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傘是哪國人發明的
是誰發明的雨傘?對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埃及人最早使用雨傘,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Egypt)的貴族們外出旅遊時常常要奴隸(slave)為他們撐太陽傘(parasol)。羅馬人用傘遮擋地中海地區的陽光。在中國,傘是公元前1000年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
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佰納斯 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遙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到了19世紀男人開始使用傘。
由於英國多雨傘是英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傳統的英國生活方式的象徵,成為倫敦商人和官員必之物,英國人的象徵——約翰牛就手中拿著雨傘。在文學作品、電影中也是不可缺少之物。英國於1969年建立傘博物館。傘還有多種用途。傘有時被當作武器。1978年,一們被流放的保加利亞(Bulgaria)人在滑鐵盧大橋上被刺客用傘尖刺傷,中毒身亡。有的傘柄可以噴灑胡椒粉,用來制止惡狗追咬。有的傘柄里有燈光可照明探路。
英國有一種催淚傘,若遇到歹徒,一按傘柄即可噴出催淚瓦斯(tear gas),把歹徒驅跑。傘也能預示人的運氣。如果傘掉在地上,不要自己揀起來,否則壞運氣就會到來。如果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打開傘,那就意味你把雨帶來。不要在屋裡撐開傘,也不要把傘放在床上。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11636.html
2. 世界上最早的雨傘是古打的哪個國家發明的
中國.
傳說魯班妻子雲氏也是一位巧匠。《玉屑》上還記述,她是雨傘的發明者,第一把雨傘就是她送給丈夫出門給人家蓋房屋時用的。
「傘字早有出現,她大概是造出了能撐合的傘。是誰發明的雨傘?對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紜。有的說,埃及人最早使用雨傘,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的貴族們外出旅遊時常常要奴隸為他們撐太陽傘。羅馬人用傘遮擋地中海地區的陽光。
在中國,傘是公元前1000年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 雨傘圖片[3]來,表示對愛情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到了19世紀男人開始使用傘。 由於英國多雨,傘是英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傳統的英國生活方式的象徵,成為倫敦商人和官員必備之物,英國人的象徵——約翰牛就手中拿著雨傘。在文學作品、電影中也是不可缺少之物。英國於1969年建立傘博物館。傘還有多種用途。傘有時被當做武器。1978年,一群被流放的保加利亞人在滑鐵盧大橋上被刺客用傘尖刺傷,中毒身亡。有的傘柄可以噴灑胡椒粉,用來制止惡狗追咬。有的傘柄里有燈光可照明探路.
3. 求關於油紙傘的歷史和故事
油紙傘的起源和故事
油紙傘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日用雨傘,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於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經常使用的尼龍鋼架傘是19世紀英國人根據中國油紙傘的開合原理,使用現代材料,工業化生產改進而來,雖然方便攜帶、價格低廉,但卻是毫無生命的工業品,傳統油紙傘那種雅緻天成的美感,是尼龍鋼架傘永遠無法比擬的。
客家方言中,「油紙」與「有子」諧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時,女方通常會以兩把紙傘為嫁妝,含「早生貴子」的意思;「傘」的正體字「傘」字里有五個人字,象徵著多子多孫,傘面張開後形成圓形,為祝福新人生活美滿圓滿的意思。男子16歲成年禮時,父母會贈予一把油紙傘,希冀支撐門戶之意。
道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是因為油紙傘有趨吉避穢的功效。
(3)油紙傘是誰發明的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油紙傘的傳播
中國制傘歷史悠久,最早的傘由魯班的妻子雲氏發明。
春秋末年,中國古代著名木工師傅魯班常在野外作業,若遇下雨,常被淋濕。魯班的妻子想做一種能遮雨的東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細條,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像「亭子」,收攏如棍,張開如蓋。這就是最早的雨傘。
東漢蔡倫發明紙以後,出現了在傘紙上刷桐油用來防水的油紙傘,文人雅士亦會在上油前在傘面上題詩作畫,以遣情懷。宋時稱綠油紙傘。以後歷代均有改進,有紙傘,油傘、蝙式傘,最後形成今天的大眾用品,使用至今已1000多年。
油紙傘在唐朝傳至日本、朝鮮,日本早期將油紙傘稱為「唐傘」。油紙傘傳至亞洲其他地區如越南、泰國、寮國等地後,又結合了當地的文化,有了各自的風格和名稱。
