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奇妙的旅程的觀後感想
奇妙的旅行故事一開始便以奇妙的橘色鏡頭征服了我,那種安靜的淡淡的哀傷也慢慢擴散開來,故事情節也從地上的稻草人慢慢鋪開。
男主角李斌與我們一樣有著一個單純而快樂的童年,愛談鋼琴,愛笑愛鬧。在成年與少年的時光轉換中闡釋了成長之痛,歲月總是沖刷掉了許多值得珍惜的美好,取而代之的是現實世界的冰冷,而現實的世界總是在妥協中求生存。
成為PUB歌星的李斌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女人的歡迎,沒有阻擋住誘惑的李斌陷入了感情危機,懷孕的妻子齊麗離開了李斌。時光流轉,十年過去了,李斌的女友背叛了他,捲走家裡值錢的東西一走了之了。再度淪為孤家寡人,李斌似乎更堅持他的的論斷:現實的世界總是充滿冰冷,溫暖和希望無處可尋。從主人公落魄的姿態和無所謂的神情甚至可以推斷他的生活失去了希望。就在潦倒時,郵差送來了一封信和一個男孩,那孩子竟是李斌幾已遺忘的兒子齊妙,一場與兒子一起的奇妙的親情之旅慢慢開始。至於影片的終結,我們才知道本片是一個現實世界中不可能有的美麗童話。
印象最深的是故事情節中淡淡的音樂氣質的憂傷與帶著詩意的安靜,本片沒有過多的激烈場面,格調一是是平實而安靜的,但是每一次的開場都讓人回味,李斌是個音樂家,李斌成了音樂老師,李斌為小學合唱團寫歌,這一切似乎早就安排好的,事實上這就是一個既定的旅程,音樂的也是人生的心靈之旅。
「沒有關系
這一切都會再來都會過去
不要放棄
你只需要一點堅強的勇氣
沒有關系
就當作這一切只是個游戲考驗著你
生命需要用力微笑的呼吸。」
從車站的流浪歌手這首歌開始,影片沉重的情緒終於稍稍緩解了.
「做我的天使,跟我去旅行,要寫下酸甜苦辣的故事,做我的天使帶我去找尋,傾聽心裡最深處的的聲音」,旅行正酣暢時……
歌唱比賽,身患絕症的小姑娘張嘉陵開場便給人震撼,孩子們的聲音真實而單純,更接近靈魂:
「我要唱出心裡的希望,
不管月兒圓,
不管月兒缺,
我要唱出心裡的希望,
每一天我在慢慢的長大,
感謝你給我真心的關心,
也許有一天不得已會離開,
有一天我會回來,
讓我們把悲傷收起來,
牽著手把心練成一圈愛,
不管旅途中有多少阻礙,
請相信我會回來,
我要唱出心裡的希望,
我要唱出心裡的希望,
不管月兒園,
不管月兒缺,
我要唱出心裡的希望...
「我不喜歡說再見」,是的,再見或許再也不見,離別總是傷心的。
影片的結尾是令人嘆息的,齊妙原是從天堂回來實現願望的,這一切太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當中,我們終於明白那一碗沒有吃的關東煮,終於明白關心嘉陵的齊妙為何不去看她,終於明白為什麼除了李斌自己沒有人與齊妙做過交流,也終於明白為何不願說再見.....
這真實一個美麗的童話,墮落的爸爸還有一次與天使兒子的旅行:台北-宜蘭-心靈,可是這是一個通話,平凡現實中失去的美好還有機會再來品味嗎,希望看完本片的人能重新在愛與希望中尋求自己最珍貴的東西並好好珍惜。
音樂心靈之旅,奇妙的旅行。
❷ 我認為萬物都是由神創造的。
哈哈。那神又哪裡來的呢。
這里涉及兩個不同的創世論,一個是基督教的聖經專、伊斯蘭的古蘭經里所屬說的神創論,也就是你認為的,還有一個就是現代科學認為的進化論,來源於物種起源說法。
我認為這個最根本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永遠只是猜測,相對現代科學來說宗教的神創論現代已越來越少人接受了,進化論的問題在於地球的來源,目前認為是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宇宙又是什麼呢,有邊界嗎?誰也無法證明了。
正因為這樣,古人就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了,不是迴避就是自創自圓其說的理論來,以便說教其子民。
別再窮究了,呵呵呵。那會累死你的哦。哈哈哈
❸ 神奇的創造力學校到底是講什麼的
《神奇的創造力學校》是一套漫畫書。結合當今全球最有影響力、最權威的內創新理論「萃智理容論(TRIZ)」,開發出全球首套完整、系統的創新知識體系,專為青少年設計了「創新的六大辦法」,此系列叢書的六大主題:形狀、時間、結構、材料、中介物、環境,形成了真正可操作的、具有實用意義的創造力開發課程,其主旨是:讓每個孩子都擁有罕見的天賦和傑出的創造力!
