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字創造史

文字創造史

發布時間:2021-06-29 11:29:48

① 文字的發展歷史有多少年

(一)為中國書法奠定基礎的先秦書法
甲骨文發現於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是殷商時期刻寫在龜骨,獸骨,人骨上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文字。嚴格地講,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稱得上是書法。因為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而此前的圖畫符號並不全有這三種要素。

金文指古代銅器上鑄的或刻的文字(又稱銘文),主要代表是西周 《毛公鼎銘文》,其結構勻稱准確,線條遒勁穩健,布局妥貼,充滿了理性色彩,顯示出金文已發展到極其成熟的境地。
(二)開創先河的秦代書法
秦始皇兼並天下,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使之整齊劃一,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
(三)隸書大盛的漢代

這一時期主要代表作品有《馬王堆帛書》,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它是研究西漢書法的第一手資料,使前人爭論不休的西漢有無隸書的問題迎刃而解。《馬王堆帛書》用筆沉著、遒健,給人以含蘊、圓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獨具特色,既不同於簡書,也不同於石刻,縱有行、橫無格,長度非常自由。有強烈的跳躍節奏感。總體反映了由篆至隸的隸變階段的文字特徵。

(四)完成書體演變的魏晉書法

這一書法史上了不起的時代,造就了兩個承前啟後,巍然綽立的大書法革新家—鍾繇、王羲之。

(五)民間書家大顯身手的南北朝書法

智永(南朝-隋唐)是這一時期主要書法家,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孫子,其主要作品有:《千字文》。

(六)書學鼎盛的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初唐書家有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此後有創造性的還有李邕、張旭、顏真卿、柳公權、釋懷素。唐太宗李世民和詩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書家。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七)存唐遺風的五代書法
五代之際,在書法上值得稱道的,當推楊凝式。他的書法在書道衰微的五代,可謂中流砥柱。楊少師之外,還有李煜、彥修等有成就的書家。至此,唐代平正嚴謹的書風已告消歇,漸變入欹側縱肆,以後北宋「四家」繼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時代波瀾。
(八)帖學大行的宋代書法
宋代為後世所推崇者有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趙佶獨樹一幟,亦堪稱道

(九)宗唐宗晉的元代書法
(十)由宋元上追晉唐的明代書法

以上是我國古代書法發展的簡史,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都應對我國這門獨特的藝術門類有所了解。 答案補充 《中國通史》
《甲骨學100年》
《古文字類編》
《說文解字》
《熹平石經》
《干祿字書》
《古史新證》答案補充 依次是,範文瀾,宋振豪,高明,許慎(漢),(三國)[集先賢文],(唐)顏元孫,王國維
附加一本《廣藝舟雙楫》(清)康有為 頁數自己編 出版社可以寫中華書局之類的
說那麼多了,該給點分了吧?!答案補充 暈……看在你追加分的份上,再補充兩句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獻給漢安帝)。《說文解字》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是我國第一部字典
許慎根據文字的形體,創立540個部首,將9353字分別歸入540部。540部又據形系聯歸並為14大類。字典正文就按這14大類分為14篇,卷末敘目別為一篇,全書共有15篇。《說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系統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六書。
《說文解字》的體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則在後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結實字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系。《說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體相似或者意義相近的原則排列的。
《說文解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後世的字典大多採用這個方式。段玉裁稱這部書「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的謂「六書」學說。並在《說文解字.敘》里對「六書」做了全面的、權威性的解釋。從此,「六書」成為專門之學。

② 文字創立的歷史及來源

文字不是一下字就創立的
而是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逐漸被發明和創造出來的
中國的漢字
據說是倉頡造的

http://zhjyx.hfjy.net.cn/resource/cz/czls/new3/chuyishdsdjs/unit05/19/jxfz0139zw_001_0007.htm

文字演變·課文注釋·倉頡造字的傳說

倉頡(也作蒼頡)是古代傳說中創造漢字的人物。早在戰國末年,已盛傳「倉頡作書」的故事,《呂氏春秋·審分覽·君守》稱:「奚仲作車,蒼頡作書,後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西漢初又將倉頡說成黃帝的史官。《淮南子·修務訓》記載:「史皇產而能書。」高誘註:「史皇倉頡,生而見鳥跡,知著書,故曰史皇,或曰頡皇。」許慎《說文解字·敘》也稱:「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在緯書《春秋元命苞》中,倉頡又被神化成一位超凡入聖的人物,他「龍顏侈侈,四目靈光,實有睿德,生而能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倉頡奇異的容貌和才能,以及造字時引起的異常天象,皆給文字的誕生籠罩上神聖而奇妙的光環,這也反映出古人對於文字及其功用的敬畏與崇拜。其實,文字是記錄和傳達語言的書寫符號。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語言一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由不斷嘗試到約定俗成,逐步孕育、挑選、發掘出來的;文字的產生和發展,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決不可能是一人一時的創造。

