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戰國發明

戰國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29 12:31:36

① 春秋戰國時期科技成就有哪些

天文歷法方面:魯國的天文學家留下了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當時我國歷法已經形內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容,基本上確立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戰國時期,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

物理學方面:《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其中關於光影關系、小孔成像等,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光學八條"。

醫學方面:著名的醫生扁鵲發明望、聞、問、切四診法,被稱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斷法,兩千多年來一直被沿用。 突出的主要就這些,還有那時候的煉鐵煉鋼技術,只不過對現在來說,意義就不大了,只不過那時候比較強罷了,還有那時候魯班傳下的技術

② 戰國時期發明煉鋼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在古代有很多化工工藝發明較早,如造紙、冶鐵、燒瓷器製造青銅器等,青銅器在商代就可製造,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典型代表,在春秋時期會冶鐵,在戰國時期會煉鋼,在公元一世紀鐵器已廣泛應用.
故答案為:冶鐵;商代.

③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發明

1、蔡倫紙。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5、麻沸散。麻沸散傳說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抽割積聚(腫塊)。」

④ 戰國時期有哪些科技發明

夏代的歷法,是我國最早的歷法。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專古發現在夏代已經有屬谷、稻、麥、菽、瓜等多種農產品。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夏朝都城出現了車,但還不能確認是人力車還是馬車,因為車轍只有1米寬,和商朝的2米寬車轍不同,商朝已經確認使用馬車了。
天文:商代日歷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學: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⑤ 戰國時期發明了什麼

夏代的抄歷法,是我國最早的歷法.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古發現在夏代已經有谷、稻、麥、菽、瓜等多種農產品.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
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夏朝都城出現了車,但還不能確認是人力車還是馬車,因為車轍只有1米寬,和商
朝的2米寬車轍不同,商朝已經確認使用馬車了.
天文:商代日歷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學: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⑥ 魯班是戰國時期什麼人,他發明了

魯班,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一發明創造

1、木工工具

古代書籍中的許多東西,如《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木工中使用的許多工具和工具都是由他創造的,如曲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鋸子等。這傳說也是由魯班發明的。

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2、鋸子

傳說鋸子也是魯班所發明,其實依考古學家發現,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魯班出生前數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也早已出現。

根據傳說,一旦他進入山上砍伐樹木,他不小心滑倒了他的雙手,他的手被雜草的葉子切開,出血了。他摘下樹葉,摸了摸它。葉子兩邊都很鋒利。牙齒,他用這些密集的小牙齒在他的手背上做了一個輕微的筆觸,實際上切了一個洞。

他的手被這些小牙齒割傷,魯班受到這一事件的啟發。他想,如果這樣一個齒形工具,你不能快速砍伐樹木嗎?因此,經過多次實驗,他終於發明了一種鋒利的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早的名稱是「矩」,又名魯班尺,傳說是魯班發明。

《墨子-天志上》說:「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規矩,即圓規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較短為一尺,主要為量度之用;尺翼長短不定,最長為尺柄一倍,主要為量直角、平衡線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

4、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來粉碎的工具,它是由魯班發明的。該工具使用桶型盒來存儲墨水。繩索的一端通過墨孔染色。染色繩子的末端是一個叫做「班母」的小木鉤,由魯班的母親發明。班母母親通常距離地面約一英尺。

固定之後,將已染色線繩向地面彈動,工地以此為地平直線標准。又可以班母固定於高處,墨斗懸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將已染色線繩向壁面彈動,以此為立面直線標准。後石匠師父以斗線定採集下來的岩石形狀,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長石等形狀的石料。

5、機封

《禮記·檀弓》記他設計出「機封」,用機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被採納。

6、雕刻

《述異記》記魯班曾在石頭上刻制出「九州圖」,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圖。此外,古時還傳說魯班刻制過精巧絕倫的石頭鳳凰。

(6)戰國發明擴展閱讀:

一、背景:

