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米開朗基羅創造鑒賞

米開朗基羅創造鑒賞

發布時間:2021-06-29 22:58:27

❶ 簡答: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風格

米開朗基羅:豪放
米開朗基羅 藝術的最大特色就是體現了生命的頑強。比如他的<奴隸回> 等作品 都表現了人類答 頑強的生命意志和一種 內在的力量. 米開朗基羅 曾經說過, "繪畫越象雕塑越優秀,雕塑越象繪畫,越無力." 這句話 充分的體現了他的繪畫風格. 他畫的人體總是鏗鏘有力的. 骨骼和肌肉 總是那麼結實.即使是在女性的身軀上 也總是能看到 男性軀乾的特點.比如他雕塑的 <女巫 布來爾> 以及畫的聖家族裡瑪利亞的形象 都有體現。

❷ 米開朗基羅的主要作品及創作過程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雕刻家,畫家,建築師。1475 年3月6日生於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 1564年2月18日卒於羅馬。
1494~1499年米開朗琪羅游學威尼斯 、羅馬所作《 酒神像》、《哀悼基督》更顯露其卓越才華,以致整個羅馬藝壇都難以相信這些傑作是出自他的手。1501~1505年主要在佛羅倫薩,雕像《 大衛 》和市政廳壁畫《 卡西納之戰 》、《神聖家族》 都是不朽之作。其中《大衛》凈高 4.1米,以完全的裸體表現傳說中猶太少年英雄大衛戰勝敵人哥利亞的故事。大衛體態壯偉,有堅如鋼鐵之意,寓意力抗強權、捍衛祖國的佛羅倫薩人民,具有顯明的政治意義。此作原計劃置於大教堂作為裝飾雕塑,但因塑造極為成功,政府決定將其安放在市政廳大門前,作為城市的象徵;後為保護原作 ,已移至佛羅倫薩美術博物館 。
1508年米開朗琪羅接受教皇和政府任務,為西斯廷禮拜堂頂壁繪制壁畫。整個壁畫以宏偉的建築結構作邊框 ,把整個長方形大廳的屋頂劃成中央和周圍兩大部分,並以中央為主,全部繪以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 。中央是取材於《聖經》中從開天闢地到洪水方舟故事的 9 幅畫,周圍是12男女先知、摩西、大衛等,全部繪畫面積 500 多平方米,塑造了多數比真人還大的343個人物形象。在長達4年的繪制過程中,他拒絕助手協作,一切親自動手。壁畫揭幕之後,舉世公認為空前之作。藝術界更認為他所塑造的氣魄宏偉、體態健壯、具有強力意志與力量的眾多人物形象,是文藝復興盛期美術最完美的創造.
他的建築設計,大膽運用古典柱式,開創了一代新風 , 並且善於突出柱式結構的立體感,對日後的巴洛克建築有很大影響。
晚年創作的祭壇畫《最後審判》和為教皇尤里烏斯二世陵墓所作雕刻;這座陵墓雖未完成,但許多雕刻卻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如《摩西》、《垂死的奴隸》以及其後為美第奇家族墓室雕刻的《晝》與《夜》和《旦》與《夕》等。

❸ 求米開朗基羅的詳細介紹,主要作品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卡普萊斯,父親是奎奇市和卡普萊斯市的自治市長。他13 歲進入佛羅倫薩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在那兒他接觸到了古風藝術的經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學者,並產生了崇古思想。時興的新帕拉圖主義和受到火刑懲處的多明我會教士薩伏那洛拉給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響。米開朗基羅最初本無意做一位畫家,他的志向是成為一位雕刻家,並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們掙脫自己的肉體束縛一樣,獲得存在的形式。這正是新柏拉圖主義的教條。 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薩。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 米開朗基羅先是以雕刻家的身份穩定了自己藝術家的地位。1499年創作的《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學科的藝術實踐和細致入微的匠心獨運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們可以理喻的"鬼斧神工",被譽為15世紀最動人的人性擁抱神性的作品--出示了悲劇卻掩飾了哀傷。這一時期的另一件作品是創作於1501年的《大衛》--神化的人形已經確立。米開朗基羅其後的一些雕刻作品是幾組陵墓雕像,斷斷續續工作了很長時間,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垂死的奴隸》、《被縛的奴隸》、《摩西》和《晝》、《夜》以及《晨》、《暮》。米開朗基羅晚年未完成的四件雕刻作品實際上是在為自己設計墓地雕像,是一樣的題材《哀悼基督》,形象既不明晰手工也不細膩,或許是在走過了八十多年的人生路程之後,在向世人訴說,不是人生的抱負無以施展,而是天國的奧秘藏而不露。米開朗基羅雕刻作品的風格形成和創作走向與其繪畫作品的風格形成和創作走向是一樣的線索:英雄氣概磨難而成壯心不已的烈士暮年。早期的作品是其內心世界的表白,隨後的一些作品表現為風格樣式的定型,後期的作品仍然是藝術家的心情歸宿。當時代的人們更多稱道的是早中期作品中神人兼備明察的力度,後來的人們更注意其後期作品創作時懸而未決封閉的深度,美學的焦距不再是簡單的對准藝術的創造物而是藝術家個人和作品之間、與現實之間糾纏不清的關系,現代藝術更是如此。

