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玩的中間偶然發現的發明創造

玩的中間偶然發現的發明創造

發布時間:2021-06-29 14:00:44

『壹』 一些發明創造真的是一個偶然事件或者突發奇想嗎

!雖然是被偶然發現,但實際上是經過此前知識和經驗的很多次的積累,才會有所謂偶然的發現,而實際上這種偶然也是必然,否則,是不可能存在這種所謂的偶然性的。此復!

『貳』 偶然發現或發明的故事

貝爾發明電話的故事如今,電話走進了千家萬戶,你知道電話是誰發明的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面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 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這里來!」 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村、工廠…… 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今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叄』 很多科學發明都是偶然發現或者是玩耍中產生的,這樣的有哪些

  1. 微波

    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工程師珀西·斯賓塞又是一位著名的電子學奇才。1945年斯賓塞正在測試用於雷達裝備的微波輻射器(磁控管)時,突然感覺西褲的口袋裡有點不對勁,甚至聽到了噝噝的聲音。斯賓塞停下手裡的工作,結果發現是它口袋裡裝的一塊巧克力融化了。他猜可能是磁控管發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由此他立刻意識到也許可以把微波應用到廚房烹飪上,於是微波爐誕生了,這種廚具真可謂是全球的小吃愛好者和單身漢們的大救星。

  2. .糖精


    1879年,當時正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實驗室工作的伊拉·萊姆森和康斯坦丁·法赫伯格回家吃飯,正吃著吃著,他們突然停了下來。法赫伯格飯前忘了洗手,大部分化學家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因此身亡,但是法赫伯格卻意外地發現了人造甜味劑——糖精。關於這一發現,他們二人共同發表了論文,但是糖精的專利上只有法赫伯格的名字,他竟偷偷申請了糖精的專利。後來萊姆森說:「法赫伯格是個無賴,讓我的名字跟他的一起出現,簡直令人作嘔。」

  3. 填充式玩具

    1943年,海軍工程師理查德·詹姆斯正在想辦法用彈簧固定船上的靈敏器械,不讓它們搖晃,他隨意用手敲了敲一個原型。結果這個東西並沒摔倒在地上,而是輕輕向上彈起,然後恢復原狀。這種彈簧變成了很多人孩提時代的玩具。每年全球銷量3億個。

  4. 橡皮泥

    橡皮泥在成為深受兒童喜愛的玩具以前,它的最初設計目的是作為清潔產品。它第一次進入市場的形象是作為骯臟壁紙的清潔物。這一發現拯救了即將破產的Kutol Procts公司,這並不是因為它的清潔效果有多麼好,而是因為小學生們開始用它製作聖誕裝飾物。該公司去掉橡皮泥里的清潔劑成分,加入顏料和好聞的氣味,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一種玩具,這一改變讓這個瀕臨破產的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有時候在別人沒注意到你以前,你並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聰明。

  5. 強力膠

    1942年,伊斯曼-柯達實驗室的哈利·庫弗發現他發明的一種物質——氰基丙烯酸鹽粘合劑,並不像他希望的那樣適合用在一種新的精確標尺上,因為它碰到什麼就會粘住什麼。他很快把這給忘了。6年後,庫弗在檢查為飛機駕駛艙蓋進行的一項試驗性新設計時,他再次證明氰基丙烯酸鹽粘合劑像以前一樣沒用。不過這次他注意到,這種物質不用加熱就能產生很強的粘性。庫弗和他的科研組在實驗室里把粘性不同的物體拼接在一起,他們意識到他們終於為這樣東西找到了用武之地。他為這項發明申請了專利,1958年,即距離他第一次被粘住16年後,氰基丙烯酸鹽粘合劑開始上架銷售。

  6. 聚四氟乙烯

    下次你再做簡單方便的煎蛋時,一定要感謝化學家羅伊·普朗克特,1938年他在無意中發現了聚四氟乙烯。普朗克特本希望能生成一種新型碳氟化合物,他返回實驗室,查看他在冷凍室里進行的一項試驗。他檢查一個本應該充滿氣體的容器,結果發現氣體都已消失了,僅在容器壁上留下一些白點。普朗克特對這些神秘的化學物非常感興趣,又開始重新做實驗。最終這種新物質被證實是一種奇特的潤滑劑,熔點極高,非常適合使用在軍用設備上。現在這種物質被廣泛應用在不粘鍋上。