當然,透過「倉頡造字」虛幻的一面,我們還是可以從傳說中了解某些歷史的真相。中國文化史的研究已揭示出,上古時代的「巫」原先專掌占卜,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逐漸參與了多項文化活動,成為中華民族的第一代文化人。除從事卜筮、祭祀以及星歷、教育、醫葯等活動外,他們的一項重要職責是記史,即《周禮·天官》所說的:「掌官書以贊治。」當時,巫與史通常是一身而二任的,因此後世習稱他們為「巫史」。被說成黃帝史宮的倉頡應該就是「巫史」中的一員,或者是他們的群體性代表。「巫史」從事記史、教育等活動,必然經常與語言文字打交道,因此說「巫史」這一群體或他們中的某些人,對原始文字作過搜集、整理、傳播等工作,從而促進了文字的發展,應該是可信的。至於倉頡是否真有其人,是否黃帝時的人,則不能當作信史去深究

③ 簡述文字形成和發展的歷史

漢字有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大致是:商代之前為起源史,殷商甲骨文為成熟期。此後出現一系列演化,特別是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體,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楷書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被美術化成為「宋體字」,後有模仿宋體字而來的仿宋體,大體就是今天所用字體。
漢字源於圖畫,由原始的圖畫演變而成。其似畫非畫,似字非字,我們稱為圖畫文字。圖畫文字經過了三千多年的逐漸演變,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到楷書,以至於現代的電腦字體。圖畫文字已成為筆劃省簡、具規模的漢字了。
漢字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漢字在世界文字體系中有著獨特而又崇高的地位。首先,漢字是世界上通行面最廣的文字。一種文字通行面的廣狹,是要由它通行地區的大小和其使用人數的多少來共同決定的,我國領土面積世界第三,人口也有十億多,而其中使用漢語的又佔百分之八十以上,這是 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字所不能比的。
其次,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歷史學家告訴我們,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兩種,一種是楔形文字,距今5500多年,又一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約距今4100多年。而我們的漢字呢,從當今的考古資料可以看出,漢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而且漢字的壽命是最長的,我們至今仍在使用它。
漢字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是獨立創造,獨立發展起來的文字。對照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我們可以知道,它們大都是依傍著其他民族的文字改造的。而漢字則是由圖畫發展起來的象形文字,在它的發展過程中,跟埃及文走著不同的道路,埃及的象形文字最終變成了拼音字母,而發展成為一種拼音文字。漢字卻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用一種獨創的方法把音形義結合起來,成為一種豐富多彩的文字體系。
由於漢字的通行面特別廣,歷史特別長,我們民族的寶貴遺產靠它保存下來的也特別多。包括哲學的、科學的、歷史的、文學的,代表著我們民族文化的全部結晶。通過漢字我們可以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狀況,聽到兩千多年前的百家爭鳴。總之,漢字對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有著莫大的貢獻。同時,漢字是唯一可以成為藝術品的文字。漢字是由圖畫發展而來的,成為一種線條文字,而線條結構是可以表現一種構圖美的。所以,漢字除了可以記錄漢語以外,還可以成為一種高級的藝術品。歷代都出過以書法名家的人,如漢代蔡邕的八分書,晉代王羲之的行草,唐朝張旭的狂草。在我國歷史上,書法與繪畫齊名,不分軒輊。其他民族的文字雖也講究書法的工拙,卻沒有哪個民族把書法列為藝術品。

④ 中國的文字流傳至今,這些文字是誰創造的

關於漢字的產生,在我國流傳著不少傳說,而流傳最廣的就是“倉頡造字說”,這一傳說在傳世文獻《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淮南子》等書里都有記載。

《淮南子本經訓》里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說從前倉頡造字時天上落下了米粟,鬼在夜裡也感動的哭泣。秦朝李斯在統一文字時所用的識字課本中,第一句話就是“倉頡作書”,並且把識字課本也定名為《倉頡篇》。

