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材料的發展歷史
100萬年以前,原始人以石頭作為工具,稱舊石器時代。1萬年以前,人類對石器進行加工,使之成為器皿和精緻的工具,從而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後期,出現了利用粘土燒制的陶器。人類在尋找石器過程中認識了礦石,並在燒陶生產中發展了冶銅術,開創了冶金技術。
公元前5000年,人類進入青銅器時代。公元前1200年,人類開始使用鑄鐵,從而進入了鐵器時代。隨著技術的進步,又發展了鋼的製造技術。18世紀,鋼鐵工業的發展,成為產業革命的重要內容和物質基礎。19世紀中葉,現代平爐和轉爐煉鋼技術的出現,使人類真正進入了鋼鐵時代。
20世紀初,開始對半導體材料進行研究。50年代,制備出鍺單晶,後又制備出硅單晶和化合物半導體等,使電子技術領域由電子管發展到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半導體材料的應用和發展,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
(1)建築材料的發明擴展閱讀
材料的廣泛應用是材料科學與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力。在實驗室具有優越性能的材料,不等於在實際工作條件下能得到應用,必須通過應用研究做出判斷,而後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
材料在製成零部件以後的使用壽命的確定是材料應用研究的另一方面,關繫到安全設計和經濟設計,關繫到有效利用材料和合理選材。材料的應用研究還是機械部件、電子元件失效分析的基礎。通過應用研究可以發現材料中規律性的東西,從而指導材料的改進和發展。
❷ 中國建築材料的發展史是什麼
歐洲建築在大的概念上應歸屬於西方建築 從古希臘時代起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 歐洲一直是西方建築文明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這個中心逐漸偏移到了北美 雖然有更為早期的歐洲原始建築 但是歐洲建築真正的源頭是古希臘文明 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 古希臘的建築藝術達到鼎盛 以雅典衛城及其神廟為代表的一個個建築傑作橫空出世 它們簡單而純凈 和諧而完美 具有驚人的藝術創造力 公元前1世紀 古希臘人的"光榮"被古羅馬人的"偉大"所取代 後者興建的宮殿、凱旋門、競技場、劇場和大浴場雄偉壯觀富麗堂皇 他們和古希臘建築一道被視為垂範千古的經典 成為西方建築文化最深刻的根源 在接下來中世紀的1000餘年中 歐洲建築具有兩大特點 一是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始終是歐洲建築的主體 二是伴隨著羅馬帝國和基督教的分裂 東西歐洲的建築風格逐漸各樹一幟 其中 在東歐的東羅馬帝國 拜占庭建築影響十分廣泛 而在羅馬風建築之後興起於西歐的哥特式建築 則體現了中世紀建築的最高成就 從15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開始 信奉人文主義的藝術大師們又把西方建築從宗教天國拉回了人間大地 在這一過程中 大師們特別注重研究古代經典建築 熱情復興古希臘古羅馬的建築風格 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再創造 為世界留下了眾多光輝燦爛的建築傑作 此後直到19世紀下半葉 歐洲建築藝術思潮更迭頻繁 四五百年間先後出現了巴洛克、古典主義、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折衷主義等不同的建築風格 其間 教會勢力、享樂之風、絕對君權、異國情調和百年戰爭都曾成為藝術蛻變的催化劑 歷史發展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 在大工業日益興盛的背景下 西方建築的傳統形制和美學體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其設計的核心從以往的注重審美明顯的轉移到追求技術與功能上 這直接導致了現代主義建築的成熟和向全世界的擴散 而20世紀70年代之後 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極端——「國際式」建築對西方世界多年的壟斷 又被「後現代主義建築」打破 一個多種風格流派爭相登場的局面呈現在今天
求採納
❸ 建築材料的發展歷史
中國的建築材料沒什麼大的變動,沒隨著朝代不同而有多少改變。秦磚漢瓦,整個古代歷史都在用木頭。現代主要用鋼筋混凝土。別的材料在中國很少使用。
❹ 百年之前,英國人發明了哪種建築材料瞬間改變了中國
聰明的古羅馬人發明了現代化建築的最基本材料混凝土,古羅馬人在石灰和沙子的混合物里摻合進碎石子製造出混凝土。他們使用的沙子是稱為“白榴火山灰”的火山土,產自義大利的玻佐里地區。古羅馬人將混凝土用在許多壯觀的建築物上。如:古羅馬最偉大的圓形露天競技場。
建築,不是畫一張圖,就可以簡單搭建了,裡面還有圖審、施工、監理、驗收等諸多環節,按照現在的工藝和技術,只要合規建造,難道還超不過一個“古”建築么?
