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講科技發明小故事,
高跟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
雨衣
1747年,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o弗雷諾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從橡膠木上獲得的膠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這種膠乳溶液中進行浸塗處理後,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麼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射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裡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
剃須刀
1828年謝菲爾德製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從從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一天,吉列刮鬍子,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製成薄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並申請了專利。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於商業製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並於1928年獲得專利的。
鏡子
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
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15世紀紐倫堡製成凸透鏡,是制玻璃時在內部塗上一層汞劑而成。
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製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
拉鏈
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並因此取得了專利。
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於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人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10大民明之一。
冰箱
第一台人工製冷壓縮楊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闆,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乙醚塗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研製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泵的冷凍機,並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製冷降溫用。
第一台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於1923年發明的。後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於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望遠鏡的發明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 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它是怎樣發明的呢?
有一天,兩個小孩正在李波爾賽的商店門口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突然,好像發現什麼似的,興高采烈。李波爾賽趕忙跑了過去,他也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高興地跑回店中,把兩片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試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遠鏡。後來,伽利略仿效製造了放大32倍的望遠鏡,直接導致了「日心說」的偉大發現。
鉛筆
關於我們現在所知的鉛筆的最早的描述,見於康拉德販敕格斯納——德國的普林尼——於1565年發表的一篇論化石的論文。格斯納實際上是個德國血統的瑞士人,在植物學、語言學、動物學和神學這些彼此關系不大的領域里都有重要著述。他描述了一種用木頭裹著鉛條的書寫工具。還有更早的資料講到鉛筆,然而直到十九世紀開始的時候,鉛筆才為人們所普遍使用,而作為傑出的書寫工具的鵝毛筆卻未受到被取代的威脅。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必然是這樣一個事實:至少是直到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當著名的法貝爾家族在紐倫堡建起大工廠的時候,鉛筆只能在某些方面使用。1795年,鉛筆的製造有所突破:康特首先生產出了用石墨製造的鉛筆(將石墨磨碎,壓製成細棍,在窯內烘乾),他採用的工藝直到現在還是製造鉛筆的基本工藝。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引進苯胺染料後,彩色鉛筆是一個明顯的發展,且得到了廣泛使用,對鉛筆製造作出了貢獻。現在使用的鉛筆有數百種之多,其使用范圍從標記金屬鑄模到女人用來畫眉,真是形形色色。
⑵ 發明的小故事
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雨衣
18世紀,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麼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身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裡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
⑶ 可以連續播放的兒童睡前故事在線聽
「親寶聽」APP可以連續播放的兒童睡前故事
⑷ 有關發明創造的經典故事
1877年冬天,一場大雪降在美國的代頓地區,城郊的山岡上到處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來到堆著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著自製的爬犁飛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頓時響起陣陣笑聲。
在他們旁邊,有兩個男孩靜靜地站著,眼睜睜地看著歡快的爬犁從上而下劃過。大一點的男孩嘆道:「嗨!要是我們也有一架爬犁該多好啊!」
另一個孩子撅著嘴說道:「誰叫我們爸爸總不在家呢!」他靈機一動,又接著說道:「哥哥,我們自己動手做吧!」被稱做哥哥的男孩一聽,頓時笑了起來,愉快地說道:
「對呀!我們自己也可以做。走,奧維爾,我們回去!」於是,兩個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裡飛快地跑去。