到了東漢晚期,在新隸體和草書的基礎上形成了行書。大約在魏晉之際,又在行書的基礎上形成了楷書。楷書出現之後,隸書和新隸體並沒有很快就退出歷史舞台,經過長達二百多年的魏晉時代,楷書才最終發展成為占統治地位的主要字體。在漢字形體進入楷書階段之後,雖然在筆畫上還在繼續簡化,但從形體結構上就沒有多大的變化了,一直延續到今天。

⑤ 文字的創造

漢字的起源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時期所反映出來的商代文字不僅表現在字的數量多,材料豐富,還突出地表現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結體特徵可分為四大類:取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為構字的基礎;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對象為構字的基礎;取禽獸和家畜類形象為構字的基礎;取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從構形的文化內涵上來考察,這些成熟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對象與當初先民們的社會生活相當貼近,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的特徵。同時,這些字形所描寫的內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個層面,因而還具有構形來源廣泛性的特徵。

⑥ 文字的創造者是誰

文字的創造者是倉頡。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專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屬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⑦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人創造過文字

倉頡每天在沙地上塗塗寫寫,很是懊惱…,有一天,倉頡看到了掛在窗檯上的一串魚,突然心生靈感,咦!聰明的倉頡靈機一動,腦中漸漸浮現出類似『魚』的象形文字,一連串的文字又一一浮現腦海中,才恍然大悟,原來太陽就是『日』字、田地就代表了『田』字,還有『口、目、耳』也是由圖形轉變而來的文字,他發現每個東西都有圖形代表它的意義,由景物轉變成的文字叫「象形」字,真是太妙了!

倉頡自言自語道:一棵樹就是『木』、樹木多了就是『林』;一個『石』代表石頭、三個石頭就代表很多石頭,也就是『磊』字;人在樹下歇著,就是『休』字;古時候的人,覺得女人留在家裡最安心、就發明了『安』字,把兩個字合起來,形成另一個意義的字,就叫做「會意」字,真是太有意思了!而「指事」原理造出的字,更能令你馬上看出意思,像是上和下,兩個人拿刀互斗就是『斗』字;因為後來文字不夠用了,便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加上形或聲的符號,成為「形聲」字,像是鯉,把里字和魚字合起來就是『鯉』;另外還有「轉注」字,是把形聲意義相近的字,互相轉用,像是依和倚;而另一種「假借」字,是取同音的字,借作別的意思,像是考和老!倉頡拿起樹枝在地上塗塗畫畫,也越來越有心得,終於發現了用文字記事的訣竅及要領,就是形成中國文字的六種原理,叫做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在一旁的大龍及小太極直呼中國字真偉大,開心地手舞足蹈起來!

倉頡會造字的消息傳到宮中,有一天,黃帝召見倉頡進宮,倉頡便向皇上一一說明了文字的由來和代表的意義:「太陽剛剛升起,就是『旦』字;他又畫了一個「手」字、加了一個「目」字,把手放在眼睛上,手加目,就可以變成『看』字」。黃帝聽了哈哈大笑,便請倉頡以後專心的造字。之後的每一天,倉頡便更用心、也更積極的創造出更多的文字,以造福大眾,這也就是我們中國文字的起源

⑧ 文字是誰創造的

倉頡頂多是個搜集整理的人,是象形字轉變來的,由結繩記事而來。我要說是內蒙古陳召煥創造的,能信嗎

⑨ 文字的發展史

新石器時代,遠古人類已經在陶器上刻畫一些符號,這是最早文字的起源

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漢字,其出現標准中國漢字的成熟

商周時人們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 稱做」金文」

西周晚期的吏官對金文進行系統整理,形成標准字體」籀文」

春秋戰國社會大變革,諸侯國並立,文字復雜多樣,不利於政令施行\經濟交往和生產進步,於是秦始皇推行」書同文字」 以秦國小篆統一天下文字.

後來隸書由於書寫簡便也得到推廣.

此後漢字繼續發展,豐富的字形,龐大的數量,文具的改進 以及社會危機促使一些特立獨行的士人群體開始形成,漢字在魏晉南北朝時又自發的書寫發展成為自覺的書法藝術,比如著名的東晉書法家 王羲之

到唐代,書法藝術達到高峰,書法理論日趨成熟,注重法度的楷書與狂放不羈的行書並重

宋代重文輕武,書法又有了新的發展,漢字的書寫提倡個性,更為注重書寫的精神氣度,代表人物有蘇軾 米芾 黃庭堅 蔡襄四大家

明清商品經濟發展,社會更加平民化,世俗化,書法也更強調個性化,比如江南四大才子的作品.

大體這樣.

閱讀全文

與文字創造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