4. 福州油紙傘由來、歷史
油紙傘是「福州三寶」之一(另兩種是脫胎漆器和牛角梳),在從前福建福州人的生活當中有重要的地位,當地有句俗語叫「包袱傘」,意思是出門人所帶包袱中都有傘。福州的油紙傘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國時期,王審知率兵南下入閩建立閩國,來自中原和江浙一帶的人把造傘工藝帶到福州。清朝進入了繁榮期,清末民初時全市雨傘店號最多時達300多家,辛亥革命後的抵制日貨運動中,福州市民把傳統的福州油紙傘稱為「國傘」,大力提倡使用。
福州油紙傘用料必選當地或附近地區出產的優質材料,傘骨必用閩北五年以上,彈力強、韌性大的的青山老竹,一把傘必須經八十三道工序才算完成。以中亭街上的楊常利傘店最為著名,有「選料精,上油膩,繪花雅」的特點,所用之竹材必須為青山老竹,傘面的紙必須為福建省特製的棉紙。1915年在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評委們檢測楊常利出產的「雙喜牌」紙傘,發覺它可承受1170次的反復收撐不起頂、不斷線、不裂槽,以五級逆風吹20分鍾傘柄不折、傘骨完好,長時間泡在沸水中,不脫骨、紙不爛,因而獲得優勝獎殊榮。1933年在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上也獲得獎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多次獲福州市人民委員會授予名牌產品稱號。
福州油紙傘的寓意
中國的油紙傘圖案以傳統國畫常見題材為主,如花鳥、山水等,也有以古典文學名著內容如《紅樓夢》、《西廂記》的情節為題材,傘柄和傘骨均保留素材原來的顏色,帶有古樸的韻味。主要用於收藏紀念、文化禮品、裝飾裝修、傘舞道具等方面。油紙傘因其歷史悠久,古典懷舊,內涵豐富,寓意吉祥,深受各類人們的熱愛,中國油紙傘文化主要表現在:
1、代表多子、多福。油紙與「有子」音近;傘架為「人」字形(由幾十個人字形狀組成);傘字繁體是「傘」,從繁體字角度看,是人字頭下面四個小「人」字,自古寓意為五子登科。2、傘骨為竹,代表長壽,寓意節節高升。3、傘形為圓,寓意美滿、團圓、平安。4、代表恩愛百年。自古油紙傘下演繹了多少經典愛情:《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在西湖斷橋以紅傘為媒,結下千古奇緣的佳話;「才子+佳人」是中國自古的美滿愛情的象徵。5、寓意大紅大貴。紅色是我國的傳統色調,寓意大紅大貴,這正是大紅傘流傳百年不衰的重要原因。6、消災辟邪、平安吉祥。在中國民間,傳說紅色與桐油可以消災、辟邪、驅鬼,有紅色的桐油的紙傘放在家中,當然可以平安吉祥了。7、代表懷舊與浪漫。油紙傘,是懷舊文化的代表。戴望舒《雨巷》,描繪了「古鎮+雨巷+油紙傘+美女」美好浪漫的景象,直到今天這一畫景依然是年輕人心中美好浪漫的經典印象。8、高貴典雅。油紙傘本身文化內涵豐富,文化氣息濃厚。用油紙傘裝飾裝修,在燈光照射下,古典浪漫、高貴典雅。漢服+油紙傘,更是中國古典高雅美的標志。9、在很多地方,有用油紙傘祭祀祖輩先靈的習俗。習俗來源於中國古代皇帝打著黃蓋傘,表示至尊無上。用油紙傘祭祀祖輩或亡靈,顯示其在是陰間地位顯赫,不受苦受難,可早日投胎轉世。10、預祝金榜題名。在中國古代,有一個習俗,就是赴京趕考或做官上任,背上行囊里除書本外,一定會帶一把紅油紙傘,預祝路途平安、高中狀元。現在很多地方,親朋、家長、同學買一把油紙傘,預祝高考成功。11、喜慶。紅色油紙傘代表著喜慶,現在我國家很多地方,做壽、結婚、生子、喬遷、高升等依然保持送油紙傘的習俗。
5. 中國油紙傘是誰傳到西方的
中國的油紙傘不能說是傳到西方,只是在外貿交易,絲綢之路等貿易時帶過去的,因為其美觀,優雅的特點,受到西方的好評,以改希望笨重的金屬傘、木質傘和華而不實的吸水布的布傘
6. 油紙傘是誰發明的啊
傳說魯班妻子雲氏也是一位巧匠。《玉屑》上還記述,她是雨傘的發明者,第一把雨傘就是她送給丈夫出門給人家蓋房屋時用的。"傘"字早有出現,她大概是造出了能撐合的傘.是誰發明的雨傘?對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埃及人最早使用雨傘,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Egypt)的貴族們外出旅遊時常常要奴隸(slave)為他們太陽傘(parasol)。羅馬人用傘遮擋地中海地區的陽光。在中國,傘是公元前1000年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佰納斯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遙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到了19世紀男人開始使用傘。由於英國多雨傘是英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傳統的英國生活方式的象徵,成為倫敦商人和官員必之物,英國人的象徵——約翰牛就手中拿著雨傘。在文學作品、影視中也是不可缺少之鎩S⒐
7. 最早發明「傘」的國家是
400O年前,一個偶然的發現啟發中國人發明了傘。在傾盆大雨中,有個孩子頂著一張荷葉擋雨。可是,凹面向上的荷葉積了不少雨水,漸漸頂不住了。孩子靈機一動,把荷葉翻過來扣在頭上。一頂凸面朝上的傘形帽出現了。人們發現,傘形的東西有擋雨的作用,於是傘便應運而生。
早期的傘是用樹葉或草編織成的,後來出現了用油紙和竹片做的傘,用絲綢做的傘。20O0年前,又出現了有完整骨架、能開能合的傘。
另一種說法是:魯班發明了傘
