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專利中的創造性如何區分
創造性是各國專利法中必需涉及到的一個重要概念。《歐洲專利條約》以及《專利合作條約》規定:如果一項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對所屬領域的人員來說是非顯而易見的,則該發明具備創造性。美國專利法規定:「所申請專利的客體與現有技術的差別,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認為是顯而易見的,不能取得專利。」 日本專利法規定:一項發明,在專利申請提出之前由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做出的,則不具備創造性。 雖然專利制度的建立在西方各國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種關於創造性的定義,無論是《歐洲專利條約》以及《專利合作條約》規定的「非顯而易見」,還是日本專利法的「容易做出」,都存在著概括不全面、不準確的問題。例如,由多個公知產品或者方法組合在一起的各種 「拼湊」發明,也完全有可能是非顯而易見的,或者是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容易做出、不能輕易完成的,但這樣的「拼湊」發明在各國的專利司法實踐中通常會被認定沒有創造性。反之,很多被授權的發明專利其實並非是非顯而易見的,或者說其實是由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做出甚至是可以輕易完成的,但只要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具備質變,則該發明創造在各國的專利司法實踐中,都會被認定為具有創造性。 我國專利法關於創造性的定義是這樣規定的: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上述關於創造性概念的文字論述雖然與其他各國有著的明顯的不同,但我國的專利審查指南在對「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進行解釋時,明確指出:「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是指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對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非顯而易見的」。這樣一來,我國專利法關於創造性概念的定義就回歸到了歐洲專利條約等國際規定。 有趣的是,盡管各國關於創造性概念的定義存在著種種漏洞或不足,但在世界各國的專利司法實踐中,這些漏洞通常都由各國在審查指南中的具體論述予以彌補了。換言之,世界各國在審查指南中關於創造性概念的具體論述,並不能被其法規給出的創造性概念所概括。那麼,怎樣定義創造性的概念,才能概括世界各國的審查指南中關於創造性的具體論述呢?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宇宙中事物變化的形式只有兩種,一種是量變,一種是質變。發明創造也不例外,發明創造概念的定義,完全可以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給出,即:新穎性是指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具備量變。創造性是指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具備質變。 二、發明創造是質和量的統一 發明創造的質就是一發明創造區別於現有技術的規定性特徵。世界上的發明創造所以千差萬別、形形色色,就是因為在它們的特徵中各有自己特殊的規定性。 發明創造的內容是由其權利要求中區別於現有技術的規定性特徵決定的,區別於現有技術的規定性特徵的有無,直接決定著發明創造的質。因此,發明創造的質與發明創造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就是說,規定性特徵即質與發明創造是直接聯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發明創造總是具有一定規定性特徵(質)的發明創造,不存在沒有規定性特徵(質)的發明創造。 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即質是發明創造本身所固有的,它通過屬性表現出來。屬性就是一發明創造與現有技術發生聯系時表現出來的規定性特徵。發明創造的屬性是發明創造規定性特徵的表現,人們正是通過認識發明創造的屬性去認識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即質的。 發明創造不僅有規定性特徵即質的特徵,還有量的特徵。發明創造的量是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可以用數值表示的規定性特徵。 發明創造量的規定性特徵同發明創造質的規定性特徵一樣,是發明創造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觀存在的,同發明創造不可分離。一方面,發明創造總是具有一定量的規定性特徵的發明創造,沒有量的規定性特徵的發明創造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脫離開發明創造的量的規定性特徵的發明創造也是不存在的。 理解發明創造量的特徵,要注意把握兩點:第一,量的特徵和發明創造不是直接同一的。質的特徵與發明創造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某一發明創造改變了自己的質,就意味著該發明創造發生了具有創造性的變化。量的特徵則不同,同一發明創造可以有不同的量。在一定的范圍內,量的增減並不影響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質。第二、量的特徵是多方面的。量和質一樣,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內涵的量與外延的量、精確的量與模糊的量、要素的量與結構的量等。內涵的量標志質的程度,如溫度的高低,顏色的深淺、硬度的大小。外延的量標志質的規模,如物的數量、體積、重量等。質把不同發明創造區別開來,量則進一步把同質的發明創造從量上區別開來,量和發明創造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同質的發明創造可以有不同的量。 在對發明創造的認識中,確定現有技術是認識發明創造的前提,以現有技術為前提認識發明創造所具有的質,是認識發明創造的基礎,認識發明創造的量是對發明創造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認識發明創造的質是由確定現有技術開始,再由質進到量。 任何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都既有質又有量,是質和量的統一體。質和量是有區別的。質使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成為某種發明創造而不是其他發明創造。質發生了變化,該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就發生了具有創造性的變化。而量則不同,同質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可以有不同的量。