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創造了美,但勞動又是
勞動最光榮
Ⅱ 關於「勞動創造美」的名言有哪些
1、勞動來的後面跟著幸福。—自—佚名
2、勞動才能給人以安樂。——朗費羅
3、勞動產生知識。——柬埔寨諺語
4、勞動創造世界。——馬克思
5、勞動可以使平時變為節日。——萊尼斯
6、勞動的果實比一切果實要甜。——歐洲諺語
7、勞動本身就是一種享樂。——馬尼里烏斯
8、勞動的成果是所有果實中最甜美的。——佛夫那格
9、勞動果實是所有果實中最甜蜜的。——歐洲諺語
10、勞動好,生活才會幸福;水草好,牛羊才會肥壯。——塔吉克族諺語
11、勞動和人,人和勞動,這是所有真理的父母親。——蘇霍姆林斯基
12、勞動和享樂這兩個本質上截然不同的東西被一種自然的聯系結合在一起。——李維
13、勞動會給明天帶來歡樂,團結會給明天帶來勝利。——哈薩克族諺語
14、勞動的手能夠把石頭變成金子,不勞動的手能夠把金子變成石頭。——朝鮮諺語
15、勞動的崇高道德意義還在於,一個人能在勞動的物質成果中體現他的智慧、技藝、對事業的無私熱愛和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同志的志願。——蘇霍姆林斯基
Ⅲ 如何理解馬克思的勞動創造了美的觀點
馬克思是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陸續提出「勞動創造了美」這一
命題的.在討論勞動的二重性的時候,馬克思尖銳地指出:在資本主義大機器生產條
件下,勞動具有二重性,在創造美的同時,也創造了非美.「……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
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給工人創造了棚舍.勞動
創造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
到野蠻的勞動,並使另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
鈍和痴呆.」在這里馬克思雖沒有直接解答「美是什麼」,也沒有解答勞動怎樣創造了美,
但其中已經暗示了一個邏輯前提:要回答美的本質,就必須先回答人的本質以及勞動的
本質.在此,馬克思已經把美的本質上升到一個哲學人類學的高度,從而樹立起一個較高
層次的邏輯起點,也恰如其分地確定了包括「勞動創造了美」這一命題在內的有關美學問
題在《手稿》中的地位.古希臘有一個著名的哲學寓言,司芬克斯之謎啟示我們要「認識你自己」.自從有了人類歷史以來,人們從未放棄過對「自我」的認識和探索,而對自我認識的不斷深入,也即是人類自我意識的不斷深入.亞里士多德把人定義為「城邦(政治)的動物」;托馬斯·阿奎那說「人是上帝的選民」;文藝復興時期,人被視為「萬物的尺度」、「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世紀,有「人是精妙的機器」之說;%&世紀,啟蒙主義高揚人的理性,把人看作是「理性的動物」;%*(!"世紀,卡西爾把人視為一種直覺的生命存在,「人是符號的動
物」.關於人的本質,習慣上人們經常引用馬克思的兩個定義,其一為「在其現實性上,人
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另一個則是:人的本質在於「有意識的生命活動」,「人
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識的對象.他具有有意識的生命活動.
Ⅳ 有關 勞動創造美 的故事
我從《五好小公民》的書中了解到,做五好小公民的標准:一、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二、在社會上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三、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小夥伴」;四、在社區和公共場所做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五、在獨處時要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勵、勇於創新的「小主人」。
這五項標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不覺得難,可是真正要做好它,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拿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這一項來說吧,它包含了四個內容。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具有的一項傳統美德。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撫育我們成長,給了我們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所以我們應該
回報以孝心。我認為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不能只局限在聽父母的話,不惹父母生氣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利用空餘時間多和父母交流,讓他們了解我們的想法,讓他們知道我們在想些什麼,在做些什麼。同時我們也應該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他們的難處,設身處地地為他們想一想,實實在在地為他們做一點事,如:做了錯事主動向父母認錯;積極主動地幫父母做一些家務事;父母過生日時,送給他們一份禮物,這份禮物哪怕是自己做的小手工也行。他們給予我們的要求並不高,他們給予我們的最大希望並不是這些,他們給予我們的最大希望是現在能夠好好學習,將來能夠很好地成人、成才。
Ⅳ 如何理解馬克思的勞動創造了美的思想
馬克來思是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自》(以下簡稱手稿)中陸續提出「勞動創造了美」這一
命題的.在討論勞動的二重性的時候,馬克思尖銳地指出:在資本主義大機器生產條
件下,勞動具有二重性,在創造美的同時,也創造了非美.「……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
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給工人創造了棚舍.勞動
創造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
到野蠻的勞動,並使另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
鈍和痴呆.」在這里馬克思雖沒有直接解答「美是什麼」,也沒有解答勞動怎樣創造了美,
但其中已經暗示了一個邏輯前提:要回答美的本質,就必須先回答人的本質以及勞動的
本質.在此,馬克思已經把美的本質上升到一個哲學人類學的高度,從而樹立起一個較高
層次的邏輯起點,也恰如其分地確定了包括「勞動創造了美」這一命題在內的有關美學問
題在《手稿》中的地位.