可以說,有時候保證一個建築不倒的,不是其用了何種材料,而是看誰在修建。
❺ 古代到現代都發明了哪些建築材料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建材啊
新石器時期我們發明了火燒土,然後有木頭泥巴還有繩子
商周有瓦片,空心磚,泥垛
戰國有金釭,瓦當,其它金屬構件,還有真正的磚頭
秦漢就基本上什麼三合土啊,磚石竹木的都差不多了~
再往後就太多了 ~
不知咋說了`~
❻ 從古至今建築材料的發展歷程有什麼
建築材料是隨著人類的進化而發展的,它和人類文明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人類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建築材料都是顯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標志之一。建築材料的發展是一個悠久而又緩慢的過程。原始人類為了躲避雨雪、雷電和野獸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這種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築物。人類為了適應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從天然洞穴之中走出來,開始利用土、石、草、木、竹等作為建築材料,這又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建築材料是隨著人類的進化而發展的,它和人類文明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人類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建築材料都是顯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標志之一。建築材料的發展是一個悠久而又緩慢的過程。原始人類為了躲避雨雪、雷電和野獸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這種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築物。
原始社會至漢代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形成時期。在原始社會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為居住處所,或構木為巢。到了原始社會晚期,在北方,我們的祖先在利用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或淺穴居,以後逐步發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現了干欄式木構建築。
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商代,已經有了較成熟的夯土技術,建造了規模相當大的宮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營造很多以宮市為中心的城市。原來簡單的木構架,經商周以來的不斷改進,已成為中國建築的主要結構方式。瓦的出現與使用,解決了屋頂題,是中國古建築的一個重要進步。
戰國時期,城市規模比以前擴大,高台建築更為發達,並出現了磚和彩畫。秦漢時期,木構架結構技術已日漸完善,其主要結構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發展成熟,高台建築仍然盛行,多層建築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東漢時出現了全部石造的建築物,如祠、石閾和石墓。
戰國時期,城市規模比以前擴大,高台建築更為發達,並出現了磚和彩畫。秦漢時期,木構架結構技術已日漸完善,其主要結構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發展成熟,高台建築仍然盛行,多層建築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東漢時出現了全部石造的建築物,如祠、石閾和石墓。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發展時期。在建築材料方面,磚瓦的產量和質量有所提高,金屬材料被用作裝飾。在技術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顯示了木結構技術的高;磚結構被大規模地應用到地面建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標志著石結構技術的巨大進步;石工的雕鑿技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興建佛教建築,出現了許多寺、塔、石和精美的雕塑與壁畫。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成熟時期。