民間有種種傳說。流傳較廣而又有文字記載的還是那位神通廣大的"魯班先師"。據說魯班在鄉間為百姓做活,媳婦雲氏每天往返送飯,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魯班在沿途設計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內暫避一陣。亭子雖好,總不便多設,而且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夏季雷陣雨,說來就來,以至"迅雷不及掩耳"。雲氏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聽了媳婦的話,茅塞頓開。這位本領高強、無所不能的中國發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一塊布,安上活動骨架,裝上把兒。於是世界上第一把"傘"就這樣問世了。而據《玉屑》記載,傘是魯班的媳婦為關心終日在外勞作的丈夫而發明的。看來,若要申請專利,還是魯班夫婦倆人共享比較合理,這傘的發明,是他們夫妻恩愛、相互關心的產物,用一時髦的話說,這是愛的結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的國家,從發明之日到現在至少也有 3500 多年的歷史,當時被人們稱之為「簦」。到了後魏時期,傘被用於官儀,老百姓將其稱為「羅傘」。官階大小高低不同,羅傘的大小和顏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傘,以表示「蔭庇百姓」,其實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遮陽、擋風、避雨。 傘在中國誕生之後,隨著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日益擴大,也就逐漸傳到了國外。日本在唐朝時先後向中國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餘人,其中有醫師、畫師、音樂家及各方面的學者,他們到中國專門觀摩和學習中國文化,不僅把中國的歷法,天文、音樂、美術等文化帶到了日本,也包括制傘工藝在內的多種生產技術、製造工藝帶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國一位叫祖納斯的商人到中國旅行,發現中國人打著油紙傘在雨中行走,雨停後把傘一收,隨身攜帶,甚為方便,回國時便買了一把。回去後不久,正逢一個雨天,他便撐開帶回去的那把雨傘在倫敦街頭行走。按當時英國的宗教傳統認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傘遮住雨就是違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漢努威因此受到嘲罵和詛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擲雞蛋。但是,雨傘的好處卻人人可見,終於在一片反對聲中逐漸盛行起來。到 19 世紀中葉,雨傘成了英國人的生活必備品,而且用傘也成了英國人的一種榮耀.
8. 油紙傘的發明故事
1、傘相傳由魯班之妻雲氏發明。據傳,早在春秋末年,我國古代著名木工師傅魯班常在野外作業,若遇下雨,常被淋濕。魯班妻子雲氏想做一種能遮雨的東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細條,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象「亭子」,收攏如棍,張開如蓋。實際上,這就是後來的桑「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但初期的傘多以羽毛、絲綢等物料製作。發明紙後,絲由紙代替,製成紙桑宋時稱綠油紙桑以後歷代均有改進,油紙傘,油散蝙式傘,最後形成今天的大眾用品。
2、油紙傘實際出現的時間不明,約於唐朝傳至日本、朝鮮。明朝開始於民間普及,《天工開物》提到:「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沈括《夢溪筆談》也提到:「以新赤油傘,日中覆之。」江南地區由於氣候潮濕多雨,當時制傘業十分蓬勃。在一些文學作品如《白蛇傳》等也可以看到油紙傘的蹤影。
油紙傘後來傳至亞洲其他地區如日本、朝鮮、越南、泰國、寮國等地。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喜娘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日本傳統婚禮上,新娘也會被紅色油紙傘遮著,老人喜好像徵長壽的紫色傘,送葬時則要用白色桑日本傳統舞蹈也會以油紙傘作道具,茶道表演時用的要用「番殺。
9. 油紙傘的發明故事
在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這樣一個傳說,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魯班的妻子這時照著她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製成了一個重量輕的竹亭子且帶油紙--這當然就是雨傘。他的妻子對魯班說:「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我的傘,能帶它到處走動並可以在各種季節里提供防護。」
當然了,各地說法不一樣,也有說阿拉伯人發明的,傳到中國的。
10. 傘是誰發明的
傘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史記·王帝記》中就有關於傘的記載。
唐宋時,油紙傘開始普及於民間。到清代,出現了精工彩繪的花傘。17世紀,有一位叫德熱那斯·海努艾的旅行家把傘帶回了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