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希臘發明紙張

古希臘發明紙張

發布時間:2021-06-29 17:37:50

『壹』 古希臘人用什麼紙記錄文字莎草紙羊皮紙

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直至亞歷山大統治下的馬其頓帝國崛起的這段時期,用莎草紙記錄文字。

莎草紙(suō),又稱莎草片,是為古埃及人廣泛採用的書寫載體,它用當時盛產於尼羅河三角洲的紙莎草的莖製成。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使用莎草紙,並將這種特產出口到古希臘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區,甚至遙遠的歐洲內陸和西亞地區。對古代寫在莎草紙上手稿的研究,或稱為紙莎草學,是古希臘古羅馬歷史學家的基本工具。

(1)古希臘發明紙張擴展閱讀

羊皮紙來源

羊皮紙(Parchment)一詞來自希臘化時期文化中心之一的帕珈馬(pergamon,今日土耳其之Bergama)。埃及托勒密王朝為了阻礙帕珈馬在文化事業上與其競爭,嚴禁向帕珈馬輸出埃及的紙莎草紙。於是帕珈馬人就發明了羊皮紙。

羊皮紙與普通植物纖維紙的區別在於原材料為「皮」。一般認為羊皮紙是羊(或其他動物)的皮,在木框架上拉張到極致,用刀削薄,乾燥成的片狀物。

羊皮紙不屬於革製品。「革」是把動物的生皮(也稱「原皮」)浸在石灰水中除去毛和脂肪,然後浸泡在單寧或酸液中引起化學反應,改變原皮中的纖維結構的產物,這個過程被稱作「鞣製」。

羊皮紙在浸泡石灰水去毛除脂階段與製革相同,其後用專用的木框極力拉伸,用物理性的拉伸狀態乾燥並保持狀態固定,沒有採用化學手段獲得纖維。

『貳』 到底是誰發明了紙

西漢一個不知名的人發明了紙 蔡倫 改進了造紙術
至於。。。。阿拉伯人發明了紙實在是無稽之談 在中國的造紙術沒傳到那裡之前那裡人只用樹葉 絲帛 羊皮寫字

是張騫出使需要的時候傳過去的

『叄』 如果紙張是中國人首先發明,那為何埃及人早我們幾千年就發明莎草紙呢

在近代漢學家艾約瑟總結的「古代中國四大發明」里,「造紙術」顯然是非常耀眼的一項。當然,也是被許多「海外學者」至今質疑極多的一項:在中國發明造紙術之前,古埃及人早已發明的「莎草紙」,「發明造紙術」這個「榮譽」,還能放在中國人頭上嗎?

這事兒,就得先瞧瞧,這在今天許多「歷史票友」間「圈粉」的「古埃及莎草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紙」。

莎草紙,起源於古埃及,今天已知的最早莎草紙文獻,來自於古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350)的阿布塞神廟。確實比中國造紙術「早兩千多年」。而到了古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91年——公元前1788年)時,莎草紙已廣泛應用於古埃及人「通信」「抄寫文書」「禮贊神明」等書寫活動中。在「中國造紙術」出現的西漢年間,同時代的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從「種植莎草」「製造莎草紙」到「收購銷售莎草紙」,都形成了一整套制度,當時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里,也收藏著大量「莎草紙圖書」。

至此,風靡西方世界數百年的「莎草紙」,在亞歐各國都漸漸淡出。以阿拉伯典籍《書目大全》記載,哪怕在「莎草紙」的故鄉埃及,隨著「中國紙」的流行,當地居民也紛紛「填平用於種植紙莎草的池塘」,甚至「紙莎草種植和莎草紙生產都逐漸絕跡」,漸漸成了個「歷史名詞」。

而比起當年「莎草紙」風靡西方各國的歷史來,「中國造紙術」對於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無疑更深遠。

其實,在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後,中國造紙術的發展,也並非原地踏步,相反歷朝歷代都發生變革。唐宋時代的紙張,特別是「高檔紙張」,價格其實還很昂貴,大文豪歐陽修都曾感嘆「學書費紙,尤勝飲酒費錢」。宋代官府的公文用紙,更是價格不菲,甚至還有人靠「賣官府廢紙」賺錢。比如宋代文化名人蘇舜欽與王象之,就都在「賣廢紙」這事兒上栽了跟頭,落得罷官甚至入獄。「賣廢紙」都後果嚴重,可見「紙」的價值。