通過模擬情境啟發孩子自主思考,用孩子最喜歡的對白漫畫形式,以奇妙精彩的故事,讓孩子天性中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迅速爆發!創造力顧問委員會經悉心研究,為每冊書都設置了嚴謹專業的思維導圖,更簡單、更直接地幫助孩子走上創造之旅。
❹ 作文奇妙的創造
學了第三單元,我知道了:人們根據許多動物得到了啟示。如:根據蝙蝠發明了雷達,根據鳥兒發明了飛機,根據跳豆發明了打夯機,根據變色龍發明了變色的衣服,根據鯨發明了「流線型」的輪船,根據青蛙發明了電子蛙眼,大大地提高了科技效律,聽同學們說了許多發明創造,我覺得發明創造一點兒都不神秘,便也想發明一樣東西。因為自己拖幾個房間已經很累了,而且小的地方還是很臟,很難把所有的地面都拖一干二凈,有時候還會起血泡呢!我一邊拖一邊想:「要是有一個全方位自動裝置,那該多好啊 !」
因此,我便根據許多機器的不足之處,把幾個機器進行改行改進,組合在一起,發明了一個前方位自動裝置。這個全方位自動裝置,是一個什麼東西都可以控制的遙控器,不過,它上面有一個顯示屏,底下是一個微小的鍵盤,只需要工種打進去,打好後,只需按一下藍色的按鈕,它便會搖來搖去,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超聲波,發出的超聲波便會移動那個東西,替主人做事情。可人家會覺得這種東西雖然好,但很有可能被偷啊!這就不用擔心了,這個全方位自動裝置里裝有指紋識別器,所以就算被別人偷了也沒有什麼用,只會被別人當成垃圾扔了。科學跟學習一樣,也是沒有止境的。生活中還存在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讓我們一起朝科學方向努力吧!
❺ 神奇妙的帶領和護理--《加爾文傳》讀後感
[神奇妙的帶領和護理--《加爾文傳》讀後感]神奇妙的帶領和護理--《加爾文傳》讀後感作者:因信閱讀神奇妙的帶領和護理--《加爾文傳》讀後感作者:梁志勇蒙作者許可使用在教會一名弟兄的推薦下讀了華夏出版社出版的《新教著名人物傳記譯叢--加爾文傳》著者:茜亞.凡赫爾斯瑪譯者王兆豐,神奇妙的帶領和護理--《加爾文傳》讀後感。看了之後覺得獲益良多,所以在這里寫下這篇讀後感,談談自己的感想。正如書中序言所說:加爾文是對這個世界影響最大的人之一,也是被人誤解最深的基督徒之一,他的《基督教要義》位列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的十本巨著之列。很多神學家、基督徒對他推崇備至,但也有很多人對加爾文的看法卻是從《異端的權利》那裡得到的"暴君、教皇"的印象。但歷史上的那位加爾文是怎樣的呢?雖然筆者對加爾文的神學還習之甚淺、日子短少,但當筆者開始閱讀、學習加爾文主義神學的時候,深深地被他的神學所折服。正如很多改革宗的傳道人所講的那樣,加爾文的神學就是忠於聖經的神學,就是呼喚所有基督徒歸回聖經,在這本上帝賜下的特殊啟示的書中中尋找真理、道路、生命的神學;加爾文的神學是從保羅、奧古斯丁、阿奎那一路傳承下來的純正的基督教神學。他的神學高舉基督的完全救贖、神的絕對主權、神的無條件揀選、神永不失敗的保守,更指出人的全然敗壞、人在得救上的全然無能等,這些教義實在是基督徒最可寶貴的信仰基石。從那時候起,我就很希望找到一本關於加爾文的傳記的書籍,可惜一直未能如願。這本《加爾文傳》的出版對我比較全面、立體地認識這位偉大的神學家、改教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而且令人驚喜的是附錄里還有凱波爾的"加爾文主義講座",使我們對加爾文主義神學對社會生活、政治、宗教、科學、藝術等各方面發揮了/將要發揮多麼大的影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真是物超所值啦(怎麼越看自己的話越像賣廣告的用詞,不過好書確實難求,所以真希望自己可以為這樣難得的書多"吆喝"幾句,這本書真是值得大家購買收藏的。)好了,附錄里凱波爾的講座內容很豐富厚重,很值得大家多讀幾遍,認真思想,就不需要我在這里狗尾續貂了。