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陳佩斯的所有小品
自1984以來,在中央台春節晚會上相繼表演小品《吃面條》(1984)、《拍電影》(1985)、《賣羊肉串》(1986)、《狗娃與黑妞》(1988)、《胡椒面》(1989)、《主角與配角》(1990)、《警察與小偷》(1991)、《姐夫與小舅子》(1992)、《大變活人》(1994)、《幽默體育》(1997)、《王爺郵差》(1998)等。
1988年獲第十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
曾多次在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上演出喜劇小品,頗受觀眾歡迎。
1991年組建海南喜劇影視有限公司,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發展最早的集影視創作、製作、發行為一體的民營股份制止業, 1993年更名為大道影業有限公司。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廣播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
1995年在廣播電影電視部舉辦的評選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中國影星」活動電動中被首選為1978-1988年度最有影響的「中國影星」
演出影片:
《瞧這一家子》、《法庭內外》、《琵琶魂》、《夕照街》、《出門掙錢人》 、《父與子》、《少爺的磨難》、《二子開店》、《京都球俠》、《傻冒經理》、《父子老爺車》
不玩迅雷啊?
迅雷搜索最方面了
2. 小品的創始人是誰
大家都知道趙本山在春晚的舞台上收獲了榮譽和知名度,曾經一度都是春晚舞台的釘子戶,不管誰導演春晚,都會邀請趙本山出演節目,趙本山也不負眾望,每年都會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歡樂,從最早的老蔫相親系列,到賣拐的小品,還有和小崔合作的訪談類小品白雲黑土,都是一個個的經典之作,每次都會讓觀眾哈哈大笑,也因為這樣的表現,趙本山被稱為了小品王!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春晚舞台的壓力已經不適合趙本山演出了,一個屬於他的春晚時代結束了,之後的眾多小品演員都沒有能夠再開創趙本山那樣的時代!趙本山不愧是小品界的實力演員,不過小品這個詞和創始人卻不是本山大叔!
後來陳佩斯和朱時茂因為和當時的央視由於版權問題鬧得不歡而散,至今未能回歸到春晚舞台,不過大家應該記住陳佩斯和朱時茂才是小品的開創者!如果陳佩斯不離開春晚舞台,他才是真正的小品之王,喜劇大師!
3. 小品的藝術形式
小品這個藝術形式是春節聯歡晚會所誕生的新型藝術表現形式,陳佩斯、朱時茂所表演的小品《吃面條》為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從此,陳佩斯和朱時茂開創了中國小品的先河,堪稱一絕。
當代小品通過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近20年的推廣,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一個藝術形式。
4. 小品這種表演形式是誰創作的
小品,就是小的藝術品。廣義的小品包涵很為廣泛,在佛經中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在散文中指篇幅較短的文學樣式;狹義的小品泛指較短的關於說和演的藝術,它的基本要求是語言清晰,形態自然,能夠充分理解和表現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徵和語言特徵,最為代表的是喜劇小品。