而發展到明清年間時,隨著中國古代造紙技術的更加成熟,紙的成本也更「親民」:明清時代的中國造紙業,已經形成了多個產地,其浸解——洗滌——抄造——壓榨——焙乾的流程,幾乎與現代造紙產業無二。紙的產量質量空前提高,明朝萬曆年間,2000張「抬連紙」的價格,只相當於一匹麻布,五十張上好「大呈文紙」價格,也不過能換一斤香油。明清時代繁榮的市民文化,火熱的圖書出版,都以這「親民價」來助推。

『肆』 誰發明了紙張,摘抄一些關於紙的發明資料

大約在1900年前的東漢時代,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找七隻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裡,搗爛成漿。再把姜撈出來事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製造,價格要更便宜,
5 4
查看全部2個回答
周圍人還關注
切雙眼皮要多久
做兼職工作
紙膠帶分切機
商標轉讓需要公證嗎
一般奶茶加盟費多少
藝星醫院在哪裡
雙眼皮全切是什麼
填料廠家

評論

無觀點,不青春
發布
還沒有人評論,快來搶沙發~

為您推薦
紙是誰發明的
1、蔡倫字敬仲,漢族,東漢桂陽郡人.我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者.作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貴的絲綢
66 瀏覽1409
紙是誰發明的?
蔡倫是東漢人,但實際上史學家在西漢的王族墓里就發現了紙,證明了至少在西漢的時候,就已經有紙了,但是質
907 瀏覽11612
紙是由誰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是誰發明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是東漢宦官蔡倫發明的。主要依據
234 瀏覽14767 2018-04-10
紙張的發明人是誰?
就在我們的古人往甲骨上刻字的時代,古埃及人已在用輕便的紙莎草紙來記錄文字了。 紙莎草是一種高大的
24 瀏覽1200
紙的發明者
蔡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家,造紙術的發明者。在沒有發明紙以前,古代各國人民曾想盡辦法,利用石

『伍』 世界上最早的紙張是哪裡發明的

早在五千年前,在中國的紙出現之前三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經發明了最古老的紙,稱之為紙莎草紙(Papyrus),也稱紙草紙,英文的紙(paper)這個單詞就是來源於拉丁文Papyrus(紙莎草紙),可見這種紙在西方古代應用的廣泛和悠久。紙草紙不僅是古埃及重要的書寫材料,而且也大量出口到其他國家,成為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亞述人,阿拉伯人所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迄今為止所發現的用古埃及文、古希臘文、古羅馬文和阿拉伯文等書寫的紙草紙文獻,數以十萬張計之多,紙草紙文獻上記載了大量的古代法律、宗教銘文、天文地理、文學,數學知識等珍貴歷史資料,其中歷史最早的是從古法老墓葬出土的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無字紙,載有文字的紙草紙文獻距今也有四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比我們中國人使用甲骨文還早了近兩千年。這種用紙草紙寫成的書籍,雖歷經數千年,仍然清晰如新,紙質決不比我們中國的紙差,而且紙草紙也不像有人說的那樣,容易斷裂,現在埃及都還有根據古代技術進行製造的紙草紙,造出的紙任意折疊完全沒有問題。世界上很多博物館都收藏有這種紙草紙古籍,象前文提到的林德手卷(Rhind papyrus,又稱為萊因德紙草書,是公元前1650年左右的埃及數學著作),就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陸』 轉帖:古希臘用的是什麼紙

最早應該沒有紙吧。最早有泥板(濕的時候刻上字,然後曬干),有石刻、木刻、金屬等等書寫載體。後來借用羊皮紙,這種書就叫羊皮書。
羊皮書,用羊皮紙或羔皮紙作材料製成的最原始的一種圖書。亦稱羊皮文稿。從 15世紀中期起,被紙張製成的印本書取代。現代仍有極少量特殊用途的羊皮書。
用羊皮紙或羔皮紙作材料製成的最原始的一種圖書。亦稱羊皮文稿。由古代中東地區的帕加馬人發明。羊皮書即由拉丁文「帕加馬」轉意而成。傳說在帕加馬帝國的歐邁尼斯二世(公元前197~前159)時期,帕加馬人因埃及人停止供應紙莎草紙而被迫發明羊皮紙。羊皮紙取材於綿羊、山羊、羚羊之皮去薄製成。後出現的羔皮紙是用小牛或其他動物的皮精製而成,質地比羊皮紙好。西方學者認為羊皮書產生於公元前 8世紀左右。已知較早的羊皮書卷是公元前6 ~ 前4世紀成書的《波斯古經》。全書21卷,約35萬字。羊皮書最初是書卷型。公元 2~4 世紀逐漸演變為書本型。由於它較紙草書卷更耐用和保存,在 4世紀時最終取代紙草書卷,成為手抄本的標准形式 。從 15世紀中期起,被紙張製成的印本書取代。現代仍有極少量特殊用途的羊皮書。
因為沒有適合永久甚至是比較長久地保存的書寫工具、載體,古希臘的很多學者的作品都無法很好地流傳,大都已經失傳,他們的大多數著作在今天都已經遺失,而少數保留下來的著作的真實性也經常受到質疑。亞里士多德的作品在歷史上就曾遭遺失而又重新尋獲數次,一般認為目前保留下來的作品數量只有全部原始作品的五分之一的而已。