❹ 羅曼·羅蘭《名人傳》的 米開朗琪羅傳的摘抄及賞析

片段:什麼勝利可以和這場勝利相比?哪天的陽光,曾達到這種超人的努力的光榮?曾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賞析:這一段寫了米開朗琪羅的的艱辛和淚水,哪怕他只是一個被世人遺忘的人,他用了自己的力量創造了自己的快樂,世界的快樂.如段中所說「用痛苦換來的歡樂.」這是他在艱辛後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和歡欣,他並沒有自私的面對生活,而是無私的用苦難來鑄成歡樂,把他給予世界.

❺ 創造亞當的作品賞析

西斯廷屋頂壁畫面積抄達500平方米左右,是美術史上最大的壁畫之一。米開朗基羅在大廳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畫,均取材於《聖經》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誘惑與逐出樂園》、《挪亞獻祭》、《洪水》、《挪亞醉酒》。這幅巨型壁畫歷時4年多才完成,由於長期仰面艱苦作畫,他頸項僵直,書信都要置頭頂仰視。壁畫中以《創造亞當》最為出色,畫中亞當的形象體態健壯,氣魄宏偉,具有強烈的意志與力量,顯示了藝術家在寫實的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時代人深刻的啟示。

❻ 米開朗基羅 創世紀作品分析

《創造亞當》是整個天頂畫中最動人心弦的一幕,這一幕沒有直接畫上帝塑造亞當,而是畫出神聖的火花即將觸及亞當這一瞬間:從天飛來的上帝,將手指伸向亞當,正要像接通電源一樣將靈魂傳遞給亞當。這一戲劇性的瞬間,將人與上帝奇妙地並列起來,觸發我們的無限敬畏感,這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體魄豐滿、背景簡約的形式處理,靜動相對、神人相顧的兩組造型,一與多、靈與肉的視覺照應,創世的記載集中到了這一時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亞當提醒,理性就成了人類意識不停運轉的"機器"。亞當慵倦地斜卧在一個山坡下,他健壯的體格在深重的土色中襯托出來,充滿著青春的力與柔和。他的右臂依在山坡上,右腿伸展,左腿自然地歪曲著。他的頭,悲哀中透露著一絲渴望,無力地微俯,左臂依在左膝上伸向上帝。上帝飛騰而來,左臂圍著幾個小天使。他的臉色不再是發號施令時的威嚴神氣,而是又悲哀又和善的情態。他的目光注視著亞當:他的第一個創造物。他的手指即將觸到亞當的手指,灌注神明的靈魂。此時,我們注意到亞當不僅使勁地移向他的創造者,而且還使勁地移向夏娃,因為他已看見在上帝左臂庇護下即將誕生的夏娃。我們循著亞當的眼神,也瞥見了那美麗的夏娃,她那雙明亮嫵媚的雙眼正在偷偷斜視地上的亞當。在一個靜止的畫面上,同時描繪出兩個不同層面的情節,完整地再現了上帝造人的全部意義,這是何等高超的繪畫技藝啊!