Ⅵ 哪種美學思想認為勞動創造了美
勞動創造美的思想是以勞動作為存在和本體來規定思想和美的,這在哲學上與形而上學相分離,不再是傳統的古典哲學以理性來規定思想,在美學上也不再是受理性規定的感性,而是受存在規定的新感性。這使得馬克思美學思想既區分於其他時代的美學思想,也區分於同時代尼采和海德格爾的美學思想。由此,馬克思告別了傳統形而上學哲學而成為一個現代哲學家,並且實現了美學從古典向現代的轉向,不僅豐富了美學思想,也使美學成為了哲學的美學。勞動之美的思想正是建立在這種哲學美學基礎之上的。
理解勞動之美只有在理論上才能說明它的意義。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勞動范疇具體來說,是指人的一切感性的、對象性的實踐活動,是人的生命的外在體現。馬克思把它提到人類社會賴以產生、存在的基本前提的高度來認識,並因此奠定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堅實基礎,馬克思在對勞動的資本主義性質的研究中發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奧秘、確立了他的剩餘價值理論。可見,被恩格斯稱譽的馬克思一生的兩大發現均與馬克思對」勞動」的研究有關。馬克思還曾將勞動作為一個基本的美學范疇加以考察,有許多重要的發現。,馬克思的勞動美學思想有這樣三方面的內容:從美學意義上揭示了勞動二重性和勞動產品兩因素;科學地解決了藝術起源的問題;對勞動的美學本質進行了歷史的分析。
再從語義邏輯看,「勞動創造了美」這句話,是敘述性語言,其所指與能指是一致的。而「美是勞動創造的」這句話,則是定義性語言,只有所指而沒有能指。前者是「美」的概念的局部,後者則是全部。二者之間,無論從語義的質與量看,都是不能等同的,也不可能構成因果關系。那麼,美是否可以被創造呢,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認為美是事物一種屬性,同時也承認美是可以通過勞動創造的。事實上,從人類在漫長的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漸培育起原始的美的觀念,產生審美的渴望起,便開始了人類創造美的歷史。半坡遺址出土的約六千年的彩陶器皿,乃至更早的約十多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遺留下來的用礫石、蚌殼和獸骨雕磨而成的,今天看來極其簡單、粗糙的裝飾品以及骨針、石斧等工具便是證明。
Ⅶ 關於勞動創造美的文章
勞動是美麗的」這是每個孩子都會說的,但是作為獨生子女,這句話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幾個孩子真正願意去做。要想使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我首先引導他們感受勞動過程的美。是他們知道勞動不僅創造了美,而且勞動本身就顯示了美。如每周四的打掃除,我都引導學生改變視角,並想像幹完後的情境及感受與同學攜手合作的樂趣,同學們在勞動過程中就會自動去尋找又塊又好的方法,勞動變成了一個助人助己、充滿智慧與協作的美妙過程,而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辛苦勞作。勞動的美能使人感受到舒暢的運動節奏,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愉快,品味到生命的活力,領悟到人生的真諦,而這些感受、體驗、品味、領悟和認識正是人類特有的審美情感。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勞動創造了優美整潔的環境,會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是最大受惠者,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Ⅷ 提出勞動創造了美的是哪一個哲學家
盧那察爾斯基
Ⅸ 為什麼說勞動創造了美
「勞動創造了美」,這句話還有什麼難理解的嗎?然而,美學界從這句話引出了南轅北轍的分歧,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有的美學家認為「勞動創造了美」這句話是馬克思說的,是馬克思對美的定義,因此,美,包括自然美、社會美都是勞動創造的。這種觀點實質上是在「勞動創造了美」與「美是勞動創造的」中間劃了等號。而以蔡儀為代表的美學學派則認為「勞動創造了美」這句話雖然是馬克思說過的,但這句話並不是談美的根源,更不是給美下定義。是耶?非耶?那一種見解更符合馬克思說這句話的原意?要弄明白其中底蘊,還得從這句話的來龍去脈說起。
這句話源自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搞》。全文如下:
國民經濟學以不考察工人(即勞動)同產品的直接關系來掩蓋勞動的本質的異化(「以字原文為黑體字,著重號亦原有)。當然,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創造了宮殿,但是給工人創造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此著號為筆者所加),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工人回到野蠻的勞動,並使另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痴呆。①
從全文看,這段話是對國民經濟學派②掩蓋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本質異化的批判。為說明資本主義生產中勞動本質的異化,馬克思列舉了大量事實,雄辯地說明在異化勞動下,工人與勞動產品之間的直接關系的顛倒。因此,這里所說的「勞動創造了美」並不是對美的問題發表意見,更不是對美的定義。如果說這段話同美學有什麼關系,那麼,也可以說是涉及到與美的創造有關的兩個問題:一是說明,勞動不僅可以創造第二自然,而且可以創造美,二是說明在異化勞動條件下,也可能進行美的創造,但這種美的創造的成果卻與勞動者完全脫節。因而勞動者雖然創造了美,但所獲得的卻是美的反面,即丑。從而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勞動被異化的極不公平的現實,進一步闡明資本主義社會里工人的人性被嚴重異化。如果這種理想是符合馬克思在這段話中所說的「勞動創造了美」的含義,那麼,蔡儀先生的論述顯然是符合原義的了。