「小品」之名,據中國君友會王愛君著述記載始於佛經;蓋佛經稱詳本為「大品」,簡本為「小品」。故今人以描寫人物事件、自然風景,及個人感物興懷所成之短小文章,如書信、游記、書序、隨筆、雜感等,通稱為「小品文」,蔚成文體之一種。其實,自漢朝以來,許多文人一時興會所至,偶書於筆之作品,皆可稱之小品文也。惟向無定義,或謂其相當於西方之Essay,亦試筆偶記之意也。故其特色,不甚嚴謹,不拘格式,非常自由,乃以簡潔精煉之文筆,隨意之所之,抒寫一己之見聞感觸,表達一己精細之觀察,動人之情思,透闢之見解,或低訴,或微吟,或幽默,或諷刺,或評論,或攻擊,而皆不失其雍容清雋,意味深永;即茶餘酒後,吟風弄月,亦使人心平意快;有如製作精工之古錢、玉雕、竹根人像、象牙細刻等小擺設,極有供人玩賞之雅趣。如記魏晉人清談之「世說新語」,唐陸龜蒙之「笠澤叢書」,與明末袁宏道三兄弟、張岱、鍾惺等人之作,皆精美之小品文也。 1、佛經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羅蜜經》。與二十四卷本的《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相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殷中軍 讀《小品》,下二百簽,皆是精微,世之幽滯,欲與 支道林 辨之。」 劉孝標 註:「 釋氏 辨空經有詳者焉,有略者焉,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 唐代陸龜蒙 《寂上人院》詩:「趁幽翻《小品》,逐勝講《南華》。」 清 金農 《寫經研》詩之二:「到處雲山到處佛,《浄名》《小品》倩誰書?」 2、散文的一種形式。篇幅較短,多以深入淺出的手法,夾敘夾議地說明一些道理,或生動活潑地記述事實,抒發情懷。我國古代即有此種文學樣式, 明 清 更為盛行。如 明 朱國楨 著有《涌幢小品》。 劉半農 《<詩選>自序》:「我今將十年以來所譯的詩歌小品,刪存若干首,按時期先後編為一集。」 3、指簡短的戲劇表演 小品名稱大致起源於藝術學校和演藝團體。在美術界,一幅簡潔的、單純的小作品稱為小品。它本身沒有復雜的內涵,只反映事物的一個側面或現象,表現形式較單一。如國畫小品,版畫小品,油畫小品。在演藝界,通過形體和語言表現一個比較簡單的場面或藝術形象的單人表演或組合表演,也稱為小品。 小品最早是演藝界考試學員藝術素質和基本功的面試項目,一般由錄取單位老師現場出題,應試者當場表演。1983年,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80班的一個觀察生活練習《買花生仁的姑娘》,作為一個戲劇小品被搬上了春節聯歡晚會,岳紅、高倩、叢珊、曹力諸明星們朴實的表演,詼諧幽默的風格贏得了觀眾、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從此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有了一個新的藝術形式「小品」。由於春節聯歡晚會的媒介,小品作為不可或缺的獨立的節目參與到演出中。其活潑、詼諧的表演形式倍受觀眾的喜愛。如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吃面》,其滑稽、幽默的形象動作獲得了群眾的高度贊賞和認可,並直接引發了春晚舞台上的小品表演風潮,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意義。受其影響,隨後,嚴順開、趙麗蓉、宋丹丹、鞏漢林、趙本山、范偉、高秀敏、黃宏、郭達、郭冬臨.等等一大批小品明星脫穎而出,小品這個新的演藝形式空前火暴,它的題材也空前豐富,小品反映社會現象的深度、廣度及其表演形式也愈趨多樣化。從此小品成為文藝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獨特的。
5. 陳佩斯和朱時茂演過什麼小品
《姐夫與小舅子》、《吃面條》、《賣羊肉串》、《主角與配角》、《拍電影》
1、《姐夫與小舅子》
《姐夫與小舅子》 ,1992年春晚小品的節目名稱,由陳佩斯和朱時茂合作表演。朱時茂表演姐夫,陳佩斯表演小舅子,姐夫與小舅子上演黑貓警長與老鼠的笑劇。陳佩斯一張巧嘴百般分辨,難壞了姐夫警察。該小品詼諧幽默,頗具藝術欣賞價值。