量發生了變化,是指該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發生了具有新穎性的變化。在一定范圍內,量的變化並不影響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質。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質和量又是相互聯系的。質決定量,沒有一定的質就沒有一定的量,量總是一定質的量,質規定著量的范圍。另一方面,一定的量又是質的條件,質總是一定量的質,量制約著質,沒有量也就沒有質。質和量是統一的,這種統一,就是「度」。 度是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質和量的統一,是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范圍或幅度。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度的兩端的界限叫閾值點或臨界點。閾值點或臨界點是一定質的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范圍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量在度的范圍內變化,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不會發生質變,量變超出度的范圍,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就會發生質變。 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度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分析、理解發明創造時,都必須注意正確選擇現有技術,在此基礎上再把握好「適度」的原則,如果未能正確的選擇現有技術,則絕不可能把握好「適度」的原則。在正確選擇現有技術的基礎上要把握「界限」,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⑵ 怎樣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
主要根據之一是抄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知道小的創意會打開大的突破口,並堅信自己一定能使之變為現實。要做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就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於一個答案,要探求新的思路;還要鍥而不舍地去做。
⑶ 判斷創造性的步驟和方法有哪些
1、是否具備創造性,只有在該發明具備新穎性的條件下才予以考慮; 2、整體判斷:判斷創造性,要將解決方案、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所產生的技術效果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 3、組合判斷:審查創造性時,可以將一份或者多份對比文件中的不同的技術內容組合在一起進行評定。 4、
⑷ 如何判斷一項專利申請有無創造性
創造性的判斷標准參照下文。創造性的判斷本身就是一種主觀性較強的判斷,當然有模稜兩可的情況了。 在國內外的專利法中,關於創造性的判斷標准均是定性的描述,沒有一個完全客觀的定量標准,各國現行的專利判斷方法都是只能盡量將判斷標准客觀化。因此在專利的審查過程中,創造性的把握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審查員的主觀判斷。但是,審查員的主觀判斷又是在對技術方案和專利法的理解基礎上,進而採取某種判斷方法得出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創造性的判斷方法就是判斷標準的體現。如果審查員所採取的判斷方法不能客觀的體現一項發明創造的創造性高度,對專利制度的發展非常不利。 為了盡量消除創造性判斷中的主觀成分,各國在多年的專利實踐中均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斷方法。例如美國在其1952年修改的專利法中首次規定了創造性的非顯而易見性標准,該法增加了第103條:「一項發明雖然沒有像本法第102條所規定的那樣被相同地披露或記載過,如果要求專利保護的發明主題與現有技術的區別,使得在該主題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做出該發明的時刻來看,該發明作為一個整體是顯而易見的則不能獲得專利權。可專利性不因做出發明的方式而被否定。」而在1966年,美國最高法院在Graham v.John Deere CO.案的判決中對第103條的適用做出了司法解釋,該判決得到了美國專利商標局的認同,並總結出了「Graham四要素——即:現有技術的范圍和內容;現有技術與所審查的權利要求之間的區別;相應領域的普通技術水平;輔助性考慮因素,包括商業上的成功、長期渴望解決的需求、他人的失敗等」,並要求審查員按此標准進行創造性的審查。而歐洲專利局的審查指南則規定,為了客觀地、可預期地判斷是否具有發明步驟,審查員應採用所謂「問題——方案法」,也稱作「三步法」:第一步、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第二步、確定要解決的「客觀技術問題」;第三步、考慮所申請發明,以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和客觀技術問題為出發點來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 我國在從外國引進專利制度的同時,也對西方國家關於創造性的判斷方法進行了吸收,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適當的修改。目前對於專利創造性的判斷方法採用的是最早於2001年版《審查指南》中提出的「三步法」。所謂「三步法」,在我國現行的2010版《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3.2.1.1小節有詳細介紹,即:(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誠然,該判斷方法簡便易行、條理清晰,是我國的專利工作者在參考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專利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專利工作的實際而總結出的一套比較合理的創造性判斷方法,該判斷方法的精神也與世界上主流的判斷方法大體相同。在我國的專利審查過程中,該方法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⑸ 如何判斷專利的創造性
創造性作為現代專利制度的焦點問題之一,是最難把握的專利實質條件,寬則帶來專利回和技術壟斷的答泛濫,嚴則挫傷發明創造和技術公開的積極性。創造性標準的主觀性和客觀化之間的矛盾,自創造性於1850年在美國以非顯而易見性的面日出現以後就一直存在,但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⑹ 求問如何判斷發明專利申請的創造性