這在古代很常見,所以人們經常稱他為魯班。他出生於周敬旺十三年,他在周維定二十五年去世,生於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他出生於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家庭。他從小就跟隨過很多家庭成員。工程勞動力逐步掌握了生產勞動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魯來到楚國,幫助楚國製造兵器。他曾創制雲梯,准備攻宋國,墨子不遠千里,從魯行十日十夜至楚國都城郢,與魯班和楚王相互辯難,強行說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出來的。

二、人物影響

1、魯班經:

這部書的的前身,是寧波天一閣所藏的明中葉的《魯班營造法式》,現已殘缺不全。它的特點是在內容上只限於建築,如一般房舍、樓閣、鍾樓、寶塔、畜廄等,不包括傢具、農具等。編排順序比較合乎邏輯。

首先,討論了水平和垂直工具,一般場地和輪廓梁,然後討論了特殊類型的建築物和建築細節,如駝峰和魷魚。此外,還有許多插圖,它們與文本相互補充,並保留了宋元時期的許多技巧。萬一本經過一百多年的天一閣,更名為魯班景家角鏡。

內容和布局有重大變化,但前21頁缺失。後來,根據萬曆刻的明朝(崇禎),書完整而完整,你可以看到整個畫面。雕刻後,它們全部來自萬里本或崇禎。魯班經的主要分布大致分布在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

2、魯班獎

魯邦獎「建築工程魯班獎」建設項目魯班獎由中國建築工業聯合會於1987年成立。該獎項是行業榮譽獎,屬於民間性質。那時,金額是每年20。有嚴格的選擇方法和報告和審查程序,並有嚴格的評估紀律。評審由評委會進行。

評委會由21名成員組成。評審團必須是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熟悉工程專業知識並擁有一定專業和技術職位的專家。 1996年7月,根據建設部的決定,1981年政府成立和組織的國家質量工程獎與魯班建築工程獎合並。該獎項被授予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

每年評選一次,獎勵數額為每年45個。2000年5月15日,中國建築業協會發布了新的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國優)評選辦法,每年評選出魯班獎工程80個。

⑦ 誰知道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偉大發明

司南

⑧ 戰國時期發明了指南針和什麼

在戰國時期時,人們發現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司南」是世界最早的指南儀器。在北宋,製成了指南針,並用於航海世業。 此外還有不少發明(包括「司南」在內)。