  7. 酚醛塑料

    1907年,蟲漆被廣泛用作早期電子裝置(收音機和電話等)內部的絕緣材料。這種材料很好,不過蟲漆是用亞洲甲蟲糞便製成的,也不是給電線絕緣的最廉價或最簡單的方法。比利時化學家利奧·貝克蘭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人工合成塑料,常被稱作酚醛塑料。這種塑料可以壓製成各種形狀、染成各種顏色,而且在高溫環境下也不會變形,且很耐磨,這些優點使它成為製造商、珠寶商和工業設計者的新寵。

  8. 心臟起搏器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副教授威爾森·格雷特巴奇認為,他可能已經毀掉了自己的研究計劃。他不是把一個1萬歐姆的電阻器用在心臟記錄原型物上,而是用了1兆歐姆的。結果這個電路產生的信號跟人類心跳非常一樣。格雷特巴奇立刻意識到,這個精確的電流也許可以調控脈搏,使因病減弱的心跳重新恢復正常。在這以前,起搏器都是像電視機一樣大,是臨時性在患者身體外側使用的。現在的心臟起搏器非常小,甚至可以植入到患者的胸腔內。

  9. 粘扣帶

    瑞士工程師喬治·德·梅斯特拉爾在發明粘扣帶的過程中,狗狗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么說一點也不誇張。一天梅斯特拉爾帶著他的愛犬到森林裡打獵,回來時發現狗狗身上沾了很多芒刺。稍後梅斯特拉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是芒刺上的小「倒鉤」讓它結結實實地粘在織物和動物毛上。在尼龍誕生以前,他用各種織物進行了多年研究。20年後美國宇航局也特別喜歡粘扣帶。

  10. X光

    X光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因此人類無法生成它。就連科學家發現X光,也非常偶然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正在進行一項試驗,該試驗涉及到陰極射線,當時他發現房屋對面的一張熒光紙板被點燃了。一個厚遮掩物一直放在他的陰極發射器和有輻射的硬紙板之間,這說明有光粒子穿過遮擋物。非常吃驚的倫琴很快發現,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放射物可以產生清晰圖像,第一張X光照片是倫琴妻子的手部骨骼。

『肆』 許多重大科學發現是在玩耍中或偶然中產生的,有哪些這樣的科學故事

牛頓定律、X光、強力膠、蒸汽機的發現。

『伍』 很多科學發明都是偶然發現或者是玩耍中產生的,這樣的有哪些

牛頓蘋果落地 發現地球引力

『陸』 有哪些發明是被偶然發現的

你好!雖然是被偶然發現,但實際上是經過此前知識和經驗的很多次的積累,才會有所謂偶然的發現,而實際上這種偶然也是必然,否則,是不可能存在這種所謂的偶然性的。此復!

『柒』 很多科學家是因為偶然發現而發明了東西請你再列舉幾個

1、牛頓
萬有引力定律就是因為一個蘋果砸出來的
2、瓦特
因為燒水引發的蒸汽機發信造成了一個工業革命的誕生
3、富蘭克林
雷電的啟發開啟了人類電力時代的來臨

『捌』 誰能給一些科學家偶然發現並引出一連串問題最後有所發現或發明的故事

牛頓 在蘋果樹下看書 然後掉個蘋果下來 發現了地球引力
瓦特 看到水壺冒氣 發明蒸汽機
具體的 你略加修飾一下 只要事情大概不要太誇張 就行了!