這里就簡單談談我對前面加爾文生平傳記的一些讀後感吧。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加爾文就是那位坐在書齋里,常常靜修、禱告,苦思冥想《聖經》裡面的真理,憑著神賜給他超人的智慧(雖然他的思辯能力、記憶力、邏輯性確實是少有人及的)整理出他的神學系統的一個神學家,因為常年坐在象牙塔里,所以才會好像一個"新教的教皇"那樣把塞爾韋特這樣的異端毫不留情的燒死在火刑架上。但讀了這本加爾文傳,突然有很深的感動和警醒--歷世歷代以來神對他的僕人的帶領和保守總是如此奇妙又"嚴格",我們的主真如保羅說的那樣,好像一位窯匠,而且是最耐心的窯匠,對他要塑造的"貴重的、預備得榮耀的器皿"(羅馬書9章)不厭其煩地塑造、打磨,好在這器皿上彰顯這位大能的創造主的榮耀。我們大能的主不會造一隻跛足的鼎去彰顯他的榮耀,相反,凡是他要在這僕人身上大大彰顯他的榮耀的,我們的主總是用他大能的手破碎、塑造他的僕人,讓他們在信心、知識、行為上都深刻穩固。所以保羅要經歷各樣的患難,遭受鞭打、屈辱,各樣的危險。加爾文也不例外,他本來希望可以做一個安靜的學者(也許保羅師從迦瑪列,按照最嚴謹的法門作了法利賽人的時候也是這樣計劃著自己的人生?),在書齋里度過他的著書生涯。甚至在他第一次來到日內瓦的時候,他還是這樣地"計劃著"自己的人生。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1536年的加爾文,並不是一個僅僅對神學特別感興趣的基督徒,他已經是一個向一切可能的聽眾努力傳道的傳道人,但他同時也是敏感柔和的學者。他有過人的天賦,無以倫比的記憶力、清晰的邏輯思路,而且最重要的--他已經有了愛基督的敬虔的心--這樣的人,在書齋里寫出偉大的神學作品,這不是非常"理所當然"的嗎?但這只是人的看見,卻不是我們的主的計劃。神用法雷爾的一席話把加爾文留在了日內瓦,這個看來更像"所多瑪"的地方--一個在人看來根本不是靜下心來做神學思考的城市,這里充滿了勾心鬥角、政治陰謀、懶散放盪的生活、虛假的認信,唯獨缺少的就是敬虔、安寧--哦,在人看來,這真的不應該是一位準備進行最嚴謹、最具開創性的神學建構的思想家應該停留的地方。但加爾文卻成為這個罪惡的城市的牧師--從起初最不為人尊重,到他離世前得到幾乎所有日內瓦人的愛戴。面對這一切的挑戰,神賜予這位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的是什麼呢?不是安寧的書房,而是紛亂憂心的環境、粗野不羈的教眾;不是強健偉岸的體魄,而是瘦弱多病的軀體;不是粗獷勇猛的氣魄,而是敏感細密的心。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可能抵擋一個邪惡的城市呢?果不其然,加爾文被逐出了日內瓦,神帶領他來到斯特拉斯堡。作者把當時的斯特拉斯堡和日內瓦作對比的時候,說她們就好像安提阿與所多瑪那樣區別巨大。這似乎應該是神為他的僕人預備的最好的神學研究的地方了。在斯特拉斯堡的生活,使加爾文的品格更加成熟圓滿,他有時間思考自己在日內瓦的服侍,可以在安靜的氛圍中、在友好的教眾中重新發現、思考溫柔的力量--這是在滿布沖突、紛擾不斷的日內瓦城裡面無法進行的。他也變得更能剋制自己的怒氣。也許斯特拉斯堡的相對安靜的生活,使加爾文看到敬虔的基督徒彼此合一相愛的力量,這無疑會使他重新審視自己對日內瓦的絕望。因為這位偉人甚少談及自己,所以我們缺乏資料去了解他在斯特拉斯堡的內心變化。但我斗膽猜想,在斯特拉斯堡的生活,使加爾文的對神的信心更加堅定,對神的大能與人的責任有了更深刻成熟的認識。神借著斯特拉斯堡的寧靜和敬虔,給這位滿心傷痕、有些灰心沮喪的牧師很好的安撫和鼓勵--日內瓦也可以成為這樣,甚至超過這里;但那座城市的改變,需要你的努力,而不是遠觀的感慨和沮喪。也許正是這樣的領悟使他不再對日內瓦抱著絕望的態度,也不是抱著無奈的心情。而是懷著更忍耐的心志、老練的預備、抱著對神的信心、滿有盼望地重回日內瓦,因為"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3-5)是的,永遠留在斯特拉斯堡並不是神的計劃,讀後感《神奇妙的帶領和護理--《加爾文傳》讀後感》。