該發明創造內容是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產品發明包括所有由人創造出來的物品,例如對機器、儀器、設備、裝置、材料、化學物質等做出的發明;方法發明包括各種利用自然規律的方法,如對產品的製造加工工藝、材料的測試、化驗方法、產品使用方法等做出的發明;
該發明創造沒有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不是科學發現、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動植物品種、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的物質;
該發明創造是新穎的,有創造性的,能夠製造或使用並產生積極效果的。該發明創造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在國內公開使用或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的已有技術不同,與他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的技術不同。同申請日前的已有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發明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非顯而易見的(即,如未經過創造性勞動,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並不是顯而易見地可得到該發明),例如該發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術效果,解決了人們一直渴望解決而始終未能解決的技術難題,克服了技術偏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等等;
申請人在自申請日起二十年內在中國享受對其新技術方案的專用權。
發明專利申請技術資料交底要求
發明的名稱:應簡單明確地表明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可按其技術性質命名,也可按其用途命名,或技術、用途雙重命名。應避免使用宣傳性、廣告性詞彙。名稱一般不超過25個漢字。
所屬技術領域:即本發明創造直接所屬或直接應用的具體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即對和本發明最接近的已有技術特徵的描述,指出該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或不足之處。引用的技術文件應註明其出處,例如期刊、雜志、手冊和書籍的名稱、期號、卷號等;專利文件要寫名國別、公開號和公開日期。
對本發明的簡要描述:該說明應使人能理解本發明創造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如果該發明創造涉及產品,應當描述產品的機械構成、電路構成或化學成分,說明組成產品的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例如形狀、位置、連接關系等);對於方法發明,應當寫明按時間順序進行的步驟,包括可以用不同的參數或者參數范圍表示的工藝條件。從技術角度闡明本發明創造的優點或有益效果。
附圖說明:對有附圖的發明創造圖示的內容所作的簡要說明,如「圖1為本發明分解示意圖」等。
實現本發明的最佳方式:至少要列舉一個能實施本發明創造的具體例子,其描述應當詳細(有附圖的應當對照附圖),化學化工類至少3個實施例。
附圖:必要時,申請文件應有附圖,附圖應以機械制圖的標准繪制,實用新型申請必須帶附圖。
《專利代理委託書》《專利請求書》
以上申請文件及說明書材料具體可以委託代理公司負責撰寫
⑺ 如何去判斷一個發明是否具有創造性
1、審查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同專時還應當審查屬發明是否具有顯著的進步。
2、在評價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時,審查員不僅要考慮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身,而且還要考慮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將發明作為一個整體看待。
3、審查創造性時,將一份或者多份現有技術中的不同的技術內容組合在一起對要求保護的發明進行評價。(與新穎性 「單獨對比」 的審查原則不同)
4、如果一項獨立權利要求具備創造性,則不再審查該獨立權利要求的從屬權利要求的創造性。
⑻ 怎麼判斷實用新型的創造性
紐樂康知識產權專業為您解答:
我國專利法規定,實用新型的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技術相比,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這里可見發明創造的「突出的」和「顯著的」就是判斷發明和實用新型創造性的區別所在。
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要獲得專利權,必須具備創造性。根據專利法的規定,一項發明創造的創造性必須滿足下面兩個條件:
(1)同申請日以前的已有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2)同申請日以前的已有技術相比有顯著進步。
顯然,同申請日以前的已有技術相比,這是判斷新穎性的時間標准。但一項發明創造具備了新穎性,不一定就有創造性。因為創造性側重判斷的是技術水平的問題,而且判斷創造性所確定的已有技術的范圍要比判斷新穎性所確定的已有技術范圍窄一些。
突出的實質性特點是指發明創造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本質的區別。也就是說,該發明創造不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直接從已有技術中得出構成該發明創造的全部必要的技術特徵。
顯著的進步是指該發明創造與最接近的已有技術相比具有長足的進步。這種進步表現在發明創造克服了已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或者表現在發明創造所代表的某種新技術趨勢上;或者反映在該發明創造所具有的優良或意外效果之中。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⑼ 專利申請的創造性如何判斷
根據來專利法的規定,一項發明創造自的創造性必須滿足下面兩個條件:
(1)同申請日以前的已有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2)同申請日以前的已有技術相比有顯著進步。
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通常可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
在評價發明是否具有顯著的進步時,主要應當考慮發明是否具有有益的技術效果。以下情況,通常應當認為發明具有有益的技術效果,具有顯著的進步:
(1)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更好的技術效果,例如,質量改善、產量提高、節約能源、防治環境污染等;
(2)發明提供了一種技術構思不同的技術方案,其技術效果能夠基本上達到現有技術的水平;
(3)發明代表某種新技術發展趨勢;
(4)盡管發明在某些方面有負面效果,但在其他方面具有明顯積極的技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