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節約能源的小發明
自動紙箱
這個紙箱的面蓋平時是掩蓋著的,這樣可以防止污物、灰塵的進入專。當你要取用箱里屬的紙時,只要掀開箱蓋,隨著箱蓋的掀起,箱內的紙就會自動托起,取用非常方便。用完後,一蓋蓋,就又恢復原位。這個自動紙箱最適用於廁所盛便紙。 紙箱的大小,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計
㈡ 節能小發明
你這不是問題,是一個標的.
做個家庭內余熱回收利用的吧.
冬天洗澡用熱水,在浴缸裡面洗最後就只能放掉.
首先換成木桶(有的賣),這樣熱水就存住了.
發明在於,木桶邊上粘一根軟管,可以利用虹吸原理把水抽出來,用在別的地方.
於是節能量也可以計算出來了.就是別的地方本來要燒熱水,會消耗的能量.
基本上,算是個組合發明吧.
㈢ 最簡單的節能小發明是什麼怎麼做
小機器人,可以在網上搜索,
找一把舊牙刷,只要有毛的前端,再找個有震動的廢舊手機,把裡面的震動電機取下,再找個1.5——3V的太陽能電池板,有不少廢舊計算器可以找到,按正負連接好,加個開關,打開開關就可以動了,不用電池,利於太陽能,節能而且環保
㈣ 太陽能新發明有哪些
說起來環保和可再生能源,最多的討論應該就是太陽能。陽光的易得和能源含量使得太陽能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而除了人們日常生活見到的太陽能電板,它在其他方面的發展也可能超過了你的認知呢。
太陽能心律調節器
手機或平板電腦沒電了怎麼辦?大不了充上電開機嘛,但若是如心律調節器這類植入人體內的電子醫療設備沒電了,那後果就嚴重多了。不過,最新的研究發明了一種新技術,將太陽能電池植入人體皮膚為體內的醫療設備充電,以後的心律調節器電池的更換,就不必如此麻煩了。
瑞士的這個研究團隊研發了可穿戴在手臂上的太陽能測量設備,設備內配有大小為 3.6 平方厘米的太陽能電池,面積小到能夠植入體內,且還能量測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力輸出。而在太陽能電池上,放上了濾光片以模擬皮膚的特性及其對光源的影響。在一年內的任何時節里,即使實驗者交回的太陽能電池所產生的電力為最低者,平均下來,也能產生 12 微瓦的電量,比一般心律調節器所需的 5 至 10 微瓦還要高。
太陽能油漆
氫是最潔凈的能源之一,燃燒後只產生水,沒有其它有害的副產物。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明的太陽能油漆正是利用可再生的太陽能,將空氣中的水蒸汽轉化為氫燃料。它的獨特之處來源於兩種關鍵的組分:硫化鉬和氧化鈦。前者負責吸收水,並催化水分解,後者負責吸收太陽能,提供水分解所需能量。這種太陽能油漆擁有很多優勢,例如不需要人為添加清水或蒸餾水,系統自身就可以從空氣中吸收水分。
㈤ 什麼樣的小發明(如太陽能路燈早上儲存能量,晚上用)可以幫助市民生活(前提是未發明出來的)急!!!!!
公路減速帶位差發電系統,通過路過的汽車給地面的壓力帶動發電機工作的發電裝置。
㈥ 科技小發明:傘狀聚焦式太陽能蓄電池,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改進
大型的太陽能站採用的方法是陣列聚焦陽光照射加熱鍋爐,然後工質(水蒸氣)推動渦輪機驅動發點。效率也就那樣~如果你自己做的話~可以考慮聚光加熱作為斯特林發動機的熱源,然後有斯特林發電機帶動發電機~但是效率都不會很高的。斯特林發電機在阿里巴巴上就有
㈦ 太陽能小發明 急!
我有,可以申請專利的,但沒什麼實用性,請給我200分我告你!
