實心橡膠輪胎。它從車頂上的高架線獲得電流,能左右移動一段距離。所以,無軌電車比有軌電車更靈活。但是,無軌電車一般不能超車。1911年,這種無軌電車在英國的布雷得福特市開始投入運營。20世紀30年代,無軌電車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應用。從此,無軌電車逐漸取代了有軌電車。我國的無軌電車是1914年在上海開始使用的。 1888年,美國人斯波拉格在里士滿用一根帶觸輪的集電桿和一條架空輸電線接觸,並以鋼軌為另一極。他對在車輛的集電裝置、控制系統、電動機的懸掛方法及驅動方式作了改進。於是現代有軌電車出現了。我國於1906年在天津創辦了有軌電車交通系統。後來,上海、北京、沈陽、哈爾濱和長春等城市先後建成電車系統。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有軌電車仍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④ 電車是誰發明的
1835年,英國工程師瓦特金首先制出了電動機,即馬達。而在這之前4年,法國人皮克希就已製成了發電機。說來也怪,兩機用途各不相同,而部件幾乎完全相同。將電動機的轉子通電,轉子就可以轉動了,電能轉化成了機械能,反之,如果使轉子轉動,轉子就產生電流,機械能轉化成了電能,這時就成了發電機。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買口電動機作發電機用,只不過要稍添點附加裝置而已。發電機與電動機的這種特徵,使無數電迷如痴如醉。美國的德勞布特就是電迷中的一個小機靈。他動手做了個小馬達,一有空就通電讓它轉,他趴在桌子上眨巴著一雙大眼睛一試。
德勞布特把馬達裝在輕便馬車上,果然車子動了起來。不過,由於電他的電力不足,車子並沒有像他想像的那樣飛跑,而是走得比人還慢,就更談不上出車禍了。初步的成功使德勞布特高興極了。高興之餘,又由擔心車子快轉為怨它走得慢了。經再三改進,德勞布特於1837年製作成了第一部電車模型,車速也稍有提高。
又過了40多年,西門子公司才研究出較有實用價值的電車,但仍談不上普及。
1884年,美國工程師亨利發明了架空線,電車開始由有軌向無軌轉變。後來經過不少人的改革,才出現了現在這種電車。由此可見,有些發明創造是幾代科技人員智慧的結晶。
⑤ 電動車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電動車是法國發明的,由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發明。
第一輛電動車於1881年製造出來,發明人為法國工程師Gustave Trouvé 古斯塔夫·特魯夫,這是一輛用鉛酸蓄電池供電的三輪汽車。它是由直流電動機驅動的。如今,電動汽車的類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860——1920階段:隨著蓄電池技術的發展,電動汽車在19世紀下半葉的歐美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1859年,偉大的法國物理學家和發明家加斯頓·普蘭特發明了可充電鉛酸電池。
1920 ——1990階段:隨著美國德州石油的開發和內燃機技術提高,電動汽車在1920年後逐漸失去了優勢。汽車市場正在逐漸取代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只有少數城市的電車和手推車很少,電池車也非常有限(使用鉛酸電池組,被使用在高爾夫球場、鏟車等領域)。
(5)新電車發明擴展閱讀:
電動車曾以其價廉、便捷、環保的功能優勢,受到城市中低收入群體的青睞。中國電動車從研發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小批量投放市場,從2012年開始產銷逐年快速增長。
由於需求旺盛,中國電動自行車市場近年來呈現出突飛猛進的增長態勢。電動汽車作為綠色朝陽產業,在中國已經發展了十年。在電動車方面,截至2010年底,中國電動自行車已達1.2億萬輛,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
⑥ 第一輛電動車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輛電動汽車於1881年誕生,發明人為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這是一輛用鉛酸電池為動力的三輪車,而在1873年,由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用一次電池作動力發明的電動汽車,並沒有列入國際的確認范圍。後來電動車配件就出現了鉛酸、鎳鎘、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作為電力的電動車。
⑦ 電動自行車是誰發明的
電動車簡而言之就是以電力為驅動,以電力為能源的車子。第一輛電動車於1834年製造出,它是由直流電機驅動的。時至今日,電動車已發生了巨大變化,類型也多種多樣。