全知的神不過讓他的僕人稍作休整,因為還有更艱巨的任務等著加爾文--把日內瓦這座"所多瑪"改造成"上帝之城"。但慈愛的神給他的僕人充分的休整,並且那位"做工直到今日"的神則繼續他在加爾文身上的工作,他繼續雕鑿他的品格,然後才是加爾文再次踏上返回日內瓦的時間…斯特拉斯堡並沒有把加爾文變成一個"不再軟弱"的完人,但她無疑使加爾文重新獲得了他在之前在日內瓦沒有得到的必需的休整和新的力量--神使他更加註意完善自己的品格。現在,他除了清晰穩健的神學頭腦,還有了更柔和謙卑的品格,這是一個建設者所必需的品格。在這里我們也看到我們智慧的神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的奇妙作為。從教會史我們可以看到,神使用路德作粗獷的開拓工作,他做的是將基督教從羅馬天主教中拔出的工作,而路德的性格正合適這樣的工作,他有勇猛的英雄氣概,如同神手中的一把巨斧,真是在作"傾覆,再傾覆"的工作。所以馬丁路德雖有情感細膩的一面,但神更多使用的是他粗獷勇猛的一面。而神要使用加爾文作截然不同的工作,他要做構建的工作,他要肩負著新教神學的歸正、恢復、構建等工作,他要在路德的宗教改革發現的"空曠"之地上建築一座最宏偉的新教建築。這些工作不僅需要深湛的神學,更需要柔和謙卑敏感的心。他要做的工作,他要負的軛在人看來都是艱巨無比,甚至是無法完成的,所以他需要的是效法主耶穌的榜樣:"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注一如果說路德像神手中的巨斧,加爾文則更像神手中的畫筆,神要用加爾文把神在聖經里已經展示出來的,但當時卻還"隱藏著"的絢麗之光描畫、展現出來。斧頭需要剛猛粗獷的力量,畫筆則需要細膩、柔和、敏感的觸覺,但它們被拿在那全能者手中的時候,都是堅韌不屈的,因為我們的主為自己的榮耀的緣故必堅立他們手中的工。正如一桿細細的筆桿對於作畫者總比斧頭柄更好用一樣,順服、柔和、謙卑的品格對一個建設者而言,無疑是極其寶貴的品格,這也可能是一個如同巨斧一樣的開創者較少體會到的。所以,在斯特拉斯堡的3年服侍、反思,使加爾文變得堅強了,這種堅強並不是如世人常說的那樣,他通過休息、釋放得到了"原有的"力量,相反,正如他在再次返回日內瓦前說的那樣"我將我的心為祭,獻給我的主…我將我的靈魂捆綁起來順服上帝",他通過捆綁自己,獲得了力量。加爾文再次發現了那真正的力量源泉:不是發揮自己的力量,而是捆綁自己,將自己交給那位永不失敗、永遠不會無奈的主基督。加爾文早就認識主的大能,也一直努力追隨著主,如今他卻更加毫不猶豫的順服我們的主,就像亞伯拉罕將獨生愛子以撒捆綁放在祭壇上,他將自己的靈魂捆綁起來,獻上為祭--"因為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舍己。"是的,力量不是來自於提升自己、發現自己的能力;而是恰恰相反,是發現、認識自己的無能、軟弱和不肯順服的敗壞本質,更同時認識到神的主權和永不失敗的計劃旨意。就好像連接電腦的滑鼠:一個有故障的滑鼠可能會自己移動或者按鍵而無反應,在使用者眼中這是失效的滑鼠,相反,那個沒有被操控者的手觸摸就毫不動作,但一旦被帶領就跟隨著這只手移動、點擊的滑鼠,雖然會被人忘記它的存在,其實卻真正實現了那創造它的創造者的初衷。我們很多弟兄姊妹(包括我自己)都曾經在神的面前許下心願,要為基督而活、求主使用我們,但我們真的需要反省自己,我們是那隻不肯安靜、按鍵失靈的滑鼠,還是那支被主使用,描繪主的真理的畫面,以致於讓人忘記它的存在的,有柔和順服的筆觸、堅定正直的筆桿的畫筆呢?…離開斯特拉斯堡,加爾文再次回到日內瓦的教牧生涯,正如他自己預見到的,日內瓦的工作決不是更加輕省了,相反,充滿了挑戰。但這位神的僕人卻用更加堅定柔和的態度面對這一切的挑戰。從書中我們就知道加爾文不僅要作一名傳道人、牧師,他還要做一名丈夫、法律制定者、牧師、探訪者、接待主內的客旅、撫養孩子長大的父親,當然少不了的護教者的職分。