㈧ 如何利用太陽能搞小發明
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㈨ 五年級作文:小發明:太陽能玻璃
我想發明一種名叫作「太陽能玻璃」,白天時,強烈的陽光照到玻璃時,玻璃就會把熱收集起來,轉化為電能,如果晚上停電,白天吸收的太陽能就起作用了。而且他也有「變色玻璃」的特點,從室內看外面很清楚,從外面看室內卻什麼也瞧不見。它適用於家庭、辦公和一些高層建築等。即使是下雨天,玻璃也可以把水轉化為電能。不也很節約電么?而且當存到一定程度時,就不會再存了,這樣就可以避免電量過多而產生爆炸。它也有「夾絲網防盜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所有的特點。也可以稱它為「全能玻璃」。以後,我相信這種玻璃肯定不久就會問世了。
㈩ 科技小發明小型太陽灶
人類利用太陽能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將太陽能作為一種能源和動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歷史。真正將太陽能作為「近期急需的補充能源」,「未來能源結構的基礎」,則是近來的事。20世紀70年代以來,太陽能科技突飛猛進,太陽能利用日新月異。近代太陽能利用歷史可以從1615年法國工程師所羅門·德·考克斯在世界上發明第一台太陽能驅動的發動機算起。該發明是一台利用太陽能加熱空氣使其膨脹做功而抽水的機器。在1615年~1900年之間,世界上又研製成多台太陽能動力裝置和一些其它太陽能裝置。這些動力裝置幾乎全部採用聚光方式採集陽光,發動機功率 不大,工質主要是水蒸汽,價格昂貴,實用價值不大,大部分為太陽能愛好者個人研究製造。20世紀的100年間,太陽能科技發展歷史大體可分為七個階段。 第一階段(1900-1920)在這一階段,世界上太陽能研究的重點仍是太陽能動力裝置,但採用的聚光方式多樣化,且開始採用平板集熱器和低沸點工質,裝置逐漸擴大,最大輸出功率達73.64kW,實用目的比較明確,造價仍然很高。建造的典型裝置有:1901年,在美國加州建成一台太陽能抽水裝置,採用截頭圓錐聚光器,功率:7.36kW;1902 -1908年,在美國建造了五套雙循環太陽能發動機,採用平板集熱器和低沸點工質;1913年,在埃及開羅以南建成一台由5個拋物槽鏡組成的太陽能水泵,每個長62.5m,寬4m,總採光面積達1250m2。 第二階段(1920-1945)在這20多年中,太陽能研究工作處於低潮,參加研究工作的人數和研究項目大為減少,其原因與礦物燃料的大量開發利用和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1935-1945)有關,而太陽能又不能解決當時對能源的急需,因此使太陽能研究工作逐漸受到冷落。 第三階段(1945-1965)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20年中,一些有遠見的人士已經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正在迅速減少, 呼籲人們重視這一問題,從而逐漸推動了太陽能研究工作的恢復和開展,並且成立太陽能學術組織,舉辦學術交流和展覽會,再次興起太陽能研究熱潮。 在這一階段,太陽能研究工作取得一些重大進展,比較突出的有:1945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成實用型硅太陽電池,為光伏發電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1955年,以色列泰伯等在第一次國際太陽熱科學會議上提出選擇性塗層的基礎理論,並研製成實用的黑鎳等選擇性塗層,為高效集熱器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此外,在這一階段里還有其它一些重要成果,比較突出的有: 1952年,法國國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東部建成一座功率為50kW的太陽爐。1960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建成世界上第一套用平板集熱器供熱的氨-水吸收式空調系統,製冷能力為5冷噸。1961年,一台帶有石英窗的斯特林發動機問世。在這一階段里,加強了太陽能基礎理論和基礎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陽選擇性塗層和硅太陽電池等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平板集熱器有了很大的發展,技術上逐漸成熟。太陽能吸收式空調的研究取得進展,建成一批實驗性太陽房。對難度較大的斯特林發動機和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進行了初步研究。 第四階段(1965-1973)這一階段,太陽能的研究工作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利用技術處於成長階段,尚不成熟,並且投資大,效果不理想,難以與常規能源競爭,因而得不到公眾、企業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第五階段(1973-1980)自從石油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擔當主角之後,石油就成了左右經濟和決定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發展和衰退的關鍵因素,1973年10月爆發中東戰爭,石油輸出國組織採取石油減產、提價等辦法,支持中東人民的斗爭,維護本國的利益。其結果是使那些依靠從中東地區大量進口廉價石油的國家,在經濟上遭到沉重打擊。 於是,西方一些人驚呼:世界發生了「能源危機」(有的稱「石油危機」)。這次「危機」在客觀上使人們認識到:現有的能源結構必須徹底改變,應加速向未來能源結構過渡。從而使許多國家,尤其是工業發達國家,重新加強了對太陽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興起了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潮。1973年,美國制定了政府級陽光發電計劃,太陽能研究經費大幅度增長,並且成立太陽能開發銀行,促進太陽能產品的商業化。日本在1974年公布了政府制定的「陽光計劃」,其中太陽能的研究開發項目有:太陽房 、工業太陽能系統、太陽熱發電、太陽電池生產系統、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