1.鼓
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200年又發明了定音鼓。而在西方,直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達米亞的蘇默人才製成了圓鼓,定音鼓則要到15世紀才被騎兵使用。
2.二進位制
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其中的「易數」用的就是二進位制。今天我們使用的電腦,其運行原理即二進位制。
3.繩索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製造麻繩的技術。到公元紀元開始時,大麻纖維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主要制繩材料。1775年,英國發明家馬虛發明制繩機,才結束了手工制繩的時代。
4.指南針
相傳公元前2700年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針。根據史書記載,中國人早在戰國時代已使用指南針。1090年,中國和阿拉伯航海家開始在船上裝設指南針,作導航工具。歐洲在11世紀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針製成指南針。
5.養魚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那時我國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魚卵,把它養大食用,遠遠早於西方。
6.赤道式天文儀
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用以觀察星空,占卜吉凶。
7.酒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國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至遲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國就發明了發酵釀酒的技術。
8.十進計數制
中國人於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計數制。歐洲人正式採用它的最早時間的證據,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發現的,而中國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朝,便已經採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紀的甲骨文中,見有中國人用十進制記述了「547天」的實例。
9.印刷術
公元前1324年,中國人已會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868年,中國人發明了雕版印刷術。1040年,中國刻字工人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大大地推進了印刷術的發展。
10.漆
中國人最遲在公元前13世紀已經發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發掘出的「婦好」墓(葬於公元13世紀),她的上過漆的棺木就是證明。李約瑟說:「漆可能是人類所認識的最古老的工業塑料。」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書提到螃蟹殼能使漆保持液態的特殊功能。
11.銅鏡
約公元前1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銅鏡。中國人於公元5世紀還發明了魔鏡,而到1932年,英國結晶學家威廉·布萊格才系統地闡明了魔鏡的理論,比中國晚了1500年左右。
12.傘
公元前1100年,中國人已經使用傘。而直到公元12世紀英語才出現「傘」這個詞。不過在學術界也有人說,公元4世紀的三國時期中國人才發明了傘。
13.風箏
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公元前4世紀,魯班做了一隻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才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19世紀,英國發明家克雷由風箏產生靈感而發明滑翔機。
14.弓箭
中國人於公元前8世紀發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發明了弩弓。而歐洲的義大利在公元10世紀才使用弓,比我國晚了1800年。
15.機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的東周時期,中國人就已發明了古代機器人。古代機器人不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廣泛,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會跳舞的機器人,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會捉魚的機器人……應有盡有。
16.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分行栽培與精細耕地法。歐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項技術,比中國晚了2400年左右。
17.鐵犁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比中國晚了2300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國人還發明了犁鏡,給犁裝上犁鏡,便於翻土,從而提高了農業產量。
18.大定音鍾
中國人於公元前6世紀發明了大定音鍾,歐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鍾,比中國晚了1600年左右。
19.長明燈
大約在公元前589年,中國人發明了長明燈,燈蕊為石棉,燈油為海豹油或鯨油。
20.算盤
公元前550年中國人發明了算盤,是自古以來商業上廣泛應用的計算工具,後來傳到世界各地,到12世紀才逐漸被現代阿拉伯數字所取代。
21.地毯
公元前500年地毯已在中國應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於公元前5世紀的中國和伊朗。1606年,法國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織機編織的地毯。
22.雙動式活塞風箱
中國人於公元前5世紀發明了雙動式活塞風箱。西方於16世紀才用雙動式活塞風箱,比中國晚了2100年左右。
23.水涌缽
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水涌缽。在水涌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雙手摩擦缽的耳朵,水由於震動而產生一股水柱。
24.空位表零法 中國人在公元前4世紀就開始用空位表示零。按照西方的傳統說法,用符號「O」來表示零,是印度人在公元9世紀發明的,出現在公元870年瓜摩爾的碑文中。
25.化學武器
利用毒氣進行化學戰的歷史,在中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早期。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關於利用風箱把在爐子內燃燒的芥末釋放出來的氣體,打入圍城敵軍隧道的記載。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利用塹壕芥子氣早2300年。
26.馬胸帶換具
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馬胸帶換具。這項發明後來通過中亞傳到了歐洲,歐洲考古學家在公元7至10世紀的古墓中發現了胸帶換具遺物。
27.石油照明法
大約於公元前4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氣照明法。
28.鑄鐵術
中國至少在公元前4世紀已經運用鼓風爐來鑄鐵,而歐洲在公元1380年前還沒有這種類似的技術。
29.馬肩套挽具
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馬肩套換具,這比在歐洲出現的肩套換具要早1000年。這種形式的肩套換具,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採用。
30.硝石鑒別方法
鑒別硝石是根據顏色反應,硝石燃燒發出紫色火焰可證實鉀的存在。中國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就會用此法鑒別硝石的存在,比西方早了2000年。

⑨ 春秋戰國有哪些工具的發明與設計詳細點,多講講~!謝啦~!

《墨子》一書記述了類似秤的杠桿原理。這是最早的杠桿原理理論。
鐵器和牛專耕在春秋時期得到屬推廣,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一些精巧的醫療技術被發明並在臨床得到應用。《靈樞·四時汽》記載了中國醫學史上最早的腹腔穿刺術。
春秋時期的人們發明了以前沒有的鐵犁鏵、鐵鋤、連枷、石磨等新農具。
建築中最早的瓦當

⑩ 春秋戰國時期的科技

天文歷法方面:魯國的天文學家留下了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當時我國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戰國時期,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

物理學方面:《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其中關於光影關系、小孔成像等,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光學八條"。

醫學方面:著名的醫生扁鵲發明望、聞、問、切四診法,被稱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斷法,兩千多年來一直被沿用。 突出的主要就這些,還有那時候的煉鐵煉鋼技術,只不過對現在來說,意義就不大了,只不過那時候比較強罷了,還有那時候魯班傳下的技術

閱讀全文

與戰國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