電動車的歷史比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要早。直流電機之父匈牙利的發明家、工程師阿紐什·耶德利克Ányos Jedlik最早於1828年在實驗室試驗了電磁轉動的行動裝置。美國人托馬斯·達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於1834年製造出第一輛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車。1837年,托馬斯因此獲得美國電機行業的第一個專利。在1832年至1838年之間,蘇格蘭人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發明了電驅動的馬車,這是一輛使用不能充電的初級電池驅動的車輛。1838年蘇格蘭人羅伯特·戴維森Robert Davidson發明了電驅動的火車。今天在路面上依然行駛的有軌電車是1840年在英國出現的專利。
電池電動車的歷史。世界上第一輛電動汽車於1881年誕生,發明人為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這是一輛用鉛酸電池為動力的三輪車,而在1873年,由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用一次電池作動力發明的電動汽車,並沒有列入國際的確認范圍。後來就出現了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作為電力。
1860 – 1920階段:隨著蓄電池技術的發展,電動車的運用在19世紀的下半葉在歐美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1859年法國偉大的物理學家、發明家噶斯頓·普朗特Gaston Plante發明了可充電的鉛酸電池。
19世紀末期到1920年是電動車發展的一個高峰。在早期的汽車消費市場上電動車比內燃機驅動車輛有著更多優勢:無氣味、無震盪、無噪音、不用換擋和價格低廉,這形成了以蒸汽、電動和內燃機三分天下汽車市場。
停滯期
1920 -1990階段:隨著美國德州石油的開發和內燃機技術提高,電動車在1920年之後漸漸地失去了優勢。汽車市場逐步給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所取代。只有在少數城市保留著很少的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以及很有限的電瓶車(使用鉛酸電池組,被使用在高爾夫球場、鏟車等領域)。電動車的發展從此停滯了大半個世紀。隨著石油資源的滾滾流向市場,人們幾乎忘記還有電動車的存在。相對運用在電動車上的技術:電驅動、電池材料、動力電池組、電池管理等等也無法得到發展或運用。
⑧ 電車是誰發明的謝謝…
1835年,英國工程師瓦特金首先制出了電動機,即馬達。而在這之前4年,法國人皮克希就已製成了發電機。說來也怪,兩機用途各不相同,而部件幾乎完全相同。將電動機的轉子通電,轉子就可以轉動了,電能轉化成了機械能,反之,如果使轉子轉動,轉子就產生電流,機械能轉化成了電能,這時就成了發電機。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買口電動機作發電機用,只不過要稍添點附加裝置而已。發電機與電動機的這種特徵,使無數電迷如痴如醉。美國的德勞布特就是電迷中的一個小機靈。他動手做了個小馬達,一有空就通電讓它轉,他趴在桌子上眨巴著一雙大眼睛一試。 德勞布特把馬達裝在輕便馬車上,果然車子動了起來。不過,由於電他的電力不足,車子並沒有像他想像的那樣飛跑,而是走得比人還慢,就更談不上出車禍了。初步的成功使德勞布特高興極了。高興之餘,又由擔心車子快轉為怨它走得慢了。經再三改進,德勞布特於1837年製作成了第一部電車模型,車速也稍有提高。 又過了40多年,西門子公司才研究出較有實用價值的電車,但仍談不上普及。 1884年,美國工程師亨利發明了架空線,電車開始由有軌向無軌轉變。後來經過不少人的改革,才出現了現在這種電車。由此可見,有些發明創造是幾代科技人員智慧的結晶。
⑨ 世界上最早出現電車的是哪年
車是哪年在世界上出現的
1841年達維德松發明的這輛電車,雖然沒有投入實際應用,但他卻揭開了發明電車的序幕,為以後電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825年,英國的斯蒂芬遜發明了蒸汽火車,開創了交通運輸的新時代;1831年,英國人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開啟了電力時代的大門。
1881年,當這種有軌電車出現在德國柏林郊外的時候,人們奔走相告,許多人特地從市內和其他地方來到這里,專門是為了乘坐這種在鐵軌上行駛的電車,親囪感受一下電氣時代所帶來的便利。
發明電車
電車,在現代大都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與汽車相比,電車的優點是可以使我們所居住城市的環境不受污染。正因為如此,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都願意用電車作為基本的交通工具。
然而,你知道這種帶辮子的車是何時問世的嗎?話還得從達維德松的工作說起。
19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令英國人感到驕傲的年代:1825年,英國的斯蒂芬遜發明了蒸汽火車,開創了交通運輸的新時代;1831年,英國人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開啟了電力時代的大門。
將電和交通工具聯系在一起,用電來驅動交通工具一直是人們夢想實現的願望,這個願望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有了實現的可能。那麼,究竟怎樣才能用電來開動車子呢?