再從語義邏輯看,「勞動創造了美」這句話,是敘述性語言,其所指與能指是一致的。而「美是勞動創造的」這句話,則是定義性語言,只有所指而沒有能指。前者是「美」的概念的局部,後者則是全部。二者之間,無論從語義的質與量看,都是不能等同的,也不可能構成因果關系。那麼,美是否可以被創造呢?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認為美是事物一種屬性,並不防礙同時也承認美是可以通過勞動創造的。事實上,從人類在漫長的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漸培育起原始的美的觀念,產生審美的渴望起,便開始了人類創造美的歷史。半坡遺址出土的約六千年的彩陶器皿,乃至更早的約十多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遺留下來的用礫石、蚌殼和獸骨雕磨而成的,今天看來極其簡單、粗糙的裝飾品以及骨針、石斧等工具便是證明。
自然界和社會生產中的美是大量存在的,甚至可以說稱得上極其豐富的。然而,人們還不滿足這些自然形態的美,也不滿足於鑒賞現實美時的聯想所獲取更豐富的美感,而是還要各自的美的觀念、對美的渴望和要求去創造。時至今日,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審美的自覺意識不斷加強,審美化建設的自覺意識也日漸強化。美的創造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日常用品造型色彩的美化,花樣描繪的講究,就十分普遍。家用電器、文化用品、交通工具、生產用的機器等等,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現的美的因素。新時期以來,廣州還創立了一年一度的美食節……一句話,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美。在當代生活中,產品的美化程度已成為產品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於是技術美學作為一個美學分支學科應運而生。
前蘇聯政治家、哲學家、文藝評論家盧那察爾斯基(1875—1933年)曾經說過:「如果我用渾濁的、有氣泡的玻璃做一保杯子,而且而且杯子的各個部分很不勻稱,自然還是可以用它來喝水的。然而誰不懂得,假如人們被大大小小的這些劣質的東西所包圍,那就只有過一種貧乏、枯燥、陰郁的生活。」①可見,日用品的美化,對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多麼重要。技術美學就是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一門關於技術領域的美的創造的科學。盡管這門學科尚未完美,但生活已向她招手,現代文明離不開勞動產品中的美的創造。
勞動成果的美的創造又反過來要求勞動過程的美的創造,即勞動組織,勞動場景乃至勞動秩序的和諧協調,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熱情,使勞動本身變成一種最高的需要,一種能使身心愉悅的活動,即建立勞動本身的美,於是人體又在注意起勞動美學的研究。
總之,只要人們對美的渴望不息,那麼,美的創造之火必然愈燒愈旺。勞動不僅可以按照物質的規律和使有價值的需要創造,而且,也可以按照美的規律創造。這種美的創造又因其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類別。總的來說,勞動創造的美,大致可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依附於使用價值的美的創造。如日用品的美的創造,生產工具中的美的創造,交通工具中的美的創造,高科技成果的美的創造,食品的美的創造,服飾美的創造,居室美的創造,建築物的美的創造,等等。這一類美的創造的特徵就在於其按照美的規律的創造必須服從其使用價值的創造,以更充分發揮其使用價值為前提。
另一類則以審美價值為首要目標的美的創造——即藝術美的創造。藝術是審美意識的物化形態。盡管各藝術種類有其不同的物質媒介,遵循不同的物質美的表現法則,但都是為了審美的目的,為了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藝術美的創造只按照藝術美的規律來創造。優秀的藝術品,能使人獲得比自然美與社會美都豐富的美感,是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而藝術美的創造又是最高級形態的美的創造。
Ⅹ 怎樣理解勞動創造了美,並舉例說明
在近幾抄年的美學問題襲討論中,有不少論者提到馬克思所說的「勞動創造了美」,如,有人說,馬克思提過「『勞動創造了美,這說明《手稿》認為勞動可以創造美,美是勞動創造的」;①也有人說,「所謂『勞動創造了美』,是從美的產生的最後的終結的根源上來說的.」②如何理解才符合馬克思的原意呢?我想,首要的,;是要注意馬克思在這整段話里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什麼,而不能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單獨抽出幾個字詞,去加以引申.現將這段話引出:國民經濟學不考察勞動者(即勞動)同他所生產的產品的直接的關系,藉以掩蓋勞動本質的異化.當然,勞動為富人生產了珍品,卻為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創造了宮殿,卻為勞動者創造了貧民窟.勞動創 造了美,卻使勞動者成為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同時卻把一部分勞動者拋回到野蠻的勞動,而 使另一部分勞動者變為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卻註定了勞動者的愚鈍、痴呆.③ 很顯然,在這里馬克思主要是要說明,「勞動者(即勞動)同他所生產的產品的直接關系」,而不是論述美或美的本質的理論基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