這弟兄兩個就是萊特兄弟,大的叫威爾伯,小的便是奧維爾。他們從小就喜歡擺弄一些玩意,經常在一起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他們的爺爺是個製作車輪的工匠,屋裡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弟兄兩個把那裡當作他們的樂園,經常跑去看爺爺幹活。時間一長,他們就模仿著製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兩個決定,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與同伴們比賽。當天晚上,弟兄倆就把這種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非常高興地說道:「好,咱們共同來做吧!」
於是,弟兄倆個跑到爺爺的工作房裡,找到很多木條和工具,不加思索就幹了起來。
「不行」媽媽阻止他們說,「干什麼事情得有個計劃,我們首先得畫一個圖樣,然後才做!」
弟兄倆個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同媽媽一起設計圖樣。媽媽首先量了兄弟倆身體的尺寸,然後畫出一個很矮的爬犁。「媽媽,別人家的爬犁很高,為啥你畫的爬犁這么矮?這能行嗎?」弟弟奧維爾不解他問。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製成矮矮的,這樣可以減少風的阻力,速度也就會快多了。」媽媽溫和地解釋道。弟兄倆個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應莽撞,應首先弄懂道理。
過了一天,萊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倆把它推到小山岡上,剛放在山坡上,就跑來了一個男孩。
「快來看呀,萊特兄弟扛了一個怪物!」這個男孩大驚小怪地叫道。
不一會兒,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指手劃腳地議論著這個怪模怪樣的東西。萊特兄弟不以為然,勇敢地說道:「誰和我們比賽!」
先前跑過來的男孩連忙叫道:「我來!我來與他們比賽!」說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過來。
比賽結果,當然是萊特兄弟獲勝,孩子們再也不嘲弄這個爬犁,反而圍起來左瞧右看,似乎想從中找到什麼。
萊特兄弟非常高興,帶著勝利的喜悅回家去了。
聖誕節到了,爸爸也從外地回來。聖誕節早晨,爸爸把禮物送給了他們,兄弟倆急不可耐地打開一看,是一個不知名的玩具,樣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訴他們,這是飛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飛去。「鳥才能飛呢!它怎麼也會飛!」威爾伯有點懷疑。
爸爸笑了一笑,當場做了表演。只見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鬆手,它就發出嗚嗚的聲音,向空中高高地飛去。兄弟這才相信,除了鳥、蝴蝶之外,人工製造的東西,也可以飛上天。於是,弟兄倆便把它拆開了,想從中探索一下,它為何能飛上天去。
從這以後,在他們的幼小心靈里,就萌發了將來一定製造出一種能飛上高高藍天的東西。這個願望一直影響著他們。1896年,萊特兄弟在報紙看到一條消息:德國的李林塔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消息對他們震動很大,弟兄倆決定研究空中飛行。
這時候,萊特兄弟開著一家自行車商店。他們一邊幹活掙錢,一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年後,他們掌握了大量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決定仿製一架滑翔機。
他們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動作,然後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後才著手設計滑翔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終於製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並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吉蒂霍克海邊,這里十分偏僻,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這里風力很大,非常適宜放飛滑翔機。
兄弟倆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滑翔機裝好,先把它繫上繩索,像風箏那樣放飛,結果成功了。然後由威爾伯坐上去進行試驗,雖然飛了起來,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吉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弟兄倆非常高興,但並不滿足。他們想能否製造一種不用風力也能飛行的機器?
兄弟倆反復思考,把有關飛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反復研究,始終想不到用什麼動力,把寵大的滑翔機和人運到空中。有一天,車行門前停了一輛汽車,司機向他們借一把工具用用。來修理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弟兄倆靈機一動,能不能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
從這以後,弟兄倆圍繞發動機動開了腦筋。他們首先測出滑翔機的最大運載能力是90公斤,於是,他們向工廠訂制一個不超過90公斤的發動機。但當時最輕的發動機是190公斤,工廠無法制出這么輕的發動機。
後來,一名製造發動機的工程師知道了這件事情,答應幫助萊特兄弟。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工程師果然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
⑸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有: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透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5)發明的故事在線聽擴展閱讀:
1、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
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2、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況。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⑹ 青少年成長故事在線聽
「親寶聽」APP可以在線聽青少年成長故事
青少年成長故事建議聽四大名著。
⑺ 留聲機的發明故事(簡短)
隨著歲月的推移,愛迪生的發明事業也逐漸擴大,1876 年他創立了門羅公園研究所.一些重大的發明如炭素電話機,留聲機,電燈..都是他在這個研究所里研究成功的.
1877 年,愛迪生開始做電話機的試驗.有一天,他忽然發現送話器里的炭質薄膜,隨著聲音的顫動而振動,說話的聲音大,薄膜振動就大;反之,振動就小.隨後,他又找來一根較短的細鋼針,一頭固定在炭質薄膜上,讓鋼針尖接觸手指.當他對著送話器講話的時候,針尖隨著聲音的頻率和強度也相應地振動著.這一偶然的發現,使他沉思起來:假如把聲音的顫動變成機械的振動,並且用針尖記錄下來,一定能把人的聲音貯存起來.反過來,如果讓針尖帶動薄膜重新再振動,它也一定能發出原來的聲音.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試驗,要是成功了,將是一架十分奇妙的"留聲的機器".愛迪生完全被這美妙的幻想吸引住了.他想,要把聲音貯存起來,最好把鋼針尖放在一層比較軟的錫箔上以滑動,刻下深淺不一的紋路,並且使這些紋路不重迭.怎麼辦呢 他又想,如果把這片錫箔裹在一個能轉動的帶有細螺紋的圓筒上面,那麼,當圓筒轉動的時候,針尖就會自然地在錫箔上以螺旋形向前滑動,聲音就能貯存起來.他根據這種設想,集中精力開始設計.他決心要攻破這個難關.