『玖』 與孩子玩耍有關的發明創造

其實非常多了,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都要優於我們成人,只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材料,還有鼓勵和欣賞。
以下是我見到的一些孩子在玩兒的過程中小小的「發明創造」:
一個孩子,四歲,把家裡的廢紙弄濕了,團成團,塑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小「雕塑」,然後讓媽媽拿吹風機烘乾,還塗上顏色;之後還很得意的送給其他小朋友,大家都挺喜歡的。之後孩子又改進了做法,用家裡的米湯來做糊紙的材料,發現「雕塑」的成形性更好。
小學二年級一個男生,把家裡的各種廢舊東西和正在用的東西的零件和材料拆下來,自己組裝成了一輛會跑的小車,雖然很簡陋,跑的沒有方向,但是實實在在是在跑哦!
有孩子用硬紙箱(在硬紙箱上鑽孔,做成星座布局的樣子)和手電筒做了「星空和星座」;
有孩子利用家裡的晾衣架(包著塑料殼的鐵絲)做了一個放各類玩具的架子,有放的、有掛的、有卡著的等等,我們都覺得創意不錯。
有一個孩子家的下水道老堵,他就發明了一種方便拆的過濾網,其實非常簡單,但是想法巧妙,就是利用廢舊的東西做手工:把合適大小的飲料瓶的瓶底剪下來,劃上長條的口子,卡在下水道口,形成另一道濾網。想法很巧妙。
……
從這些孩子身上獲得了很多啟發,所以,我覺得孩子的發明應該不是我們大人規定的,或者是告訴他們該怎麼做的,那就失去了發明創造本身的意義。應該給予孩子可以利用的材料,告訴孩子它們過去可以做什麼用——用法越多越好(發散思維的方法,對於孩子是個提示);幫助孩子發現生活中哪些方面不太方便需要解決,或怎麼樣比較好玩兒,過去又沒見過;再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時間、認可,還有,盡可能不插手,除非孩子確實需要幫助。比如,我剛才提到的第一個孩子,如果被大人認為是亂弄、破壞東西,就不會有後面的想法和創造了,包括「啟用」新材料——米湯。

『拾』 有什麼玩出來的發明

玩出來的發明創造

玩是孩子的天性,古今中外,有很多發明創造就是"玩"出來的。因此家長用不著談"玩"色變,一遇到孩子貪玩,便嚴字當先,要麼斥責,要麼打罵。
16世紀末,荷蘭的一位眼鏡商,他有一個聰明好動的孩子,很頑皮。這個孩子經常到磨眼鏡房玩耍。一天他和磨鏡片的工人一起玩鏡片游戲,他把近視鏡片和老花鏡片放在一起,想看看鏡片的變化。他一會兒拉開一點距離,一會兒又放進一點。當他一前一後舉起鏡片向前望時,不由得驚奇地大叫起來。原來,透過兩層鏡片,遠處的景物被拉在近前了。眼鏡商從兒子的游戲中發明了鏡片的奧妙,望遠鏡就是這樣發明了。
作為父母,不要泯滅了孩子好玩的天性。玩,使孩子擁有一份好奇心,這是創造的驅動力,沒有驅動力,一切創造發明都不可能成為現實。可是我們卻往往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實際上,我們可以從玩中發現孩子特殊的才能,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作出特殊的貢獻。如英國的偉大的數學物理學家麥克斯,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就是他的父親發現和培養出來的。有一次,他偶然發現兒子畫的畫很特別,兒子畫了一個插菊花的花瓶,但是所有的菊花和圖形都是由幾何圖形組成的菊花朵,大小不一樣的三角形的葉片,它們的形狀搭配得非常巧妙。父親非常驚奇地發現兒子對幾何圖形的控制能力,繼而不斷地啟發引導,使他很快對數學入迷,終於成為一代傑出的數學物理學家。
玩,是一種主動學習的態度,玩可以培養動手能力,可以啟發興趣愛好,還可以從玩中發現問題,培養主動性。有許多有特長的孩子,就是在課余時間玩自己愛好的東西,從而有了小發明小創造。陶行知的成功教育有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解放孩子的眼睛、頭腦、雙手、嘴、時間和空間。把主動還給孩子,讓孩子學會主動,主動做人,主動學習。在知識全面化的今天,知識的多樣性要求孩子不只在課堂上,還要在生活中、社會中,體驗和得到知識,讓他們的學習更主動、積極、全面、更富有創造性。

閱讀全文

與玩的中間偶然發現的發明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