這個問題縈繞在許多發明家的腦海里,也同樣縈繞在一個叫達維德松的英國人的頭腦中。
從 19世紀30年代初開始,達維德松就開始接觸電的東西了,他廣泛收集了當時所能得到的各種有關電的報導、專利和實驗資料,並在自己的家裡做了很多實驗,但未獲得實質性的進展。
1836年的一天,達維德松如平日一樣,在用早餐時打開了剛剛送來的當天日報。突然,一條消息映入了他的眼簾—一「呀!這是什麼?蓄電池?噢,是美國人約翰·丹尼爾發明的。這就是說,可似把電蓄在這個東西里,然後再慢慢地釋放出來。這對我的電車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達維德松一邊看報,一邊自言自語道。
短短的報導,並未說明蓄電池的結構是怎樣的?它是怎麼製造的?這和以前伏打發明的「伏打堆」有什麼不同?
怎麼辦?達維德松決定給丹尼爾寫一封信,將他的想法和要求告訴丹尼爾。然而,當時的郵路並不十分通暢,達維德松的這封信猶如石沉大海,他一直沒有收到丹尼爾的迴音。
達維德松等不及了,他決定自己做實驗。
他根據報上的報導和照片,及以後發表的種種與蓄電池有關的報告,經過幾年的摸索,達維德松終於製成了他所需要的蓄電池。與此同時,他又請汽車廠為他特製了一輛車,雖然這輛車很小,但也能坐人。達維德松將蓄電池裝了上去,接通電源,嘿!這輛由電驅動的車竟然慢慢地開動了。達維德松成功了。
1841年達維德松發明的這輛電車,雖然沒有投入實際應用,但他卻揭開了發明電車的序幕,為以後電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自達維德松以後,又有許多人想辦法改進電車的結構,德國的馮·西門子就是其中之一。
西門子是一個很有才華的發明家、科學家兼工業家。西門子聽說了達維德松和他的電車,他想再朝前走一步,能不能用電車來為公眾服務呢?經過周密的設計,西門子開始在他自己的工廠里製造電車。
這是一種用木頭製造的車子,在車的下面裝了一個電動機,通過滑輪和鋼絲繩將動力傳給車軸。這種車是用140伏的直流電供電的,通過互相絕緣的左右軌道將電流輸到車上。西門於的這種電車自然比達維德松的進了一步,因為使用蓄電池只能行駛很短的時間就必須拿下來充電了,電車也就開不了多長時間;而西門子的電車是通過軌道把電輸送到車上的,於是就克服了這一不足之處。
1881年,當這種有軌電車出現在德國柏林郊外的時候,人們奔走相告,許多人特地從市內和其他地方來到這里,專門是為了乘坐這種在鐵軌上行駛的電車,親囪感受一下電氣時代所帶來的便利。
拉爾廷紐是法國的一名工程師,當時,他在法國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工作。那裡早已通了火車,而且還穿越茫茫的沙漠地區。由於沙漠上的鐵軌常常被風沙所湮埋,當火車開到那裡時,不是出軌,就是翻車。因此,到了大風季節,人們幾乎都不敢乘坐火車出門旅行了,害怕萬一鐵軌被沙湮沒,發生車禍。
每當事故發生的消息傳到拉爾廷紐的耳雜里,就引起了他深深地思索: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呢?繞開沙漠造鐵軌?這看來不太現實,唯一的辦法就是由鐵軌入手。
於是,拉爾廷紐開始了對新鐵軌的探索。有一天,拉爾廷紐的腦海里忽然閃過了「沙漠之舟」——駱駝的形象,那些駱駝馱著重物悠悠地行進在沙漠中,多麼穩當啊。
「啊,找明白了!這是由於重物分掛在駱駝兩邊的緣故。對呀,這種方法不是可以用到鐵軌設計上未嗎?」他興奮得真有點忘乎所以了。
「你這是怎麼啦?」拉爾廷紐的妻了第一次看到他如此高興,個禁大聲問道。