8 月12 日,愛迪生把一張奇怪的圖紙交給他的助手克魯西.圖紙上畫著一個金屬的圓筒,上麵包著一層錫箔,圓筒聯著一根長軸,軸和圓筒上都有相同的細螺紋,軸的一端還有個能轉動的曲柄.在圓筒的旁邊有個扁圓形的木質發話器,就好像電話機的送話器.發話器的中心有個小洞;發話器的底部有一片很薄的鐵片,一根尖細的鋼針裝在鐵片的中央,鋼針尖與圓筒上的錫箔相接觸."這是什麼東西 "克魯西一邊看,一邊想,實在猜不出來.他按照愛迪生畫的圖紙,日夜加班,用了30 個小時就做完了這個小機器,送到愛迪生那裡,並問:"這是干什麼用的 "愛迪生認真地告訴他:"這是一個會講話的小機器."朴實的克魯西微笑了一下,懷疑地搖搖頭,他以為愛迪生在開玩笑.這時候,工頭卡門也在旁邊,他也不相信機器會說話,並且願意以一盒雪茄煙打賭.克魯西也參加了,他情願出兩元錢.愛迪生笑著說:"我沒有帶錢,克魯西,我很願意和你賭一籃蘋果."愛迪生仔細檢查了克魯西製成的這架機器,把一張錫箔小心地裹在刻有細螺紋的圓筒上,他用手轉動曲柄,錫箔卻突然"叭"的一聲裂開來.這時候,卡門滿以為可以吃到愛迪生賭輸的蘋果,他笑嘻嘻地對克魯西眨了眨眼睛.克魯西也高興地拍了一下額角,得意地看著愛迪生.愛迪生一點沒有在意,他重新裹上第二張錫箔,謹慎地把兩頭膠合在一起.他再把圓簡前後轉了幾下,確定各部分都穩妥了,然後就開始試驗.他一邊將鋼針接觸錫箔,用手轉動曲柄,一邊對著發話器高聲地唱出他心愛的歌曲:"瑪麗有隻小羊羔,它的絨毛白似雪.."這時候,發話器底部的薄鐵片受到聲波的影響,發生振動,帶動著鋼針尖在錫箔上面刻下了深淺不一的紋路.愛迪生唱完以後,提起發話器離開圓筒,再把曲柄倒退地轉動著,使圓筒退回到鋼針最初接觸的紋路上,等他再向前轉動曲柄的時候,突然,機器里也唱起來:"瑪麗有隻小羊羔,它的絨毛白似雪.."聲音非常清晰,這不就是剛才愛迪生自己唱過的歌嗎
愛迪生和夥伴們又驚又喜,圍著這架機器歡呼啊,跳躍啊,高興得一夜未睡.但是,愛迪生並不滿意這架小機器,他認為設計得很粗糙,還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
幾個星期以後,愛迪生把初步改良的留聲機,用布包好,興高采烈地去訪問著名的美國科學雜志《科學的美國人》的主編俾契.一走進辦公室,愛迪生便把包裹放在俾契的辦公桌上.
"這是什麼 "俾契疑惑地問.愛迪生笑了笑,沒有說話.俾契打開包裹一看:啊!一架奇怪的小機器!愛迪生請俾契把曲柄搖了幾下,忽然機器說起話來:"早安,先生!你知道留聲機是什麼東西嗎 "俾契大吃一驚,他連連後退了幾步,逗得愛迪生哈哈大笑起來.
"愛迪生拿來一個會說話的機器!"這消息像閃電一樣傳開了.雜志社的全體人員都朝俾契的辦公室擁去,大家多想親眼看一看愛迪生神奇的表演啊!人越圍越多,連各報社的編輯也都聞訊趕來.俾契唯恐這么多人把地板踩塌了,請求發明家停止表演,人群才逐漸散去.
第二天,各報紙都以大字標題刊登了這條驚人的新聞:"今日最大發明——一個機器會說話".
經過愛迪生以及後來許多科學家一次又一次地改良,留聲機不僅在內部構造上越來越精細,在外形上也更加美觀大方.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為推動科學的發展,為人類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