他制定城市法規的細節、甚至還要為詩歌作曲,為其他地方的教會守望、指引方向…他也不是僅僅專注於日內瓦的日常事務,雖然這在我們看來已經是如此繁重了,他還關心當時社會、政治上一切可以觀察到的動向,縝密地分析,幫助新教的各個宗派成長、合一。在加爾文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寶貴的知、言、行這三足的統一和平衡--我想,這就是堪為主用的"貴重的器皿"的應有的一個屬性。加爾文是一個不僅在神學思想上把這三足都闡述得清晰穩健的基督徒,也是一個在實際生活中把這個真理努力全然地實踐出來的基督徒。他在基督里的穩健堅定平衡,使他的敵人對他恨之入骨,直到今日。但他的敵人們卻不得不承認他在這方面的卓越,但他們找不到他可以如此的真正原因,他有異於常人的天賦、堅忍、體格嗎?這些都不是,這些不能給出圓滿的解釋。但我們卻可以從整本書裡面看到,使加爾文保持外在的三足的平衡穩健的力量源泉,乃在於內里的。就是從基督而來的信、望、愛。他對基督的信心,他對自己的不信任、將靈魂捆綁起來交給上帝的信心,使他可以勝過這個邪惡的世界(約壹5:4-5節);主耶穌放在他心裡的盼望,使他在患難中也歡歡喜喜的,因為"基督在他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1:27);從基督那裡來的愛心,使他重新回到這個當初唾棄他、甚至試圖殺害他的民眾中間來;雖然他知道這些人如果有機會,可能會做和當初一樣邪惡陰暗的事情,但他依然來到這座"所多瑪",用永不止息的愛來重建這座城市,以致於這座城市後來成為宗教改革的大本營…我想,如果有人對加爾文說"是你重建了日內瓦這座城市"或說"是你建立了基督教的歸正神學",他都會強烈的反對說"這都是主基督的工作、成就",因為他就像那柔順正直的畫筆,寧願在那大能者的手裡繪畫出一副美麗的圖畫,然後就為主人的傑作驚嘆不已,而決不願意任何人把目光從那傑作上轉移到畫筆上。當我們借著這本書看到加爾文的一生的一個側影的時候,我們也好像看到了神在加爾文身上繪制出來的偉大傑作,雖然我們看到的只是極微小的一部分,卻已經讓我們瞠目感慨了。但我想,加爾文本人並不想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就如一幅傑出的畫作,其實要表達的是繪畫者的偉大一樣;一名愚拙的賞畫者,他只會注意畫作本身所描繪的,甚至只是畫作的色彩,這樣的人,他永遠不能明了藝術的深刻、偉大;而一名聰明的賞畫者,絕不會僅僅注目在畫作本身,他要借著這幅畫,認識那畫家的偉大,可以說每一件藝術品都是創造者向讀者說話的工具。所以,當我們閱讀《加爾文傳》的時候,我們也當記得,這就是那位大能者,就是主基督耶穌的其中一件偉大的作品。借著加爾文的傳記,我們不僅要認識這位神的僕人,更要認識那位塑造他的主的奇妙。是的,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推薦主內的肢體們都去閱讀它,不僅因為它描寫了一位偉大的基督徒的僕人的生命側影,更因為主基督必賜那凡事尋求他的人以智慧,讓我們從這傑作中看到他要向我們說的話。---注一:筆者發現,很多弟兄姊妹喜歡這節經文的上下兩節經文,也常常把那兩節經文放在一起講,卻常常忽略了這節經文,其實我們仔細查這段經文,就會發現這節經文才是馬太福音11章28-30節這三節經文的核心,為什麼會這樣呢?希望我們可以多多地反思。轉自()〔神奇妙的帶領和護理--《加爾文傳》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❻ 奇妙的人體機器觀後感怎麼寫
我們雖已教會電腦「思考」,機器人說話,但是任何一項現代技術皆比不上已主宰地球數千年,用途最廣的機器——人體。本節目要為觀眾導覽人體結構,並利用電腦生成影像與放大攝影技術,披露人體的復雜功能,說明人類何以擁有看、聞、聽、思考、動和痊癒等能力。
節目中檢視令人體無數細胞能夠天天運作的原因。如果光是跟人打招呼,就必須牽動一百條肌肉,那麼人體是如何達成驅使身體前進等更復雜的任務的?細致的電腦生成影像描繪出人體的奧妙,解釋三根耳管如何協助我們保持平衡,還有我們皮膚上的兩百萬個孔如何為我們調節體溫。