❼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特色和成就有哪些

米開朗基羅在四年中完成西斯汀教堂天板畫「創世紀」。我們無法想像何以藝術家在身心飽受折磨時仍能有如此壯麗的作品。畫中充滿戲劇性的張力,人物個個健美而栩栩如生,將造物主所創造的萬物之靈完美地呈現出來。整個天花板以九幅主題畫為主,以聖經創世紀的故事為題材。米開朗基羅不只是為教皇服務,他也用他的生命和他的天賦獻給上帝。

他的建築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創造性,成就很高,影響很大。代表作有: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廟(1521~1534)、勞倫齊阿圖書室前廳(1523~1526)、羅馬的卡比多廣場建築群(1540~1644)和聖彼得大教堂的聖壇部分和穹頂(1547~1564)。

米開朗琪羅設計的建築物,層次豐富,立體感很強,光影變化劇烈,風格剛勁有力,洋溢著英雄主義精神,同他的雕刻和繪畫風格一致。他也善於把雕刻同建築結合起來。常常不顧建築的結構邏輯,有意破壞承重構件的理性形式,如把圓柱子嵌在牆內,用薄薄的「牛腿」承托柱子,額枋和山花凹凸斷折等,表現出一種激動的、不安的情緒。因此,他是手法主義的開創者。巴洛克建築的建築師們也把他奉為導師之一。

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斗爭的精神面貌。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❽ 米開朗基羅 《創造亞當》介紹

《創造亞當》是整個天頂畫中最動人心弦的一幕,這一幕沒有直接畫上帝塑造亞當,而是畫出神聖的火花即將觸及亞當這一瞬間:從天飛來的上帝,將手指伸向亞當,正要像接通電源一樣將靈魂傳遞給亞當。這一戲劇性的瞬間,將人與上帝奇妙地並列起來,觸發我們的無限敬畏感,這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體魄豐滿、背景簡約的形式處理,靜動相對、神人相顧的兩組造型,一與多、靈與肉的視覺照應,創世的記載集中到了這一時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亞當提醒,理性就成了人類意識不停運轉的"機器"。亞當慵倦地斜卧在一個山坡下,他健壯的體格在深重的土色中襯托出來,充滿著青春的力與柔和。他的右臂依在山坡上,右腿伸展,左腿自然地歪曲著。他的頭,悲哀中透露著一絲渴望,無力地微俯,左臂依在左膝上伸向上帝。上帝飛騰而來,左臂圍著幾個小天使。他的臉色不再是發號施令時的威嚴神氣,而是又悲哀又和善的情態。他的目光注視著亞當:他的第一個創造物。他的手指即將觸到亞當的手指,灌注神明的靈魂。此時,我們注意到亞當不僅使勁地移向他的創造者,而且還使勁地移向夏娃,因為他已看見在上帝左臂庇護下即將誕生的夏娃。我們循著亞當的眼神,也瞥見了那美麗的夏娃,她那雙明亮嫵媚的雙眼正在偷偷斜視地上的亞當。在一個靜止的畫面上,同時描繪出兩個不同層面的情節,完整地再現了上帝造人的全部意義,這是何等高超的繪畫技藝啊!

❾ 米開朗基羅藝術理解

米開朗基羅先是以雕刻家的身份穩定了自己藝術家的地位。1499年創作的《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學科的藝術實踐和細致入微的匠心獨運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們可以理喻的"鬼斧神工",被譽為15世紀最動人的人性擁抱神性的作品--出示了悲劇卻掩飾了哀傷。這一時期的另一件作品是創作於1501年的《大衛》--神化的人形已經確立。米開朗基羅其後的一些雕刻作品是幾組陵墓雕像,斷斷續續工作了很長時間,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垂死的奴隸》、《被縛的奴隸》、《摩西》和《晝》、《夜》以及《晨》、《暮》。米開朗基羅晚年未完成的四件雕刻作品實際上是在為自己設計墓地雕像,是一樣的題材《哀悼基督》,形象既不明晰手工也不細膩,或許是在走過了八十多年的人生路程之後,在向世人訴說,不是人生的抱負無以施展,而是天國的奧秘藏而不露。米開朗基羅雕刻作品的風格形成和創作走向與其繪畫作品的風格形成和創作走向是一樣的線索:英雄氣概磨難而成壯心不已的烈士暮年。早期的作品是其內心世界的表白,隨後的一些作品表現為風格樣式的定型,後期的作品仍然是藝術家的心情歸宿。當時代的人們更多稱道的是早中期作品中神人兼備明察的力度,後來的人們更注意其後期作品創作時懸而未決封閉的深度,美學的焦距不再是簡單的對准藝術的創造物而是藝術家個人和作品之間、與現實之間糾纏不清的關系,現代藝術更是如此。

閱讀全文

與米開朗基羅創造鑒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