「啊,親愛的,我告訴你。你肯定也會高興的。我已經想到了個絕妙的主意,可以避免風沙對鐵軌造成的湮埋。」
「什麼主意叫,你倒說出來聽聽。」他的妻子也來了興趣。
「是這樣的,現在的鐵軌由於造在地上,所以容易造成風沙的湮埋,……」
「廢話!難道能叫鐵軌造到天上去不成?」他的妻子不等他把話說完,就大聲嚷開了。
「對,你說得對極了!就是要把鐵軌造到天上去。這樣風沙就對它沒辦法了,當然,這樣做火車不行,不能用蒸汽機驅動,只能用電。」拉爾廷紐顯得十分的得意。
原來,拉爾廷紐想把雙道鐵軌變成單道鐵軌,然後架在空中,車廂橫跨懸掛在鐵軌的兩邊,這種情形不是和駱駝馱物一樣嗎?
就在西門子在柏林郊外開動第一輛實用有軌電車的第二年,拉爾廷紐的單道鐵軌電車也首次啟動了……
到了19世紀80年代,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有軌電車」:有的懸掛在鐵軌下方稱為「懸垂式單軌電車」;有的騎跨在鐵軌上面稱為「跨座式單軌電車」;有的將好幾輛電車連接起來,由一個駕駛員來操縱……真是多種多樣!當然在各城市運行得最多的,還是與火車相似的那種有軌電車。
隨著城市的日益繁榮,人們對有軌電車的缺點也逐漸有了認識:那縱橫交錯的鐵軌常常使其他車輛的輪子嵌在裡面,不能自拔,尤其是那隆隆的噪音,幾乎使人難以承受。
能不能發明一種「無軌的電車」呢?
1884年,美國工程師亨利正為無軌電車傷透腦筋呢:「無軌電車的電從哪裡來呢?」
電車的發展史在亨利的眼前一幕幕呈現,當他想到拉爾廷紐的懸掛式電車時,靈感突然來了:
「他既然可以在空中懸掛電車,我為什麼不能把電車放到地上?這樣,也就不用鐵軌,只要用兩根電線就可以了,然後再想辦法把電引下來……」
亨利順著這個方向思考下去,終於想出了一個方案,就是通過架空線由遠方的電站供給電能,然後再由觸線桿連接架空線和電車,使它能在地面上運行。
不久,亨利的方案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認可,無軌電車誕生了,它使電車更加完善,成了市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進入20世紀以後,電車成了人們的「寵兒」。為了與汽車競爭,出現了具有直角萬向傳動、全電氣化和流線形車體的電車,還採用彈性車輪使電車行駛更加平穩;1946年,在美國紐約出現了備有平行方向傳動、電磁直接制動的高性能電車作為地鐵車輛;1962年還出現了無人駕駛電車;1971年,日本東京地鐵千代田線使用了節省能源和無觸點裝置的可控硅交流變換器控制的電車;1977年,德國柏林地鐵還使用了三相換流控制感應電動機的電車……
電車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家族中必將還會增添更新的成員,或許不久的將來,電車身上的那2根辮子將會消失,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到那時你可不要感到奇怪哦
⑩ 電動汽車是誰發明的
蘇格蘭商人羅伯特-安德森在1832年到1839年之間(准確時間不明)研發出電動車.
1835年,荷蘭教授Si brans Stratingh設計了一款小型電動車,他的助手克里斯托弗-貝克則負責製造。但更具實用價值,更成功的電動車由美國人托馬斯-達文波特和蘇格蘭人羅伯特-戴維森在1842年研製,他們首次使用了不可充電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