隋朝建造了規劃嚴整的大興城,開鑿了南北大運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安濟橋。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築風格規模宏大,氣魄雄渾。其長安城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繼續經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建築材料方面,磚的應用逐步增多,磚墓、磚塔的數量增加;琉璃的燒制比南北朝進步,使用范圍也更為廣泛。
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的實物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禪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築。其建築特點是,單體建築的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斗拱比例較大,柱子較粗壯,多用板門直柩窗,風格莊重朴實。
自從80年代以來,中國新型建築材料發展迅速,形成了瀝青及瀝青改性卷材、合成高分子卷材、塗料、封閉材料和剛性止水堵漏材料共5大類幾百個品種,已經形成品種門類齊全、低中高性能檔次齊全的材料體系。1.SBS、APP改性瀝青卷材(1)改性劑:改性劑有SBS、APP、IPP、APAO等,大部分採用SBS瀝青改性劑。(2)胎基:我國聚酯無紡布生產線陸續增加,聚酯無紡布年使用量在150平方米以上。(3)引進生產線:我國先後引進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生產線數十條,生產能力在1.5億平方米以上,產品廣泛用於國家糧食儲備庫的工程。(4)國內生產線:到目前為止,國內自行研製開發的生產線包括消化吸收的翻版線大約為200多條。 2.合成高分子卷材發展概況(1)三元乙丙卷材我國在1980年開始從日本引進三元乙丙橡膠卷材技術和設備,到目前我國三元乙丙卷材的生產能力約1000萬平方米以上。(2)氯化聚乙烯卷材(CPE卷材)品種有有胎基、無胎基、復合型、非硫化等。目前我國氯化聚乙烯卷材的生產能力在1500萬平方米以上。(3)氯化聚乙烯--膠共混卷材我國年生產能力在500萬平方米以上。(4)聚氯乙烯卷材(PVC)我國聚氯乙烯卷材於80年代末由濟南塑料一廠引進義大利技術和設備生產寬幅2米PVC卷材,目前已和瑞士SARNA集團合資生產滲耐PVC卷材。另外國內有廣東汕頭汕樟塑料機械廠、蘇州526廠昌達機械公司及北京等幾十家企業生產PVC卷材設備。到目前為止,我國PVC卷材生產能力約在1500萬平方米以上。 (5)其它高分子卷材其它高分子卷材有三元丁、EM、PE、ECB、LHJ、SBC等高分子卷材。EM型海帕倫高分子卷材由遼寧丹東東港等材料公司和湖南省南縣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目前國內生產能力在1500平方米以上。3.塗料發展概況我國70年代主要生產氯丁膠和橡膠改性瀝青塗料。另外,用煤焦油生產塑料油膏,除嵌縫外,還用於屋面塗抹。1985年上海首先推出851焦油聚氨酯塗料。由於德國巴斯夫公司等國外大型化學公司與中國的合資企業生產出了高質量的丙稀酸乳液,使中國開發高性能彩色單組分丙稀酸塗料成為可能。目前,由由全國多家工廠生產出了彩色丙稀酸塗料。這種塗料的耐用年限在10年以上,在潮濕基層上可以施工,在現場開蓋直接塗刷或滾刷,可得到一種無接縫的彩色塗膜。這種塗料在我國有很大的市場前景,預計今後產量會大增,用途更廣泛。4.密封材料的發展概況我國密封材料從80年代起步,以後品種發展較多,速度較快,主要品種有PVC油膏、PVC膠泥、瀝青油膏、丙稀酸、氯丁、丁基密封膩子、氯磺化聚乙烯、聚硫、硅酮、聚氨酯、窗用彈性密封膏、中空玻璃彈性密封膏等十幾個品種。1998年銷量約11萬噸。我國已頒布了近十項密封材料的標准。5.剛性和堵漏材料(1)無機鋁鹽劑。行業產銷量在1萬噸以上。(2)有機、無機復合劑。這種劑摻量為水泥重量的3-5%。(3)有機硅劑。(4)M1500水泥水性密封劑。這種材料用於治理地下室和水池等貯液構築物大面積滲漏較適用。用量為0.25公斤/平方米。(5)4#、6#防潮劑。(6)另外,快速、外牆劑、、穩擋水、牆克漏、永凝液、寶、堵漏停、堵漏能、確保時、注漿堵漏王、止水帶、遇水膨脹橡膠、膨潤土止水板、抗壓密封劑等漏料品種繁多、功能多樣,完全能夠滿足我國堵漏工程的需要。6.建設部曾經推薦的13種材料卷材:SBS改性瀝青卷材、APP改性瀝青卷材、氯化聚乙烯卷材、PVC卷材、三元乙丙橡膠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膠共混卷材。