2、《吃面條》
《吃面條》是1984年央視春晚陳佩斯和朱時茂的代表作,標志著小品誕生。作品意義:《考演員》被拆卸零件改為《吃面條》,轟動一時,春晚成為觀眾最喜愛的小品培養基地。
1984年,第一次登上春晚的朱時茂憑借與陳佩斯合作的小品《吃面條》而一炮走紅,開創了小品的先河。後十次登上春晚,成為了八十、九十年代家喻戶曉的喜劇演員。
3、《賣羊肉串》
《賣羊肉串》是1986年中央電視台春晚喜劇小品,由陳佩斯和朱時茂表演。主要講述了陳佩斯扮演的無證經營小販在大街販賣有質量問題的羊肉串,被朱時茂扮演的城管遇見的故事。1986年在中央電視台CCTV1首播。從這年起,春晚開始走向成熟期,很多類型的節目都成為固定模式延續下來。
4、《主角與配角》
《主角與配角》是陳佩斯與朱時茂兩位搭檔在1990年央視春晚表演的小品,這是兩人第五次合作上春晚。小品以「八路軍」與「漢奸」的對話為素材,小品中,飾演「叛徒」的陳佩斯為了當上主角,耍盡了各種小聰明;
最終在觀眾的支持下成了「八路軍」,可最後因習慣問題又回歸「叛徒」形象。節目播出後在全國轟動,小品正式取代相聲成為春晚的第一主角。陳佩斯和朱時茂也確立了兩人的表演模式,一邪一正,一武一文。
5、《拍電影》
《拍電影》是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對黃金搭檔合作的小品,在198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表演的小品,歷年來深受觀眾喜歡,主要講述,一個導演和一個零時找來的演員的爆笑演出,已成為小品中的經典作品,其中陳佩斯的傳神演繹成為舞台表演的教學典範。
6. 陳佩斯經典小品有哪些
必須是吃面這部小品了,這部小品展現了陳佩斯的無實物表演能力,真的可以說是假吃的最高境界了。而且在笑點的設置方面也不錯,從一開始猛吃到最後吃不下去的表演都很完美!
7. 「喜頭悲尾」小品模式遭到陳佩斯痛批,這種模式的源頭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在金牌喜劇班中,陳佩斯深刻批評了王喳喳的電梯奇遇,認為它是一種半成品,缺少喜劇的核心,被迫引起轟動。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喜頭悲尾的處理方法欠佳。如果您縮短了前面的所有過程,它將看起來不錯。遇到鬼影時看起來會很好。觀眾知道您不知道,因此會出現喜劇情境。這個非常重要。至於如何維護它,則基於此基礎最好往前走。實際上我特別不喜歡這種所謂的光之尾。由於缺乏能力,光一詞被用作借口。春節聯歡晚會的語言課程開始變得乏味,喜頭悲尾作品開始流行。
因此他在春節聯歡晚會上的最後一部作品你在同一張桌子上也以一種結尾而結束。坦率地說喜頭悲尾是缺乏能力,而每個創意團隊都會遇到這個難題,這只是早晚的事。為什麼喜頭悲尾現在已成為舞台的正常狀態,原因是娛樂形式太多,而賺錢的渠道也太多。您可以通過在線製作沙雕視頻來賺錢,寫名人八卦可以增加數百萬。談論脫口秀節目與走私物品和男女對抗混在一起比嚴肅的笑話更受歡迎。以串擾大師為例。他已經在取笑伴侶的家人十年了,或者只是談論一些雞湯的原理,並教粉絲們洗腦課,但他仍然賣票賺了很多錢,這種背景下仍然有人願意認真寫作。
8. 陳佩斯都演過哪些經典的小品
《吃面條》、《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胡椒面》。
在1984年的春晚上,陳佩斯與朱時茂表演的小品《吃面條》成為那個晚上最精彩的節目,也是在這次陳佩斯被觀眾熟知。
在喜劇小品《主角與配角》里,表演時出了點意外,朱時茂身上的槍帶斷了,他立即轉過身偷偷將斷了的槍帶繫上。這短了一截的槍帶系在陳佩斯身上時剛好到胸口,顯得尤為滑稽。加上他那句經典台詞:「隊長,別開槍,是我!」觀眾當即笑成一團,連眼淚都笑了出來。
在春晚舞台上陳佩斯的小品還有很多很多,他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小品之王」,深深地烙印在一代人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