人體是我們最熟悉卻也最神秘的:動作令人驚嘆,構造十分奇妙,官能異常敏銳,並具備超強的理解能力。我們展開奇妙的旅程,深入了解人體的奇跡。
❼ 閱讀《奇妙發明》的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奇妙發明》。書中的主人公們都是有學識淵博的科學家:像電視機的發明家貝爾德,地球儀的發明家埃拉托色尼,冰箱的發明家法拉第,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等等,還有普通的勞動者發明家拉茲羅.比羅,威廉.艾迪斯等等。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他們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經歷了無數個不眠的夜晚,付出了無比的艱辛。像電視機的發明者貝爾德,他為了發明電視機,曾被XX伏的電壓擊倒,昏迷在地上,醒來後還繼續沒日沒夜的工作,終於取得了成功。正是有了他們的發明,使我們有了今天多姿多彩的生活。
這本書還告訴我,在日常生活中,發明創造無處不在,大到飛機.輪船,小到細細的拉鏈,無不包含著發明家們的奇思妙想和辛勤的汗水。而科學發現是發明創造的基礎和源泉,它使人類能夠更深入地認識和了解宇宙和大自然並從中產生了靈感,發明創造正是由此而生。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前人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畏艱難.鍥而不舍的創造精神。
我被他們的故事所打動,被他們的精神深深震撼。我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長大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❽ 奇妙的仿生讀後感
科學家通過對大自然和動物界里發生的許多奇跡的仔細觀察,建立了一門新興的學科——仿生學。仿生學是動物學、物理學、化學、心理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一門獨立邊緣科學。模擬動物的功能,以改進現有的和創立嶄新的機械,建築結構和新材料,儀器和工藝研究,創造出許多適用於生產、學習和人們生活的先進技術。 飛機的出現,毫無疑問是來自飛行鳥類的直接模仿。現代飛機的垂直起飛,空中定懸後,掉頭多方面功能的實現,也深受飛鳥和蚊蟲的啟發。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生物學家對蛛絲的研究,製造出高級絲線,抗撕裂降落傘與臨時吊橋用的高強度繩索。 響尾蛇導彈,就是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的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大自然可真神奇呀!
❾ 如何從大自然中和我們身上感受神的奇妙創造
從大自然中和我們身上感受奇妙創造,可以從大自然的奇妙的壯觀景象,以及我們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以及我們所進化的過程來進行感受。從這三個方面應該是可以感受到的。
❿ 你同意「神創造的大自然是賜給人智慧和創造力的啟示」嗎
我信,在主的福音未到中國以先,他在自然中無時不體現他的道。這道是他用全能的力量托住的,這就是造物者奇妙的工作,但這奇妙的力量被中國人找對一半,就是信這力量,但以為這是有一個未識之神所造(鴻鈞)並為此延生出道教,佛教也是對自然的認知中有所為的超出六道的。正如天下萬國一樣,哪一邦都有他們的「神」。其時他們除了自欺欺人別無所獲。因他們把神的榮耀給了偶像,羞辱了主。這也是神忌邪的根本。所以主說:凡不信我的,罪已經定了,因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