塗料:瀝青聚氨酯塗料、聚合物水泥基復合塗料(JS復合塗料)、硅橡膠塗料。密封材料:丙稀酸建築密封膏、聚硫建築密封膏、硅酮建築密封膏、聚氨酯建築密封膏。近年由國家投資180億元在全國建設388個糧庫,新增庫容250億公斤,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米。第一批生產SBS、APP卷材的24家工廠由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協會推薦給國家糧食儲備局,這些企業生產形勢很好,受益匪淺。第二批推PVC、SBC和CPE共混的合成高分子卷材業已公布。中國水泥工業經過百餘年的發展,2003年,水泥年產量已達8.6億噸,約佔世界總產量的40%,雄居世界第一位。然而,至今尚無一本全面敘述中國水泥工業發展歷史的書。
水泥,是建築用膠凝材料。中國古代曾有過輝煌的建築膠凝材料史。早在公元前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懂得用「白灰面」塗抹山洞,此後又學會用黃泥漿砌築土坯牆,至公元前7世紀,開始出現了石灰。在公元5世紀的南北朝時代,出現了一種名叫「三合土」的建築材料,然而,由於社會與經濟的停滯,我國建築膠凝材料發展「三合土」階段似乎就停止不前了。在歐美國家,建築膠凝材料的發展則在羅馬砂漿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最終發明了波特蘭水泥。相應的,水泥工業成長壯大,其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的中國從外國輸入水泥,輸入生產技術,許多人當時把水泥稱為「洋灰」。中國水泥工業在各個時期的發展都與當時國內外所發生的政治事件有關。清朝末期,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世界列強紛紛入侵中國,輸入商品,開辦廠,恣意掠奪,其中包括輸入水泥和在中國開辦水泥廠。清末的「洋務運動」中,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建設需要大量水泥,促使中國民族水泥工業興起。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後,日本水泥資本隨日本侵略勢力的入侵進入中國,開辦了一批日資水泥企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列強熱衷於國內戰爭,無暇顧及對中國的進一步掠奪,中國民族水泥工業乘機獲得較大發展。抗日戰爭期間,淪陷區民族工業遭挫折和破壞,敵後的西南、華中和西北地區由於戰爭和經濟建設需要而產生了一些小水泥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大興土木,在計劃經濟制時期國家建設了一大批水泥企業,改革開放使中國現代水泥企業紛紛誕生。中國建築料的發展歷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舊材料是發展,新材料也在不斷的發展,相信中國的建築材料會越來越好
❼ 鋼筋混凝土是怎麼發明的
鋼筋混凝土的發明出現在近代,通常認為法國園丁約瑟夫·莫尼爾(en:Joseph Monier(英文))於內1849年發明鋼筋混凝土並於1867年取容得包括鋼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緊隨其後應用於公路護欄的鋼筋混凝土樑柱的專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在美國紐約落成,人類建築史上一個嶄新的紀元從此開始,鋼筋混凝土結構在1900年之後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規模的使用。1928年,一種新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出現,並於二次世界大戰後亦被廣泛地應用於工程實踐。鋼筋混凝土的發明以及19世紀中葉鋼材在建築業中的應用使高層建築與大跨度橋梁的建造成為可能。
目前在中國,鋼筋混凝土為應用最多的一種結構形式,占總數的絕大多數,同時也是世界上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最多的地區。其主要原材料水泥產量已於2010年達到18.82億噸,佔世界總產量70%左右。
❽ 建築材料革命性突破的標志是什麼的發明及應用
第工業革命
標志性發明(按份)
1712 蒸汽機 牛考門
1765 珍妮紡紗機 哈格夫斯
1778 抽水馬回桶 勃拉姆
1796 平板印刷術 賽尼菲答爾德
1797 螺絲切削機床 莫茲萊
1802 改良蒸汽機 瓦特
1807 汽船 富爾頓
1812 科爾尼鍋爐 特列維雪克
1814 火車 史蒂芬孫
1815 礦工燈 戴維
1844 蘭夏鍋爐 費阿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