『柒』 紙張的發明人是誰

就在我們的古人往甲骨上刻字的時代,古埃及人已在用輕便的紙莎草紙來記錄文字了。
紙莎草是一種高大的草本植物,外形有點像蘆葦,可長到4米高。這種植物的故鄉在埃及。數千年前,尼羅河兩岸肥沃的沖積平原上曾遍布它的足跡,而現在它在埃及早已絕跡,在非洲只有蘇丹和敘利亞的少數地區還有生長,歐洲的最後一批紙莎草在西西里島錫安河畔錫臘庫扎附近正瀕臨凋萎乾枯。這主要是河水的污染造成的。
對紙莎草的衰亡,人們十分痛惜。這不僅因為它是極好的造紙原料,還因為它是人類的好朋友。在古代無紙的日子裡,人們曾用它記下了人類文明史最初的幾頁。
據考證,大約在5000多年前,埃及人就利用紙莎草來造「紙」了,他們把紙莎草的莖破成細絲曬干,交叉著疊兩層,然後再用膠粘合,這樣做成的紙莎草紙質量相當不錯,成了埃及的主要出口產品,希臘的大多數古典文學作品都是寫在紙莎草紙上的。
在這種紙莎草「紙」上寫字,要比在泥板、銀板或龜4甲上刻字方便多了。埃及人的這一發明後來傳到了歐洲。在中國人造的紙還沒有傳到歐洲之前,紙莎草是歐洲人最常用的「紙」。
這是一種叫貝多樹的熱帶大樹,胸徑常達1米左右,樹高20多米,樹姿有些像棕櫚,又有些像蒲葵。這種樹在樹頂上簇生出許多掌狀分裂葉子,十分巨大,一張連葉柄的葉子長達二三米。古代印度人用來當紙的,正是這種葉子。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有著許多寺廟。在那些寺廟里,往往都保存著貝多葉寫成的經書,人稱「貝多經」。作為書寫用的貝葉須在樹齡8年以上的貝多樹上採摘。貝多葉子卷為筒狀,呈淺棕色,從葉柄割取下來鋪開展平,成扇形狀。每張葉片上有30條粗硬的葉脈,用刀除去葉脈,便可得到近30張小葉片。這帶狀小葉片有2米多長,一端稍寬,另一端稍窄。
這葉片不能用,還必須經過特殊的水漚製作。人們先把葉片捲起放在大鍋里用水蒸煮。然後取出晾乾。為使葉片變得柔韌,不易折斷,還要將晾乾的葉片掛在木棒上,兩手撳住葉片兩端,上下拉磨,使葉片表層磨掉,變得潔白光潤。經過這樣的加工處理後,再把每片貝葉根據所需大小切裁好,集中在一起,用燒紅的鐵棒在貝葉上燙一孔洞,以便用繩穿訂。
嚴格說來,貝葉上的經文不是寫上去的,而是「刻」上去的。人們用一種精細的鐵筆在葉面上刻字,刻好後用墨5水塗抹葉面,即「上色」。這種墨水用油燈的黑色煙炱與肉桂油混合調制,塗抹後不但可在刻痕上留下清晰的字跡,對貝葉還有防潮、防腐、防蛀的作用。可能是由於貝葉「紙」有著這種易於長期保存的優勢吧,所以當真正的紙發明後很久,仍有人用貝多葉來書寫。
大約在春秋時期,中國人已開始用絲織成的「帛」來寫字了。用墨水寫字在帛上,要比簡牘方便得多,而且帛又輕又軟,還可以捲起來。現在有時稱一部書為一卷書,即來源於此。
可惜的是,這樣的「帛紙」雖然很好用,但價格昂貴。在漢代,一匹帛相當於720斤米的代價,一般人是用不起的。因此,直到漢代,「帛紙」和簡牘還同時被人們應用著。
蔡倫是東漢和帝時的太監,任尚方令。他的工作是監管製造御用器物。擔任這些職務,自然要考慮節省開支。價格昂貴的帛也在蔡倫的考慮之中。能不能找到一種可以替代帛的書寫材料呢?不僅與帛同樣的輕便易寫,而且價格還要很便宜。
所謂漂絮,就是人們利用不適於抽絲織造的次等繭來做絲棉時,先將次繭用水煮過,再鋪在蔑席上浸到河水裡去,用棍子爛成絲棉。從事這項手工勞作的婦女,人們稱之為「漂母」。
蔡倫發現漂母在漂絮的過程中,有一些殘留的絲絮粘在蔑席片上,等到曬干後,把殘絮剝剔下來就成了一層薄6薄的絮片。有些買不起帛的窮人就利用這種絮片寫字;不過在這上面寫出的字非常模糊。
由於絲製品價格貴,一般老百姓穿不起,那時還沒有棉花,平民百姓能穿的,只是麻製品。人們將麻的皮剝下來,仍用在水中漂洗搗打的方法,製成適合於織造的麻紗。在這過程中,也會在篾席上留下麻絮。蔡倫發現,也有人利用麻絮片來寫字的。
「嗯,這倒是個辦法,也許可以試試。」於是,蔡倫當起了「漂」。他將那些留在篾席上的絲絮和麻絮收集起來,放在水中繼續漂洗搗打,將它們弄得很爛,再用席子把它們撈起來濾掉水分,曬干後就成了一些薄薄的、細密的絮片。用它來寫字,效果竟同帛差不多。
紙就樣誕生了。現在「紙」字左邊的「 」部,也表明了最初的紙是跟絲有直接的聯系的。
在試驗中,蔡倫還發現,用麻絮搗爛後製成的紙,跟用絲絮做成的紙不相上下,甚至還更結實些。這當然使他十分滿意,因為絲是貴重物品,絲絮不如麻絮容易獲得。蔡倫還想到,既然要費時費力將麻漚爛、搗爛,而那些沒有使用價值的破布、破魚網、樹皮等不是更容易獲得,又容易搗爛嗎。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後,蔡倫終於發明了成熟的紙的製作工序:將樹皮、破布、舊魚網等收集起來浸濕、搗碎、泥沙,然後用草木灰液浸透蒸煮,去掉膠質、油脂、色素等,再進一步搗爛,讓它們成為漿糊狀。然後,把這種糊狀的漿質撈出,薄薄地攤在竹簾上晾乾,就成了柔軟的紙。7
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將他的造紙方法上奏皇帝,正患病卧床的漢和帝非常賞識並下令在全國推廣使用。後來,漢安帝因蔡倫發明紙有功,還封他為龍亭侯。
我國的造紙術後來傳入朝鮮、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又經非洲北部傳到歐洲。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最傑出的貢獻之一。蔡倫的名字也被留在了世界科技史中。
有統計過,現在世界上大約有12000多種不同用途的紙,它們滿足了人類各方面的需要。這些紙,有的是有意識發明的,有的是在無意中誕生的;有的發明申請了專利,留下了發明的名字,有的卻不知道發明者是誰,只留下了他的發明。
從蔡倫發明紙起,人們用的造紙原料,不管是破布、破魚網、樹皮、麥草、稻草、蘆葦、毛子、木頭,都是纖維類材料,石頭紙是第一種非纖維類原料製成的紙。以後還會有什麼樣的新紙問世呢?我們無法預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紙的發明也是無窮盡的。

『捌』 古希臘沒有造紙技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流傳下來的著作

古希臘雖然沒有造紙術,但是他們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將這些著作很好的傳承下來。
一、古希臘的石頭記

說起古希臘的石頭記,其實我們可以聯想到在我們中國古代早些時候,那時候的文字也才剛剛出現,但是人們要想記事,是沒有任何工具可以直接把文字記錄下來的。所以聰明的先輩們便把文字刻在瓷器或者牆上,這樣一來後代就能根據這些標記來判斷當時古人發生了什麼。而古希臘的石頭記也是如此,在古希臘,人們製作用具時也會將自己的文字鐫刻在上面,甚至還會將這些文字用一片片的石頭記載下來,形成一本本石頭書。

盡管古希臘也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眾多優秀的文化遺產,但是要沒有造紙術的出現,也許再多的著作也無法像現在一樣供世人閱讀。所以對於這些國家的歷史遺產來說,他們應該感謝其他國家的發明,否則很多優秀的文化,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發掘出來。

『玖』 取代莎草紙的發明是哪種

古希臘時期還沒有發明現在所說的紙。現在的紙是中國人至晚於西漢時期發明的,東漢的蔡倫對造紙術進行了重大革新。莎草紙一直使用到8世紀左右,後來由於造紙術的傳播而退出歷史舞台。阿拉伯人將廉價紙張傳入埃及。在此之前也有部分領域使用羊皮紙。

閱讀全文

與古希臘發明紙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